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了解过吗?来看看它跟孩子们有什么关系吧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自动隔离第三十四天。今天的心理学学习,分享老师的六大效应都实际的对应到了生活中,让枯燥的概念显得生动有趣又易记。自己总结的时候却无意识的漏掉了一个“ 拍球效应 ”。这个概念是运用到双方吵架的时候就像在交替拍球,双方的情绪在争吵中升级,相似于球被重力击打后反弹的高度,情绪越强,反弹越高。只有当一方终止“拍球”,回归冷静,那么接下来彼此才不会因为“拍球”的举动引发的暴力情绪越来越受伤。对应到跟老公的争吵,是他机智的采取了终止拍球的行为,于是迎来了舒心愉悦的大吃大喝。

再说一下这两天收到的家长留言。真的是各有各的心酸史,各有各的为难事,都是有关熊孩子的。具体问题千万种,模式就一种:我该如何管理引导孩子的学习?

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跟家长们搞清楚一个概念:学习指的是哪方面的学习?很多家长固化的概念都偏向于学业、技能的学习。当然,咱们不是说关注学业不对。但是,我们在关注之前要明白的是:孩子目前有没有,或者具不具备可以去专注学业知识、技能的兴趣?

打个比方:如果说孩子五岁,他内在的身体机能的发育,影响到他接触和感觉外界的能力而使他无法专注,那么你是要在这个孩子身体,大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去尝试锻炼孩子的感觉,感知,大脑反应的系统能力?还是会选择一个通过学写字,学下棋等等的技能练习去规范他的注意力呢?家长们可以去思考一下。

说到这儿呢!跟家长们分享一个概念:“精神胚胎”,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提出的:当孩子只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是具有内在精神的。会在后期的自然发育过程中慢慢把自己本有的精神发挥出来。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也很赞同这一观点。研究提出:孩子六岁前最需要的是内在的关系模式,而不是技能的灌输。在有关幼儿行为的研究中,曾提到有关多动症孩子的一个理念,很多多动症的孩子是内在的本有的精神遭遇了外界的主导和压制,最终导致精神胚胎发育的敏感期得不到发展,而这种能量又需要释放,引发了孩子无法安住在一处形成的多动现象,外在显现之一:孩子一会这样,一会儿那样,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怎么样。

(节选)很多幼儿教育学家支持蒙特梭利的这一说法,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6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音乐、数学等等都有一个敏感期。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了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节选)。

因此,孩子的成长前期最需要的是稳定支持,安全守护的关系模式,而不是长期以来家长不断的以自我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的填鸭或压制型的灌输。可能你正在以你以为的方式打压了孩子具有的精神胚胎发育的敏感期(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兴趣特性)。

因为时代的不同,一直会呼吁现在的家长们,了解一些心理学教育观念,了解一些有关孩子身体心理发育的实际背景。因为只有我们成长了,才可以有智慧的去引导和开启孩子发育他自己的精神胚胎。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无限潜能。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可以培养出天才的家长。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可以先看看《儿童心理学》,如果你连可以协助到孩子成长的书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看,那又怎能说为了孩子愿意付出所有?那你的付出也只是停留在你愿意付出的层面罢了。那又怎能去要求孩子必须心甘情愿的付出去满足你的期待?

归根结底,家长们都了解孩子的天性吗?有多少愿意为了孩子的天性而不懈努力?劲儿用错了地方,一切都白费,还有可能是反作用力。

文/晓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灵成长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孙瑞雪老师讲敏感期(录音 文字合集收藏版)
原创 | “结伴童游”首发孙瑞雪关于儿童敏感期全文实录
孙瑞雪| 我们能教给孩子什么?
孙瑞雪:孩子无需灌输,只需环境和条件
读《爱和自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真正的拥有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