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古“逍遥翁”,漫步“驿路”长 ——与津门著名画家姚景卿漫谈国画(图)
userphoto

2022.12.08 河南

关注

李盟专访著名画家姚景卿先生

天津文学艺术网讯:(高蕴辉、王大成报道李盟专访)自古以来,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江河川流贯穿南北,阡陌道路横亘东西,古驿路成为蔚为壮观的交通要道。

驿传制度自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历经西周、东周、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邮驿空前繁盛而庞大;明朝到清中期,沿用了三千余年的邮驿制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驿路”虽已成为历史,但在旧时代对中华民族广阔疆域的前沿信息、经济交流、民族交往、朝贡外交、军事战争,甚至文化艺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

追溯吾国画史,一代代如丰碑般的大师屹立东方,在书画“驿路”上策马奔驰,挥斥方遒,激昂笔墨间;亦如星辰璀璨闪耀!津门画派典范赓续,画艺精美绝伦,佳品传承,沿脉后辈!

著名画家姚景卿

他——一身铮铮硬朗的傲骨,一副清癯矍铄的面容!他是激情四射的艺术家,也是仗义执言的侠客;他是诙谐幽默的挚友,也是仁厚慈爱的长者;他是绘画艺术成就斐然的大家,也是大隐于市的“逍遥翁”。他从事书画创作已逾一甲子,自由悠游于山水与花鸟艺术之间,年逾古稀却依然执着勤奋于绘事,他就是津门十大画家之一的姚景卿先生。

窗外,煦日正浓,春深似海,花叶如诗,草木成画!仿佛有谁生怕冷落了天地间的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繁花绽放,尽态极妍。鸟鸣啁啾于蓊郁花丛与浓密枝叶间。春水涣涣然,白云悠悠然! 

画室内,茶香缭绕,与姚景卿先生聊书画,谈兴正酣。

天赋与启蒙:他满怀深情回顾,最难忘自己的启蒙老师。12岁时,母亲把绘画天分高、禀赋好的自己领到花鸟画家宋光兴先生家里,拜其为师。师傅没有马上教画,反而让他坐一年冷板凳,先临摹书法。童子功难,却终生受益。当自己第一幅画落款“辛丑”年,他终生铭记。比自己大六十岁另一位名师,刘子清先生,有一枚闲章“生于己丑”,他也生于“己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努力用到这方印。信仰是一个人生命支撑的精神内核。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从泥土中长出来的,不断从生活的土壤中吸取艺术养分。在那个年代,出身“反革命家庭”的“黑五类”,他的绘画梦被上山下乡的一纸命令中断。六年艰苦的河北农村知青生活让他倍加珍惜零散的绘画机会。痴迷绘画,艺术的美妙与珍贵,让理想信念仿佛酝酿的根芽悄然成长。大自然给予每个人巨大的能量,只要用一双慧眼,发现事物的本质,认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扬长避短,就会像展翅高飞的鸟儿一样,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回城后,以勤奋的努力考取天津工艺美院,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家“内化壶”功夫让他在美院,既是学生,又当教师。工艺美院特意为他的专长开设了一门特殊的学科,他“学教相长”,亦学亦教,成为学院一名独特的人物。

国画艺术源远流长,传统笔墨是绘画艺术的根基。多学古人,比如宋元,吕纪林良的花鸟画让他倍加青睐。自己转益多家名师,后来在画展偶遇津门绘画大师孙奇峰先生,自己与孙先生的绘画理念不谋而合,孙先生主动收他为徒,成为一段绘画界佳话。

笔墨功夫——灵魂的痕迹:当代著名艺术史学者徐小虎说“笔墨是灵魂的痕迹”。笔墨是绘画的硬功夫。掌握“笔”:勾、皴、点、染、擦、点;“墨”:烘、染、破、泼、积等墨法,“面壁十年图破壁”不下功夫,怎行?古人云:书画同源,姚先生深以为然。先生有书法的深厚功力,并深谙“书字妙道,神采为上”的道理: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等用笔方式在绘画中不可或缺。

一辈子与书画打交道,特别是在博物馆工作期间,他欣赏了大量古代绘画珍品,饱览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真迹,也如饥似渴阅读了古今众多名家绘画论著,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广博的艺术知识。对于古代大家之作他百看不厌,悉心揣摩。他大胆挑战自己,真正的看懂就是吃透、能画、会画,特别是能复制临摹,做到百分百原样复制,这也是以古人为师的重要方法。在博物馆无人敢接这样的大活,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勇敢挑战自己:范宽《雪景寒林图》,李唐《濠梁秋水图》、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清代石涛《巢湖图》、黄慎《醉眠图》等等,他的临摹作品,竟然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并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他从不满足自己,继续细心揣摩,精心研究,对于名家名作的画理、画法,笔墨等,结合自己的体会,摹古而不泥古,继承优良,加以创新,进一步走出自己的绘画道路。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意象与境界:绘画是形象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照相、写实、写真!师古人,更要师造化。真画之人,心合造化,眼含万象,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

宋罗大经云:“绘雪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亦未知道妙矣。”

画家要“虚己之心,察万变之象。”要“先深知造化,而后方能使役造化。”梅兰竹菊之清雅、水仙莲荷之高洁、牡丹芍药之雍容;寒塘鹤影,锦鸡起舞,喜鹊登枝,鸳鸯浮水,双燕呢喃,翠鸟衔鱼,海棠幽禽……先生经过几十载风霜岁月,沉淀与打磨,他已往更高、更深、更广的境界去发现中国绘画之大美与大雅。例如收尽灼灼夺人艳丽之形,而显硕硕风骨的残荷;那历经岁月沧桑铮铮傲骨的老松;那因不谄媚逢迎而被武后贬谪人间冷艳之姿的牡丹;那不与百花争艳,经风霜雨露拍打的灼灼红叶……他发现别人眼中与众不同、超凡脱俗,诗意盎然的美;经年累月的老辣笔墨让他发挥得心应手,那一幅幅意象绝美,境界恢弘的绮丽风雅画面如清风拂面,如梵音在耳,让人远离红尘喧嚣,如入无人之境。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对于有“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的孔雀来说,他再一次挑战自己。孔雀是最接近神话传说中的“凤”之形象,有“百花之王”美誉,亦有美好、祥瑞象征。他深研宋人崔白、边鸾,元人边鲁、明人吕纪以及日本孔雀名家渡边晨亩等孔雀画法。他要画自己的“姚家孔雀”,画山野自然中的大花鸟。他对孔雀深深爱之、久久怜之、不断画之,长期观察写生,反复研习“解剖”:观孔雀袅娜绰约之态、查其孤独不群之状、辨其高傲凌厉之势,赏其艳冶婉约之貌,品其风雅奇幻之神、绘其逸丽淑质之形。前人的造型技法和笔墨功夫,色彩风格,更有工笔画的细腻严谨的扎实基础,写意画的深厚磨砺。他悉心揣摩,大胆落笔,设色典雅,清丽脱俗,功力和风骨,全在那一招一式、一笔一墨。

《二十四诗品》中云“高古”:“畸人成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绘画中的“高古”境界是艺术家永恒的思考,是时空的超越,“高”是空间的超越,“古”是时间上的超越。古梅,苍松、古柏、怪石、老藤、残荷……此意象,此境界,虑尽浮华之思,心灵遁入寂静之门,抗心千秋,高蹈八荒。

中国绘画是象外之意,比德立志!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平和,仰观俯察,能应万物。古人云:“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托心胸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即势之在是也。”含英咀华,不落俗境。“英”与“华”即“意象”,“灵气”出乃“境界”。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姚景卿先生作品欣赏

艺术是相通的。绘画与文学、戏曲、武术、舞蹈等艺术,源远流长的国粹皆气脉相通,在“气韵”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绘画讲究笔断意连,京剧唱腔则声断气不断;武术与舞蹈时而气沉丹田,时而迅疾如飞鸟。力量与风骨皆成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标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说过,他从欣赏国画中,体会到一呼一吸甚至舞台的身段动作的启发;古人从舞剑中体会狂草的笔法。可见一切艺术如能融会贯通,亦可相得益彰,引起共鸣。

艺术是一生的修行。岁月千般,一世繁华,寂寞荣辱身后事,昂首前路亦不惊。绘画成为与世界和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先生每日定时来到住所不远的一楼画室,窗明几净,绿植盎然,于画案前铺纸研墨,气沉丹田,心静如水,慢慢沉入幽悠的绘画境界。“一念代万念”,有时绘画夜以继日,有时连续多日、累月,那“隐藏”在宣纸中的栩栩如生的孔雀像被他“挖”出来,而不是画出来。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也许外界风起不息,噪声扰人,而绘者心中万籁俱寂,手执一管毫素,只当是老僧入定,禅心若莲,听与不听,寸心不惊。

采访期间,很想问先生,如果人生是一幅画,有没有哪一幅画能代表您?终究无须问。每一幅画都是与天地对话,与自己的灵魂交流。就像自己临摹的宋画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那是把宇宙的灵魂存在表达的如此清楚。中国绘画的精神是与西画迥然不同的,就像转基因的种子不适合我们的土壤。中国画是“宇宙在呼吸”不是单纯的一片叶子,一块石头,一只飞鸟的写实,艺术家有比常人更充沛的灵觉,他能感受的痛楚更是深入骨髓。那是形而上的写实,是你灵魂中镜子,是生命中的乐趣,是与自然万物的归一。

姚景卿先生在画室创作

姚先生与夫人栾文娟女士交流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古稀岁月,廉退恬养,心境淡然,对绘画艺术,却初心依旧,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颗“中国心”;一辈子做一件事,无悔今生。他说,还要画啊,实现儿时的绘画梦,了却山水画情节,还要画更多自己心目中的画!把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发挥到极致,仿佛常相守护的亲密爱人,你侬我侬,情浓似水,涓涓不息;更是超越世俗,在一笔一划中,而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姚先生与夫人栾文娟女士乃美院同窗携手,丹青伴侣,知音知心,琴瑟和谐,相濡以沫,相依相伴几十载,儿子与儿媳皆从事艺术,所谓“艺术世家”。

 “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六十年的绘画生涯,先生心心念念,笔下山河草木,乾坤造化如珠玉般晶莹闪烁。先生绘画硕果累累,在传承教育方面也桃李成荫,默默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时常告诫自己和学生们“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经年累月,“姚家班”队伍不断扩大,绘画艺术人才济济,成绩斐然。

王大成、姚景卿、李盟采访合影

高蕴辉、姚景卿、李盟采访合影

 姚先生如一棵久经岁月风霜洗礼的常青树,永远屹立在书画“驿路”之上。

李盟专访于2022年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大观】津门画家李津:画最纯粹的“红烧肉
十分沉实见精神 追思津门画坛名家左月丹
【转】陈少梅的绘画艺术
郭金标 坐拥千峰 迁想妙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磊绘画鉴赏
冲墨撞彩画:李长文--气韵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