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不只是说出来

——品读沈丽新《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   于晓娟

“打是疼骂是爱”,“黄荆棍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这些深入骨髓的传统教育的本能,时至今日似乎还被人津津乐道。但不难发现,我们并没有赢得孩子。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那就读读沈丽新老师的《让孩子看见你的爱》吧!

学校领导为我们每位教师买了这本书,我便一口气读完,沈丽新老师不愧为儿童的陪伴者,在《让孩子看见你的爱》中,既有案例的剖析,又有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中西教育文化的碰撞。她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是一部很好的教师成长的范本。

为了“让孩子看见你的爱”,老师须“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从互相尊重开始,“能够理解并做到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不用自己的感受随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动机。”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尊重天性,保护个性,平等对待每个人,示范并教导孩子。”“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真心爱护学生的成年人。”信任每一个孩子,雷夫说过:“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让学生保持对老师的敬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该是同步的朋友”。不管你是在前方指引,还是在路边陪伴,或者在后面推动,我们都应该秉持善意,我们必须拥有忽略的智慧,“忽略一些看起来不很完善的细节”,容错是教育机智,非放任不管,规则不用商量,准则必须执行。在教育现场,有质感的声音,有内涵,重仪态的气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力量,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称呼需“庄重、雅致、不媚俗”。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揣摩孩子的心意”“随顺孩子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厘清工作权限的边界”,“始终注意言辞有度、行为有度和交流有度”。教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的是温情,是理解,是宽容,是爱”。我们也需要重新定义课堂,“课堂应该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知识的地方”让我们的孩子的心灵保有童真与纯净,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不经意间的话语行为,与课堂教学相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可能才是学生终身难忘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看得见你的爱”,我们必须“秉持专业的教育素养”,“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不能简单的把“爱”理解为学生喜欢不喜欢。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不是阅兵场上的将士,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更不是工场的标准件。“教室真是最美妙的地方——孩子、书籍、生命,互相交融,互相辉映。”“尊重孩子的需求”“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自己的童心”,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达到学生愿意为之改善行为的程度,学生觉得你跟他是“一伙的”,让学生真正的信服,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如此看来,体罚学生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的了,我们不要轻易的生气,行为举止优雅一点,对学生,尽量不辜负,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的更加美好,让“孩子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多一份小小的幸福”。克里希拉姆告诉我们“你必须成为美好,因为,你就是未来。”

为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们不妨“时常妥协,始终坚持”。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赐,“每个孩子的人格都高贵且平等”我们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让他们“心怀好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努力“学习终生受用的技能。”我们“每个教师,真的更应该等待每一个儿童抵达自己的彼岸。”我们的教育必须直面差异,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培育,这就叫‘因材施教’。”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交流、合作的培养,“面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时,要多对自己说‘一定有原因在其中’并努力去探究真相,从而真正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精神舒朗,不去刻意追求“最好”,教师需要坚持“一厘米主权”,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

为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应着力“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教室里,老师和学生都“轻声的说话”,老师省略一些无谓的提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沈丽新老师却十分注重,“班级是孩子的栖身之地,是他们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的、幸福的领地,不需要各种繁琐的限制性“管理”,做到“莫让学生收到欺凌”“莫让叙述害怕犯错”。如果孩子们成天胆战心惊,随时有受恐吓、受欺负的感觉,其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阅读是让教室安静的有效方法之一,好习惯在于引导,阅读习惯更是如此。沈丽新老师每天早上在黑板上书写“安静阅读哦!”,且以身作则,面向儿童安静的阅读,坚持两个月,一路鼓励,让学生明确: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样,不是强迫。“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一定可以共同幸福的成长”,教室的布置、节日的庆典、爱心的馈赠、收全作业、座位的安排等各节点沈丽新老师都非常注重仪式,培养学生礼敬校园、尊重课堂、敬畏作业、体验成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仪式会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截然不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快乐的人。”(雷夫语)

赫尔巴特告诫我们;“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克鲁斯卡娅说过:“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天使。沈丽新老师在《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的封面有言:“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知晓:很多孩子出现纪律问题,背后都别有隐情。教师有多头疼的问题,或许孩子就有多缺少爱与陪伴。”

为孩子撑起温馨的爱的天空,让爱伴随师生生命成长。沈丽新老师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育案例反思:尊重与理解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我幸福着孩子们的成熟
我在教学中对师爱的点滴体会
教研主任就职演说
雅行教育的“六大追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