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格拉底反诘法
 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所著的《回忆苏格拉底》一书是研究苏格拉底的重要著作。由于苏格拉底和他同时代的中国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他学生留下的有关他的典籍更是弥足珍贵。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对学生的教育采用的是启发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反诘法。这是苏格拉底独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归纳起来有:
一、苏格拉底讽刺。
苏格拉底认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才能激发起他的学习热情,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苏格拉底谈话是借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思路。他偏重于问,不轻易回答对方问题,由对方回答中从而导引出其它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问,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
青年人格老孔还不道20岁,但他一心想在城邦政府中做一名领袖向群众演讲,他的亲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制止他。
苏格拉底在一次偶然遇到他的时候,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就拦住他,对:“喂,格老孔,你是立定志向做我们城邦的领袖吗?”
“我的确是这样想,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道。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很显然,如果你的目的能能实现,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首先会传遍城邦,然后还会传遍希腊,你也许还会像赛米斯托克勒斯那样,在异邦人中享盛名;你将来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格老孔听到这番话感到大为高兴,于是就欣然留下来了。
苏格拉底接着说道:“看来很显然,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所贡献?”
“完全是这样”,格老孔回答。
“我以神明的名义请求你,不要向我们隐瞒,而是要告诉我们你打算怎样开始对城帮作出有益的事来”,苏格拉底说。
但是当格老孔由于考虑应当从哪儿开始而沉默不作声的时候,苏格拉底接着又说道,“譬如,当你要促使一个朋友的家庭兴旺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使它更加富裕起来,你是不是也想方设法使城邦富裕起来呢?”
“当然”,格老孔回答。
“如果它的税收更加充足起来,是不是就会变得更加富裕一些呢?”
“很可能是这样。”
 “那末,请你告诉我”,苏格拉底说,“目前城邦的税收是从哪些方面来的,总数共有多少?为了使不足的得以补足,使缺少的可以得到新的来源的弥补,毫无疑问,你对这些问题一定都考虑过了”。
“说实在的,对于这些问题,我还没有考虑过”,格老孔回答。
“如果你在这方面疏忽了”,苏格拉底说道,“那末,请你对我们讲一讲城邦的支出吧。因为很显然,你一定打算把那些开支过大的项目加以削减”。
“老实说”,格老孔回答道,“我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那末”,苏格拉底说道,“我们只有把使城邦富裕的问题暂时搁一搁了,因为连支出和收入都还不知道,又怎能把这些事照管好呢?”
苏格拉底用质问的方法引导非常想获得政府职位的青年格老孔承认自己完全没有担任所想望职位的必要知识。接着苏格拉底说明,一个统治者对于国家事务如果没有精确的知识,他就不可能对国家有好处,也不可能使自己有光荣。最后,苏格拉底劝说格老孔:“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你所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如果你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那么,当你着手处理城邦事务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想望的就不足奇怪了。”
这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一个成功的范例。苏格拉底用循循善诱说服了高傲的格老孔。他既以理服人,又保护了青年人的积极性。
二、定义,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苏格拉底善于区分各种不同的事物,抓住各种事物的特征,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当他再一次被问勇敢是由教育得来的还是天生就有的时候,苏格拉底回答说:“在同一种法律和习俗之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在胆量方面是大不相同的。不过,我以为人的一切天生的气质,在胆量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提高的。”
苏格拉底对于智慧和明智并未加以区别,而是认为,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并且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
苏格拉底还说:正义和一切其它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决不可能把它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说,疯狂就是智慧的对立面。但他并没有把无知认为疯狂。不过,一个人如果不认识自己,把自己不知道的事倒以为,而且相信自己知道,他认为就是很接近疯狂了。他说,许多人并不把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事上犯错误的人称为疯狂的,而是把那些在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事上犯了错误的人称之为疯狂的人。
在考虑到忌妒的时候,他发现忌妒是一种苦痛,但并不是因朋友的不幸而感到苦痛,也不是由于敌人的成功而产生的的苦痛;他说只有那些因朋友的成功而感到苦痛的人才是好忌妒的人。
苏格拉底正是通过对事物下精确的定义,如指出无知和疯狂的区别:无知只是没有知识,而疯狂是重大的智力错乱。但这两者之间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无知者如果不认识自己,认为自己有知,那么就离疯狂不远了。
苏格拉底作为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始终不忘记强调教育在个人性格形成中的重要性,对美德的培养,陋习的纠正,是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实行灌输式的教育法。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如苏格拉底在谈到正义和非正义时对尤苏戴莫斯的教育就是一个例证:
苏格拉底向尤苏戴莫斯提问道:“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那一边呢?”苏格拉底问。
“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末,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呢?”
“当然不能。”
“那末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
“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末,所有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苏格拉底问。
“好象是这样。”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使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通过一系列的质问,苏格拉底向尤苏戴莫斯说明:正义和非正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有条件的,只有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确定其坐标。他用辨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苏格拉底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这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苏格拉底创导的教学方法至尽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所以苏格拉底反诘法,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一个创举,至尽仍受到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和推崇。
  苏格拉底言论摘录
*无论是对朋友,对客旅或在人生的其他关系上,都应量力行事。
*通向光明的大道没有比真正成为自己所希望表现的那样好人更好的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坏人和坏人能交朋友,倒不如说他们是天生的相互为敌的。
*人们天性有友爱的心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由于他们都意识到这种情况,所以他们就有互相感激的心情。但人们也有一种敌对的倾向。因为那些以同样对象为美好可喜的人们,贪图此而竞争起来。由于意见分歧而成了仇敌。尽管有这么多的障碍,友谊仍然能够迂回曲折地出现,把那些高尚善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一切事物,对它们所适合的东西来说,那是既美又好的,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则是既丑而又不好。
*正义和一切其它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只有那些因朋友的成功而感到苦痛的人才是好忌妒的人。
*难道你以为,把自己最好的战友处死的人能够不受处罚吗?或者,他所受的处罚会是轻微吗?你以为做这样的事的人会是安然无恙,或者更可能的是,他会很快地遭到灭亡呢?
*守法就是正义。 
*惟有自制才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快乐。
*只有能自制的人才会重视实际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对事物进行甄别,并且通过语言和行为,选择好的,避免坏的。
*生活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最好地努力研究如何能生活得最好的人;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最意识到自己是在越过越好的人。
*如果我不义地死去,这乃是那些不义地处死我的人耻辱。
  摘自《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 色诺芬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苏格拉底》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介绍: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六十六)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
柏拉图的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