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劝你读博?

来源:考博圈 作者:林子

当谈及“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感到心虚。这种心虚并不是说这些人没有知识,而是他们缺少驾驭知识的信心和能力。

很多人把读博想得太简单了……

认为只是看了几本儿书、看多少文章,就能使自己有所造诣。

认为只要随便写一写文章,就能够被杂志社刊登,然后具备毕业的资格。

实际上,这些想法忽略了读博人本身思想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你没有自己读博的立意和想法。

这样的实例,在我身边不胜枚举。他们在读博的时候就是大量地看书,什么书都看,很少反思我读的书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单纯地为读而读。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这样读书,在读博阶段没有太大意义,那是“小儿科”。

读博读博,并不是只要一种横向的、泛泛的“知识面”,而是要纵深的、有针对性的“博见”。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可见,“博见”之重要性。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指出:“博见”,才是读博的硬道理。

那又该如何做到博见呢?余以为,首先应该知道为什么读博和怎么读博。这个问题看似司空见惯,现实却是很多人“一犯再犯”。

“有些人就是不应该读博”

说一些很现实的例子。

最近,很多大学都在清退“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

他们或是超出了应有的学业年限,或是违反了学校的规章纪律。听到这些消息后,我们是否要反问:我们应该可怜这些被清退的人吗?我想没那个必要。他们被清退,多是因为他们只是对博士充满“乌托邦”式的向往,而没有付出应有的努力。

“有些人就是不应该读博”,这是一位博导和我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肺腑之言”。

的确,他们本不适合读博,却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结果呢,要不就是放松了几年没下文,要不就是胡乱努力了几年没结果,要不就是自暴自弃几年厌倦学习。

而这些经济、机会、时间上的“浪费”对那些本来可以进入大学和研究院所,施展远大学术抱负和坚实学术功底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他们的青春一去不返,他们的平台被“关系”占据,谁来可怜他们?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为谁说公道话。只是单纯地想要阐述一个道理:“在其位,谋其职”,别占着茅坑,无所作为。既然已经成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了,就该好好读书,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丨博士忙着办企业,至今未毕业

一个是某博士研究生在读博期间,开了自己的企业,然后,从博一开始,就忙于自己的事业。

博三时,开始着手写文章,至今没有毕业。

在很多导师看来,这样的学生,没有正事。从踏进博士研究生领地的一刻起,就忘记了自己作为学生的天职。严肃点说,就是“忘本吧”!

没课,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其他事情。我的导师常常告诫我:“你要做好研究,这是你一辈子的工作。做好了,你也可以受益一生!”我对导师的教诲深信不疑。不用看别的榜样,看看自己导师的半生历程,自然充满研究的能量。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学姐,家境优渥,从踏入博士研究生校门至今,玩遍了千山万水,四年还没毕业。

有一次听她分享田野经历,她说:“我收集回来的资料都是无效的”,但是她还是坚持做完了。结果是收集来的素材,和自己要写的东西半毛钱边也不沾。调研的精神虽然可贵,但是,很多人都明白“不撞南墙不回头”,她偏要撞一下试试。

以上的事例告诉我们,读博也好,研究也罢,不能有玩乐的心态。学习就是学习,学习的快乐是建立在认知和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而不是挥霍光阴。如果继续如此,下一个被清退的……

丨我的同学曾经跟我分享过一个观点:读博是富人的事情!?

刚开始我还不认同这句话,我觉得他的观点里有对自我的贬谪。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在场”体验,我发现,身边的富人的确很多。

可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他们在考上博士之后,往往会表在表现出一种安逸、恬淡和闲适的心态——逸大于劳。当然,并不是说不可以“逸”,但是如果过了度,人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而这是每一个读博之人应该规避的。

也不能过度劳累。每一个读博之人也不应该无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需要知道的是“人才强国”的核心意蕴不是国家有多少博士,而是有大量的、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项事业持续贡献智慧的“人才”。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问:又不让过度劳累,又不让过度休息,那博士生们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应只有两个字:“规律”。

无论什么时候,规律的学习、生活作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该同学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准时就餐,八点到图书馆。

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写作。一个月下来,至少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

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我就是每天规定做多少事情,然后把它做完,也不给自己过度的压力”。

他的话中蕴含的道理是很多读博的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去做,甚至不愿意去做。

这就是说,在读博的时候,很多人还缺少了一股战胜自己的勇气。

由此而言,我们往往不是被浩浩书山和长长的学术论文所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被自己的不规律打败,被自己的惰性所打败。

写到这里,不妨和觉得读博心累的人分享一句话:“其实不是读博让你感到心累,而是你自己的行为,让你读博之路充满了无限挑战,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面对成功的,但是,面对成功要有遵循成功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你可曾考虑毕业后读博意味着什么?
华中科大“火”了,教授当10年博导却无一人毕业,更多细节被曝光
学术周刊 | 和博士师兄聊聊天
交锋 | 杨早:不学文史哲,也要学好文史哲
为什么要读研究生
选导师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