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仓故事 || 海棠飘香

   最新鲜的展览\演出\讲座

   探讨传统风俗\寻觅民间工艺\素描文化人物



海棠飘香,飘香的是叫海棠的糕。海棠糕也是介子君从小到大非常爱吃的糕点。想吃么?沙溪老街上有哦~


每次馋了,就会跑去沙溪老街买了吃。甜甜的,香脆又酥软,还有清甜软糯的豆沙。这甜甜的美食,吃来让人太幸福。


(图片来源网络)


章昌贤/文


  江南人之文雅,可谓随处可见。就吃喝这等俗事,也弄得文绉绉的。一盆炒菠菜,叫红嘴绿鹦哥。一碗荠菜豆腐汤,称翡翠白玉羹。地产的茶叶更富诗意,谓之碧螺春。连街摊上用面粉做的糕,不是梅花糕就是海棠糕。商店里煮熟的玉米称为珍珠米。


  有一次浏河庙会上,我徒步青石板的中心老街,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明清老房子,粉墙黛瓦,青凌凌的老浏河水哗啦啦地流着。一路走来,老式栅板门商铺居多。已是深秋,迎面而来的西风带着些许寒意。走入天妃宫庙场,一股似曾相识的香气扑面飘来,定神一看,方见庙门左侧的摊头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海棠糕刚出炉。


  摊头甚是简陋。一张简易的桌子,靠里放着2个搪瓷大面盆,一个盛着发过酵的面糊,一个盛拌好的豆沙,都由白白的纱布盖着。朝外是8个搪瓷小盆子,分别放着西瓜仁、葵花子仁、松子仁、胡桃仁、枣泥、芝麻、红绿丝等细料。一位50多岁略微发胖的苏州师傅,在半人高的煤炉旁忙得不亦乐乎,边上一位中年妇女当下手。摊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围观,其中也不乏穿着时髦的上海游客,瞪着好奇的眼睛,嘴里发出啧啧之声。


  只见那师傅将撤空的紫铜锅放上炉子。那做海棠糕的模锅扁扁的,一只圆孔套着一只圆孔,有点像蜂窝。师傅先在模孔里涂一层菜油,用勺子将面糊一一倒入模孔。随即把锅举起来徐徐转动,让面糊匀匀地贴牢孔壁。将锅安放在炉子上,存孔内一一加入豆沙,再浇糊把豆沙覆盖,撒上些搪瓷小盆里的各色细料和白沙糖,红绿丝什么的,最后将烧烫的铁板盖在糕模上,再烤一会儿工夫就成了。


  出炉的海棠糕确有些像海棠的花瓣,圆笃笃扁塌塌,糕面上糖浆红润欲滴,红绿丝鲜艳夺目,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好一朵苏式小吃中色香味俱佳的奇葩,不是海棠胜以海棠。


  每一种著名的民间小吃,少不了有个动听的故事。据说海棠糕是从前苏州城里的一户大人家,有个丫环叫海棠,到了下午总要做点点心填填饥。一天下午,见厨房里没啥好做的就随手把做饭的剩料,加了些赤豆和面粉,放入一块碗状的凹铜片上。面上又加了些果仁和白沙糖,然后就放在火上烤。不料这一香气跑出了屋。那个七八岁的小少爷,闻到香味嚷着要吃。这一吃就上了瘾,弄到后来一到下午就闹着要吃这个“塌塌糕”。家中的老爷饱读诗书,觉得这名不雅,灵机一动,以海棠丫环之名,给这糕取名,从此海棠糕的名字就叫开了。这传说不管怎样,至少提供给后人这样一个信息,海棠糕出自民间。由于海棠糕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其调浆、发酵、成形、配料、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工艺流传至今已300多年,因而苏州有关部门正在将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抵挡不住这刚出炉的海棠糕那诱人的香气,尽管午饭不久并不觉得饿,还是掏钱买了2个尝尝。吃来觉得外层又脆又香,里面却松糯绵软,香甜细腻的豆沙,各式果仁的芬芳,还真有点花之韵味。


  品着香糯的海棠糕,恰似聆听一曲甜美质朴的吴歌,委婉悠扬,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编辑 介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童年记忆里的铜锣烧,简单又好吃, 你学会了吗?
快来学学蒸糕吧,做为早餐或者下午茶点都是不错的选择哦!
如何自制豆沙馅,香甜软糯最相思~
不用烤箱,只要蒸一蒸,就可以做的月饼!自己做,美味更健康!
日本街食甜点排名第一的它,原来一个平底锅就能做?
国家级非遗八珍汤是怎么出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