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美研究生记录最后的缠足老人

  看到陈霄翾的作品实在是非常地让我感到意外,一是没有想到在中央美院的毕业生作品展上会看到这么给力的摄影展,二是没有想到纪实摄影的展览可以做得这么好玩~

  从他后来提供给我的照片可以看到,他这个名为“缠”的毕业作品展用纱布把展览场地缠绕了一番,展厅左右两面是老人的肖像和对应的小脚特写,其中脚的照片也用裹脚布包起来,只隐约露出一部分。中间的地上放满了老人们的小脚印模,采访的视频投影打在同样覆盖着裹脚布的屏风上。

  这是他毕业作品展的完整形式,虽然我看到的是央美“千里之行”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上他这个展览的“缩水版”,但是一样是老人肖像+缠上了纱布的小脚照片+采访视频的iPad展示+缠脚老人的小脚印模的形式。

  这样的摄影展览形式让我感到颇为新鲜,更觉得比许多在国内著名摄影节上的展览办得更为出色。千辛万苦拍摄完成一个摄影项目,用最好的印刷和纸张把影像制作出来,再挂到墙上,这种由数码时代之前传承下来的展览形式,在如今这个全民数码摄影+四通八达的网络传播时代,是否显得太“安静”了一些?摄影展吸引我到现场,而非通过网络去观看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当然有特殊的拍摄和制作工艺的展现这样的理由,那使用数码拍摄为手段的摄影师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去给观看者一个亲临现场的理由呢?

  展览作品更生动的呈现,观者与作品更多元的交互,加上多种展示方式对同一主题的多角度诠释,陈霄翾的这个展览或许提供了一些启发。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陈霄翾 1986年12月出生

  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影像艺术系

  09年考上影像艺术系研究生

  本科毕业创作短片《二年三班》入围大学生电影节公益单元

  研究生毕业创作《缠》入选 中央美院“千里之行”优秀毕业生作品展

  缠足老人这个拍摄项目的源起是怎么样的?选择这个拍摄题材作为你毕业展的项目和你个人学业方向有关么,学习摄影期间你更偏向于纪实题材?

  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我的曾外祖母身边度过的。曾外祖母在年轻时就拥有一双标准的三寸金莲。在我记忆中,她有很长时间住在我的奶奶家里,经常是她与奶奶一起带我。慈爱的曾外祖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那双与众不同的“三寸”小脚,令我非常好奇。然而,曾外祖母的思想在当时是很传统的,她的小脚也从不让别人看见,就连洗脚也是背着家人偷偷去洗的。遗憾的是,直到她去世我也没有见过那双小脚的庐山真面目。在高中时我读到了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三寸金莲》,才明白这双小脚的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

  大学选了影像艺术专业,研究生准备毕业创作时,我先是去拍摄老人院,我个人喜欢关注一些比较社会性的题材,拍老人院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缠足老人,就想把这一批最后的三寸金莲通过镜头留存下来。

  拍摄过程中有没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状况?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主要是很多老人其实是不同意拍摄她们的脚的,要经过大量的沟通,我就是把她们当做我的奶奶一样的尊敬,还给一些老人洗过脚,老人们看你很真诚,大部分人最后同意拍摄。

宋玉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姣:独居
看了个展 | 第二学期的20个展览
【另眼视界】简约不简单——夏伟手机摄影作品展有看点
展讯预告 | 二零一八书法学院本科研究生外出考察学习书法作品展
西华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作品展
参观“吉林市老摄影家摄影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