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真正的修行,修的是“未知”的心念

人生是一场修行,也是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明白什么是对错的时候,他会按照既定的标准前行,这不叫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未知的心念,是迷与悟之间的区别。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修行,修的就是自己未知的“迷”。

自己始终执念某一个念想,让我们永远处在一个问题和矛盾之中时,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身处迷悟之间,他会永远看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很多人的人生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无法客观认知而变得更糟糕,就是因为他不能把自己的问题当做问题。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番话: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毛病,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就是因为他把毛病当做毛病去对待,所以他就没有毛病了。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处于迷的境界之中,无法客观的审视问题,更无法悟透自身的问题,才是人生最大的可悲。

晋朝时,有一个人叫周处,年轻的时候特别蛮横,乡里人都将他们称为祸害,这个时候在义兴河中有一条蛟龙,山中也有一个老虎,一起危害百姓,百姓将这三者称为“三害”。

有一天,一个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之中只剩下一害,周处听了之后立刻杀死了那只老虎,又跳进河里斩了蛟龙,但是当他杀虎斩蛟之后,在水中游了很久都没有上来,别人以为周处和蛟龙搏斗时已经死了,就一起庆贺,认为三害同时除掉了。

结果这个时候周处回来,撞见这一幕,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别人早已将自己当成祸害,因此决定改过自新,这个时候他就去拜访陆机和陆云。

他见到陆云之后,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陆云,就说:“我想要改正,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担心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早就懂得‘早上明白的道理,晚上死去也甘心的道理’,何况你前途还有希望,再说人只怕没有志向,何必忧虑美名得不到宣扬。”

于是周处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据历史记载,周处除害之后,在乡邻父老的鼓励之下自立自强,直到担任太守职务,而且周处在当上太守之后,在工作期间结了30年积案,让叛羌戎狄都归顺朝廷,做了许多被人称赞的事情,到最后他带兵作战,在弹尽粮绝下战死,真正做到了忠臣孝子的地步。

这个故事对于周处来说并非是诋毁,而是一种宣扬,宣扬的正是周处从迷到悟之间的转变。

人永远不怕出现问题,因为古人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明白这个道理,到晚上死都无憾了。

而最可怕的,则是一个人身处问题之中,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深受自己的执念遮盖和束缚,那么这样的人一生都谈不上觉悟。

所以看到自己未知的问题,也要看到自己的执念所在,这才是修行。

一位学者请示禅师,说:“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幸的人认为是学说,有信仰的人认为不可思议,不知信与不信,哪个正确?”

禅师这个时候就说:“这是文殊菩萨的情节,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参透的,信者为菩提,不信者为真谛。”

学者说:“不信者为邪见,禅师怎么能说是真谛呢?”

禅师回答说:“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正因为是真谛,凡夫俗子才会斥之为邪见。”

信与不信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而迷与悟之间,也隔着我们看不见的人生和通透,这是佛法真理,这更是人生修行的真理。

在信与不信之间,如何转变呢?

就是放下自己的念想,把物质世界通通去除,把自己的身体念想通通放下,放下的也是执念,这时便能看到未曾看到的一状态,这便是修行。

文|国学书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5年《周处除三害》
“自省”容易“自责”难
38、周处除三害
京剧名家孟广禄《除三害》周处除三害到底除的什么害
《周处除三害》读后感
周处改过自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