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人当何立于世

学员的分享,我能够听得出来,这里的学风很踏实,学长们很谦逊。虽然儒雅之风未感受到,想来一年多的熏习,以后还有很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和这样的一群人学习、读书,很荣幸。

我与古典学院的缘分也挺特别,我喜欢传统文化,现在做的事业也和传统文化相关,去年年末,有一个同济人文学院的本科生想在我所在的单位实习,因此我们认识,最后聊到同济也有一个传统文化学院,并推给我报名的链接。当时我看到那那份招收国学师资培训班学生、看到书院授课的方式、严格的课程规定、以及对公益和免费的态度,当时就认可这样的一个学院。所以在今年5月份看到第二期开始招生,结合自己今年的时间安排,确定可以坚持下来后,就决定报名此次的学习。

第一节课,提前一刻钟到人文学院,刚进门的时候,就看到长着飘逸胡须、很有古风的柯老师,带着助教,很轻闲地从校门口走进来,一路说笑,很轻松,像是赴一场约会。

嘉宾台上的柯老师

学员陆陆续续进讲堂,柯老师和助教们已经坐在了嘉宾席上。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柯老师坐得更稳,更安静,相比其他几位助教。助教老师们表现也很好,讲堂这个时候还是有一点吵闹,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看到柯老师微眯着眼,正襟危坐,气定神闲的样子,这是把学问用到了生活中。

听自己学生分享时的柯老师

到了学员分享,静而转动。有些学员讲得生动的时候,柯老师也笑得手舞足蹈。多有老顽童之态,这又是另一种生命的状态,心意的自然表达,不隐藏,不为一个虚假的学者形象所束缚。心之所至,心意为开,当是此种情形。

柯老师的导论主题:《听闻感动不如自学默化》

写到这里,该回到这节导论课的主题,听闻感动不如自学默化。这是对当前国学异状的一种深切的担忧和批判,以及分享何为一个真正的学者。

1、听闻感动

这篇提前发出来的讲稿,我没有能够抽出空来看,当柯老师讲的时候,我也没有把那份讲稿拿出来,就是想以一种较为空的心来听老师的课程。说起听闻感动,在我的学习经历里,如果每堂课都是知识的接受,心里没有触发,没有感动,这样的学习又有何意义呢?我的这个想法没有错,柯老师也很认可。柯老师反对的是那种刻意的去追求感动,或者感动后,并没有就着这份感动,深入到经典中,持续地学习研读经典。而是感动后,再想去寻求更深的感动,进而把这份感动变成一种内心情绪的宣泄,把古典文化当作一种心灵的鸡汤,感动感动,虚火上头而已,这样的学习,是对古典文化额亵渎。

2、关于民间国学的宗教化

从狭义的层面讲,柯老师是一个儒家学者。对于儒学的宗教化,柯老师不反对,但是也不提倡。“宗教本质上是人对超越于自然界与人自身的神的敬拜和遵从。”这是在百度上查到的关于宗教的一种解释,柯老师强调的是宗教所表现的对权威的崇拜迷信以及教义教条的束缚,以及宗教的排他性。

而当下的国学宗教化,只是一种伪宗教化,缺点吸取了不少,精髓倒是没怎么体现。要么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狂热,就是那种大师崇拜,要么就是死学呆学,把国学当作教条。当下读经的弊端在于包本背诵,流于形式。为了便于传播,已经模式化,变成了标准件的生产。这是当下古典教育没落的根源,大工业背景下,一切都标准化,高效化,而忽略人的生命情志与鲜活之真性。当下国学培训,多是总裁班,高管班,以孝义连接起来的资源共享群体,已经没有了古典学问该有的样子,真是斯文扫地。

3、古典书院怎样教学

在古典书院,老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建立一种纯粹的朋友关系,君子之交。大家在一起是学习的,是相互促进的。书院的教育是交朋友,与古人交朋友,与经典交朋友,与达者交朋友,与老师学员交朋友。在书院听课,这是让达者给自己打开一道门,门开开之后,就要学者自己建立自己的读书生活,阅读经典,与达者为友,不断地自学默化,在经典里涵泳往复,增进学业。这便是古典书院的教育方式。

4、什么是生命的学问?

关于生命的学问,也是我个人一直在求索的,如果我们读书,仅仅是知识的储备,那不是生命的学问;如果我们读书,是为了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也不是生命的学问;如果我们读书,是为了和别人有谈资,可以装点身心,这也不是生命的学问;如果我们读书,可以增加能力,获得更好的前途,这也不是生命的学问。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的学问?

如果我们读书,可以与古人做朋友,与今日的达者做朋友,与经典做朋友,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可算是生命的学问。因为生命的学问是这种既回到自身,又扩散到外,也就是儒家常讲到的内圣外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生命的学问,由内而外,由古及今,涵泳往复。

写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引出我本篇文章所想表达的主题“读书人当何立于世?”

1、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四以来,开始消弱,其实更确切地说是明末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更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消弱的厉害。国人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却忽略了西方的生命传统,那些艺术的精神,因而这一百多年来,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读书人越来越少,到了现代,很多的大学学者,是学术人,而非学问人。柯老师说,真正的读书人,是那种尚友古人,自学默化,读书修身的真学问人。

2、如何建立自己的读书生活?

听闻感动是需要的,但是那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也是为学的一种自然的过程。感动之后,是需要深入下去,自学默化,更为透彻地理解经典。那些经典的书籍原本,以及历代的注解,都包含了学问人的那种生命精神,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不仅在字面意思上加以理解,还要了解作者、注疏者的那种生命情志。那些经典的语句,多去背诵,涵咏反复,深入体会。

同样,也多和人交流,分享,一起阐发经义,同时学而时习之,把自己的所学不断地用于自己的生活行止,用于人际交往中。并且能够做到孔子所说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做一个君子而不倦怠,因材施教而不疲倦。教学相长,不断地学习成长。

3、何所立?

孔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说到读书人当何立世,当立于仁德。仁德何求?这便是来古典书院的目的!来古典书院,在书院的达者的启发下,明道,得德,求仁,而后自化化人。这便是来书院的目的。寻找安身立命之本。

说到读书人当何立于世,其实并没有一个答案,这是自己的求索、求学之旅。

本次的导读课,老师讲了很多,讲的内容似乎都忘记了。但是有一种精神,我是吸收了一点,那就是那种踏实的学养,以及志存高远。这两端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感谢柯老师以及学长对本人的启发。

△△

在 上 海 的 日 子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好好写文章·多多看书·用心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正己立人国学书院春季招生简章
勇于生命的学问:致重庆大学博雅学生的一封信
修真炼丹,以气养神——明伦书院羲皇养生辟谷营(总32期)后记
霍韬晦:中国书院的精神
我想追求一个清明不惑的人生 | 文礼书院学子赵晨路
韩庆祥原创游记丨江南忆,最忆游无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