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五分钟论语课》

《五分钟论语课》

33

每天5分钟,看透中国人的性情、思维根源

导言

孔子有一个观察,那就是当时的士大夫,诸侯们都还承礼乐的形式,该祭祀的时候还是祭祀,还是有祭礼。但是你仔细一看,很多都不按传统来了,很多僭越礼。或者仅仅走个形式。如果不能仁民爱物,不能感通天地,那走个礼乐的形式又有何用呢?

孔子是一个长期主义者,他关注的是制度的永续性,他关注的是共同体的有序与和美。注重人性化的、道化设计,由内而外,由仁而礼,由孝慈而忠义。

《八佾篇》的第一、第二章,都是孔子对礼崩乐坏的忧心,对僭越礼制的贵族集团的声讨。第三章,孔子谈了礼的内涵,礼是由内而外的,而非徒有形式。

正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人。

嘴上说的这样,心里想的那样,我们也不喜欢。

满嘴道德仁义,满脑子的酒色财气,这样的人也很多。我们自己一不小心也可能落入其中。

礼,是社会规范的总称。

礼的底层逻辑是为了群体的长久的生存、繁荣而制定的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尽可能让人自觉去规范自己,主要看自律。自觉失效,那就靠舆论,宗族的约束,如果舆论,宗族也失效了,刑律、法制维持最后的底线。

所以礼法刑政是一个整体。而维持礼的自动运行的,是人的仁心,是仁之感通,是人的自觉。仁,就其仁爱意义层面,相应于礼,就是感通层面,相应于乐。

仁爱源于对父母、儿女的亲情,情义。是人本然的性情。

感通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感应,觉知。是人天然的道心。

仁爱锚定性情,相应于礼;感通锚定道心,相应于乐。

礼乐之道,也是天人之道。

人而不仁,礼崩乐坏。

剩下的就是利益的计较,博弈。人的动物性就出来了,文明蜕化为动物的本性。开始了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不需要考虑任何的道德。有智慧的,讲求双赢。直接的就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争夺,搏杀。这种利益的计较,从人还没有进化为人的时候就会了,这种智能一直存在,也将永远存在下去,这是人生存和繁衍的本能。

最极端的是,为了活下去,世界毁灭了又如何?幸好有很多圣贤,大智慧的人,柔化人的性情,改善人的性情,尽量让人不向极端方向滑落。

“隐恶而扬善”。

并非不知道人性恶的层面,但是要用善,用光明,用柔和的文化,改变人性的恶的层面。

为什么礼不下庶人?因为刀子掌握在这些贵族手里,礼约束的是士大夫们不要动刀子,靠以身作则感化民众,靠仁心感化民众。能不动刀子就不要动刀子。

孔子讲“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乐道,乐仁道,礼乐之道。好礼,温和的、温情的治理方式。上下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有序而和美,天下平。

以此,建构社会的礼乐刑政制度。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有孔子这样的人守护者文明,文化,“君子固穷”,民众能少受点苦,少挨刀子。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提升这个文明的质量、文化的程度,孔子,及其后来着肯定是乐意为之的。

后记

写作也是一种劳作,就像产出一些果实,但是如果没有好的传播的话,这个果实也就自己吃,吃不完的,可能就要烂掉,当肥料了。其实作为一个持续的写作输出者,是要考虑更多地人阅读,乃至于点赞、赞赏和转发的,这就是传递价值。在这一块,一直以来是没有在意的,总是觉得写就行了,自给自足啊。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何必发在公众号呢?发出来,就是就要在写作和传递有一个平衡,那么这就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了,如果能给读者带来价值,如何让读者更好地阅读,这是一个写作者需要考虑的。说不在意阅读量等等的,可能是一种自命清高,也可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抑或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封闭。那么作为一个写作者,写出越来越高质量的作品,获得越来越高的阅读量,给自己带来成长,给他人创造价值,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我也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写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一生追求的三件事
2011论语试题
备课:《论语》十二章
魏广帅︱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
谦恭礼让后君子——《论语》悟读【43】
#每日学论语#3.3【2016-8-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