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 山(上)


难怪人们把千山名称的由来,归咎于这里的群山数量,说千山有999座山峰。真是毫不夸张,就连我所工作的千山庄园附近也有一座小山,叫龙头山。山不是很高,比不上海拔708.8米的仙人台,山不是很峻也比不上惹人趋之若鹜的五佛顶。然而,最近我们开始登上这座山的时候,却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国庆节过后,千山庄园少了南果梨酒生产和销售那紧张忙碌的喧嚣。午休期间,员工们有的就想到了健身活动。散步当然是最好的活动方式,开始是三一群俩一伙的在果园附近遛弯,后来,就有人发现离单位不足二百米远的龙头山可以登山锻炼的场地。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鞍山人很会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展健身活动,于是就有好多人形成了登山的习惯。每逢周末总有各种各样登山群,穿着户外活动服装,背着行囊,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前往千山进行登山活动,据我所知,大致有三路公交车是专为登山活动者所利用的,大孤山红楼附近还有几家以登山驴友招牌开办的饭店。以前我曾经在一个“钢铁流通协会登山群”玩过,他们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登山群体,每周都有一次登山活动。登山的时间、地点都登载在群公告里,大概是准备把千山的999座山都要征服。这些,足可以看出鞍山人登山的规模和氛围。
    如果从千山正门进入,那种登山运动只是一种具有旅游意义活动,而户外的登山运动则保存一种原生态回归自然的体验,一种野外不可知环境的探险感觉,一种自身体能的价值发现过程,一种团队互助精神的良好体现。这些,视乎也正是人们所寻求的某种感官与心理的刺激。

我每天坐通勤车去单位上班的途中,经过大孤山地区,经常看到登山的人们。或许说耳融目染,或许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也着实让我们产生了登山的念头。

海燕是很注意健身的,每天晚上都参加广场集体舞锻炼,于是她成了午休登山的积极倡导者。

尽管龙头山名不上经传,但是攀登起来并非轻而易举,就连寻找上山的路线都费了一番周折。海燕说她登过,但是,当我们沿着她指引的路线,虽说爬上了一座小山坡,却走进了一家农户的地瓜地,离龙头山还有一段距离。加之农户家圈养的几条藏獒犬狂吠不已,农户说,他的藏獒曾经挣脱锁链,担心会伤着我们。看来人家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细想起来也是,这又不是旅游场所,到人家的私人菜地里转悠什么。权且当一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散步吧。

我登上过这座山,那是去年这个时节,我独自一人借助沙场北侧的石料堆,攀爬而上。这座山的植被很好,灌木乔木间或有之,树木之间满是杂草丛生,齐腰之高。我深一脚浅一脚拉着树枝,趟着野草,不敢说是披荆斩棘,也算是开拓前行,走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不过,总算登上了山顶。山顶上有一条小路不知通往何处,还有一户农家院,我又不愿意惊扰人家,加之午休的时间很是有限。我便原路而回,其实,哪有什么原路,我只是按着大致的方位下山。真是应验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语。下山途中我一不小心,前脚踏空,滑落下来,还好没有伤着筋骨,只是衣服刮破了一个小口儿。这样不明的、险象环生的路,也不能提供给大家,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登山活动的路线。


 

我不甘心,琢磨着,山上的果农为了生活的方便,一定应该有一条下山的捷径。

我的判断果真应验,那次,我跟乌岩、王叡彤散步到山脚下时,便隐隐约约发现一条小路,要不是秋后树木凋零杂草枯萎,真是很难看出那是一条小路。我们尝试着向上攀登,不经意中发现路边的山枣树,依然悬挂着几粒暗红色的果实,我兴致勃勃地摘下来几粒,虽说山枣的形状还好,可是,咬一口却发现,秋后山枣就像个微小的灯笼,里面没有什么果肉了。山的坡度在六十度以上,行至半山腰,只见一块有一米高的巨石,巨石下面人为地摆放着一块石块作为阶梯,石块下楔嵌着碎石,我试着踏上石块,感觉却是很稳,便招呼俩个年轻人上来。白白嫩嫩的王叡彤实在走不动了,她提议,让我们继续登山,她坐在这里等我们回来。说着,就一屁股坐在巨石旁。按说前一段登过的山路却是有些难度,登过的路线几乎全是裸露的岩石,加之陡峭的坡度,准确地讲王叡彤差不多是手脚并用攀爬上来的。也难为她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啊,我望望前边的路,已经没有多远就到山顶了,而且还有一段平缓的弯路,就像楼梯的缓步台。我鼓励她,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再坚持一下就到山顶了。乌岩硬是把她拉起来,继续向上。很快我们就登上了山顶。首先,看见农家院,一座红墙红瓦的普通民房,四合院严严实实,左侧是猪羊的棚舍,右侧是金黄的玉米粮仓,黑黑的铁大门半掩着。可以看见里面停放着一辆湖蓝色的小轿车,还有一台带棚的摩托车。两只小狗从门缝跑出来,旺旺地叫着欢迎我们。
 



 

山顶的小路是南北走向的。我们沿着那条小路向北漫步,两旁竟是果树,有枣树、杏树、李子树,更多的是南果梨树。果树的中间还种着各种农作物,花生、黄豆、地瓜、大葱。我们正在观赏山顶的景致时,背后传来一阵吆喝声,回头一看,大概是那家农户的主人,半百年纪的汉子,廋高个,黑脸膛。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赶紧微笑着风趣地答复他,我们是来旅游的,到你这观光观光,汉子忍不住笑了。我们攀谈起来,他告诉我,山顶上这片地是他承包田,家里住着老母亲和儿子,他乐意我到他家做客。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下山了。这时迎面走来两位农村妇女,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小铲。我跟她们打招呼,原来她们是专门来挖野菜的,鼓鼓的双肩包里装满了那种叫“大脑蹦”的野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于登上元宝山
35℃登山,体验大不同
深圳:羊台山徒步路线攻略
(1)綦江老瀛山莲花保寨(下)
登山[五绝]
登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