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人体抗御疾病的诊疗系统

气血调,疾可逐

 

  首先说,经络是人体抵御疾病的诊断系统,《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典藉,据六经分病,以八纲辨证,六经与八纲密切结合,得出主要病机,随机定治选方,因而既不同于专病专方,也不同于一证一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伤寒论》之所以用六经(太阳,阳阴,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分病,主要是对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应的征候概括,知道了以六经病的临床特点,就能够知晓病已所在,明确主治方向。正由于六经病是对人体病理反应的概括,具有物质的客观性,不单是归类方法,无论外感病,还是杂病,都离不开六经。因此,辨六经具有普遍意义,故云:“仲景之六经,百病不出其范围。”

  掌握了仲景六经辩证,再结合经络,在受损经脉上就会很容易找到该经的气血反应点,比如少阴病,口苦、咽干、目眩,那么在胆经阳陵泉穴上,有会有异常的反应。更加证实诊断的正确。

  针灸是依靠经络治疗疾病的直观体现,很多疾病通过高明的针灸师治疗,手到病除。从《黄帝内经》看,针、灸的起源要早于药,上文我们讲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论》才系统介绍方,那么在此之前医生治疗更多是采用砭(刮痧)、针、灸、等方式,这在《内经》原文中可以管窥,《内经》上篇《素问》中30%是讲经络与针灸的问题,下篇《灵枢》通篇介绍的是针灸的理、法、方。

  人们的通俗观念是病已成形才去求医,这时病邪大多已入脏腑,所以治疗起来更应该针、灸、药并举,对系统病变采用系统的治疗方法,比如脾胃失和,单纯用健胃益气的方剂,效果就不如同时用针、灸,按摩的手法,疏通堵塞的脾经而来得快。治疗用经不调,在用药同时,疏理肝经气血,按摩太冲穴也必会手到病除,可惜现在的中医师会针的不会用药,懂药的不会用针,甚则,两者之间竟格格不入,充满门户之争,让外人耻笑、让患者多走弯路。

   经络是疏通五脏六腑的通道,推拿、针、灸、刮痧、用药都不治病,只不过疏通经络,经络通,人体的病症也就随之减轻或者消失了。一切医疗的手段归根到底,目的都是激发患者的自愈能力。

   有了经络这一法宝,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身体的健康管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到底有几层?
六经辨证与周易六爻的关系
增高药六经病 王德凡《补肾良方》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 特效穴位治疗常见病集锦
中医治病,辩证先行,中医到底有多少辩证方法? (学辩证之:总论二)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六经病的传变
刺血拔罐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