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只管做好自己,上天自有安排

文 | 有书燕穿杨 · 主播 | 阿成



不拘小节,被人笑话

阮咸的堂兄弟阮浑非常羡慕七贤的逍遥旷达,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但阮咸的叔叔,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严肃地告诉他:

“阮咸可以,你不行。”

阮浑很纳闷:

做个旷达之人,就是喝喝酒、弹弹琴、聊聊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什么行不行的呢?

后来阮籍才和别人说,这小子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旷达。

阮籍

这也怪不得阮浑,当时真正理解什么是旷达的人并不多。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他们同属高门大族陈留阮氏。

不过到了阮籍时,他们这一支家道中落,已经日渐贫穷了。

他们与那些富贵的族人分开居住。

富人住在大道之北,被称为北阮;阮籍等人住在大道之南,被称为南阮。

七月七日这天,家家户户晒衣服。

北阮那边的衣服,尽是绫罗绸缎,光灿耀眼。

而南阮这边,只见一个梳着两角髻的少年,正把一条粗布大短裤往竹竿上挂。

这位少年,就是阮咸。

很快,有人便看到了这条飘摇的大短裤,就嗔怪阮咸:“你晒这个干嘛呀?”

只听他嘿嘿一笑,说:“未能免俗,我也晒晒嘛。”

从此以后,“未能免俗”这个词就流传了下来。

和这个词语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晒”这个词。

北阮“晒”衣,不免有些炫耀的意味。

而阮咸“晒”衣,却有些对抗的意思。

绫罗能晒,粗布为什么不能晒?外出服能晒,家居裤为什么不能晒?

贵与贱并没有区别,外和内也没有不同,本质上都是衣服。

这些睿智的思考,那些不理解的人,是无从得知的。

他们所看到的,只是阮咸表面上的放浪形骸。

阮咸长大后,和叔叔阮籍一样爱喝酒,而且酒量还不小。

有一次,阮家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喝酒。

这时,阮咸来了,其他族人也来了。

大家就不用酒杯斟酒了,而是改用大盆,这样更方便,更痛快。

于是众人围着酒盆,团团坐了一圈,开怀畅饮。

不一会儿,一群猪呼啦啦跑过来,猛地喝起盆中的酒来。

谁也没想到,阮咸也凑了上去,和猪一起喝起来。

此情此景,有人不免觉得阮咸可笑、恶心。

但当我们揭开这腌臜的表象,去探寻阮咸的精神世界时,却赫然发现这其中的精神内核让人敬畏。

按照庄子的说法,在大自然面前,在天地之间,人类并不比动物高贵。

就像当年那些晒出绸缎衣服的富人,也并不一定就比晒粗布大短裤的穷人高贵。

只不过,有些人对此难以理解。

阮咸并非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他只是不在乎。

如果在乎的话,他或许就没有阮孚这个儿子了。

阮孚



严重越礼,惹人非议

为了阮孚这个儿子,阮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阮咸在为母亲守丧期间,爱上了姑姑的婢女。

二人相亲相爱,姑姑也说可以留下婢女让她和阮咸在一起。

哪曾想,姑姑吊丧完毕临走的时候,突然变卦,悄悄带走了婢女。

不过还是让阮咸知道了。

一听这个消息,他如五雷轰顶。

好在吊丧的客人还有没走的,他赶紧向其中一位客人借了一头驴,要去追回婢女。

客人们连忙拦住他,让他别去。

因为这在当时看来是严重违反礼教的事。

阮咸身为一个出身名门的青年公子,不可以爱上卑微的婢女。

在为母亲守孝期间,不能去亲近女人。

此事可非同小可!

但阮咸甩出一句:

“她怀了我们阮家的骨肉!骨肉不能丢!”


说完,一身重孝的他,骑上驴背,急急向婢女狂奔而去。

他前脚刚走,骂他的话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些人认为,阮咸不该和婢女生孩子。

那些骂阮咸的人,还没骂够呢,却突然发现阮咸和那婢女一起骑着驴,乐颠颠地回来了。

这下好了,新一轮骂声又起。

怎么能在为母亲守丧之时,公然和婢女如此亲密地出现在公共场合呢?

从此以后,阮咸的名誉算是彻底毁了。

竹林七贤之一、位列三公的山涛几次举荐阮咸做官,但都被皇帝拒绝。

尽管山涛多次强调,阮咸这人既没有物欲,又对人有着精准的判断力。

如果让阮咸在吏部做官,必能清正廉明、知人善用。

然而每次当权者都大摇其头。

不过阮咸并不在乎,他说:

“我虽然多年不能做官,但我得到了儿子阮孚啊!”


据史料记载,阮咸的族人多有隐士之风,对阮咸还比较理解。

或许他不想对外人解释太多,所以伪称自己“未能免俗”——人家晒衣服他也想晒,人家有儿子他也想有儿子。

然而深藏在这“未能免俗”背后的,恰恰是阮咸的出尘脱俗。

阮咸之后,有些年轻人竞相模仿阮咸等人的放浪,一度赤身露体、丑态百出。

结果不仅在当时被骂为禽兽,也被后世斥为肤浅。

脱离了精神内核的外在模仿,无异于丑恶的东施效颦。

好在别人懂不懂的,阮咸也没有多么放在心上。

这世间值得关注的事情那么多,没必要非揪住这些不放。

弹弹琴,不是更好么?

阮咸

才高盖世,遭人忌恨

魏晋时期有不少懂音乐的人,例如和阮咸同时代的荀勖就深谙乐理。

拉货的牛,脖子上挂着铃铛,叮铃铃穿街而过。

别人听着很平常,荀勖却听出了其中的韵律。

《世说新语·术解》把荀勖这种特殊才能,称为“暗解”。

“暗”通“谙”,意思是熟悉。也就是说,荀勖对音律是极为熟悉的。

于是,每当宫廷演奏雅乐,身在机要部门,同时兼管音乐事务的荀勖就要调音。

众人听了荀勖调整后的音律,觉得十分和谐,纷纷称赞他的高妙。

那时候,阮咸也做了官,所以有机会听到雅乐。

然而阮咸却从来没有夸过荀勖一个字,反而后来跟别人说道:

“荀勖调得略高了点,以至于乐调有些悲哀。

他是按照律尺来调的,这说明现在的律尺和以前的标准律尺,尺寸不一样啊!”


荀勖原来就经常和阮咸讨论音乐,自觉比他差了不少。

如今知道阮咸的这番话后,荀勖恼羞成怒。

他于是利用身处机要部门的权力,找了个借口,把阮咸贬到外地去了。

多年以后,有个农夫在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根周代的玉制律尺。

荀勖拿到这根律尺后,把它和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律管,做了细致的对比。

他蓦然发现:这些律管都比周朝的那根律尺短一点点。

这“一点点”仅是一粒黍米的长度。

古代把一百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当成一尺,用这个尺寸来制造律管。

如此微小的差距,竟然能被阮咸觉察出来。

《世说新语·术解》把阮咸这种特殊才能,称为“神解”。

阮咸这样的音乐神才,也有着无穷的创造力。

当时的琵琶多是梨形音箱,音箱上是一个略微带点曲线感的脖子,被称为“曲项琵琶”。

阮咸把音箱改成了圆形,把音箱上面的脖子改成了直的。

他时常弹着这把改造过的琵琶,和族人们一起喝酒、聊天,不亦乐乎。

这个习惯,至死未改。

大约四百年后,唐朝武则天时期。

有人从古墓中发现了一件铜制乐器,看着像琵琶,但却脖子直、肚子圆。

当时的学士元行冲判断说,这正是阮咸弹奏过的乐器。

由于这乐器已是满身铜锈,元行冲便让人用木头做了一件仿制品。

试着弹了弹,声音清亮高雅。

从此以后,这种乐器就被叫做“阮咸”,简称“阮”。

与乐器同名,且和乐器一起流芳百世——不知道当年的阮咸有没有料到呢?

外人看来,阮咸的一生似乎是被嫌弃的一生。

然而,阮咸自己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这一生,想我所想,爱我所爱,做我想做。

如此,甚好。

参考资料:
1.《晋书·阮籍传》附《阮咸传》

2.《世说新语·任诞》

3.《世说新语·术解》

4.《新唐书·元澹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吝啬鬼”王戎——小飞侠《世说新语》课程写作作品选(六)
阮咸和外族婢女私通,为何后世全都称赞他?戴建业:他活得坦荡!
竹林七贤之三:阮咸
竹林七贤(五) ——阮 咸
竹林七贤之六
阮咸被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