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目莲宝卷》

  国际在线城市频道消息:据民和县政府网消息,位于我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原东沟乡)的麻地沟村,一支走向独特的山脉犹如一条巨龙静静沉卧在麻地沟村雄厚的脊背上,当地人称它为“大龙山”。那赫赫有名的能仁寺建在龙头之上。历经沧桑的能仁寺,曾演绎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刀山会”,而这一切又缘于能仁寺的珍藏之宝,被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活化石”的《目莲宝卷》。如今,走进丛林怀抱中的能仁寺,没有了往日上刀山时的热闹景象,显得那样的寂静,而寺内的一棵古树在春风的摇曳中呼呼作响,像是在诉说一段久远的历史。

  “家住南京应天府,菠萝门下有家门”

  能仁寺的前身是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的碧峰寺能仁禅院。关于能仁寺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相传明洪武年间,原先住在南京珠玑巷的麻地沟人的先民们,因在欢庆元宵佳节时扮演了大脚马猴的形象而激怒了皇帝朱元璋,因而以讽刺马皇后脚大的罪名,被发配到现在的麻地沟。当时,能仁禅院的禅师们看不惯朱元璋对百姓的不仁,与村民们一起来到麻地沟村,建寺院于麻地沟村的大龙山上。而能仁禅院的镇寺之宝《目莲宝卷》也随之带到了麻地沟。

  能仁寺共有三大殿院组成:大雄宝殿、雷祖殿、歇马殿。历经毁坏又修复,至今,原先保留下来大殿只剩下大雄宝殿。1940年,麻地沟村村民翻修大殿时发现,在“大雄宝殿”的左两条大梁尾上,写有“建于大明洪武”的字样。正应《目莲宝卷》唱词中的“家住南京应天府,菠萝门下有家门”。也说明能仁寺的建立与麻地沟先民们的迁徙相一致。

  《目莲宝卷》与刀山会

  麻地沟刀山会出于大型古代戏剧《目莲宝卷》。据中国文学史研究学者郑振铎考证,《目莲宝卷》是在唐朝说唱文学《目莲救母变文》的基础上由民间戏剧作家集体改编、创作而成的大型剧本,肇始于元末,兴盛于明清,是对变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麻地沟村《目莲宝卷》发现之前,只在国家图书馆中藏有失去了前半部分的《目莲宝卷》残本。流传于麻地沟村的《目莲宝卷》,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首尾保存齐全的口传剧本,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

  《目莲宝卷》剧目共分十卷三十场,其中前九卷在戏台上演出,第十卷在刀山上演出,主要以刘氏妇人在阳间心存恶念,惩罚上刀山,打进地狱受苦,其子目莲出家得道后,受佛祖的派遣,到地狱救母为主线展开的。而第十卷《刀山地狱》讲述的上刀山的故事演变成现实当中上刀山的故事。

  目莲戏演出从农历正月十五演出至二月初一结束,分东度善人、打龙王、刘氏开斋、目莲出嫁、刀山地狱等情节依次展开,历时16天。

  麻地沟村珍藏的《目莲宝卷》剧情错综复杂,曲折艰辛,形象逼真。它的唱腔属于一种古梵腔,古声古调优雅动人,兴奋处高亢迭起振奋人心,悲凄处低沉悲凉,催人泪下。如今,在麻地沟村年逾古稀的老人中,现今能说唱全剧本目莲戏也独剩王存瑚一人了。王存瑚也是《目莲宝卷》的拯救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目莲宝卷》差点被烧毁,在王存瑚的精心保护下,让我们今天有幸目睹了这一珍品。

  《目莲宝卷》第十卷是在刀山会上演出,是全剧的高潮,所以此剧演出时,又称“刀山会”。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杨希尧著《民和风土调查记》记载:“麻地沟在城西二十里,三年演剧一次,会聚人民,商贾云集。自正月初一起,至十五、十六日,施行架木为高山,三丈余,两面各缚马刀六十把,俗称刀山会”。其刀山会盛况为西北地区所罕见。据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先后举办过四次,而1945年是最后一次演出,迄今六十多年。

  最后一次刀山会盛况

  据麻地沟村的老人们讲,1945年举行的刀山会上前来参观的人数不下十来万人,当时,麻地沟村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香烟冲天,国民政府派军队来维持现场,声势浩大。在刀山会举行那天,扮演刘氏夫人、黄风鬼的人脱去鞋袜,赤脚向刀山爬去,直至爬完120把刀为止,整个场面惊心动魄,无不为人佩服。

  本文作者之一杨琪昌的爷爷杨正荣(已故),13岁时亲眼目睹了最后一次刀山会盛况,当时看到上刀山的情景时,毛骨悚然,震撼不已。

  最后一次上刀山的人是当地的红庄人。扮演刘氏夫人的是徐存良(已故),扮演黄风鬼的是马克英(已故)。他二人除每天参与《目莲僧救母》的戏剧排练外,也要禁忌吃荤,禁忌吃葱、韭、蒜,每天早晚浑身用柏香浸水淋浴,从冬至上寺斋戒、排练到翌年农历二月初一上刀山一直住在寺里,直至上完刀山才能回家

  1945年上刀山时,驾杆树要选木料。当时,整个麻地沟村没有高大、笔直的白杨树。派人从柴沟乡(现并入古鄯镇)的徐万保树滩里选了一样大、一样高的两棵白杨树,又从桦林嘴塌磨壳树林里选了两棵同样的树。近二百多人,将数根直径一尺多的四棵大树从雪地中抬了回去。四棵白杨截取六丈二尺,刀山架坐北向南,将120把柳叶大刀和4把铡刀,分别绑在南北两面。栽桩时,将根埋在原来的相距一米的老窠子里。那时,刀山架太高,上端散开,无法收拢。然后,从下榜上绳,上到杆顶,将杆头收拢束住,架上柏木“天桥”,像架宝梁一样,装上天王补心丹、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各种砂,将“天桥”用红绫子缠住。

  在绑刀前,将所有的刀磨好,交给专绑刀的石宝儿、王进良(已故)等5人,绑接10个梯子,从上往下绑。在“刀山”的两头,均拴好手抓的绳环。最下面所绑的南北各两把铡刀将“山”围捆,接头用“将军不下马的锁城门的大铁锁锁住”。

  当时,唱戏的戏楼,设在能仁寺东南的河滩里(1958年拆毁)。戏楼坐北向南,前面是5亩的两块田地,叫戏楼根大地。刀山架就立在戏楼根大地的中心位置。

  上刀山的那天前,天下了一场小雪,麻地沟村人山人海,扮演刘氏夫人的徐存良两手换抓绳环,脚踩两把铡刀,六十把钢刀,上到“天桥”上。他见天桥很窄,穿着蓝衫刚过去怕黄风鬼的扮演者马克英上来过不去,就向下面喊:“老黄,老黄,你把靠甲脱掉,不然天桥太窄过不去!”

  刘氏夫人骑到天桥上下不来,人曹官的扮演者下命令:“黄风老大人,将那泼母鬼囚赶下刀山!”黄风鬼“遵命”一声,脱了靠甲,奉命踏上了刀山,从北面上山去追刘夫人下山。黄风鬼从北面一上山,刘氏夫人离开天桥,从南面下刀山。刘氏夫人下到山根时,黄风鬼刚好上到天桥上。刘氏夫人又被追赶二次从北面上山;黄风鬼离开天桥,从南面下山。他俩一上一下,边扯刀上贴的府道,揣在怀里。此时,周围鸦雀无声,大家心里十分紧张,都为上刀山者捏了一把汗。据上了两次上刀山的徐存良留下笔录:“脚踏快刀,脚心里棉墩墩的;脚踏刀刃不快的钢刀,感到脚底下扎挖挖的。”

  当时跪在刀山前的张进文(已故)也留下笔录:“我一见刘氏夫人的扮演徐存良踏上铡刀刀刃,心里‘铮’地一阵惊恐,天虽下了一沟爪的雪,但头上的冷汗直冒,想跪在的时候跳起来跑。但周围人山人海,哪里还想跑出去。”扮演崔元帅的王进林也留下笔录:“当时,我离刀山最近。上山时,只见他们的脚心像棉花包一样,踏在铡刀刃上,像是刀钻进脚心里,只留刀背一寸寸,只踏得刀‘唰’‘唰’地往下弯。心里很紧张,头像背篼一样,一阵大,一阵小,冷汗直冒。”当时,一名军官不相信脚踩刀刃,拿上望远镜一看,却吐了舌头,深感惊奇。

  最后一次刀山会保管张进文留下笔录,1945年举行的刀山会,共计消耗了3000余斤粮食,9000余元现金,花费钱财巨大。

  上完刀山后,会头们一一酬谢付出劳动的各路人马,上刀山的二人,由其家属和亲人背到家里,历时十六天的刀山会就此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读渔山,探究“活金死刘”非遗文化
20230906阳坡村-黑山嘴-麻地沟里营-红神山-西狮子沟
杨公所做风水案例
山神庙躲仇敌,得山神庇佑,醒来已过百年,全村人都没有了
博山美丽乡村----麻庄
香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