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色军装下的女性美—旅澳画家呼鸣油画展
    呼鸣 著名旅澳女画家,1955年生于北京,15岁参军,有20年的军旅生涯。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3年开始油画创作,1995年建立呼鸣工作室,1999年移居到澳大利亚悉尼市。曾在多国举办画展,作品被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法国、荷兰等各国人士收藏。
军装下的中国式性感
    呼鸣15岁参军,在军营大熔炉里冶炼了20年,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成了她人生记忆的基因,更成了她艺术生涯中永远鲜活的母题。
    她笔下的女兵形象,一方面主动地迎合了男权社会与意识形态的要求,把相对柔弱的身体包装成“男性化身躯”,消弭了性别特征;但另一方面,她们又通过丰乳肥臀等性特征,顽强地突破制服的禁锢和约束,努力彰显着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性感。
    这些英姿飒爽的女兵,既不是男人眼中的女人,也不是女人所向往的美感,她们只属于呼鸣。《背诵“老三篇”》《立正》《比武》《透明军装》《紧急集合》等一幅幅色彩感极强的作品,让一个个健硕、阳刚、粗犷的女兵形象跃然纸上,洋溢着一种原始、顽强的生命力量。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撰文认为,呼鸣笔下的女性特别是透明军装系列中的女兵形象,表现的是女性在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式性感”。
    呼鸣说,她曾对伴随她军旅生涯的这种无性别的军装深恶痛绝,然而,退役后又唤醒了她对于20世纪70年代军旅生活的记忆与对军装执着的迷恋。她寻找的是一种归宿感和存在感,也是在探索独特的艺术理想。
精心呵护出的女性美
    呼鸣笔下的女性是她呵护出的美丽,笔下的女兵也是她呵护出的“中国式性感”。她在刻画女兵身体时,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由衷的圣洁感。若干年岁月沉淀后,她愈发觉得这种圣洁的美感是如此强烈。
    所以,呼鸣说,她没有在批判和解构什么,更没有否定自己20年的军旅生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创意与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执行主任蔺道军认为:“呼鸣海外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让她对那身绿军装更加留恋和回忆,也让她更感悟到了油画民族化的核心所在,作品的民族性与文学性成为呼鸣绘画的突出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这种'中国式性感’才具有这么强的感染力。”
    女性的美丽是她精心呵护出的美丽,女性的性感与健硕是她极力塑造的美的理想,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坚毅与执着,以及对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深刻认知,就这样塑造了她笔下的女性世界。
    有人说,呼鸣精心呵护出的这种中国式女性美,多少具有一点乌托邦色彩。不过,呼鸣并不这样认为。或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执着的艺术理想吧。
极富争议的呼鸣油画
    尽管呼鸣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中性视角”,但这种大胆的表现手法难免引起争议,甚至她也被业内称为“不易被解读和概括”的艺术家。
    有人说,呼鸣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丰乳肥臀,看不出其他内涵,甚至带有很强的解构主义色彩;也有人说,呼鸣油画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女性特别是女兵英勇、健美、性感的另一面,丰富了美术史中的女性形象。
    对一个有独特自我追求的艺术家而言,作品有争议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说,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不再仅仅属于艺术家个人。事实证明,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她的作品屡屡拍出高价,受到了全球收藏家的青睐,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另外,因为作品几乎都与女人有关,还有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她的作品,对此,呼鸣看得很淡,如果有人要给作品定义一个标签她也不会去反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呼鸣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她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生活、时代、文化和哲学的思考,而不只在于艺术技巧和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现实
俄罗斯女兵:个个能文能武,军装掩盖不住女性的柔美
品读︱油画大师笔下53位优雅女性油画作品欣赏【图文】
维米尔笔下的女性油画细节
中国式油画,当代油画家任传文作品欣赏
文学|军旅文学与作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