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上河图》原来隐藏十二大惊天秘密!

《清明上河图》原来隐藏十二大惊天秘密!




一件与特定历史背景相关的绘画作品,在若干年后,由于历史背景的变化,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极有可能会被后人“降解”,其解读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到底会丢失多少?往往就不得而知了。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是在这幅盛世昌平的景象背后却隐含着十二大惊人秘密!


十二大细节提示 重新反思“清明盛世”


《清明上河图》卷描绘的一系列细节均为崇宁年间(1102—1106)开封城生活风俗的真实景象,而不是实景实地。画家这样构思并不是仅仅想随心所欲地表现上述诸多生活细节,随着画面展开,不难发现是张择端的儒家思想本质促使他以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去观察和表现开封城内外更深一层关乎社稷安危的事例。


(一)疯狂的惊马 惊马闯进郊市是《清》卷序曲后的开场,这个开场是焦虑的。




(二)虚设的望火楼 缺失消防的北宋都城犹如坐在火山口上。东京的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在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死亡者不可计数。消防是当时朝野最严峻的安全问题。


(三)惊悚的船桥险情 船与桥欲相撞,象征着画中的社会矛盾到了高潮,画家将拱桥和大船作为全卷的视觉中心和矛盾高峰。


(四)严峻的商贾囤粮问题 商贾囤粮预示着朝廷将失去开封的粮食市场。


(五)慵懒的递铺官兵 慵懒的官兵使这座城市失去了保护。由于北宋后期冗官、冗兵、冗费等弊政,图中本应在清早出行的差役队伍,快到晌午,差官还迟迟不出,真实地表现了北宋末年拖沓低效的吏治局面。图中还多次出现军容官服不整的现象,反映了北宋后期吏治的松懈现象是十分广泛的。




(六)严酷的党争事件 党争波及到渎文和社会平和。画中两处出现残酷的渎文悲剧,车夫把被废黜的旧党人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旧党人的其他书籍文字装上串车,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销毁。


(七)撤防的城门 洞开的城门静静地等待着亡国之日。《清》卷城门不是瓮城,无法构成防御体系,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备人员,更没有监门官,唯有一白衣更夫在城墙上看热闹。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没有射箭的城垛,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北宋朝廷养兵百万,不知安在。




(八)沉重的商税 激增的商税是北宋的民沸之源。城门口内面对驼队的是税务所,在当时叫“场务”,北宋朝廷在清明节给政府官员放公假三天,除了值守者之外,全卷只剩下场务里的几个税务官。


(九)泛滥的酒患 酒患成灾是东京城严重的社会问题。《清》卷在“正店”右侧有一间临街的屋子,地上立有八只装酒的梢桶,大桶上还放着两只小桶。本应该在城门口岗位上出现的军卒却精神抖擞地现身在正店酒铺里,联系前面递铺门口懒散的走卒、屋里贪睡的官员以及被撤销的望火楼,前后几处军人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机智巧妙地揶揄了这几个弓箭手,体现出画家对宋军现实弊病的批判精神。


(十)严重侵街的商铺和拥挤的交通 北宋社会的痼疾——“侵街”现象日益严重。画中街道两边大量出现屋檐前加建的雨搭以及从平房伸展出来的遮阳棚和挡雨棚等辅助性建筑,在其下开设买卖,或临街摆摊设担,经过数次“得寸进尺”,构成了北宋几朝都无法解决的“侵街”痼疾,造成交通拥挤、消防通道堵塞的恶果,且愈演愈烈。商铺甚至云集到拱桥上,堵塞桥面通行,造成险象环生的局面。城门口亦拥堵不堪,无人管理。


(十一)鲜明的贫富差异 宋代官员的俸禄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画家十分注重表现贫富对比,对比从卷首就开始了,画家将困顿的出行贫民和欢快的踏青返城的贵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城门外的平桥上画了三个小乞丐,正纠缠着成人。《清》卷更多地描绘了许多破产农民到开封谋生的情景。


(十二)耐人寻味的结尾 从古代人物画长卷的结尾最能查考出画家的艺术匠心。张择端在卷尾精心设计,耐人寻味:问病、问命、问道三个场景均聚合在此,绝非巧合,“三问”给全卷一个精彩而发人深省的结局。


画家描绘了上述十多个社会问题,孤立地看,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或可供欣赏的噱头,联系起来看,则是一桩桩有着内在深刻联系的失政之象,特别是画家超出了绘画表现事物的常规,描绘了一系列交通险情如惊马闯市、船桥欲撞、车祸隐患等,这绝不是为了赏心悦目,描绘这些,既不是画家创作的突发性,也不是开封生活的偶然性,而是北宋末年日益衰微的朝廷政治必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弊病。


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善于针砭现实的画家,是不会熟视无睹的。这些细节足以令人重新认知《清》卷的绘画主题,客观解读这些图像揭示的实情及其背后的诸多信息,有助于增补以往认识该卷的不足乃至调整过去对该卷的基本认识,尤其是重新反思以往所认为《清》卷是表现北宋“政治清明”或“清明盛世” 的学术观点。




文人忧患意识主导画作 它原本没有那么美


北宋的台谏制度促使文人们怀着日益深重的忧患意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文谏、艺谏等纷纷陈辞除弊,他们所表述的谏言内容与《清》卷表现的诸多社会弊病多有重叠,这就是产生《清》卷的政治环境和《清》卷缘起的内在原因。

张择端摈弃了描绘清明节开封城众多繁胜之景,将主要焦点聚集在表现诸多的社会败象上。张择端关注国家安危的政治态度、崇儒远佛道的宗教心理和远离娱乐的思想特性以及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交织成创作《清》卷的动力。


当今看《清》卷,觉得很有欣赏价值,那是因为距离产生了艺术的美感,其实画中有许多景象在当时是没有审美特性的。如果当下某位画家按照《清》卷的构思去集中表现社会上的负面场景,如画一辆汽车因刹车失灵撞到集市里去了,又一辆双层公共汽车即将撞上限高的立交桥,消防车变成了售货车,消防站改成了酒吧,满街都是占道经营,造成交通堵塞、险象环生的局面,而公职人员却个个擅离职守,国门洞开,粮食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尽管画中的街肆豪华、商贸繁荣,但有谁会欣赏它呢?


这件在北宋翰林图画院获得最高称誉的“神品”之作,的确得到徽宗的艺术肯定,但是徽宗不愿意看到画中一个个如同谶语般的告诫,他不可能喜欢画中的表现内容。除了徽宗之外,古代还有一些人看破了《清》卷的画意,如在卷后题跋的元代李祁、明代邵宝等。


张择端充满了善意,以曲谏的方式作画向徽宗告诫种种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遗憾的是,徽宗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蔡京、童贯给他设计的“丰亨豫大”的物质享受和虚幻的道教生活之中,因而这位讲求精绘祥瑞和吉兆的皇帝画家对该图的思想内涵是不会感兴趣的,对徽宗来说,反差极大的《清》卷真可谓是一帧“盛世危图”,他不可能从中获得教益,只在卷首题签后将该图赏赐给外戚向家,他又错过了历史给予他的一次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惊天秘密
清明上河图里说的这12件事,早就预测了北宋的灭亡……
将《清明上河图》放大了100倍,竟然发现了张择端隐藏的秘密!
《清明上河图》现存竟然有30多幅,故宫藏画为什么可以脱颖而出?
《清明上河图》创作之谜
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被揭开,隐藏在画眼桥里,千年之后才被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