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看!看看!内江城区那11条“臭水沟”,现在拿跟你们变成啥样子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指明了方向。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短板弱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全国首批20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内江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展如何?曾经被经常“吐槽”的“臭水沟”是否都已华丽转身?


8月20日,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随着东兴区黑沱河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治污主体工程建设的完成,内江市11条黑臭水体治污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实现治理“初见成效”,正在向 “长制久清”迈进。

群众满意度高于95%
11条黑臭水体治污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据悉,内江城区共识别出黑臭水体11条。其中,河流型9条,总长51.2公里;湖库型2条,总面积0.113平方公里,分别为市中区龙凼沟、益民溪、古堰溪,东兴区小青龙河、黑沱河,内江经开区玉带溪、寿溪河、太子湖、包谷湾水库,内江高新区蟠龙冲。


 “曾经是内江的心头之痛。”谈及“黑臭水体”四个字,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高敏有说不出的辛酸。据她介绍,内江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居全省前列,其中4条重度黑臭、7条轻度黑臭,污水直排、臭气熏人被群众经常“吐槽”。


2018年10月,在省生态环境厅、住建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内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20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内江市借势借力,把黑臭水体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每周统计、半月例会、一月调度、年度考核”机制,全力推进整治工程建设。

针对11条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按照“城乡共治、灰绿结合、建管并重、提升综合效益”的整治思路,编制《内江市城市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截污干管建设、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面源控制等各项工作,将城区11条黑臭水体打造成11个连接城乡的带状公园。

目前,11条黑臭水体治污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群众满意度高于95%。经连续水质监测,水质指标已达到不黑不臭标准,治理达到初步成效。龙凼沟、谢家河等5条黑臭水体正在开展“长制久清”评估工作。

还清于河还绿于民

一条黑臭水体就建成一个公园

 “这条河以前比较脏,尤其是夏季特别臭,治理后河水流通了就闻不到味道,空气也好了。”东兴区椑木镇居民李田清见证了黑沱河的蜕变,天气凉爽的时候,他都会到河边散步,享受惬意的生活。


 “一条黑臭水体就建成一个公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治污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内江市同步开展沿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通过对被污染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以前的“臭水沟”成为了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以谢家河为例——

整治前,谢家河沿线污染源以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废水直排为主,河道两侧污水横流,水面油污遍布,上游五星水库周边有多家农家乐和规模化养猪场,畜禽粪便直排水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一度成为沿线居民之痛。


如今,走进谢家河清溪湿地公园,抬头看绿树,低头见碧水,木质的亲水步道,与公园内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相互交融、生机盎然。


通过截污植绿等方式,谢家河沿线建成谢家河——清溪湿地公园、谢家河公园北段、甜蜜花园等生态湿地公园共计1116亩;小青龙河沿线已建成绿道7.7公里,沿线生态修复1200余亩;玉带溪、龙凼沟、古堰溪完成生态修复和建成滨水湿地112亩;苞谷湾、太子湖、寿溪河等正在加快开展生态湿地建设,已建成生态湿地216亩。


 “今年底前,60%河道达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效果。”高敏告诉记者,通过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河道生态系统得以重构,鸟语花香的效果逐步呈现,沿线土地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创新推进模式
深化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


从2018年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内江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11条黑臭水体的华丽转变。转变的背后,内江又做了哪些努力?又如何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的“长制久清”?


内江市创新模式,将11条黑臭水体治理中截污系统、河湖清淤、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和汇水流域内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内江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个PPP项目实施,破解了建设资金、建设管理和后期运维难题,实现了高效率筹资、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


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内江市协同推进开展管网治理。当前正在对内江城区排水管网(包括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分流域、分片区全面排查,开展排水管道清淤、病害管网修复以及雨污混错接整治,实现排水单元达标,逐步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能效,为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制久清”做好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市组织编制工作方案,明确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安排。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疏浚底泥消纳处置、加强城镇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市政排水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办法和指导意见,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内江市还建成了内江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监管中心,将全市已建成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1条城市黑臭水体41个水质监测点全部纳入在线监管。这不仅为水体的后期管理增添“科技元素”,也为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奠定了基础。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黑臭水体治理专项督查组对内江市黑臭水体治理进行了督查,并出具了核查报告。对内江市“坚持系统治理,将水环境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强化技术支撑,聘国内高水平技术咨询服务团队”“创新运维模式,通过PPP项目流域打包引入社会资本”“注重效益提升,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提升增效协同推进”等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肯定认可。


下一步,内江市将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项目建设,确保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11条黑臭水体陆续实现“长制久清”,为内江市民拓展绿色休闲空间。

原本的11条黑臭水体

如今变成什么样了

谢家河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谢家河地处内江市东兴区,整个流域集雨面积约15.32平方公里,上游有胜利水库,流经321国道后进入东兴区五星水库,后流经内江新城范围,穿汉安大道后汇入谢家河清溪湿地,后经过溢流坝汇入沱江,其中黑臭水体识别段起于五星水库,止于汇入沱江口,长约3.6公里。

▲治理前谢家河北段

▲治理前谢家河南段

整治前,谢家河流域污染源以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废水直排为主,河道两侧污水横流,水面油污遍布,上游五星水库周边有多家农家乐和规模化养猪场,畜禽粪便直排水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一度成为沿线居民之痛。

治理措施


谢家河黑臭水体治理责任主体为内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治理初期,就赋予了谢家河分段功能定位,采取分段分策治理。五星水库尾端及上游段,重在管控水土流失、减缓泥沙入河;五星水库段,重在调剂生态用水量、提供湖面景观;汉安大道以北段,充分利用河道竖向,改善水流动力;汉安大道以南段,利用水面宽度,丰富沉水植物,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措施,既治理水域,也治理陆域。2017年治理以来,已建成沿河截污干管3.9公里,新建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6座,取缔五星水库周边7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农家乐污染源,整改河道沿线16处生活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污纳管。建立了河道常态管护机制,成立清溪湿地公园管理处,专职负责河道维护,累计打捞河道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1500吨。结合城市景观打造,建成3处城市公园,五星水库上游甜蜜花园,谢家河公园北段450亩和谢家河南段—清溪湿地公园510亩,串联起整个黑臭水体识别段,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

整治成效


▲治理后谢家河公园

▲治理后谢家河公园

▲治理后谢家河北段

▲治理后谢家河南段

目前河道水质已不黑不臭,治污主体工程全部竣工,于2019年7月达到“初见成效”,河道两岸景观逐步显现。在建的示范项目谢家河再生水厂(3万立方米/日)建成后将为河道进行生态补水,进一步实现活水循环。同时,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谢家河下游正在开展“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示范节点打造,通过筛选适合本地生长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的甲壳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以及沉水、挺水植物进行培育,恢复河道原生水环境和“生物链”,目前水清水浅的景象已初步显现。

小青龙河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小青龙河为沱江左岸一级支流,全流域河长约58公里,流域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域内支流呈树枝状分布,河道曲折多湾,属典型雨源型河流。黑臭水体识别段起于高桥镇上游跳瞪村,流经高桥镇,东兴区陡坎瀑布,于新龙湾汇入沱江,全长约17公里。

▲治理前

治理前小青龙河黑臭水体段污染源以乡镇生活污水直排、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及河道底泥为主。同时由于河道缺乏维护管理,导致水面长期存在漂浮物、残枝败叶等垃圾,水体水质感观较差。

整治措施


通过识别小青龙河区位条件和流域本底,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流域协同,水陆共治,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段的同时,加强上游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理河道内源污染同时,推进岸线生态修复,打造内江串联城乡的最大的郊野带状公园。

2016年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整治和清退流域内1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改沿线32处生活污水直排口,建成沿河截污干管28.8公里,入户支管12.6公里,实现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流。新建3座临时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550立方米/日(目前已废除),河道下游建成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5万立方米/日,出水标准为准IV类,进一步增强了流域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同步开展河道内源治理,累计完成河道生态清淤9.5万立方米,打捞水面漂浮物3500余吨,配备河岸60处移动式垃圾收集箱体,基本建立了河面漂浮、河岸垃圾常态打捞收集和转运体系。在完成治污主体工程的同时,开展河岸生态修复,完成沿岸绿化种植1200余亩,形成沿河植被缓冲带,消减径流污染入河。

治理成效


▲治理后-小青龙河公园

▲治理后-小青龙河步道

▲治理后-小青龙河绿道

▲治理后-小青龙河陡坎瀑布

▲治理后-小青龙河陡坎瀑布

▲治理后-小青龙河高桥镇区段

▲治理后-小青龙河步道公园

目前小青龙河以摘掉黑帽换新颜,识别段水体不黑不臭,透明度高于40厘米,一改往日“水面垃圾漂浮,水体浑浊发黑”的黑臭局面,已于2019年8月上报“初见成效”,正在开展“长制久清”评估工作。结合河岸生态修复,建成小青龙河绿道7.7公里,小青龙河带状公园1200余亩,沿线建设观光驿站8处,为内江市民提供闲暇时光休闲娱乐好去处。小青龙河陡坎段也恢复了往年热闹的情况,周末和节假日前来玩耍的市民日益增多,接下来将在这里进一步打造河岸环境,开展更多的文体娱乐活动,如钓鱼比赛、小青龙河迷你马拉松等,丰富市民日常生活,小青龙河河道河岸环境的打造也将给沿线两岸土地的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包谷湾水库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包谷湾水库地处内江市经开区西侧,水库总集雨面积约3.7平方公里,水面总面积约0.06平方公里。

▲治理前畜禽养殖

▲治理前肥水养鱼

▲治理前周边排污口

▲治理前周边垃圾

治理前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居民聚集点、柏林小学、四川路桥项目部以及沿公路两侧居民生活污水。此外,周边柏林小学的垃圾站、道路北侧焦渣堆、垃圾废品回收企业、水库肥水养鱼等相关污染物输入加剧了水质恶化。

治理措施


包谷湾水库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内容包括控源截污、底泥清理、生态修复等,目前已完成全部治理工程。为解决周边安置区、高速路收费站及上游沿线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内江市经开区在下游设置一座污水处理站,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尾水处理达标后为包谷湾水库补水。采用环保绞吸船的方式,清理湖底约3.2万立方米淤泥,脱水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种植土。同时,为了削减上游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在水库周边建设完成1.45公顷的人工湿地,净化入湖水质。为了长期有效地维护良好水质,经开区建立起长效机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水库进行水面漂浮物处理。

整治成效


▲治理后

目前,包谷湾水库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9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治理后沿岸公园

▲治理后沿岸公园

如今,包谷湾水库以全新形象展现在市民面前,整治工程赢得无数点赞。几只白鹭从清澈的水面划过,荡起层层涟漪。周边绿树成荫、花草青葱,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荷花盛开,与碧波相得益彰,山清、水秀、荷美,风景无限好。有一家湖边人家,女主人李方芝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过去湖水发黑发臭,湖面垃圾漂浮,她家里窗户都不敢开,人人都说房子不该修这里。如今,经过治理之后,人人羡慕,夸赞她家位置选得妙、房子修得好。

玉带溪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玉带溪位于经开区苏家桥附近,治理前为重度黑臭水体,总长度约2.1公里,上游集雨面积约4.7平方公里。

▲治理前

治理前,玉带溪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为黄家湾社区、高速立交棚户区、高速立交附近住宅场等约2000户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兽药生产废水等7家企业所排污废水,同时还有两处畜禽畜禽养殖类污染。

治理措施


玉带溪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的总体技术路线,坚持“水陆共治、城乡并举、建管并重”的思路,统筹上下游、协调地上地下,注重污染源头管控,制定切实可行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对沿线的所有的畜禽养殖、鱼塘养殖予以取缔,责成汇水范围内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完成河道沿线规模化污水直排口4处。沿南、北侧支流新建截污干管2公里,并完善片区污水收集支管,实现对沿线所有污水收集。此外,为避免雨天污水溢流问题,在北侧支流上游段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管道1公里,原有暗渠改造成为雨洪通道。对河道实施清淤工程,完成清淤总量达1500立方米,清理漂浮物及河岸垃圾364吨,并新建垃圾收集点4处。

强化河道生态改造和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人工生态湿地3处,约7300平方米,营造潺潺流水、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公园内部新建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注重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发挥。在北侧支流建设循环管道及提升泵站,将下游溪水提升至合众汽车4S店附近排放,增加水体流动,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基流和自净能力。

整治成效


▲治理后

目前,玉带溪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10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治理后

随着玉带溪线生态岸线打造工程的完成,水系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周边居民由“谈溪色变”逐步转为“谈溪心暖”,公众满意度测评高达90%以上,玉带溪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游憩的首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公园设施的逐步完善,目前来园参观市民数量达到了5000人次。

古堰溪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古堰溪地处内江市白马镇,总集雨面积约5.2平方公里。河流共两个源头,一个位于内江南站附近,沿林场路穿过白马镇城区向内江白凤客运站延伸,另一个位于白马镇西北侧,沿白朝路向内江白凤客运站延伸,两条支流在客运站处汇流后进入白马镇建成区暗渠,再流入沱江。

▲古堰溪治理前

本次黑臭水体总长度约2.3公里,分为两条支流,终于白凤客运站。沿河两岸居住组团主要集中在西侧支流,主要以城郊居民自建房为主;企业主要集中在流域交汇处及东侧支流,主要以小型企业、私营加工企业及小作坊为主;流域西部上游各冲沟片区有部分农村居民居住,以组团形式出现,河岸两旁有部分农田耕地以及鱼塘分布。

▲古堰溪治理前

污水排放类主要为白马老镇西侧农贸市场污废水、西侧支流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发奋小学及附近两处集中生活污水以及东侧支流沿线生活污水。垃圾倾倒类主要为西侧居民区垃圾堆以及白朝路沿线的2处垃圾中转站。畜禽养殖类包括西侧支流与白朝路之间有一处养鸭棚、梁氏养鸡社等。企业生产类包括玉晶玻璃厂生产废水、兴怡石材厂废水、手套加工厂、商砼搅拌站、火车站旁玻璃厂、榨菜厂、金蓝威啤酒厂、汇鑫制药厂、林场路旁皮革加工厂、林场路河流对岸的煤球厂和水泥预制板厂等。

治理措施


1.建成截污干管2.5公里,入户支管管网3km,污水提升泵站2座,补水提升泵站1座;

2.清理河道淤泥量约9969.52立方米,生活垃圾及漂浮水生植物约1871立方米;

3.在古堰溪西侧支流上游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处理规模10吨/日,尾水经表流湿地再次处理后排入古堰溪水体作为生态补水水源;

4.修复古堰溪西侧支流1070米,景观打造总面积50129平方米。

整治成效


▲古堰溪治理后

目前,古堰溪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10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益民溪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益民溪地处市中区,发源于光荣水库上游,沿线有包谷湾水库和跃进水库汇入,经内宜高速公路白马收费站附近流入白马组团内,最后再白马电厂南侧流入沱江。本次黑臭水体范围为跃进水库出水口至沱江入口范围,总长度约10.23公里,集雨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治理前

河流断面宽度由2~8米,深度约1~2米,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黑臭水体上游段主要有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德元制药以及少量农村集中居民建设;河流中段较为自然,两侧多以农田、耕地为主;下游段沿省道有少量集中建设以及白马电厂及其居民区。

▲治理前

益民溪点源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排放类、垃圾倾倒类和企业生产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来源包括:白马电厂居民区、电力初中、内江七初中、白马镇双河小学、希望幼儿园、白马敬老院、市级敬老院、天香居农家乐、生态兰桂园等所排污废水。垃圾倾倒类包括:沿206省道部分河段数个垃圾倾倒点。企业生产类主要为德元医药生产废水通过暗渠和管道排放至跃进水库下游,排水涵洞进口处。

治理措施


1.在上游治理四个农污治理点位,1#、2#及4#处理规模均为20吨/天,3#仅建设配套管网;

2.下游已建成截污干管6.2公里,入户支管管网3km,污水中间一体化提升泵站1座(1500吨/天);

3.沿线在联合桥等点位打造生态景观工程,道路及铺装18000㎡,绿化约25000㎡,驳岸修整、水下森林及表流湿地约26900㎡。

整治成效


▲治理后

目前,益民溪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11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龙凼沟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龙凼沟地处内江市乐贤镇,总长度0.95公里,流域内集雨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水量较少。龙凼沟起源于乐贤工业园区,河流沿内椑路自北向南延伸,最后于内江市泰来职业学校处流入沱江,走势呈“1”字形。河流上游为暗渠形式,穿农田,跨铁路,经溪沟汇入沱江。龙凼沟上游起端有部分生产型企业建设,中段均为自然农田及少量鱼塘,下游有部分居民以及泰来职业中学建设。

▲龙凼沟填埋场

▲▼治理前龙凼沟

龙凼沟污染源主要为点源污染,具体为污水排放类和企业生产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泰来职业学校化粪池生活污水、乐贤镇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和龙凼沟下游沿线居民少量生活污水。企业生产类主要来自上游丰池顺铸造公司和丰泰鞋业,其生产废水通过暗渠排放至铁路下方涵洞,暗渠由于修建质量欠佳以及沉降不均,有多处渗漏现象,当地居民反应强烈。

治理措施


整治流域内污染工业企业7家;建成1.37公里截污管道,新建泰来职业学校污水处理设施1座,规模360立方米/日;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台,规模5000立方米/日;修复垃圾填埋场1座;新建垃圾收集点4座;打捞漂浮物及清运垃圾30余吨;完成河道污泥清理600立方米。

整治成效


▲治理后龙凼沟

目前,龙凼沟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8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太子湖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太子湖位于市中区交通镇前进村1社,为玉带溪源头之一。太子湖水体岸线长度约1635米,水面面积约0.051平方公里,整个集雨区面积约0.658平方公里。

目前,太子湖已禁止养鱼多年,但是水质改善较慢,主要在于其湖水更新量较少。集雨区内有成渝高速及省道206通过,省道206沿线存在大量建设。太子湖东侧有一家度假村,但是近年经营效益平淡,人流较少,其余区域多为农田耕地,以及少量鱼塘分布。

▲治理前太子湖

太子湖点源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排放类、垃圾倾倒类、畜禽养殖类和企业生产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生活污水集中排放,主要来源为省道206沿线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家乐生活污水(味艺农庄和农家乐),通过加气站南侧排污口汇入农田,最后流入太子湖。垃圾倾倒类包括:太子湖西侧有一处垃圾站,靠近水体。畜禽养殖类主要为东北角有一处养鱼塘,但是规模并不大。企业生产类主要为汽修和加气站产生的含油废水,主要包括公交车加气站、别通汽修、东风汽修大修厂。

治理措施


●取缔太子湖承包式养鱼塘1处,整治2家违规排污农家乐,整改水体沿线生活污水直排口3处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座,总规模150吨/日,配套雨污收集管450米,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

●完成清淤疏浚3.5万立方米,累计打捞河道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16吨,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

●在建生态湿地4处,总面积2.6公顷,生态浮岛6座,恢复水生态,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拟建循环泵站及净化沟渠,改善水体流动性,提升水体溶氧水平,增强自净能力

整治成效


▲治理后太子湖

目前,太子湖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9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寿溪河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寿溪河地处内江市市中区,为沱江右岸一级支流,入河段位于汉安大道西段南侧,上游集雨面积包括四合镇、龚家镇等部分区域,总集雨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流量季节性变化较大,旱季水量较少。

▲治理前寿溪河

本次黑臭水体总长度6.6公里,河流断面宽度二十米左右,水深数米,呈东西“一字型”走向,沿河两岸有部分居民组团、农田及鱼塘分布。

▲治理前寿溪河

寿溪河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排放类和畜禽养殖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四合镇生活污水,幸福村生活污水和下游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类为上游梨树湾附近奶牛养殖污水,养殖规模约20头/年、变电站附近养猪厂一处,养殖规模约10~20头/年。

治理措施


●整治流域内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改沿线6处生活污水直排口,确保全线污水直排口得到消除

●建成沿河截污干管4.8公里,污水支管1公里,配套提升泵站5座,提升规模为190立方米/日

●开展河道内源治理,清理河道淤泥1. 6万立方米,打捞漂浮物200余吨

●整治沿岸垃圾集中堆放点,配备1个垃圾收运设施,并建立相应的管护机制

整治成效


▲治理后寿溪河

目前,寿溪河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10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蟠龙冲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蟠龙冲位于高新区,发源于321国道北侧附近,由北向南沿蟠龙路汇流,经教师新村,进入汉安大道已建涵洞,最后汇入沱江。本次黑臭水体范围为321国道以南至汉安大道以北段,总长度约2.7公里,集雨面积约12.4平方公里。

▲治理前

蟠龙冲上游沟渠较浅,多与农田交织,流经内江市凤凰煤机公司家属区后,流道变为明渠和暗渠相结合形式,两侧建筑物密度较大,且部分段棚户区较为集中。河流断面宽度约为1~5米,深度0.5米左右,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治理前

蟠龙冲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排放类、垃圾倾倒类、畜禽畜禽养殖类和企业生产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生活污水、洗车废水,来源包括:机动车科目三双安考场、胜利中心学校、农贸市场、教师新村、蟠龙家园、凤凰煤机公司家属区、车来福洗车中心、井水洗车、双安驾校、喜羊羊幼儿园、李二哥饭庄、溢香园酒家等所排污废水。沿线垃圾倾倒处主要位于沿蟠龙路部分河道、凤凰煤机公司家属区处河道和教师新村周围河道。河岸两侧垃圾站点5处。畜禽畜禽养殖类点源污染主要为棚户区内一处奶牛场,养殖规模约20头,奶牛排泄物直接汇入蟠龙冲。企业生产类主要为生产废水、汽修含油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主要包括远久食品厂、内江市壹方圆纸品厂、内江市大干球墨铸造公司、内江市东兴区光华面粉厂、东方容器厂、红岩东风汽配、鑫港鸿汽修厂、顺发汽修店、全益汽车修理厂、城北加油站、蟠龙冲加气站、宏兴成汽贸、露天堆煤点等所排污废水。

治理措施


●整治流域内7家排污企业,整改沿线14处生活污水直排口,确保全线污水直排口得到消除

●完成北侧城乡结合部523户住房拆迁工作,支付补偿金3.79亿元

●建成沿河截污干管3.3公里,配套提升泵站1座,提升规模为250立方米/小时.

●开展河道内源治理,清理河道淤泥1.9万立方米,并河岸垃圾转运机制

整治成效


▲治理后

目前,蟠龙冲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经连续6个月检测,水质均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19年12月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黑沱河黑臭水体治理

基本情况


黑沱河地处内江市东兴区南部椑木镇,本次黑臭水体总长度5.7公里,涉及集雨面积约6.3平方公里。该段河流断面宽度约二十米左右,非洪水期流量较小。

▲治理前

本次黑臭水体污染源调查起点位于长滩村,终点于沱江入河口处。沿河两岸有部分居民组团、农田及鱼塘分布,下游穿过椑木镇进入沱江,进入镇区后建筑物多临河而建。

▲治理前

黑沱河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排放类和企业生产类。污水排放类主要为下游椑木镇名辰农贸综合市场、镇中心医院、卫生院峨柴分院、育英学校、派出所、椑木镇站、政府旁在建小区、沿河两岸等所排污废水。企业生产类主要是新民塑业生产废水、糖厂区域废水等。

治理措施


●新建沿河截污干管,目前完成全部5.2公里截污干管建设,彻底完成截污纳管

●完成捭木镇支管入户一期和二期工程,共实施入户支管24.7 6公里,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

●完成河道清淤4.5万立方米,并全部实现无害化、安全化处置,消除河道内源污染

●累计打捞河道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1400吨,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

●累计拆除沱江口河道两岸吊脚危楼12栋,共15289平方米

整治成效


▲治理后

目前,黑沱河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各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水质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于2020年6月底治理达到初见成效。



文稿:徐艳梅

编辑:邵雪洋、唐中明

图片:徐艳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长制的困惑---四川日报
民生实事| 内江将与11条城市黑臭水体“大动干戈”
39个经典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案例详解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孝感水利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