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蚂蚁、蜘蛛,还是蜜蜂

作为一个常被夸“阅读量大”的人,我的内心是惭愧的。我多年来一直在阅读的道路上龟速前行。读得慢,也就不可能读得多,那为什么还能“阅读量大”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引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的名言:“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是把材料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它们从自身把网结起来。但是,蜜蜂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中采集材料,然后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

培根用蚂蚁、蜘蛛、蜜蜂比喻不同的方法论范式。在我看来,这同样适用于比喻不同的阅读阶段。

蚂蚁式阅读,即大量而缺乏组织、思考和内化的阅读。这是被动的阅读方式,有什么吃什么,甚至别人喂什么吃什么。

蜘蛛式阅读,是指能利用读过的信息,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网络,去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一种主动的阅读。举一个例子,读完一部厚厚的《红楼梦》,那你还只是一只不起眼的“蚂蚁”。如果你因此去读脂砚斋的评点、红学家的解读,甚至是《清史稿》,那你就进化成对红学有系统性阅读的“蜘蛛”了。读完这些之后,无论你是写了一篇书评,还是“脑洞”大开写了一部穿越小说,我都要恭喜你,因为你已进阶到“蜜蜂式阅读”了,你的阅读已完成内化,并产出你的作品。

阅读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思想、没有作品、没有在实际中得到体现,岂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阅读量大”,其实指的是“有效阅读量大”。那如何形成“有效阅读”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

前文我引用一堆名言,体现了我的蚂蚁式阅读,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引用不足为奇。所以今天读到一篇引经据典的文章,我对作者并不怎么佩服,因为我也会用百度。

在互联网已成为大脑“外挂硬盘”的时代,知识记忆的关键已变成如何提炼“关键词”。以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就点右键“收藏”,觉得以后一定能用上。可事实上,过段时间再看到这篇文章,就跟没看过一样。

所以,后来我读完一篇文章,会把有用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来,越精练越好。比如,读到“捷安特”创办人刘金标的一篇专访,我把他说得最精彩的部分浓缩成这样一段话,收录到我的素材库里:

一路走来,我始终专注于自行车本业,是因为考虑到,同时把精力分散在两个以上行业,就像同时想抓两三只兔子,很可能一只都抓不到。集中精力在一个行业,全心抓一只兔子,就一定能抓到?也不见得,但胜算一定会高许多。

浓缩之后,我在交谈、演讲、写作时,就可以方便地引用。同时,经过这样的提炼,我在记忆中形成了关键词“刘金标 专注 兔子”,就不愁要用时找不到它。

但只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将相关的提炼进行组团。比如刘金标的素材,就可以和我之前的积累,形成这样的素材组:

“捷安特”创办人刘金标:一路走来,我始终专注于自行车本业,是因为考虑到,同时把精力分散在两个以上行业,就像同时想抓两三只兔子,很可能一只都抓不到。集中精力在一个行业,全心抓一只兔子,就一定能抓到?也不见得,但胜算一定会高许多。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当年要求自己养成十三项美德。但他不是全面展开修炼,而是一次专注一项美德,等到该项美德做到通透,再进行下一项。

日本广岛一处神社,有一个据说许愿很灵验的“可能门”。导游说:“每人只能许一个愿望,因为神讨厌贪心的人。”

这就是我的“蜘蛛式阅读”。有了这样的素材组,就有了写一篇小文章的底气。同时,这样的蚂蚁式阅读和蜘蛛式阅读,其实都融入了创作(蜜蜂式阅读)的成分,因此更有效,也更容易形成记忆。

(摘自微信公众号“茶水间传媒”)

《读者》(校园版)2020年第8期封面

《读者》(校园版)2020年第8期目录页-1

《读者》(校园版)2020年第8期目录页-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曼妮心语】| 生活趣味
【转载】动物的美德
给对象讲的睡前童话小故事(10篇)
【童言稚语】观察大自然
这些动物真是太有才了!看了100遍还是想笑!
【FS--素材】—飞鸟、蝴蝶、蜜蜂、蚂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