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信息、知识与思维,三个维度下的再思考

前言

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进行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面对这样的调查数据,我们也不必惊讶,因为观察我们自己与身边的人,明显地可以感觉到这样的数据很能表现当前大家的读书量。

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已经成为了热门的话题。互联网时代还需要读书吗?互联网时代的读书还有什么意义?读书这件事是否会被慢慢取代?我为什么还需要去读书?等等的问题可谓是铺天盖地……

我们当然也可以看到各种说法,绝大部分是鼓励大家去读书的,尤其是阅读纸质书籍。这样的文章和讲座相信你也已经看过不少。

本文要做的,不是为了单纯地去鼓励、去励志,也不是为了渲染所谓的读书带来的心灵范畴上的感受,更不是为了贩卖焦虑!本文要做的,只是从三个维度上,对互联网与读书这一'矛盾命题'进行再思考,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许多我们时常纠结的问题给出一种解读。

三个维度分别是:信息、知识、思维

我们尝试将互联网与读书放入这三个维度中进行思考,并观察会产生什么样的答案。

一、信息

1.什么是信息?

这样的问题可能看起来比较无聊,因为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甚至包括闻到的,这些都是信息。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我们听到汽车在鸣笛,我们闻到空气中有淡淡的香味……只要是有内容的都是信息,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

为什么先从信息说起,那就是因为要聊互联网与读书,必须要先从这一基础概念开始,才能厘清其中的逻辑。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信息传输的质的飞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也称之为信息时代。我们所获取的信息不再受限于我们的五官、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不仅仅可以知道眼前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也可以知道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可以打开电脑,拿出手机,随时知道全世界都在发生着什么。不论时间与地域,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动物,我们翻看新闻、刷朋友圈、刷微博,本质上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行为。每天拿着手机,实在不忍心放下,就足以说明我们对信息的依赖有多么的严重。

2.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碎片化。这是一个近年来最火的词之一,我们形容当下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最为常见的词就是碎片化。

其实,碎片化用来描述整个互联网并不是十分准确,碎片化用来描述信息是更为贴切的。互联网有它不是碎片化的一面,但是因为互联网对于普通人的日常来说,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因而,干脆就把互联网整体上形容为碎片化了。

所谓信息的碎片化,和海量的信息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我们每天醒来与睡前,拿起手机来都是打开同样的APP,看看朋友圈里发生了什么,看看喜欢的明星发生了什么,看看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就是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足够大,24小时不停更新,海量的信息就算你不睡觉也看不完。每天看起来都不会腻,就是因为我们日常关注的信息足够'碎'。每一条都是新鲜的,每一条都有新的刺激点,或让人感到兴奋、或让人感到忧虑。这样的感觉谁看起来都会停不下来。

所以,整体上来看,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碎片。

3.信息的维度上如何看待读书?

如果从信息维度上看待读书,那么读书是具有极大的劣势的。你如果想知道某个历史事件的年份,你一定会拿出手机来搜索一下,耗时几秒钟就可以知道一条具体的信息。如果你执意要去书架上或者图书馆查阅,就会造成严重地效率低下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下的各种新闻事件,你在图书上是根本查阅不到的。图书的写作与出版是需要一定周期的,总不能等到相关的图书出版了,你再去查阅吧。而这些书籍所不擅长的,正是互联网的强项,因为互联网上有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

所以,在了解一个或几个具体信息的层面上,或者说想了解一个事物是什么,互联网是最佳的选择。这也说明了,读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互联网自有它的长处。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明白,互联网与读书之间,并不是抛弃谁或拥抱谁的问题,而是在解决不同问题上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味地鼓吹读书可以解决一切具体问题,并且可以解决一切形而上的问题,是不够理性的。

二、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理解信息的手段是知识。

我们不追求定义什么是知识,只求承接前文所述,给出一个本文语境下的理解性回答。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是海量化和碎片化的,那么,想不淹没在海量的碎片当中,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去理解与整合信息。信息只是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事物为什么。

我们打开天气相关的APP,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今天的天气,并且可以粗略了解未来一周的天气。每天周而复始地去了解,每一天知道的信息都是处于一条条的割裂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碎片化。而如果你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你就可以理解这些信息,知道信息背后的关联性。

历史信息与历史知识的例子更为明显。你现在打开手机,随时可以知道某一历史事件发生于什么年份,快速而又准确。你可以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年份与代表人物,甚至于各种历史的细节。但是,这样可以说你具备了历史知识了吗?当然不是,这只能说你具备了历史信息。当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英国会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知道了各种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才可以说你具备了历史知识。

因此,只有用知识去面对海量的碎片信息,我们才能有了理解,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了解和知道。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就是这样的道理。有了知识储备,看待每天获取的纷繁复杂才会变得更有效率,不再是周而复始地走马观花。

2.如何获取知识?

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获得。这也是信息与知识之间的最大区别,碎片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获取,但是知识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得。

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内化的,自我掌握的知识。并不是碎片化地告诉我们的知识。

换句话说,每天在网络上浏览各种资讯与所谓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信息的拼接不是学习。如果信息的拼接是学习的话,那么每天大量使用手机,应该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才对。

系统化的学习,关键在于系统化的训练。所谓系统化的训练,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动用我们的自我思考力,去理解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联。

掌握知识的过程,或者说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背下来知识本身。比如说背下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而是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完成思考和理解,或者说在自己头脑中将历史信息与历史知识关联起来。当你的头脑中走完了从历史事件到历史知识的这一段思考历程,你就可以反向地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历史事件了,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学习会比较痛苦的原因。

这个痛苦的过程也是值得的,因为通过学习的过程,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就完成从'信息维度'到'知识维度'的升级,从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到自主整合与理解信息的转化。

3.知识的维度上如何看待读书?

在知识的维度上,互联网与读书可以说打个平手。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为经典的途径,书籍是对于知识的系统论述。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跟随作者思路,完成从信息到知识的思考的过程。作者通过文字进行有逻辑的论述与表达,我们去理解与消化作者的意思,从而学会这种知识。

如今,互联网上也兴起了学习热潮,知识付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论知识付费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看,知识付费确实是帮助许多人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过程。很多付费的课程,也是具有系统性地进行讲解,这毕竟是优于单纯的碎片化信息和焦虑贩卖的。各种产品受到欢迎,也说明了通过互联网学习对许多人而言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和痛苦程度。

在获取知识上,互联网学习与读书学习,客观来说都是一种手段,我们姑且认为它们平分秋色吧。

三、思维

1.什么是思维?

系统化知识的建构产生思维。

如果说信息是碎片化的,知识是理解信息的手段,那么从本质意义上来看,知识也可以是碎片化的。但是,思维绝对不是碎片化的,思维一定是掌握了足够量的、系统化的知识之后的产物,思维一定是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我们也可以说,思维是系统化的知识,是知识维度上的再抽象。

拥有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这是知识的功能。拥有了思维,我们就可以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中,这是思维的功能。换句话说,知识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件事,思维帮助我们去完成一件事。

举例,你要获得一个学位,就必须完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你的论文是信息的堆积,或者是知识的罗列,是无法通过答辩的。一篇论文一定是具有逻辑性的,这里的逻辑性的要求,就是在考核学位申请者,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是否具有了利用学科思维来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你在工作中需要完成一份报告,或者规划一件事情。这就涉及到了系统性,不是简单的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的。你一定是在利用一种系统的思维,去从整体上理解和规划一件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一定是动用了自己的这种逻辑思维的能力。你可能利用了层次化的思维、阶段化的思维等等,去辅助你完成写作或者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思维是比知识更高的维度。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2.如何锻炼思维?

思维的锻炼靠持续练习。如果说学习可以获取知识的话,那么持续地积累才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锻炼思维的过程和练习骑自行车很类似。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练习骑行的经验,几乎没有人是一次就可以学会的。我们都是不断地练习,才能产生肌肉记忆和身体的协调感,最后我们会学会骑行。

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你练习的过程中,你不知道哪一次才能真正得学会。学习骑行过程中,我们不断摔倒,好像距离能够熟练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当你真的学会了之后,你就完成了一次跨越,已经可以对自行车应用自如了。

思维的锻炼也是一样,直到你可以应用你的思维能力思考与完成一件事之前,你会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反复地训练。而当你真正掌握了某种思维方式之后,你仿佛学习了骑行一样,已经可以应用自如而不会摔跟头了。

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不断地积累。

3.思维的维度上如何看待读书?

如果从锻炼自我思维的维度上来看,读书才是根本的途径。这一点上,互联网的确无法替代读书,在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上,互联网最大程度上只能说是读书的一种辅助工具。

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系统地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夸张。这个问题可以从我们的教育说起,很多人诟病为什么大学教育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质疑本科学习的知识不够实用。这样的质疑其实是来自于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偏差。大学本科的教育,任何一个学科专业,都是一个由各种书籍和教材构建起来的系统,其重要的培养目的之一,在于让一个人构建起学科思维,并能够利用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让一个人拥有某种学科思维,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为什么本科教育还需要四年呢?这也就印证了,思维的形成需要的是持续的积累,不是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系统积累的过程。

学校期间的读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阅读,其道理是想通的。一本经过检验的好书,一定是呈现一个逻辑系统的。亲自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骑车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尤其是比较有深度的书籍。

前文所提到的,在知识维度上,互联网和读书打了个平手,因为互联网上有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产品。那么为什么在信息维度、知识维度上都非常好用的互联网,在思维的维度上会败下阵来呢?

在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上,互联网有巨大缺陷:

核心点在于,思维能力可以表述,却无法转移。还是骑车的例子,互联网只能告诉你如何骑车,并且用各种方法来讲述。但是,你看过了之后,就会骑车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知识和思维拆解开来讲。别人说骑车这件事,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他骑车的技能无法转移到你的身体上。你想学会骑车,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亲自练习骑车,并且反复练习,最终找到你的骑车感受。同理,当你学会了骑车之后,你能通过讲解就让一个人学会骑车吗?

一本书就像是一辆自行车,互联网的能力局限于讲述。一个主讲人或一个团队,反复试骑,他们可以对该辆自行车操控自如了。然后,用非常易于接受的方式,告诉你这辆车的骑行技巧以及骑行感受。请问,这样久而久之,对方是不是可以骑行的自行车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而我们呢,自我感觉知道很多,可是我们却不能够自主骑行。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之所在。我们莫不如亲自去练习与体会,通过阅读书籍的过程,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要担心效率低下,也不要纠结阅读过程中的苦闷,我们只需要将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练习的过程。你所能够得到的,就会超越知识的维度,进入思维的维度上来。而一旦有所收获,它就能够为你所用,成为你今后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法宝。

小结

经过三个维度下的思考,本文终于可以给出一个总结性的答案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它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能够在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回到书籍这个本源上去。通过自己的不断阅读,来构建自己的这种思维能力。

我们也需要明白,互联网和读书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他们二者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前文已经提到,在信息维度上,互联网是第一选择;在知识维度上,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互联网和读书二者“平分秋色”。(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互联网更为高效)

那么在锻炼思维能力上,我们就应该完全抛弃互联网吗?其实也不是的,互联网还是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哪些书籍是值得一读的,哪些书籍是我们当前需要阅读的,还可以帮助我们一键下单等等。这些功能都是互联网对于我们读书的辅助。

我们没有必要极度赞扬一方,然后抛弃另一方。本文的目的也不是让大家意识到互联网是多么的可恶,读书是多么的美好,抓紧打开书本,关闭电脑和手机。本文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平和地看待互联网与读书,看到他们二者是各有优缺点的,明白二者的存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然后,根据我们的需要,理性地选择。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锻炼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是程然,与你一起,换个思路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作文解析」提升媒介素养,畅游信息时代
顶尖商业思维|碎片化学习,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在浪费时间?
学思维导图,我们到底在学什么?明白这6点,解决你的思维混乱!
志愿填报如何识别海量信息
笔记这样记,你的命运由你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