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放界的不陨明星 - PCB哥和你聊聊传奇SOLO耳放的那些事


谈到耳放,行内人总能举出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经典47耳放、莱曼耳放等等,当然也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SOLO耳放,而对于其他电子DIY爱好者来说,我想,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耳放?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这个词是很多烧友经常谈论的词汇,耳放是耳机功率放大器的简称,连接在耳机与音源之间,起到发挥耳机实力的作用。耳机放大器是为耳机专门设计的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推动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机。

普通耳机的阻抗一般为16-32欧姆,中高级HIFI发烧耳机为了获得较好的低频响应,往往采用高密度线圈长冲程设计,这时耳机的直流阻抗会高至200-600欧姆,一般的随身听或者功率放大器都是低阻输出设计,遇到这样的高阻耳机会成倍降低输出功率,并破坏频响曲线,因为这时的末级功率管没有工作在线性区域内。耳机放大器能适应这些高阻耳机。同时耳机放大器可以在提高输出功率的基础上,对音质音色进行修饰,形成个性的音质。


关于耳放的分类

高端的耳机中分为两类,一种是高阻抗、低灵敏度的耳机,这类的耳机普通设备的耳机输出很难驱动。用现有的音源如便携视听设备推不动,那么就要选购耳机功放。来推动设备或进一步提高音质。还有一类的耳机采用的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设计,这样的耳机主要针对随身听等低阻设备,所以不需要耳放来推动,但也有部分发烧友,用耳放来改善音源的输出音质,来更大的发挥耳机的效果。

耳放从体积上来分,可以分为台式耳放,这种耳放一般体积较大,适合在家庭中使用。还有一种为便携耳放,体积小巧,可以和随身设备搭配,音量也大。

从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也可以分为胆机(电子管)和石机(晶体管)两种,声音趋向各不相同。在实际的使用中,根据自己的耳机耳塞添加合适的耳放设备,效果提升是十分明显的。


从工作状态原理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甲类放大(class-A) 

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

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

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D类放大(class D)

在传统晶体管放大器中,输出级包含提供瞬时连续输出电流的晶体管。实现音频系统放大器许多可能的类型包括a类放大器,ab类放大器和b类放大器。与d 类放大器设计相比较,即使是最有效的线性输出级,它们的输出级功耗也很大。这种差别使得d类放大器在许多应用中具有显着的优势,因为低功耗产生热量较少,节省印制电路板(pcb)面积和成本,并且能够延长便携式系统的电池寿命。


在了解了耳放的基本概念和详细的分类后,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 - SOLO耳放当然,也正是由于SOLO耳放在市场上一直有着数千元的高昂价格,所以才使得众多电子DIY爱好者争相仿制,当你想到你将要DIY的,是一款市价在四千元左右的传奇耳放的时候,会不会动力十足呢?

SOLO进入中国已经有几年历史,其诞生则更早,这些年来,SOLO几经变迁,声音越来越润,总的来说也算是越来越好。


原版SOLO介绍

英国格兰美Graham Slee公司出品的SOLO,此机为英国森海塞尔分公司官方指定的HD650搭配耳放,体积虽小但功力惊人,能将HD650发挥到极致,为英国森海塞尔公司参加各类展会时的固定搭配耳放。SOLO的电路设计有独门秘诀,以不大的体积取得惊人的效果,不仅驱动HD600HD650至为完美,驱动低阻耳机也臻达高级音效,被海外HI-FI音响一致赞誉,为英国最有代表性的高级耳机放大器之一。一家权威性网站曾把SOLO耳放与美国AURAL Audition耳放进行比试,结果SOLO在价格高达2000美金的Audition耳放面前毫无惧色,取得了平手地位,高低频的延伸甚至超过了对手。另一家网站将SOLO与美国HEADROOM公司的旗舰级耳放MAX1000多美金)比较,又是打成平手。SOLO耳放的超值可见一斑。在和英国本土的两台著名耳放:音乐传真X-CAN V3SUDGEN HEADMASTER的对阵较量中,SOLO全面胜出X-CAN V3,而和HEADMASTER打成平手,各有千秋。


那么,这么传奇的一款神作耳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首先看一下大名鼎鼎的SOLO的电气原理图,如下图,没错!就这么简单!


SOLO的历史和争议

SOLO耳放07年左右被安润公司引进国内。这么多年来,关于这个银白色金属壳的小巧耳放,已经有了太多的讨论或者说是争议,活脱脱一个耳放界的'超级明星'。 甚至从来没有一个耳放产品能引起国内的耳机发烧友和DIY界如此多的争论、争议,也没有一个耳放有过那么多的'仿制品'(也许只有歌德RA1耳放能在这方面比比)。


事实上SOLO的引入,给国内的耳放制造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是明显的 - 在它之前,国内盛行大而重的耳放,几乎见不到体积小巧的耳放,那时人们的潜意识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认为体积小巧,线路简单的耳放声音不可能好。但如今你再去看,耳放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了! 不管是商业产品还是那些DIY个人作坊的产品,都走小巧路线,难得一见体形笨重的大家伙。本来,中低档的耳放就完全无必要做得很大很重,SOLO给国内的烧友和设计者们都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一个体积小巧,线路简单清晰的耳放,可以做到什么样的声音?于是,SOLO之后,市面已经很少有笨重耳放了。


如果按时间线索来回忆的话,SOLO刚被引入国内时,最先出现的争议是: 国内有人跳出来号称SOLO的线路最早是他设计的。这个有趣的说法随着一阵激烈的讨论,最终澄清了事实。SOLO的基本线路结构早在2001年就由英国人Graham Slee设计出来,几经修改才成为了2007版SOLO。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电路结构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无人能独立开创出一个彻底前无古人采用过的线路结构。大家都是采用一些经典的电路结构,只是在具体设计的细节上,调整上,各下功夫而已。同样的基本线路,高手和庸手完全可以调试出不同品质的声音。据说再往前追溯,SOLO的基本线路结构可以在某些日本机器的耳放输出部分里找到'祖宗',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而那部机器的耳放输出的声音,并不等同于SOLO。


第二个争议是关于它的声音的。而且这个争议就一直持续了下来。这么多年以来,始终既有很多爱好者非常喜欢SOLO的声音,也有一部分爱好者不认同它的声音。今天仍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有必要看看这个传奇的银色小盒子耳放到底长的什么样子了,如下面的这些图片,正是这款传奇SOLO的真容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放大器大致来说有两大思路和流派:

一是透明派,也就是追求放大器本身声音的纯净和透明,对前端信号不做明显的处理(如美化音色,加厚,加浓,加暖等);

二是处理派,即放大器对音源信号做一定的处理(当然都是美化处理,没有丑化的)。典型的是把声音加厚,加暖,密度加大,音色做美化处理,等等。大致来说,凡是透明派的放大器,都挑前端,因为它忠实而敏锐地反映前端的特点,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如实放大,带到后面的耳机表现出来,所以往往遇强愈强(音源越好效果越好),而遇差愈差(音源糟糕效果糟糕). 而处理派放大器,则容易以放大器自身的特点(典型的如厚暖音色)去盖过音源的声音特点。这样它对音源特质的反映不就象'透明派放大器'那么敏锐而透明。举个例子,莱曼就是一台处理派的放大器。声音的通透度和两端延伸(特别是高频)不如SOLO,但搭配低档音源往往也能出一个容易接受的声音。很多胆机也是典型的'处理派放大器',本身音色较厚较浓,会掩盖掉前端的特点和素质。


而SOLO则是坚定的'透明派'。Graham Slee的设计理念,一直是追求宽阔的频响延伸,优异的瞬态响应,出色的纯净度和透明度,良好的动态爆发力。Graham Slee的其他作品,如唱头放大器,如随身耳放Voyager及最新推出的耳放NOVO,都是这种声底。不过要注意一点,SOLO并不是白开水一类的放大器,而有着英国声的柔滑水润的声底(欣赏人声或弦乐特别能体会到这点)。最后形成的这种独特效果,可以归入'新英国声',说仔细点,就是一种既透明,HI-FI性好,中频又带有英国声特点的声音。有着这种独特音色的SOLO,不管是演绎古典音乐,纯音乐,还是流行歌曲,摇滚,都有着自身的独有魅力。


同时它的'透明派'身份决定了它确实对前端音源有着较高的要求。基本上四千元以下的纯CD机,以及档次相应的PC音源,都不太适合它,容易搭配后形成一种偏冷,偏亮或偏薄的声音(低档音源的常见问题)。而一旦你给它搭配上素质优良的CD音源,驱动合适的耳机,它的优点和特点才会真正显露出来!高档音源下的SOLO,是非常优秀而有魅力的,一些其他优秀的耳放,在演绎古典音乐方面都能和它并驾齐驱,但论到对流行音乐和人声的演绎,则都不如SOLO来得有味!能做到古典,流行俱佳,这是Graham Slee老先生的非凡设计功力。特别是他把这种功力凝聚成一台小巧精致,线路简单的作品,更加令人钦佩。


但SOLO在刚开声时,声音是偏薄的。这是一个你必须忍耐的褒机阶段。随着褒机的深入你会发现它的声音厚度会明显增加。我店里那台使用一年多的样机SOLO,声音的厚度已几乎接近莱曼。只是它永远不会象莱曼那么圆润而温暖。SOLO的音色永远是纯净如水的,不会给器材增添暖意,它的动态永远是鲜明的,不会象莱曼那样'柔化'。


当然把话说回来,即使是前端良好,搭配耳机合适,也不可能人人都喜欢SOLO的声音。 如果你是喜欢温暖醇厚音色的,很可能不会成为SOLO的粉丝。由于Hi-Fi设计审美取向的问题,Graham Slee先生不认同那样的声音,绝不会设计制造出一部那样声音的放大器。


而SOLO耳放其实也经历了很多变迁和设计上的改进,如下图,是早起的SOLO设计 - SOLO mk1(2001年)

而到了SOLO mk2的设计时,SOLO耳放已经有意识地接近现在的设计了。和第一版SOLO耳放的设计相比,电路与有源器件几乎一样,但是电容的配置与最终的07版完全不同,输入耦合使用的是BC vishay,输出耦合使用的是ELNA的老红袍电解,输出级的退耦使用的是ELNA的RE系列,反馈回路的隔直电容使用的是钽电容跟EVOX的组合,当然,伴随着这些改进,SOLO的性能也进一步大力提升了。

接下来就是SOLO 04版了,可以看出,04版的SOLO已经很接近我们平常所说的SOLO了。不同点在于输入电容使用BC薄膜,看来Graham Slee先生对BC的薄膜似乎有偏爱,常常在用。 反馈回路的隔直电容尼康的KG,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版7818稳压两端的钽电容大小不一,也即容量不一致,7818推荐输入端退耦是0.1,输出端是0.33。在此后的版本中,这个电容也都变成一样的了。

当然,PCB板的背面也有玄机,运放两端连了CBB退耦电容,大家不要认为这样山寨,这样其实是最好的做法,运放的退耦电容要尽量靠近运放的引脚以较少寄生电感量达到最好 的效果。布线漂亮有时候不一定对电路最有利,甚至可能完全使电路不能工作。

大约是07年,SOLO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生产了新的SRG版,电路来了个大变形,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反馈回路做了完全的重新设计。这一版似乎是一个不成功的版本,因为很快SOLO更新到了SRG 2 。在这之后,Graham Slee试着换了一次运放,两片单运放放在一片板上,当然,运放周围电路也做了一点小修改,总体上,除了换运放,其他方面改变不大 。

下图便是最新的,也是如今在销售的SRG2版本的SOLO,使用的法国产的飞利浦5532运放。


好了,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款传奇的SOLO耳放已经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了,那么,今天的专题也到了收笔的时刻了,下面对今天的专题做个简单的总结。


明星般的SOLO - 一部出自令人尊敬的Graham Slee先生之手的小巧精致的,改变了国内耳放界思路的作品,一部引起了很多仿制品的作品,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它的位置: 它算不上一部高级耳机放大器,身价也并不是最高昂,因为我们会知道更多身价高昂的真正国外高档耳放,但在搭配的耳机合适时,在音源到位时,它可以出非常引人的声音,不论是纯正细腻的古典,还是大众化的流行歌曲,或者激烈的摇滚,舞曲,它都能以细腻柔润,清醇通透的声音,都可以带给我们充分的享受和乐趣。这就是这款传奇的SOLO耳放的真正魅力所在!




好了,谢谢关注和耐心观看,如果觉得还好,请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喜欢电子,喜欢DIY的小伙伴都参与进来,未来的精彩,等待着你我来开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宇为作品
令人惊叹 小型音响系统索尼CAS-1评测
发烧入门ABC:三大件的问题
音响三大件 如何合并为好?
耳放是什么?真的能提高音质吗?
教你耳机如何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