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到了“撒谎敏感期”,家长用这3种方式,比打骂教育效果还好

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撒谎,觉得孩子一旦撒谎就是品行出现问题,开始学坏了。

四岁的明明偷吃了厨房的小蛋糕,妈妈问“明明,桌上的蛋糕怎么不见了?”明明说自己不知道,妈妈又问“是不是你吃掉了?”明明摇头说自己没有吃蛋糕。类似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在明明家上演:“妈妈,我头疼,今天没办法去学校了”“小狗打翻了杯子”“我真的把药吃进去了”......

不知何时开始,父母眼中天真可爱的小天使开始学会说谎话,但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说谎话并不是品质变坏,而是他们心智发展的正常阶段,孩子进入了“撒谎敏感期”。

什么是撒谎敏感期?

3-5岁的孩子就会进入撒谎敏感期,这个时候他们刚开始有自我意识,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因此有的孩子会把想象中的东西编成一个故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从3岁开始,慢慢会撒一些无关痛痒甚至稀奇古怪的小谎言,这就是孩子进入撒谎敏感期的预兆。

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想的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爸爸妈妈并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开始对这件事特别好奇,想要告诉别人自己心里想象中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不存在的事情,吸引父母注意力的同时也想要验证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发生。

家长错误对待孩子的撒谎敏感期会带来什么影响?

撒谎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孩子通过撒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孩子撒谎,否则会带来不良影响。

撒谎锻炼出来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当孩子撒谎的时候,如果父母急于批评指责甚者惩罚孩子,这种行为很有可能阻断孩子对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探索,阻碍孩子自我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塑造。

面对孩子的撒谎敏感期,父母该怎么做?

1、 不要小题大做

既然弄明白了孩子存在撒谎敏感期,那么当孩子撒谎时父母就不要过度担心,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打压和抑制孩子的自我探索,应该理性对待、正确引导。

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想法,比如“妈妈知道你怕妈妈惩罚你,但是我理解你并不是故意的,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当孩子发现父母能尊重并理解自己时,他们就会愿意把真实想法告知父母,父母也能从中推敲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

2、 给孩子更多的关注、陪伴和信任

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渐渐发现当自己撒谎或者做错事的时候就能获得大人的关注,于是他们便选择撒谎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多亲近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心、重视自己,这样不仅能减少撒谎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父母的信任对孩子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如果父母能通过日常的言语和行动向孩子表达出自己非常信任他们,那么孩子无论做错什么事都会愿意向父母坦白,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给自己最大的包容和帮助。

3、 让孩子承担撒谎的后果

当父母识破孩子的谎言后,不要因为觉得是小事就无所谓,娇纵孩子。父母要让孩子承担撒谎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让孩子明白撒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靠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父母也不要采取过于严厉的惩罚方式,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当孩子触犯了规则,撒了谎,父母虽然不能打他们、骂他们,但是会用其他方式给予惩戒。比如不能吃零食、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能去公园玩、不能买新玩具等,让孩子知道撒谎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去包容和欣赏撒谎敏感期的孩子吧,理解他们脑袋里古灵精怪的想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当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后,他们会收获明晰的自我意识和更强的执行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告诉孩子真实情况,并不可怕
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完善《情绪颗粒度》,教他们做好孩子,非常有效_【快资讯】
忍无可忍了能打吗?
不打不骂怎么惩罚孩子?聪明爸妈用这5个技巧代替
爸妈注意了! 千万别打这2个年龄段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