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详细点评2021全国新高考作文题

今天,2021年高考第一科语文已经开考了,场内的考生们奋笔疾书时,场外关于全国卷及各省的作文题目每一年都是关注焦点。

上午11点40分,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就有新快报、信息时报等朋友打电话来,在微信上发给我高考作文题链接,让我看看,给学生们写写感想。离开高考战场无数年了。作为当年的作文爱好者,如今的老师,今天看到这几个言微旨远、意味甚丰的作文题,颇觉有趣,便欣然应允。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强与弱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考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考乙卷作文·追求理想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董老师独家点评高考作文

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眼下是莘莘学子撬动它的最佳时机。一旦撬动,他们以后的人生会呈弧线上升。

高考作文是整个高考最大的一个区分点。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受到特别关注。不仅因为高考作文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而且这道题目还蕴涵着无数鉴赏性——不像数学、物理那样理性枯燥——几乎人人都能动笔,人人都有话说。

而对于题目吃得透、主题把得准、文笔耍得好、思想挖得深的学生,还能享受情动而辞发、情思而文明的写作佳境。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再次受到众多人士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全国高考1卷和甲卷的两道题,“强与弱”、“可为与有为”,极富思辨色彩,既示人以美,又启人以思。

纵观近十年,思辨类材料作文成为每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课标卷“经验与勇气”、江西卷“怕与不怕”、湖北卷“方与圆”,2014年新课标卷“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安徽卷“演员与剧作家之争”、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江苏卷“朽与不朽的青春”、广东卷“黑白照片与数码时代”,北京卷“老规矩之辩”……

那么,面对这些充满着哲理思辨的高考作文试题,考生如何既能快速打开思路,同时又能辩证分析写出思想深度,夺取高分呢?

董老师结合下例总结出“三招”制胜法。

第一招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紧扣其中一个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立意点即可,对于其他观点考生可舍弃。

比如,针对全国1卷作文材料,考生可以拟题为《合则强,孤则弱》,可援引董老师在周日高中班上所讲的经典作文素材——

“合则强,孤则弱”,这句引言出自《管子》,原句是:“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意思是说,关于国家轻重强弱的形势问题,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管子》一书,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的思想。管仲在齐桓公时期担任国相,他积极推行改革、成功富国强民,使齐国强盛于其他诸侯国。管子对于齐国的重要影响力,被称作是“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合则强,孤则弱”,出自《管子》中的这句话,也正体现了诸侯割据、各国对峙的形势之下,国家之间的相处之道。

第二招 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其部分当成文章的重点,用墨可占全文的80%,对于其他的观点考生只需兼顾即可,用墨可占全文的20%。

比如,针对全国甲卷作文材料,考生可以拟题为《未来可期,大有可为》,可援引董老师在高中班对高三毕业生的临考寄语——

临下笔时,突然想到了高三老班毕业时留给我们的临别赠言:

  1. 未来可期,眼里有亮光。

  2. 指日可待,心中有善念。

  3. 大有可为,脚下有乾坤。

仔细想来,其实这三句其实概括了我们所憧憬的理想生活状态。

眼里有亮光,看到世界的美好。

我经常可以看到社会热点新闻下面一群人丧丧地抱怨学业压力重、抱怨工作不顺、抱怨与身边人关系不融洽。把抱怨当作一种释放压力的途径未尝不可,但我觉得更高明的做法是坦荡地接受。谁的人生又是一帆风顺的呢?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心中有善念,为社会发光发热。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参加无偿性社会工作的志愿者,尤其是新冠期间那些挺身而出,为抗击疫情做出特殊贡献的平凡人。我向来觉得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人生价值的所在。这就像很多条小溪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大江,奔腾向前,生生不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能推动整个国家的迈步前进。

脚下有乾坤,方能行稳致远。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要卓越便要拼命,努力已经不够了,只有拼命,拼命去学,去进步,去超越,才可成功。

我们要做自己的超人,超越包括自己的所有人,超越自己的懒惰,困乏,疲惫,然后整装待发去前进,即使这条路上风雨兼程,荆棘遍布,即使这条路上崎岖无比,坎坷不平,我们依然砥砺前行。

走风跑马,向阳前进,世间明朗,万物所爱,未来可期。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此便只顾风雨兼程,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不负青春韶华。

第三招 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

针对全国乙卷作文材料,考生可以拟题为《追求理想,成就人生》,援引董老师在高中班所预测的“理想”类论据素材——

翻开历史,不论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庄子的《逍遥游》,还是司马迁的《史记》,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追求的。

陶渊明《归去来兮》——心为形役

虽说陶渊明这些迫于无奈的做官只是为了让家人吃饭,但当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时,他却亦然选择了辞官。即使自己这次当了不过八十多天的官,但当自己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时,同时也知道未来的事情现在补救还来得及,便坚决的选择了离开。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不仅仅使自己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逍遥游》——无所待

庄子的《逍遥游》夸张无比,但正是在这夸张至极的文章中蕴含了大智慧。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意境,很可能是现实社会中所不存在的。但即使是不存在他也会去追求,只是因为那是他一生的理想吗?又或许,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根本不存在,便只好将它夸大的在他自己所写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在这个由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司马迁《史记》——史家绝唱

司马迁为了《史记》,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被后人尊为“圣经”。但他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在此过程中他为李陵辩护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受“宫刑”。而且还在狱中待了三年,出狱后便又去写《史记》了。所以他又被后人称为“历史之父”。他的名着《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这都要归功于司马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直不断的追求着父亲和自己的理想。

人总是要不断努力向上爬的,总是要不断的追求自己理想的,可能是为了现在,也可能是为了将来的自己。而且理想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实现的,所以,人需要不断努力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

理想是小舟,心是风,扬起风帆,驾着小舟,在风的推动下,向前航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追逐理想,是为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最伟大的人。”

无论何时,每个人都要有理想,也许你只是一株幼稚的树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的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我们要心怀梦想,追求理想!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总而言之,2021年高考作文充满思辨色彩,对于思辨类材料作文,其审题立意相对复杂。

考生若想取得高分,须从上述三招入手,把握以下三点原则:

首先,读透试题材料,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找出来。

其次,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确立写作重点。有些试题材料虽说有两个观点,但却有明显的写作感情倾向。

最后,根据写作水平确立行文思路。以上三招,考生可根据自身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灵活选择。

第一招相对容易,因为其只写了一个观点,立意相对显得较浅,一般得分在48分左右。 

第二招也相对易于掌握,虽说其立意也不是很深,但其兼顾了多个观点,一般得分在52分左右。

第三招考生如果没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是很难操作的,所以要慎重选取,以免让文章变得杂乱无章,但一旦写好,此类高考作文一般得分在56分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树牢三种意识,彰显三种能力
哈尔滨市二模作文试题解析(二)
安静!2023年新课标Ⅱ卷高考作文题独家解析
高考“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专题复习(一)
特级教师全面揭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看完高考作文至少提高10分!
独家解读2018年厦门市高三3月语文质检考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