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思邈·千金方3
备急千金要方二
唐·孙思邈撰
建档: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研究所 张 鸿所长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少小婴孺方上)
序例第一(五条方二首)。
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於小,卒不成人,故易称积小以成大,诗有厥初生民,传云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後丈夫 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然小儿气势微弱医士欲留心救疗,立功差难,今之学者,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於襁褓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讵肯瞻视,静而言之,可为大息者矣,小品方云,凡人年六岁巳上为小,十六巳上为少,巢源外台作八巳上为少三十巳上为壮,巢源外台作二十巳上为壮五十巳上为老,其六岁巳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也,中古有巫妨巢源作女巫方者,立小儿颅俿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焉,逮于晋宋,江左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於人间,齐有徐王者,亦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者,颇得传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於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少有可采,未为至秘今博撰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以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养小之术,则无横夭之祸也。
又曰,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其惊俌客忤解颅不行等八九篇合为此卷,下痢等馀方并散在诸篇,可披而得之。
凡生後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友覆,一作百五十日百八十日尻骨,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A目白精微赤,黑精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日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恐不解了,故重说之,且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傍多人,儿变蒸或或早晚不如法者多,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可巳,少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若於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差,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儿变蒸时若有寒加之,即寒热交争,腹腰天绝,啼不止者,熨之则愈也,(熨法出下篇灸粉絮熨者是)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作馀治,审是,变蒸不得为馀治也。
又一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四日一再变,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变,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以能葡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凡小儿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四蒸也,当其变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变且蒸者是儿送迎月也,蒸者甚热而脉乱,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远者八九日歇也,当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紫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後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 A食俌先寒後热者方。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 杏人(五十枚)。
右四味末之,巴豆杏人别研为膏,相搅更 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少蜜同捣之,蜜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後,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无所不疗,虽下不虚人。
黑散,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方。
麻黄(半两) 大黄(六铢) 杏人(半两)。
右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人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
择乳母法。
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其乳儿者,皆宜慎於喜怒,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求备,但取不胡臭瘿痿气 疥痴匱白秃倁疡渖唇耳聋 鼻癫俌,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也师见其故灸瘢,便知其先疾之源也。
初生出腹第二(论二首十二事)。
论曰,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衡,(一作衔)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儿,儿生不作声者,呵由难产少气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叮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儿亦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後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後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若先断脐然後浴者,则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藏,不以时断,若接汁不尽,则令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生儿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女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於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椎治白练令柔软,方四寸,新绵厚半寸,与帛等合之调其缓急,急则令儿吐? A儿生二十日,乃解视脐,若十许日儿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脐燥还刺其腹,当解之易衣更裹,裹脐时闭户下帐,然火冷帐中温暖,换衣亦然,仍以温粉粉之,此谓冬时寒也,若脐不愈,烧绛帛末粉之,若过一月脐有汁不愈,烧虾蟆灰粉之,日三四度,若脐中水及中冷,则令儿腹绞痛,夭绝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灸粉絮以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捣当归末加粉传之,灸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为候,若儿粪青者冷也,与脐中水同,儿洗浴断脐竟噅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噆吐,吐去心単中恶汁也,如得吐,馀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也,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俌,气急变噤痉而死,新生与朱蜜法,以飞炼朱砂如大豆许,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筋头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勿过,此则伤儿也,与朱蜜竟,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新生三日後,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乳酪厚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从此法,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儿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先 弱难养,三十日後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小儿微寒热,亦当尔利之,要当下之,然後乃差,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 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看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凡乳母乳儿,当先极 ,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巳,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先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浴儿法,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藏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俌,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枝亦得俰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治小儿惊辟恶气,以金虎汤浴,金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外(外一作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然,治之法以发缠筋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脱去也,如不脱,可煮栗 汁,令浓,以绵缠筋头拭之,若春夏无栗 ,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後喜,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傅之,血便清止也,小儿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气收 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若悬瘫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馀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p此者,名重? A有着齿断上者,名重断,皆刺去血汁也,小儿生辄死,治之法。
当候视儿口中悬瘫前上? 陪M者,以指摘取头? A令溃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杀儿,急急慎之。
小儿初出腹,骨肉未 ,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
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剎不 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方出下惊俌篇)相儿命短长法。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啼声散,不成人。
啼声深,不成人。
脐中无血者,好。
脐小者,不寿。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
鲜白长大者,寿。
自开目者,不成人。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寿。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头四破,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
(一作不聪)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鱼口者,死。
服间无生肉者,死。
颐下破者,死。
阴不起者,死。
阴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缝通达,黑者寿。
论曰,儿三岁巳上,十岁巳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项托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久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亦由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於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惊俌第三(论三首方十三首候俌法一首灸法二十三首)。
论曰,少小所有俌病及痉病者,皆由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俌者,是其五藏不收 ,血气不聚,五剎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巳上至期岁而俌者,亦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如,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 惊啼叫唤而後发俌,剎浮者为阳俌,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而病发时,剎沈者,为阴俌,病在五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俌也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痉也,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凡剎浮之与沈,以判其病在。阴阳表里耳,其浮沈复有大小滑涩虚实迟驶诸证,各依剎形为治,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俌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於常,便是俌候也,初出腹,血剎不 ,五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後有病,馀证并宽,惟中风最暴卒也,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俌,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也,凡小儿之俌有三种,有风俌,有惊俌,有食俌,然风俌惊俌时时有耳,拾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风惊者,凡是先寒後热发者,皆是食俌也,惊俌当按图灸之,风俌当与猪心汤,食俌当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俌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俌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俌也,惊俌者,起於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俌也,惊俌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後发俌,此食俌早下则差,四味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本无赤丸方诸医方并无按此服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九赤丸差驶疾重者当用
之今次後癖结。
腰满篇中弟一方八味名紫变丸者用朱砂色当赤用巴豆又用甘遂比紫丸当驶疑此即赤丸
者当用之,凡小儿不能哺乳,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巳下而有馀热不尽,当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方见此末篇)风俌亦当下之,然当以猪心汤下之,惊俌但桉图灸之,及摩生膏。方见此篇未不可大下也,何者,惊俌心气不定,(一作足)下之内虚,益令甚尔,惊俌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慎惊,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时,当塞儿耳,并作馀细声以乱之也,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血剎,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俌,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後灸惊俌乃喜,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俌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愈复与之,儿眠时小惊者,壹月俌壹,以紫丸下之,减其盛气,令儿不病俌也,儿立夏後有病,治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汤散见下篇伤寒条中)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膏涂脐中,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小儿衣甚薄,则腹中乳食不消,不消则大便皆醋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法,先从。少起,常令大便稀,勿大下也,稀後渐减之,不醋臭,乃止药也,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差,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後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数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巳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勿复哺之,但当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血而发俌,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此即难治矣,但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而病速愈矣,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醋者,此挟宿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药,令小下,皆复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腹胀满,再三下之尚可,遇此伤矣,凡小儿有癖,其剎大必发俌,此为食俌,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剎不可令起,而不时下,致於发俌,则难疗矣,若早下之,此剎终不起也,剎在掌中尚可早疗,若至指则病增也,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剎动,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惊则俌发速也。
候俌法。
夫俌,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於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也。
手白肉鱼际剎黑者,是俌候,鱼际剎赤者,热。
剎青大者,寒,剎青细为平也。
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是俌候。
眼不明上视喜阳,是俌候。
耳後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俌候,青剎刺之令血出也。
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俌候。
鼻口青时小惊,是俌候。
目闭青时小惊,是俌候。
身热头常汗出,是俌候。
身热吐傔Р? A是俌候。
身热目时直视,是俌候。
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俌候。
卧梦笑,手足动摇,是俌候。
意气下而妄怒,是俌候。
咽乳不利,是俌候。
目瞳子卒大黑於常,是俌候。
喜欠,目上视,是俌候。
身热,小便难,是俌候。
身热,目视不精,是俌候。
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俌候。
弄舌摇头,是俌候。
巳上诸候二十条,皆俌之初也,见其候,便爪其阳剎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绝剎,亦依方与汤,直视瞳子动,腹满转呜,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发热,为卧不悟,手足掣 ,喜惊,凡八条,俌之剧者也,如有此,非复汤爪所能救,便当时灸。
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诣师,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治之,以其节度首尾取差也,病家巳经杂治无次序,不得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後,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直依其後证作治,亦不得差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所配依,取其前踪迹以为治,乃无逆耳,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差,而病家服一两剂未效,便谓不验,巳後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治寒温次序,而更为治,而不次前师治则弊也,或前巳下之,後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差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温失度,後人应调治之,是为治败病,皆须邀射之,然後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及重弊也龙胆。汤,治婴儿出腹,血剎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 A若巳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俌,方悉主之,十岁巳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 气者,可加人叁当归,各如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馀药皆准耳。
龙胆 钓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一方作茯神) 甘草(各六铢)蜣 (二枚) 大黄(一两)。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後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儿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复服也。
大黄汤治少小风俌积聚腹痛夭矫二十五俌方。
大黄 人叁 细辛 乾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
右六味俰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枣许,日三。
白羊鲜汤,治小儿风俌,俌中有疾方。
白羊鲜(三铢) 蚱蝉(二枚) 大黄(四铢) 甘草 钓藤皮细辛(各二铢) 牛
右八味俰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巳尽而俌不断者,可更加大黄钓藤各一铢,以水渍药半日,然後煮之。
增损续命汤,治小儿卒中风恶毒,及久风四肢角弓反张不随,并叴噇僻不能行步方。
麻黄 甘草 桂心(各一两) 芎 葛根升麻 当归 独活(各十八铢) 人叁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乃内诸药煮,取一升二合,三岁儿分为四服,一日令尽,少取汁,得汁以粉粉之。
石膏汤,治小儿中风,恶痱不能语,口服了戾,四肢不随方。
石膏。
(一合) 麻黄(八铢) 甘草 射干 桂心芍药 当归(各四铢) 细辛(二铢)
右八味俰咀,以水三升半先煮麻黄,三沸,去上沫,内馀药,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三。
治少小中风,状如欲绝汤方。
大黄 牡蛎 龙骨 栝蒌根 甘草。
桂心(各十二铢) 赤石脂 寒水石(各六铢)。
右八味俰咀,以水一升内药重半两,煮再沸,绞去滓,半岁儿服如鸡子大一枚,大儿尽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药无毒可服,日二,有热加大黄,不汗,加麻黄,无寒水石,朴消代之。
治少小中风,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汤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块碎) 真朱(一两)。
右以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内真朱,煮取一升,稍稍分服之。
治少小中风,剎浮发热自汗出,项强,鼻呜乾呕,桂枝汤方。
桂心(一两) 甘草(一两) 芍药(一两) 大枣(四枚) 生姜(一两)。
右五味俰咀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此方与伤典寒篇中方相重)治少小新生巾风,二物驴毛散方。
驴毛(一把取背前交脊上会中拨取如手拇指大一把) 麝香(二豆大)。
右以乳汁和,铜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末之,小儿不能饮,以乳汁和之,苇筒贮,写着咽中,然後饮乳,令入腹。
茵芋丸,治少小有风俌疾,至长不除,或遇天阴节变,便发动,食饮坚强亦发,百剎孪缩,行步不正,言语不便者,服之永不发方。
茵芋叶 丹 秦观 钓藤皮。
石膏 杜蘅 防葵(各一两) 昌蒲黄芩(各一两半) 松萝(半两) 蜣 (十枚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三岁巳下服五丸,三岁巳上服七丸,五岁巳上服十丸,十岁巳上可至十五丸。
镇心丸,治小儿惊俌百病,镇心气方。
银屑(十二铢) 水银(二十铢) 牛黄(六铢) 大黄(六分)茯苓(三分) 茯
右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三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一方无牛黄一味。
治少小心腹热,除热丹叁赤膏方。
丹叁 雷丸 芒消 戎盐 大黄(各二两)。
右五味俰咀,以若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内芒消,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叁雷丸,亦佳。
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
甘草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十铢) 雷丸(二两半) 桔梗(二十铢)。
右俰咀,以不中水猪肪一斤煎为膏,以煎药,微火上煎之,消息视稠浊,膏成,去滓,取如弹丸大一枚,灸手以摩儿百过,寒者更热,热者更寒,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颇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灸法。
论曰,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剎,因喜成俌,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爻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剎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天横也,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剎,仍因惊成俌也,惟阴俌噤痉可针灸爪之,凡灸剎1先俌发平且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黄昏发者,在足太阴*。A人定发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
右俌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
俌有五藏之俌,六畜之俌,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审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差,若失其要,则为害也。
肝俌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
心俌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
脾俌之为病,面黄腹大,喜痢,灸胃管三壮,侠胃管傍灸二壮。
足阳明太阴各二壮。
肺俌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肺输三壮,又灸手阳明大阴各二壮。
肾俌之为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伤动剎各二壮,又灸足太阳少阴各二壮。
鬲俌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
肠俌之为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後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五十壮。
右五藏俌证候。
马俌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二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
牛俌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二壮,烧牛蹄末,服之良。
羊俌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
猪俌之为病,喜吐沫,灸完骨两傍各一寸七壮。
犬俌之为病,手屈拳孪,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大阳一壮,灸肋户一壮。
鸡俌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右六畜俌证候。
小儿暴俌,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
治小儿暴俌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傍各一寸,凡六处,又灸当腹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行,尽绳头,灸两傍各一寸五壮,若面白啼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
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俿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赤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从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俿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出,次灸当额上入发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後际动剎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动张陷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後完骨上青剎,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後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後两辕动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次灸头两角,两角当回毛两边起骨是也。
右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者具灸之,轻者惟灸俿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次灸 中,次灸単堂,次灸脐中,次薜息,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管,次灸金门在谷道前囊之後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孔前,中分之。
右腹部十二处,単堂巨阙胃管,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巳上可五壮,阴下缝中可三壮,或云随年壮。
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藏输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
右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巳上可灸五壮。
若手足掣 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
右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
又灸伏免,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
右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
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俌皆灸之,若风病大动,手足掣 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及灸本节後。
客忤第四(论二首方三十二首灸法一首咒法二首)。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
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 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及房劳,喘後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而更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焉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壹切小儿皆病者,岂是壹切小儿悉中客邪,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剎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侧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 也,若沦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後下之耳,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名曰姑获,(肘後子母秘录作乌获)壹名天帝女,壹名隐飞鸟,壹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鸟淳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於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俌,病必死,即化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拾岁,衣被不可露,柒捌月尤忌。
凡中客忤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天绝,面色变易,其候似俌,但眼不上插耳,其剎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叁当归,各如龙胆秤分等多少也。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瘫左。
右,当有青黑肿剎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俌状,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变五色,其剎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
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俿上手足心各五六遍,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当有细毛,即掷丸道中,痛即止。
治少小中客忤,强项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傅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着儿母手,掩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僤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鸡子清和如泥。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
治少小犯客忤发作有时者方。
以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治小儿卒中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方。
烧母之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
又方。
取牛口沫傅乳头,饮之。
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一物猪蹄散方。
猪後脚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卒中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噈啼,面青腹强者。
治少小先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二物烧发散方。
用向来者人俿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愈。
治小儿卒客忤方。
铜镜鼻烧令红,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
治少小中忤,一物马通浴汤方。
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治小儿中人忤,噈啼面青腹强者,一物猪通浴方。
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左。咒客忤法。
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讫,弃丸道中。
又法。
取一刀横者僤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钚犀对僤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儿 方。
论曰,凡小儿所以有 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 者,小鬼也,音奇妊娠妇人不必悉招 魅,人时有此耳, 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去来,毫毛鬓发噉噒不悦,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 也,令儿黄瘦骨立。
发落壮热,是其证也治 方灸伏翼,熟嚼哺之又方。
烧伏翼末,饮服之。
又方。
以水二升煮篇蓄冬瓜各四两,取浴之。
治少小客 挟实,白鲜皮汤方。
白鲜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右七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儿夜啼方。
龙角丸主小儿五惊夜啼方。
龙角(三铢) 牡蛎(九铢一作牡丹) 黄苓(半两) 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
右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蓐里,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
(崔氏名五惊丸)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 散方。
芎 白术 防己(各半两)。
右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差为度。
又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
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一把)。
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
取马骨烧灰,傅乳上饮儿,啼即止。
治小儿夜啼不巳,医所不治者方。
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治小儿惊啼方。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
又方。
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
烧 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
又方。
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
千金汤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蜀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右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
伤寒第五(论一首灸法一首方三十五首)。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
伤於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 乘 簸f,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右五味俰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治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
右四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期岁巳上分三服。
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麻黄汤方。
麻黄 生姜 黄芩(各一两) 甘草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人(十枚) 桂心(
右八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治小儿伤寒方。
葛根汁 淡竹沥(各六合)。
右二味相和,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治小儿时气方。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差後复剧瘦,瘠骨立,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 甘草 当归(各十二铢) 大黄(六铢)芒消(五铢) 麦门冬
右十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治少小伤寒,莽草汤浴方。
莽草(半斤) 牡蛎(四两) 雷丸(三十枚) 蛇床子(一升) 大黄(一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治小儿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莽草汤浴方。
莽草 丹叁 桂心(各三两) 昌蒲(半斤)蛇床子(一两) 雷丸(一升)。
右六味俰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目及阴。
治小儿忽寒热,雷丸汤浴方。
雷丸(二十枚) 大黄(四两) 苦叁(三两) 黄芩(一两)丹叁(二两) 石膏
右六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目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复浴。
治少小身热,李叶汤浴方。
李叶无多少俰咀,以水煮去滓,将浴儿,良。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细切柳枝,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汤浴小儿壮热羸瘠方。
青木香(四两) 麻子人(一升) 虎骨(五两) 白芷(三两) 竹叶(一升)。
右五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
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汤方。
李根 桂心 芒消(各十八铢)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十二物寒水石散粉方。
寒水石 芒消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芩 防风 芎 麻黄根。
右各等分,分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
升麻汤,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孪掣惊,仍成俌疾,时发时醒,醒後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 白薇 麻黄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苓(一两) 朴消大黄 钓藤(各六铢)。
右十味俰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治小儿肉中久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大黄汤方。
大黄 甘草 芒消(各半两) 桂心(八铢)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右六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治小儿潮热蜀漆汤方。
蜀漆 甘草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 黄芩 甘草 芒消。
麦门冬(各半两)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
右七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岁巳下儿作五服。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竹叶汤方。
竹叶(切五合)、小麦(三合)、柴胡(半两)、黄芩(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人叁、麦门冬、甘草(各半两)。
右八味俰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 然,剎极洪数,用此方加大苗二两,再服得下,即差。
竹叶汤,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主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小麦(半升)、甘草、黄苓栝楼根、泽泻、茯苓、知母白术、大黄(各二两)、桂心(二铢)、生姜(一两半)人叁、麦门冬、半夏(各一两)、当归(十八铢)。
右十六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小麦竹叶,取四升,去滓,内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两)、黄芩、栝楼根、甘草(各十八铢)桂心(半两)、滑石(二两)、牡蛎、人叁龙骨、凝水石、白石脂、消石(各半两)。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
(一本加紫石英半两)调中汤,治小儿春秋月晨夕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剎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差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黄芩、茯苓、桔梗芍药、白术、? 说B大黄甘草(各六铢)。
右九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斟酌之,其百日至三百日儿,一如前篇,龙胆汤加之。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桂心(各二两)。
右二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巳下服二合,巳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即出黄水,差。
又方。
小豆(三七枚)、瓜蒂(十四枚)、糯米(四十粒)。
右三味为末,吹鼻中。
治少小有热不汗,二物通汗散方。
雷丸(四两)、粉(半斤)。
右捣和下筛,以粉儿身。
治少小头汗,二物伏苓粉散方。
茯苓、牡蛎(各四两)。
右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自止。
治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牡蛎、贝母(各十八铢)。
右以粉一升,合捣下筛,以粉身,良。
此由心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
犀角(十八铢)、茯神(一两)、麦门冬(一两半)、甘草(半两)、白术(六铢)。
右五味俰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如龙齿一两,佳。
怕山汤,治小儿温疟方。
怕山(一两切)、小麦(三合)、淡竹叶(切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儿,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儿,六合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又方。
鹿角末,先发时便服一钱匕。
又方。
,烧儴? H酒服一钱七,至发时服三七,并以火灸身。

 又方。
烧鳖鸡? l中黄皮,末如乳与服,男雄女雌。
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下(少小婴孺方下)
咳嗽第六。
小儿出胎二百许日,头身患小小疮,治护小差,复发。
五月中忽小小 嗽,微温和治之,因变俌,一日二十过发,四肢缩动,背脊噋噏,眼反,须臾气绝,良久复苏,巳与常治俌汤,得快吐下,经日不间,尔後单与竹沥汁,稍进,一日一夕中合进一升许,发时小? A明日与此竹沥汤,得吐下,发便大折,其间犹稍稍与竹沥汁,竹沥汤方。
竹沥(五合)、黄芩(三十铢)、木防巳、羚羊角(各六铢)大黄(二两)、茵芋(三铢)、麻黄、白薇桑寄生、 、甘草(各半两)、白术(六铢一方作白鲜)。
右拾贰味俰咀,以水贰升半,煮取药减半,内竹沥,煎取壹升,分服贰合,相去壹食久,进壹服。(一方无 )紫菀汤,治小儿中冷及伤寒暴嗽,或上气喉咽鸣气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
紫菀、杏人(各半两)、麻黄、桂心橘皮、青木香(各六铢)、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大黄(一两)。
右拾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玖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五味子汤,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 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当归(各半两)、麻黄、乾姜桂心、人叁、紫菀、甘草(各六铢)细辛、款冬花(各三铢)、大黄(一两半)。
右拾壹味俰咀,以水贰升半,煮取玖合,去滓,儿陆拾日至百日,壹服贰合半,壹百日至贰百日,壹服叁合,其大黄别浸壹宿下。(壹方无款冬大黄有大枣叁枚)治小儿大人 逆短气,単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脓方。
烧淡竹沥,煮贰拾沸,小儿壹服壹合,日伍服,大人壹升,亦日伍服,不妨食,息乳哺。
治小儿寒热 逆,膈中有癖,乳若吐,不欲食方。
乾地黄。
(四两)、麦门冬、五味子、蜜各(半升)大黄、消石(各一两)。
右陆味俰咀,以水叁升,煮取壹升,去滓,内消石蜜,煮令沸,服贰合,日叁,単中当有宿乳汁壹升许出,大者服伍合。
射干汤,治小儿 逆,喘息如水鸡声方。
射干(一两)、半夏(五枚)、桂心(五寸)、麻黄紫菀、甘草、生姜(各一两)、大枣(二十枚)。
右捌味俰咀,以水柒升,煮取壹升伍合,去滓,内蜜伍合,煎壹沸,分温服贰合,日叁。
又方。
半夏(四两)、紫菀(贰两)、款冬花(二合)、蜜(一合)桂心、生姜、细辛、阿胶甘草(各二两)。
右玖味俰咀,以水壹升,煮半夏取陆升,去滓,内诸药,煮取贰升伍合,伍岁儿服壹升,贰岁服陆合,量大小多少加减之。
杏人丸,主大人小儿 逆上气方。
杏人叁升,熟捣如膏,蜜壹升为叁分,以壹分内杏人捣,令强,更内壹分捣之如膏,又内壹分捣熟止,先食巳含咽之,多少自在,日叁,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
又方。
半夏(二斤去皮河水洗六七度完用)、白矾(壹斤末之)、丁香甘草、草豆蔻、川升麻、缩砂(各四两鹿捣)。
右七味,以好酒一斗与半夏拌,如匀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风吹乾,每服一粒。
嚼破,用姜汤下,或乾吃,候六十日乾方得服。
(疑非孙思逊方)治少小嗽,八味生姜煎方。
生姜(柒两)、乾姜(肆两)、桂心(贰两)、甘草(叁两)杏人(壹升)、款冬花、紫菀(各叁两)、蜜(壹升)。
右合诸药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有验。
治小儿嗽,日中差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四物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紫菀(各壹两半)、桂心(半两)、伏龙肝(陆铢)。
右末之,蜜和如泥,取如枣核大傅乳头,令儿饮之,日三傅之,渐渐令儿饮之。
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昌蒲丸方。
昌蒲、乌头、杏人、矾石细辛、皂荚(各六铢)、款冬花、乾姜桂心、紫菀(各十八铢)、蜀椒(五合)、吴茱萸(六合)。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梧子,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暴嗽数服便差。
治少小十日己上至五十日,卒得磬 ,吐乳,欧逆,暴嗽,昼夜不得息,桂枝汤方。
桂枝(半两)、甘草(贰两半)、紫菀(十八铢)、麦门冬(壹两拾捌铢)。
右四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治少小卒肩息上气不得安,此恶风入肺,麻黄汤方。
麻黄(四两)、甘草(一两)、桂心(五寸)、五味子(半升)半夏、生姜(各二两)。
右六味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儿服一合,大小节度服之,便愈。
癖结胀满第七(方三十五首灸法一首)
紫双丸,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差,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傅方。
(臣亿等设序附中凡云服。紫丸者即痢变蒸篇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蜀赤丸差驶病重者当用之方中并死赤力紧於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十八铢)、麦门(冬十铢)、甘草(五铢)、甘遂(二铢)朱砂(二铢)、蜡(十铢)、蕤核人(十八铢)、牡蛎(八铢)。
右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人令极熟,乃内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萑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热粥饮数合即下,丸皆双出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治小儿胎中宿热,乳母饮食 恶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委黄瘦瘠,四肢痿 缭戾,服之令充悦方。
芍药(二两半)、大黄(一两)、甘草(半两)、柴胡(二两)儴? B茯苓(各一两半)、乾姜(半两如热以枳实代)、人叁一两。
右八味末之,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岁己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牛黄(叁铢)、附子(贰枚)、真朱(壹两)、巴豆(壹两)、杏人(壹两)。
右五味捣附子真朱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人令如泥,内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乾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鬲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完出为度。
治小儿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芒消紫丸方。
芒消、大黄(各肆两)、半夏(贰两)、代赭(壹两)甘遂(贰两)、巴豆(贰佰枚)、杏人(壹佰贰拾枚)。
右七味末之,别捣巴豆杏人治如膏,旋内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一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治八岁巳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
芍药、栀子(各二两)、柴胡(一两六铢)、升麻黄连、黄芩(各二两半)、竹叶(切一升半)、桔梗(一两半)细辛(拾伍铢)、知母、大黄(各二两)。
右十一味俰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岁儿为三服,一本有枳实杏人各一两半,而无桔梗黄连。
治十五己下儿热结多痰,食饮减,自下方。
大黄、柴胡、黄芩(各三两)、枳实(一两十八铢)升麻、芍药、知母、栀子(各二两半)生姜(十八铢)、杏人(二两)、竹叶(切一升半)。
右十一味俰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岁至十五者分三服。
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黄双丸方。
牛黄、太山甘遂(各半两)、真朱(六铢)、杏人芍药、黄芩(各一两)、巴豆(十八铢)。
右七味末之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儿大小加减之。
牛黄儴葬?,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方。
牛黄(半两)、儴? B麦曲、柴胡大黄、枳实、芎 (各一两)、厚朴茯苓、桂心、芍药、乾姜(各半两)。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治小儿心下痞,淡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大黄、雄黄(各二两半)、黄芩(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巳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
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真朱丸方。
真朱(半两)、麦门冬(一两)、蕤人(二百枚)、巴豆(四十枚)。
右四味末之蜜丸,期岁儿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下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使小儿肥白,巳试验。
儴葬?,治少小腹中结坚,侸下有疹,手足烦热方。
儴? B芍药、大黄(各三十铢)、茯苓柴胡、乾姜(各二十四铢)、桂心(六铢)、偝? 鸶](各二十枚)。
右九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渐渐加之,以知为度。
治小儿痞气,侸下腹中有积聚坚痛,鳖头丸方。
鳖头(一枚)、偝? B? 铟B桃人(各十八铢)、甘皮(半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
治小儿羸瘦 ,宜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两末之),蜜丸,一岁儿服如小豆十丸,日三,服尽即更合。
治小儿五六日不食,气逆,桂心橘皮汤方。
桂心(半两)、橘皮(三两)、成择薤(五两)、黍米(五合)、人叁(半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七升先煮药,煎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药成,稍稍服之。
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乾地黄、大黄(各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当归柴胡、杏人(各半两)。
右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治少小侸下有气内痛,喘逆气息难,往来寒热,羸瘦不食,马通粟丸方。
马通中粟(十八铢)、紫苑、细辛(各半两)、石膏秦观、半夏、茯苓、五味子(各六铢)。
右九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十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二十丸。
治小儿不痢,腹大且坚方。
以故衣带多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腹上摩衣中白鱼,亦治阴肿。
治少小腹胀满方。
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之。
又方。
韭根汁和猪脂,煎细细服之。
又方。
车毂中脂和轮下土如弹丸,吞之立愈。
又方。
米粉盐等分炒变色,腹上摩之。
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治小儿胎寒噈啼,腹中痛,吞上黑,青涎下,当归丸,一名黑丸方。
当归(九铢)、吴茱萸(一作杏人)、蜀椒(各半两)、细辛乾姜、附子(各十八铢)、狼毒(九铢)、豉(七合)巴豆(十枚)。
右九味捣七种下筛,秤药末令足,研巴豆如膏,稍稍内末,捣令相得,蜜和,桑杯盛,蒸五升米饭下出捣一千杵,一月儿服如黍米一丸,日一夜二,不知稍加,以知为度,亦治水癖。
马齿矾丸,治小儿胎寒噈啼,惊俌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并大人虚冷内冷,或有实不可吐下方。
马齿矾一斤烧半日,以枣膏和,大人服如梧子二丸,日三,小儿以意减之,以腹内温为度,有实实去,神妙。
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名曰胎寒方。
煮梨叶浓汁七合,可三四度饮之。
治小儿暴腹满欲死,半夏丸方。
半夏随多少微火炮之,捣末,酒和服如粟米粒大五丸,日三,立愈。
治小儿霍乱吐痢方。
人叁(一两)、厚朴、甘草(各半两)、白术(十八铢)。
右四味俰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分二服,中间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腻等,一方加乾姜一分,或加生姜三分。
治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藿香汤方。
藿香(一两)、生姜(三两)、青竹 、甘草(各半两)。
右四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每服一合,日三,有热加升麻(半两)。
治孩子霍乱巳用立验方。
人叁、芦箨(各半两)、? 岔獭]二两)、仓米(一撮)。
右四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温服。
又方。
人叁(一两)、木瓜(一枚)、仓米(一撮)。
右三味俰咀,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治小儿霍乱方。
研尿滓,乳上服之。
又方。
牛涎灌口中一合。
治少小吐痢方。
乱发(半两烧)、鹿角(六铢)。
右二味末之,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又方。
热牛屎仓之,一作牛膝。
又方。
烧特猪屎水解取汁,少少服之。
瘫疽瘰倁第八(论一首方七十二首灸法一首)
漏芦汤,治小儿热毒瘫疽,赤白诸丹毒疮疖方。
漏芦、连翘(肘後用白薇)、白 、芒消(肘後用芍药)甘草(各六铢)、大黄(一两)、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九铢)。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
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肘後治大人各用二两大黄叁两以水一斗煮取叁升分叁服其丹毒须针 去血经心录无
连翘有知母芍药犀角各等分)五香连翘汤,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倁,附骨瘫疽,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轸瘙不巳方。
青木香、薰陆香、鸡舌香、沈香麻黄、黄芩(各六铢)、大黄(二两)、麝香(三铢)连翘、海藻、射干、升麻枳实(各半两)、竹沥(三合)。
右十四味俰咀,以水四升,煮药减半内竹沥,煮取一升二合,儿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
连翘丸,治小儿无辜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倁,及心侸腹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方。
连翘、桑白皮、白头翁、牡丹防风、黄蘖、桂心、香豉独活、秦观(各一两)、海藻(半两)。
右十一味末之,蜜丸如小豆,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五岁巳上者,以意加之。
治丹毒大赤肿,身壮热,百治不折方。
寒水石(十六铢)、石膏(十三铢)、蓝青(十二铢冬用乾者)、犀角柴胡、杏人(各八铢)、知母(十铢)、甘草(五铢)羚羊角(六铢)、芍药(七铢)、栀子(十一铢)、黄芩(七铢)竹沥(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蜜(二升)。
右十五味俰咀,以水五升并竹沥,煮取三升三合,去滓内杏人脂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岁儿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麻黄汤方。
麻黄(一两半)、独活、射干、甘草桂心、青木香、石膏、黄芩(各一两)。
右八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麻黄汤方。
麻黄、升麻、葛根(各一两)、射干鸡舌香、甘草(各半两)、石膏(半合)。
右七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治小儿数十种丹 汤方。
大黄、甘草、当归、芎 白芷、独活、黄芩、芍药升麻、沈香、青木香、木兰皮(各一两)芒消(三两)。
右十三味俰咀,以水一斗一升,煮取四升,去滓,内芒消,以绵 汤中,适寒温 之,乾则易之,取差止。
治小儿溺僤丹,初从两股及脐间起,走入阴头皆赤方。
桑根皮切一斗,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洗浴之。
治小儿丹毒方。
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良,其丹毒方具在第二十二卷中。
治小儿赤游肿,若遍身,入心腹,即杀人方。
捣伏龙肝为末,以鸡子白和傅,乾易之。
又方。
白豆末水和傅之,勿令乾。
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者方。
牛膝、甘草。
右二味俰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傅之。
治小儿身赤肿起者方。
熬米粉令黑,以唾和傅之。
又方。
伏龙肝、乱发灰。
右二味末之,以膏和傅之。
治小儿卒腹皮青黑方。
以酒和胡粉傅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
又灸脐上下左。
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
五香枳实汤,治小儿着风热,傭? 硗p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方。
青木香(九铢)、麝香(六铢)、鸡舌香、薰陆香沉香(各半两)、升麻、黄芩、白 麻黄(各一两)、防风、秦观(各半两)、枳实(一两半)大黄(一两十八铢)、漏芦(半两)。
右十四味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小儿火灼疮,一身尽有如麻豆,或有脓汁,乍痛乍痒者方。
甘草、芍药、白 、黄芩黄连、黄蘖、苦叁(各半两)。
右七味末之,以蜜和傅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汤洗之。
治小儿疮初起 浆似火疮,名曰 疮,亦可烂疮方。
桃人熟捣,以面脂和傅之,亦治遍身赤肿起。
又方。
马骨烧灰傅之。
治小儿热疮水银膏方。
水银、胡粉、松脂(各三两)。
右三味以猪脂四升煎松脂,水气尽,下二物搅令匀,不见水银以傅之。
治小儿上下遍身生疮方。
芍药、黄连、黄芩(各三两)、苦叁(八两)大黄(二两)、蛇闲子(一升)、黄蘖(五两)、拨僷(一斤)。
右八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浸浴儿。
苦叁汤,浴小儿身上下百疮不差方。
苦叁(八两)、地榆、黄连、王不留行独活、艾叶(各三两)、竹叶(二升)。
右七味俰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傅黄连散。
治三日小儿头面疮起,身体大热方。
升麻、柴胡、石膏(各六铢)、甘草当归(各十二铢)、大黄、黄芩(各十八铢)。
右七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服,日三夜一,量儿大小用之。
治小儿身体头面悉生疮方。
榆白皮随多少暴令燥,下筛,醋和涂绵以傅疮上,虫自出,亦可以猪脂和涂之。
枳实丸,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傭? p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乾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少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薄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方。
枳实(一两半)、菊花、蛇闲子、防风白薇、浮萍、葵 子(各一两)、天雄麻黄、漏芦(各半两)。
右十味末之,蜜和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岁巳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治小儿风瘙瘾方。
蒴 、防风、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叁、茵芋芫花(一云芫蔚)、蒺 、蛇闲子、枳实矾石(各一两)。
右十三味俰咀,以浆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内矾令小沸,浴之。
又方。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疮多年不差,捣末傅之,亦主骨疽癫疾瘰瘾绝妙。
泽兰汤,主丹及瘾疹入腹杀人方。
泽兰、芎 、附子、茵芋? 说B莽草、细辛(各十二铢)。
右七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四服,先服此汤,然後作馀治。
治小儿手足及身肿方。
以小便温暖渍之良。
又方。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绵内汤中拭病上,随手消,并治瘾疹。
论曰,小儿头生小疮,浸淫疽痒,黄膏出不生痂,连年不差者,亦名妒头疮,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内服漏芦汤,外宜傅飞乌膏散及黄连胡粉水银膏散。方在第二十三卷治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疽痒不生痂, 芦膏方。
芦、黄连、雄黄、黄芩松脂(各三两)、猪脂(半斤)、矾石(五两)。
右七味末之,煎令调和,先以赤龙皮天麻汤洗讫傅之(赤龙皮槲木皮尾也)治小儿头疮,经年不老方。
松脂、苦叁、黄连(各一两半)、大黄胡粉(各一两)、黄芩、水银(各一两六铢)、矾石(半两)蛇闲子(十八枚)。
右九味末之,以腊月猪脂和研,水银不见傅之。
又方。
取屋尘末和油瓶下滓,以皂荚汤洗傅之。
又方。
取大虫脂傅之,亦治白秃。
又方。
发中生疮顶白者,皆以熊白傅之。
治小儿头疮方。
胡粉(一两)、黄连(二两)。
右二味末之,洗疮去痂,拭乾傅之即差更发,如前傅之。
又方。
胡粉、连翘(各一两)、水银(半两)。
右三味以水煎连翘,内胡粉水银和调傅之。
又方。
胡粉、白松脂(各二两)、水银(一两)、猪脂(四两)。
右四味合煎,去滓,内水银粉调傅之,大人患同。
治小儿头疮苦叁洗汤方。
苦叁、黄芩、黄连、黄蘖甘草、大黄、芎 (各一两)、蒺 子(三合)。
右八味俰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渍布 疮上,日数过。
治小儿头上恶毒肿痤疖诸疮方。
男子屎尖烧灰和腊月猪脂,先以酢泔清净洗拭乾傅之。
治小儿秃头疮方。
取雄鸡屎陈酱汁苦酒和,以洗疮了傅之。
又方。
芫花腊月猪脂和如泥,洗去痂傅之,日一度。
治小儿头秃疮方。
葶苈子细末,先洗傅之。
又方。
不中水无菁叶烧作灰和猪脂傅之。
治小儿头秃疮无发苦痒方。
野葛末、猪脂、羊脂(各一两)。
右三味合煎,令消待冷以傅之,不过三上。
治少小头不生发,一物楸叶方。
楸叶捣取汁傅头上,立生。
治小儿头不生发方。
烧鲫鱼灰末,以酱汁和傅之。
治小儿俈疮方。
家中石灰傅之,厚着之,良。
又方。
烧桑根灰傅之,并烧乌羊角作灰相和傅之。
治小儿疽俈方。
丹砂(三十铢)、雄黄(二十四铢)、矾石(十八铢马齿着)、雌黄(二十四铢)大黄(三十铢)、黄连(三十六铢)、莽草(十八铢)、俒茹(二十四铢漆头者)。
右八味俰咀,以猪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诸石末搅凝,傅之。
治小儿恶疮方。
熬豉令黄,末之,傅疮上,不过三傅愈。
治小儿疽极,月初即生,常黄水出方。
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热傅之,二日一易,欲重傅,则以皂荚汤洗疮乃傅之。
治小儿月蚀疮,随月生死方。
以胡粉和酥傅之,五日差。
治月蚀九窍皆有疮者方。
烧蚯蚓屎末,和猪膏傅之。
又方。
水和粉傅之。
治小儿浸摇疮方。
僤中黄土、发灰。
右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猪脂和傅之。
治小儿黄烂疮方。
四交道中土、僤下土。
右二味各等分,末之以傅。(亦治夜啼)又方。
烧艾灰傅之。
又方。
烧牛屎傅之,亦灭癜。
治小儿疥方。
烧竹叶为灰,鸡子白和傅之,日三,亦治喣〩。
又方。
烧乱发灰和腊月猪脂傅之。
又方。
以臭酥和胡粉傅之。
治小儿头面疮疥方。
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傅之,若有白犬胆傅之,大佳。
治小儿湿癣方。
枸杞根捣作末,和腊月猪膏傅之。
又方。
桃青皮捣末,和醋傅之,日二。
又方。
揩破以牛鼻上津傅之。
又方。
煎马尿洗之。
又方。
烧狗屎灰,和猪脂涂之。
治小儿身上生赤疵方。
取马尿洗之,日四五度。
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方。
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
又方。
取狗热屎傅之,皮自卷落。
治小儿 目方。
以针及小刀子泱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莫近水三日即脓溃根动自脱落。
小儿杂病第九(方一百二十一首灸法十三首)
治小儿脐中生疮方。桑汁傅乳上,使儿饮之。
又方。
饮 羊乳及血。
治小儿风脐,遂作恶疮,历年不差方。
取东壁上土傅之,大佳,若汁不止,烧苍耳子粉之。
又方。
乾蛴螬虫末粉之,不过三四度差。
治小儿脐不合方。
大车辖脂烧灰,日一傅之。
又方。
烧蜂房灰末傅之。
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烧甑带灰和膏傅之。
治小儿脐赤肿方。
杏人(半两)、猪颊车髓(十八铢)。
右二味先研杏人如脂,和髓傅脐中肿上。
治小儿脐汁出不止,兼赤肿,白石脂散方。
以白石脂细研,熬令微暖以粉脐疮,日三四度。
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方。
鹅屎汁沥儿口中。
又方。
黍米汁涂之。
又方。
取小儿父母乱发净洗,缠桃枝沾取井花水,东向向日以发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过沥洗,三朝作之。
治小儿心热,口为生疮,重舌鹅口方。
柘根 五升,无根弓材亦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傅之,数数为之,良。
治口疮白漫漫方。
取桑汁,先以父发拭口,以桑汁涂之。
治重舌舌强不能放唾方。
鹿角末如大豆许安舌下,日三四度,亦治小儿不能乳。
又方。
取蛇蜕烧末,以鸡毛蘸醇醋展药,掠舌下,愈。
治小儿重舌方。
田中蜂房烧灰,酒和涂喉下愈。
又方。
衣鱼涂舌上。
又方。
僤月下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
又方。
三家屠肉,切令如指大,摩舌上,儿立能啼。
又方。
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又方。
烧簸箕乌傅舌上。
又方。
黄蘖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良。
重舌,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指歧中。
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
治小儿舌上疮方。
蜂房烧灰屋间尘各等分,和匀傅之。
又方。
桑白汁涂乳,与儿饮之。
又方。
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傅之。
治舌肿强满方。
满口含糖醋良。
又方。
饮 羊乳即差。
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方。
大青(十八铢)、黄连(十二铢)。
右二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又方。
腊月猪脂(一斤)、蜜(二升)、甘草(如指大三寸)。
右三味合煎相得,令如枣大,稍稍咽之,日三。
又方。
矾石如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下二七遍愈。
治小儿 口,两吻生疮方。
烧发灰和猪脂傅之。
治小儿口下黄肌疮方。
取 羊髭作灰,和腊月猪脂傅之,角亦可用。
治口傍恶疮方。
乱发灰、故絮灰、黄连、乾姜。
右四味等分为散,以粉疮上,不过三遍。
治口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方。
鸡屎白枣大,绵裹,以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
治小儿口噤方。
鹿角粉、大豆末。
右二味等分,和乳涂乳上饮儿。
又方。
驴乳、猪乳(各一升)。
右二味合煎得一升五合,服如杏人许,三四服差。
雀屎丸,主小儿卒中风,口噤不下一物方。
雀屎如麻子丸之,饮下即愈,大良,鸡屎白赤佳。
治小儿口中涎出方。
以白羊屎内口中。
又方。
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口中及颐上。
又方。
桑白汁涂之差。
治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妒乳方。
升麻、射干、大黄(各一两)。
右三味俰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一岁儿分五服,以滓薄肿上,冷更,暖以薄,大儿以意加之。
升麻汤,治小儿喉痛,若毒气盛,便咽塞,并主大人咽喉不利方。
升麻、生姜、射干(各二两)、橘皮(一两)。
右四味俰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治小儿喉痹肿方。
鱼胆二七枚以和僤底土涂之,差止。
治小儿喉痹方。
桂心、杏人(各半两)。
右二味末之,以绵裹如枣大,含,咽汁。
治小儿解颅方。
熬蛇蜕皮末之,和猪颊车中髓传顶上,日三四度。
又方。
猪牙颊车髓傅俿上差。
治小儿脑长解颅不合,羸瘦色黄,至四五岁不能行,半夏熨方。
半夏、生姜、芎 (各壹升)、细辛(叁两)桂心(壹尺)、乌头(拾枚)。
右六味俰咀,以淳苦酒五升渍之, 时,煮三沸,绞去滓,以绵一片浸药中,适寒温以熨俿上,冷更温之,复熨如前,朝暮各三四熨乃止,二十日愈。
治小儿解颅,生蟹足傅方。
生蟹足、白 (各半两)。
右二味捣末,以乳汁和傅颅上,立愈。
治小儿解颅,三物细辛傅方。
细辛、桂心(各半两)、乾姜(拾捌铢)。
右末之以乳汁和得傅颅上,乾复傅之,儿面赤即愈。
治小儿俿开不合方。
防风(壹两半)、柏子人、白及(各壹两)。
右三味末之,以乳和傅俿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
又方。
取猪牙车骨煎取髓,傅俿上愈。
小儿俿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
治小儿狐疝伤损生俉方。
桂心(拾捌铢)、地肤子(贰两半)、白术(壹两拾捌铢)。
右三味末之,以蜜和丸,白酒服如小豆七丸,日三,亦治大人。
又方。
芍药、茯苓(十八铢)、防葵(一作防风)、大黄(各半两)半夏、桂心、蜀椒(各六铢)。
右七味末之,蜜和,服如大豆一丸,日五服,可加至三丸。
五等丸,治小儿阴偏大,又卵核坚俉方。
黄蘖、香豉、牡丹、防风桂心(各二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饮服五丸,加至十丸,儿小以意酌量着乳头上服之。
治小儿卵肿方。
取鸡翅六噑,烧作灰服之,随卵左。
右取翮。
古今录验云治阴大如斗治小儿俉方。
蜥 一枚烧末酒服之。
治小儿气俉方。
土瓜根、芍药、当归。
右三味各一两俰咀,以水二升,煎取一升,服五合,日二。
又方。
三月上除日取白头翁根捣之,随偏处傅之,一宿作疮,二十日愈。
气俉,灸足厥阴大敦,左灸。
右。
右灸左,各一壮。
治小儿阴疮方。
以人屎灰傅之,又狗屎灰傅之,又狗骨灰傅之,又马骨末傅之。
治小儿歧股间连阴囊生疮,汁出,先痒後痛,十日五日自差,一月或半月复发,连年不差者方。
灸疮搔去痂,帛拭令乾,以蜜傅,更溲面作烧饼,熟即以饧涂饼熨之,冷即止,再度差。
治小儿阴肿方。
狐茎灸捣末,酒服之。
又方。
捣芜菁薄上。
又方。
猪屎五升水煮沸,布裹安肿上。
又方。
捣垣衣傅之,又以衣中白鱼傅之。
又方。
斫桑木白汁涂之。
治小儿阴疮方。
取狼牙浓煮汁洗之。
又方。
黄连胡粉等分,以香脂油和傅之。
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方。
甘遂、青木香、石膏(各十八铢)、麝香(三铢)大黄、前胡(各一两)、黄芩(半两)、甘草(十八铢)。
右八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夜二。
小儿阴肿,灸大敦七壮。
Y丸,治小儿积冷久下,差後馀脱肛,不差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 Y(二枚灸令焦)、小 皮(一枚灸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
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
又灸尾翠骨三壮。
又灸脐中随年壮。
治小儿疳湿疮方。
铁衣着下部中即差。
治小儿久痢脓湿剗方。
艾叶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
治小儿疳疮方。
以猪脂和胡粉傅之,五六度。
又方。
嚼麻子傅之,日六七度。
又方。
羊胆二枚,和酱汁於下部灌之,猪脂亦佳。
治湿疮方。
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
除热结肠丸,断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
坐剗生虫方。
黄连、蘖皮、苦叁、鬼臼独活、橘皮、芍药、阿胶(各半两)。
右八味末之,以蓝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三丸至十丸。
(冬无蓝汁可用蓝子一合春蜜和丸)小儿疳湿疮,灸第十五椎脊两傍柒壮,未差,加柒壮。
治小儿 虫方。
楝木削上苍皮,以水煮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为此有小毒。
治小儿羸瘦有 虫方。
芦二两以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与服之。
又方。
蓄三两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捣汁服亦佳。
又方。
东引吴茱萸根白皮(四两)、桃白皮(三两)。
右二味俰咀,以酒一升二合渍之一宿,渐与服,取差。
又方。
取猪膏服之。(一云治蛲虫)又方。
捣槐子内下部中,差为度。(一云治蛲虫)又方。
楝实一枚内孔中。(一云蛲虫)治寸白虫方。
东行石榴根一把,水一升煮取三合,分服。
又方。
桃叶捣绞取汁服之。
治小儿三虫方。
雷丸、芎 。
右二味各等分为末,服一钱匕,日二。
治大便竟出血方。
Y一枚灸令黄黑,末之,以饮下五分匕,多少量儿大小,日三服。
又方。
烧车 一枚令赤,内一升水中,分二服。
又方。
烧甑带末傅乳头上,令儿饮之。
治小儿尿血方。
烧鹊巢灰井花水服之,亦治夜尿闲。
又方。
尿血,灸第七椎两傍各五寸,随年壮。
治小儿遗尿方。
瞿麦、龙胆、皂荚、桂心(各半两)鸡肠草(一两)、车前子(一两六铢)、石韦(半两)、人叁(一两)。
右八味末之蜜丸,每食後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加至六七丸。
又方。
小豆叶捣汁服。
又方。
烧鸡肠末之,浆水服方寸匕,日三,一云面北斗服。
遗尿,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
又灸大敦三壮,亦治尿血。
地肤子汤,治小儿热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则涩痛不出,出少如血,须臾复出方。
地肤子、瞿麦、知母、黄芩枳实、升麻、葵子、猪苓(各陆铢)海藻、橘皮、通草(各叁铢)、大黄(拾捌铢)。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儿服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儿以此为准,五十日已上七岁已下,以意加药益水。
治小儿淋方。
车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又方。
煮冬葵子汁服之。
又方。
取蜂房乱发烧灰,以水服一钱匕,日再。
治小儿小便不通方。
车前草(切一升)、小麦(一升)。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煮粥服,日三四。
又方。
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入滑石末六铢。
治小儿吐血方。
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并治重舌。
又方。
取油三分酒一分和之,分再服。
治小儿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细辛(各壹两)。
右二味捣末,取药如豆,着绵缠头,内鼻中,日二。
治小儿鼻塞不通足涕出方。
杏人(半两)、蜀椒、附子、细辛(各陆铢)。
右四味俰咀,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旦以猪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黄,膏成去滓,待冷以涂絮导鼻孔中,日再,兼摩顶上。
治小儿 耳方。
末石硫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
治小儿耳疮方。
烧马骨灰傅之。
又方。
烧鸡屎白,筒中吹之。
治小儿齿落,久不生方。
以牛屎中大豆二七枚,小开豆头以注齿根处,数度即生。
又方。
取雄鼠屎三七枚,以一屎拭一齿根处,尽此止,二十一日即生,雄鼠屎头尖。
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
末赤小豆,酒和傅舌下。
又灸足两踝各三壮。
治小儿数岁不行方。
取葬家未开户,盗食来以哺之,日三便起行。
治小儿不能乳方。
雀屎四枚末之,着乳头饮儿,儿大十枚。
治小儿落闲堕地如有瘀血腹中,阴阴寒热,不肯乳哺,但啼哭叫唤,蒲黄汤方。
蒲黄、大黄、黄芩(各十铢)、甘草(八铢)麦门冬(十铢)、芒消(七铢)、黄连(十二铢)。
右七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分三服,消息视儿羸瘦半之,大小便血即愈,忌冷食。
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
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治小儿食土方。
取肉一斤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灸与吃之。
治小儿岁方。
生姜汁、牛乳(各五合)。
右二味煎取五合,分为二服。
又方。
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
治小儿疰方。
僤中灰盐等分相和,熬熨之。
治小儿误吞针方。
取磁石如枣核大吞之,及含之,其针立出。
治小儿误吞铁等物方。
艾蒿一把 ,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服之即下。
治小儿 僘咬绕腹匝即死方。
捣蒺 叶傅之,无叶,子亦可。
又方。
取 巢中土,猪脂和傅之,乾即易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上(七窍病上)
目病第一(论一首证三条方七十一首咒法二首灸法二十八首)。
论曰,凡人年四十五巳後,渐觉眼暗,至六十巳後,还渐自明,治之法,五十巳前,可服泻肝汤,五十巳後,不可泻肝,目中有疾,可傅石胆散药等,无病不可辄傅散,但补肝而巳,自有肝中有风热,令人眼昏暗者,当灸肝输,及服除风汤丸散数十剂,当愈。
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食面食饮酒不巳。
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
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
博奕不休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过多。
右十六件并是丧明之本,养性之士宜熟慎焉,又有驰骋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者,亦是伤目之媒也,恣一时之浮意,为百年之痼疾,可不慎欤,凡人少时不自将慎,年至四十,即渐眼昏,若能依此慎护,可得白首无他,所以人年四十巳去,常须瞑目,勿顾他视,非有要事,不宜辄开,此之一术,护慎之极也,其读书博奕等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若欲治之,非三年闭目不视,不可得差,徒自泻肝,及作诸治,终是无效,人有风疹,必多眼暗,先攻其风,其暗自差。
足太阳阳明,手少阴剎动,发目病,黄帝问曰,余尝上清零之台,中陛而顾,匍匐而前,余私异之,窃内怪之,或独宜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 而视,复久之,又不巳,卒然自止,何气使然,歧伯对曰,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於目,而为之睛,睛之果者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其胳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果契,筋骨血气之精而与剎并为系,系上属於脑後,出於项中,故邪中於项,因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於脑,入於脑则转,转则引目系急,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睛,则其睛所中者不相比则睛散,睛有则歧,故见。两物,目者五藏陆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阴,白眼赤剎法於阳,故阴阳合揣灵枢作俱转而精明矣,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专,灵枢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帝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菀,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独为东菀劳神乎,何其异也,歧伯曰,不然夫心有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乱,视误故神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目眦外决於面者为兑眦,在内近鼻者,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目赤色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黄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単中。
诊目痛赤剎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夫鼻洞,鼻洞者浊下不止,传为鼽梦瞑目故得之气厥。
足阳明有侠鼻入於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馀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阳有通项入於脑者,正属目本名曰服系,头目固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 ,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阳交於充眦,阳气盛则瞑目,阴气绝成眠。
神曲丸,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
神曲(四两)、磁石(二两)、光明砂(一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众方不及,学者宜知此方神验不可言,当秘之。
补肝治眼漠漠不明,瓜子散方,亦名十子散方。
冬瓜子、青葙子、茺蔚子、枸杞子、牡荆子蒺 子、菟丝子、芜青子、决明子、地肤子柏子人(各二合)、牡桂(二两)、蕤人(一合一本云三两)、细辛(半两一本云一两半) 根(二两)、车前子(一两)。
右十六味治下筛,食後以酒服方寸匕,日二神验。
补肝丸,治眼暗方。
青葙子、桂心、葶苈子、杏仁细辛、茺蔚子、枸杞子、五味子(各一两)茯苓、黄芩、防风、地肤子泽泻、决明子、麦门冬、蕤人(各一两六铢)车前子、菟丝子(各二两)、乾地黄(二两)、兔肝(一具)。
右二十味末之,蜜丸,饮下二十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
补肝丸,治眼暗俁俁不明,寒则泪出,肝痹所损方。
兔肝(二具)、柏子人、乾地黄、茯苓细辛、蕤人、枸杞子(各一两六铢)、防风芎 、署预(各一两)、车前子(二合)、五味子(十八铢)甘草(半两)、菟丝子(一合)。
右十四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服,加至四十丸。
补肝散,治目失明漠漠方。
青羊肝(一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轭子未用者净拭之内肝於中炭火上炙之令极乾汁尽
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熬令香)。
右三味合治下筛,以粥饮,食後服方寸匕,日二,稍加至三匕,不过两剂,能一岁服之,可夜读细书。
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方。
细辛、锺乳粉(炼成者)、茯苓、云母粉(炼成者)远志、五味子(等分)。
右六味治下筛,以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钱匕。
补肝芜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芜菁子三升净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暴乾,治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无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视,水煮酒服亦可。(千金翼为用水煮三易水)又方。
胡麻一斗,蒸三十遍,治下筛,每日酒服一升。
又方。
服小黑豆,每日空心吞二七粒。
又方。
三月三日采蔓菁花,阴乾,治下筛,空心井花水服,方寸匕,久服,长生明目,可夜读细书。
补肝散,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方。
地肤子(一斗阴乾末之)、生地黄(十斤捣取汁)。
右二味以地黄汁和散,暴乾,更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
白瓜子七升,绢袋盛搅,沸汤中三遍,暴乾,以酢五升浸一宿,暴乾,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百日夜写细书。
治肝实热,目眦痛如刺,栀子人煎方。
栀子人、蕤人、决明子(各一两)、车前叶秦皮(各一两六铢)、石膏(二两碎如小豆大)、苦竹叶(二合)细辛(半两)、赤蜜(三合)。
右九味俰咀,以井花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下蜜,更煎,取四合,以绵滤之乾器贮,密封,勿使草芥落中,以药汁细细仰卧,以傅目中。
治眼赤漠漠不见物,息肉生,泻肝汤方。
柴胡、芍药、大黄(各四两)、决明子泽泻、黄芩、杏人(各三两)、升麻枳实、栀子人、竹叶(各二两)。
右十一味俰咀,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热多体壮,加大黄一两,羸老,去大黄加栀子人五两。
泻肝汤,治眼风赤暗方。
前胡、芍药(各四两)、生地黄(十两)、芒消黄芩、茯苓、白芷、枳实(各三两)人叁、白术、泽泻、栀子人(各二两)甘草、细辛(各一两)、竹叶(五升)。
右十五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诸药,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肝热不止冲眼,眼眦赤,赤剎息肉痛闭不开,热势彭彭不歇,及目睛黄,洗肝乾蓝煎方。
乾蓝、车前叶、苦竹叶(各三升)、细辛秦皮、蕤生、栀子人、芍药(各三两)决明子(四两)、升麻(二两)。
右拾味俰咀,以水贰斗先煮乾蓝车前竹叶,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加芒消二两。
治目热眦赤,生赤剎侵睛,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
大枣煎方。
大枣(七枚去皮核)、黄连(二两碎绵裹)、淡竹叶(切五合)。
右三味以水二升煮竹叶,取一升,澄清取八合,内枣肉黄连煎取四合,去滓令净,细细以傅目眦中。
治目中息肉方。
驴脂、石盐末。
右二味和合,令调注目两眦头,日三夜一,差。
又方。
五加不闻水声者根,去土取皮,捣末一升,和上酒二升,浸七日外,一日两时服之,禁醋,二七日遍身生疮,若不出,未得药力,以生熟汤浴之,取毒疮出差。
洗眼汤,治热上出攻,目生障? A目热痛汁出方。
秦皮、黄蘖、决明子、黄连黄芩、蕤人(各十八铢)、栀子(七枚)、大枣(伍枚)。
右八味俰咀,以水二升浸,煮取六合,澄清,仰卧洗目,日一。
治目生医方。
贝子拾枚烧灰,治下筛,取如胡豆,着勚遅,日二,正仰卧令人傅之,炊久,乃拭之息肉者,加真珠加贝子等分。
治目赤及勚? C
乌贼骨、 丹(大小等分)。
右二味合研细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着眼四眦,日一。
又方。
熟羊眼睛,暴乾,治下筛,傅目两角。
又方。
白羊髓傅之。
又方。
新生孩子胞衣,暴乾,烧末,傅目眦中。
又方。
古钱(一枚)、盐(方寸匕)。
右二味合治下筛,傅目眦中。
治目风泪出,浮? h脓烂眦方。
乾姜、矾石、蕤人、细辛、黄连戎盐、决明子(各六铢)、铜青(三铢)。
右八味俰咀,以少许水浸一宿,明旦好白蜜八合和之,着铜器中,绵盖器上,着甑中,以三斗麦屑蒸之,饭熟药成,绞去滓,以新死大雄鲤鱼胆二枚和内药中,又以大钱七枚常着药底,兼常着铜器中,竹簪绵裹头,以注目眦头,昼夜三四,不避寒署,数着药乾,又以鱼胆和好,覆药器头,勿令气歇。
治热? 弧 C
以羊筋漱口熟嚼,夜卧,开目内之,即闲目睡,去膜,明日即差。(千金翼以治眠目不明)治风勚? C
取死猪鼻烧灰,治下筛,日一,向日水服方寸匕。
治目热生肤赤白膜方。
取雄雀屎细直者,人乳和,熟研以傅之,当渐消烂。
又方。
以蛔虫烧为末傅之。
治人马白膜漫睛方。
以鸡翎截之,近黑睛及当白睛嗍之膜自聚,钩针钩挽之割去即见物,以绵当眼上着血断,三日差。
治目白肤风泪下,荡风散方。(删繁方名真朱散)光明朱砂(半两)、贝齿(五枚炭上熟烧为末)、衣中白鱼(七枚)乾姜(三铢)。
右四味於新磁钵内研之,厚帛三下为散,仰卧,令人取小指爪挑少许傅目中,取差为度。(千金翼名真朱散主目? 迮ㄦ ㄗㄙ哄^治目中生息肉,肤? y长欲满目,闭瞳子,及生珠管方。
贝齿(七枚烧末之)、真珠(等分)。
右二味合治如粉,以注勚呤?,日三度甚良,亦治目中 不出。
治目生珠管方。
滑石(一本作冷石)、手爪甲(烧)、龙骨、贝齿、丹砂(各等分)。
右五味治下筛,以新笔点,取当珠管上,日三度良。
治毒病後,目赤痛有勚? C
以青布掩目上,以冷水渍青布,数易之。
治热病後生医方。
豉二七枚烧末之,内管中,以吹目中。
治热病後眼暗失明方。
以羊胆傅之,旦暮各一。
治风眼烂眦方。
竹叶、黄连(各一两)、柏白皮(一两半)。
右三味俰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稍用滴目两眦,日三四度。
治胎赤眼方。
取槐木枝如马鞭大,长二尺,齐头油麻一匙,置铜钵中,旦使童子以木研之,至瞑止夜卧时,洗目傅眦,日三良。
治目烂赤方。
取三指撮盐,置古文钱上,重重火烧赤,投少醋中,足淹钱,以绵沾汁注目眦中。
治目中风冷泪出,眦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十八铢)、蕤人(半两)、乾姜(一两)。
右三味俰咀,以人乳汁一升浸药一宿,明旦以微火煎,取二合,绵绞去滓,取如黍米许,内目眦头,日再。(张文仲方三味等分)治目中风肿痛,除热揉眼方。
矾石三两烧,令汁尽以枣膏和如弹丸,揉眼上下食顷日三止。
洗眼汤,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二七枚)、乌梅(三枚)、古钱(三枚)。
右三味以水二升渍药半日,东向僤煮二沸,三上三下,得二合,临欲眠,注目眦。
治目卒肿方。
以酢浆水作盐汤洗之,日四五度。
治目卒痒痛方。
削乾姜,令圆滑,内眦中,有汁拭却姜,复内之,味尽易之。
五藏客热上冲眼内外受风令目痛不明方。
地肤子、瓜子人、青葙子、蒺 子、茺蔚子蓝子、兔丝子、蕤人(千金翼作车前子各二合)、柏子人(一合半)决明子(五合)、细辛(一两六铢)、桂心(一两十八铢)、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半)萤火(六铢)。
右十五味末之,蜜丸,每服如梧子三十丸,食後服,日三。
(千金翼无柏子人)治目赤痛方。
雄黄(一铢)、细辛、黄连、乾姜(各二铢)。
右四味合治如粉,以绵 钗股,唾濡头注药末,内大眦头,急闭目,目中泪出,须臾止,勿将手近,勿将帛 ,勿洗之。
又方。
雄黄、乾姜、黄连、矾石(各六铢)。
右四味合治并如前方,一方加细辛六铢。
治眼赤暗方。
杏人(杏末熟时取人捣汁一合)、古青钱(三枚)、青盐(一两六铢)。
右三味合内洎器中,封头勿泄气,百日後出着目四眦头,日二三避风冷。
治眼暗赤冷泪方。
蕤人、波斯盐。
右二味等分,治下筛,以驴生脂和,每夜傅目四角以一粟大,密室中将息一月日差,忌五辛,失明者三十日傅之。
治目痛及泪出不止方。
削附子作蚕屎大,内目中卧良。
治目不明泪出方。
以乌鸡胆临卧傅之。
治雀盲方。
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
右二味末之,以米饮汁和丸,食後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尽,即更合,差止。
治雀目术。
令雀盲人至黄昏时看雀宿处,打令惊起,雀飞乃咒曰,紫公紫公,我还汝盲,汝还我明,如此日日暝三过作之,眼即明,曾试有验。(肘後云删繁载支太医法)治肝气虚寒,眼青俁俁不见物,真珠散方。
真珠(一两研)、白蜜(二合)、鲤鱼胆(一枚)、鲤鱼脑(一枚)。
右四味和合,微火煎两沸,绵裹内目中,当汁出药歇,更为之。
治目俁俁无所见方。
青羊肝一具,细切,以水一斗内铜器中煮,以曲饼覆上,上钻两孔如人眼,正以目向就 目不过,再 之,即差。(千金翼治眼暮无所见不用曲饼)治眼暗方。
以铜器盛大酢三四升,煎七八日,覆器湿地,取铜青一合,以三月杏白人一升取汁,和铜青傅之日不过三四度,大良。
又方。
古钱(七枚)、铜青、乾姜、石盐胡粉(各中枣大)、黄连(三铢)、乌头(枣核大)、蕤人(一百十枚)菥 子(枣大)、细辛(五铢)、酢(二合)、清酒(五合)楸叶(一把取汁)。
右十三味治下筛,合煎,取三分去一,盛瓷器中,若燥取人乳和傅目,慎风冷。
又方。
每朝含黄蘖一爪甲许,使津置掌中拭目讫,以水洗之,至百日眼明,此法乃可终身行之,水除眼疾,神良。
又方。
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
右二味治下筛,人乳汁和傅目,可夜书,见五色。
治眼暗方。
七月七日生苦瓠中白,绞取汁一合,以酢一升古文钱七枚浸之,微火煎之,减半,以米许大内眦中。
治眼漠漠无所见方。
蕤人、秦皮、黄连(各十八铢)、萤火(七枚)决明子(一合)。
右五味俰咀,以水八合微火煎,取三合,冷,以绵注洗目,日三度。
常服芜菁子,主轻身益气明目方。
芜菁子一升以水四升煮,令汁尽出,暴乾,复以水四升煮如前法,三煮三暴,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千金翼云百日身热疮出,不父自差。)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收槐子,内新净瓮中,以盆密封口,三七日发封,洗去皮取子,从月一日服一枚,二日二枚,日别加计,十日服五十五枚,一月日服一百六十五枚,一年服一千九百八十枚,小月减六十枚,此药主补脑,早服之,发不白,好颜色,长生益寿,先病冷人勿服之。(肘後云扁鹊方)又方。
牛胆中渍槐子,阴乾百日,食後吞一枚,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再黑,至百日通神。
治目中 不出方。
以 沙壹粒吞之,即出。
治稻麦芒等入目中方。
取生蛴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蛴螬从布上摩之,芒出着布,良。
治砂石草木入目中不出方。
以鸡肝注之。
又方。
以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
治目中 法。
旦起对门户跪拜云,户门狭小,不足宿客,乃便差。
治目为物所伤触青黑方。
煮羊肉令热熨,勿令过热,猪肝亦得。
治目痛不得睡方。
暮灸新青布熨,并蒸大豆袋盛枕之,夜恒令热。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 。
目中痛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俫嘻,後取天噓,风池。
青盲远视不明,承光主之。
目瞑远视俁俁,目窗主之。
目俁俁亦痛,天柱主之。
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眦而急,颔厌主之。
目远视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头痛目眩梦,内眦亦痛,远视俁俁无见,眦痒痛,淫肤白? A精明主之。
青盲无所见,远视俁俁,目中淫肤白幕覆瞳子,巨 主之。
目不明泪出,目眩梦,瞳子痒,远视俁俁,昏夜无见,目俽动与项口叁相引 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目痛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目赤目黄,权 主之。
目,水沟主之。
目痛不明,断交主之。
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
青盲俼目,恶风寒,上关主之。
青盲,商阳主之。
俼目俁俁,偏历主之。
眼痛,下廉主之。
俼目俁俁少气灸五里。
右取左,左取。
右。
目中白? A前谷主之。
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
白幕覆珠子,无所见,解溪主之。
眼暗,灸大椎下,数节第十当脊中,安灸二百壮,惟多为佳,至验。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百壮两边各尔,穴在眼小眦近後当耳前,三阳三阴之会处,以两手按之,有上下横剎,则是与耳门相对是也。
眼急痛不可远视灸当瞳子上入发际一寸,随年壮穴名当阳风? A患。
右目,灸。
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
风痒赤痛,灸人中近鼻柱二壮,仰卧灸之。
目卒生? A灸大指节横文三壮,在左灸。
右,在。
右灸左良。
鼻病第二(论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方。
通草、辛夷(各半两)、细辛、甘遂(一作甘草)桂心、芎 、附子(各一两)。
右七味末之,蜜丸,绵裹内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用白狗胆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细辛、蜀椒、乾姜、芎 、吴茱萸附子(各十八铢)、桂心(一两)、皂荚屑(半两)、猪膏(一升)。
右九味俰咀,以绵裹,苦酒渍一宿,取猪膏煎,以附子色黄为度,去滓,绵裹内鼻孔中,并摩鼻上。
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芎 、通草(各十八铢)、当归细辛、莽草(小品并翼作薰草)、辛夷(各三十铢)。
右七味俰咀,以苦酒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去滓,绵沾如枣核大,内鼻中,日三。(小品加桂心十八铢)治鼻不利香膏方。
当归、薰草(古今录验用木香)、通草、细辛蕤人(各十八铢)、芎 、白芷(各半两)、羊髓(四两猪脂亦得)。
右八味俰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内鼻中,日二,先患热後鼻中生赤烂疮者,以黄芩栀子代当归细辛。
治鼻窒,气息不通方。
小蓟一把俰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
瓜蒂末少许吹鼻中,亦可绵裹塞鼻中。
又方。
槐叶(五升)、葱白(切一升)、豉(一合)。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当道车辗过蒺 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噕,必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治鼻 方。
通草、细辛、附子。
右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绵裹少许,内鼻中。
又方。
甘遂、通草、细辛、附子(等分)。
右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胆和为丸,如枣核大,绵裹内鼻中,辛热涕出四五升差,亦治息肉。
又方。
灸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乾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铁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内之,经日,肉出差。
又方。
以马新屎汁,仰头含满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临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後以瓜带末绵裹塞之。
治 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
瓜丁、细辛。
右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治鼻中息肉不通利,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矾石(一两)、真朱(一两)。
右三味末之,拈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内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矾石(六铢)、藜芦(六铢)、瓜带(二七枚)、附子(十一铢)。
右四味各捣筛,合和,以小竹管吹药如小豆许於鼻孔中以绵絮塞鼻中,日再,以愈为度。(古今录验加葶苈半两)治鼻中息肉方。
炙 皮末,绵裹塞之三日。
又方。
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数度。
又方。
细辛、釜底墨。
右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绵裹瓜带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肉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乾之)、白术(四两)、苁蓉、通草乾姜、芎 (各二两)。
右六味末之,食後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
通草(十三铢)、真朱(六铢)、矾石、细辛(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拈绵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内鼻中,日再怠。
鼻中息肉,灸上星三百壮,穴在直鼻入发际一寸。
又灸侠上星两傍相去三寸,各一百壮。
治鼻中生疮方。
烧祀僤饭,末,以傅鼻中。
又方。
烧故马绊末,傅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乌牛耳垢傅之。
又方。
以牛鼻津傅之。
又方。
捣杏人乳傅之,亦烧核,压取油,傅之。
又方。
烧牛狗骨灰,以? M,傅之。
治疳虫蚀鼻生疮方。
烧铜筋头,以酢淬之数过,取酢傅之,又以人屎灰涂之,差。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内,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和指头大,内鼻中,以鼻吸取脂,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
论曰,鼻头微白者亡血,设令微亦非时者死,病人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时行? ㄘy断之,如一二升巳上,恐多者可断,即以龙骨末吹之,九窍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単,心气急,此是劳热所致方。
生地黄(八两)、蒲黄(一升)、地骨皮(五两)、黄芩芍药、生竹 (各三两)。
右六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
凡吐血? 藻 A皆藏气虚,隔气伤,或起惊悸治之方。
生竹皮(一升)、芍药(二两)、芎 、当归桂心、甘草(各一两)、黄芩(二两)。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三升下药,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 C
伏龙肝(二枚如鸡子大)、生地黄(六两)、芎 (一两)、桂心(三两)细辛(六铢)、白芷、乾姜、芍药吴茱萸、甘草(各三两)。
右十味俰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生地黄汤主? C
生地黄(八两)、黄芩(一两)、阿胶(二两)、柏叶(一把)、甘草(二两)。
右五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黄(三斤切)、阿胶(二两)、蒲黄(六合)。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出血不止方。
乾地黄、栀子、甘草(等分)。
右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风热者,以葱涕和服如梧子五丸。
治鼻? C
地黄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灸肉,且服粳米饮。
又方。
饮小蓟汁。
又方。
以冷水净漱口,含水以芦管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
取乱发五两,烧作灰,以管吹鼻中枣核大,不止,益吹之,以血断止,并水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已困不识人者,服亦佳。
又方。
取人屎尖烧灰,水服,并吹少许鼻中,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人屎烧作灰,冷水服五分匕。
又方。
以胶帖鼻头上,至顶及发际三寸,止。
又方。
新马屎汁灌鼻中,及饮之。
又方。
以湿布薄単上。
又方。
淳酢和土,涂阴囊上,乾易之。
又方。
韭根葱根取汁,悬头着一枣大内鼻中,少时更着,两三度差,葱白捣汁亦得。
治鼻出血不止方。
捣楮叶汁,饮三升,大良。
又方。
张弓令弦向上,病儿仰卧枕,弦放,四体如常卧法。
凃? o痒,便灸足大指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 ㄓ A灸之,并治阴卵肿。
又灸风府一穴四壮,不止,又灸。
又灸涌泉二穴各百壮。
口病第三(论一首方五十九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患口疮及齿,禁油面酒酱酢咸腻乾枣,差後仍慎之,若不久慎,寻手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
凡口中面上息肉转大,以刀决溃去脓血,即愈。
治口中疮及不差,入単中并生疮,三年巳上不差者方。
浓煎蔷薇根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茎叶。
又方。
角蒿灰传之,一宿知二宿差有汁吐之,不得咽也。
治口疮不歇方。
牛膝、生 荷根(各三两)、黄蘖(一两)。
右三味俰咀,以绵裹酒三升,渍一宿,微火煎一两沸,细细含之。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肿,升麻煎方。
升麻、玄叁、蔷薇根白皮、射干(各四两)大青、黄蘖(各三两)、蜜(七合)。
右七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两沸,细细含咽之。
治口数生疮,连年不差方。
蔷薇根、黄芩、当 、桔梗、黄 白 、噖李根皮、大黄、芍药、续断黄蘖、葛根(各一两)。
右十二味末之,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可浆水服之。
治胃中客热,唇口乾燥生疮方。
茯苓、黄芩、甘草、大黄、蔷薇根(各三十铢)枳实、杏人、黄连(各二两)、桂心(半两)、栝楼根(十八铢)。
右十味末之,食前浆水服方寸匕,日二。
治口热生疮方。
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古今录用黄蘖)。
右二味末之,绵裹含,咽汁,亦可去之。
治口疮方。
蔷薇根皮(四两)、黄蘖(三两)、升麻(三两)、生地黄(五两)。
右四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差止含极吐,却更含。
治口中疮烂,痛不得食方。
杏人(二十枚)、甘草(一寸)、黄连(六铢)。
右三味末之,合和绵裹杏人大,含之,勿咽,日三夜一。
治口中疮,身体有热气痱瘰,蔷薇丸方。
蔷薇根、黄芩、鼠李根、当归葛根、白 、石龙芮(千金翼作黄连)、黄蘖芍药、续断、黄 (各一两)、栝楼根(二两)。
右十二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
治口吻疮方。
以楸白皮及湿帖之三四度差。
又方。
取经年葵根,欲腐者弭佳,烧作灰,及热傅之。
又方。
以新炊饭了甑及热,以唇口向甑唇上熨之,二七下三两上,差止。
又方。
栀子、甘草(各十八铢)、细辛(三十铢)、桂心(十二铢)、芎 (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食後服七丸,日再服,差止。
又方。
芎 、白芷、橘皮、桂心、枣肉(各一两半)。
右五味末之,以蜜和为丸,食後服十五丸,又含之,以差为度,此方甚验。
治口肥疮方。
熬僤上饭,令焦,末,傅之。
治僤吻疮方。
白杨枯枝,铁上烧,取噚及热傅之。
又方。
以木履尾,内 灰中,令热,取柱两吻各二七遍。
治口傍恶疮方。
乱发灰、故絮灰、黄连末、乾姜末。
右四味等分,合和为散,以粉疮上,不过三遍。
治口中疮,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猪膏、白蜜(各一斤)、黄连(一两)。
右三味合煎,去滓,搅令相得,含如半枣,日四五夜二。
治热病,口烂,咽喉生疮,水浆不得入膏方。
当归、射干、升麻(各一两)、附子(半两)、白蜜(四两)。
右五味俰咀以猪脂四两先煎之,今成膏,下着地,勿令大热,内诸药,微火煎,令附子色黄药成,绞去滓,内蜜,复上火一两沸,令相得,置器中,令凝,取如杏人大含之,日四五遍,辄咽之。
治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
一人以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矣,推当疾出指,恐误 伤人指也。
治矢欠颊车蹉方。
消蜡和水傅之。
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差,灸气冲二百壮,単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气堂。
又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壮,三报,此三阴交穴也。
治卒口噤不开方。
以附子捣末,内管中,强开口,吹口中。
治口中热乾甘草丸方。
甘草、人叁、半夏生姜、乌梅肉(各二两半)、枣膏(二两半)。
右六味末之,蜜丸如弹子大,旋含咽汁,日三。
治口乾方。
羊脂若猪脂鸡子大擘之,内半升酢中,渍一宿,绞取汁,含之。
治口乾除热下气方。
石膏(五合碎)、蜜(二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内蜜,煮取二升,去滓,含如枣核大,咽汁尽,更含之。
治虚劳口乾方。
麦门冬(二两末)、大枣(三十枚肉)。
右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
又方。
羊脂如鸡子大,淳酒半升枣七枚擘合,渍七日,取枣食之,愈。
又方。
酸枣(一升)、酸石榴子(五合)、葛根(三两)、麦门冬(四两)覆盆子(三合)、乌梅(五合)、甘草、栝楼实(各二两)。
右八味末之,以蜜丸含如枣大,以润为度。
五香丸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烦散气方。
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子(二两)甘松香、当归(各半两)、槟榔(二枚)。
右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体香,二七日衣 香,三七日下风人闻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气去臭。
治口气臭秽,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两)、甘草(三两)、细辛、桂心(各一两半)、芎(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和,临卧时服二丸如弹子大。
又方。
常以月旦日未出时,从东壁取步,七步回,面垣立,含水 壁七遍,口即美香。
又方。
桂心、甘草、细辛、橘皮。
右四味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差止。
又方。
芎 、白芷、橘皮、桂心(各四两)、枣肉(八两)。
右五味末之,次内枣肉,乾则加蜜,和丸如大豆,服十丸,食前食後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治口中臭方。
桂心(古今录用细辛)、甘草(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临卧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又方。
细辛豆蔻,含之甚良。
又方。
蜀椒、桂心(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酒服三指撮。
主口香去臭方。
甘草(三十铢)、芎 (二十四铢)、白芷(十八铢)。
右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
又方。
松根白皮、瓜子人、大枣。
右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百日衣被香。
又方。
瓜子人、芎 、? 说B当归、杜蘅(各六铢)细辛(半两)、防风(二两)。
右七味治下筛,食後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远闻香,一方加。白芷十八铢。
又方。
橘皮(二十铢)、桂心(十八铢)、木兰皮(一两)、大枣(二十枚)。
右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枣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 十八铢。
又方。
浓煮细辛汁,含之久,乃吐之。
又方。
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厕中,良。
又方。
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又方。
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讫,含一丸如枣核大,亦傅齿。
又方。
熬大豆令焦,及热酢沃,取汁含之。
治七孔臭气,皆令香方。
沈香(五两)、? 说]三两)、白瓜瓣(半升)、丁香(五合)甘草、当归、芎 、麝香(各二两)。
右八味末之,蜜丸,食後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久服令举身皆香。
治身体臭令香方。
白芷、甘子皮(各一两半)、瓜子人(二两)、? 远簋k、细辛、桂心(各一两)。
右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三七日身香。
又方。
甘草、松根皮、甜瓜子、大枣。
右四味各等分,治下筛,食後服方寸匕,日三,七日知一百日大香。
衣香方。
鸡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枫香、郁金香(各叁两)、薰陆香甲香、苏合香、甘松香(各二两)、沈水香(五两)雀头香、 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麝香(半两)。
右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乾湿如捺面,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烧之,以盆水内笼下,以杀火气,不尔,必有焦气也。
又方。
沈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 香、丁子香(各一两)。
右五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以 罗之,临 衣时,蜜和用。
又方。
唥娄婆香、薰陆香、沈香、檀香煎香、甘松香、零陵香、藿香(各一两)丁香(十八铢)、首宿香(二两)、枣肉(八两)。
右十一味 下,合枣肉 捣,量加蜜,和用之。
湿香方。
沉香二斤十一两九铢甘松檀香雀头香一作藿香。
甲香、丁香、零陵香、鸡骨煎香(各三两九铢)麝香(二两九铢)、薰陆香(三两六铢)。
右十味末之,欲用以蜜和,预和歇不中用。
又方。
沉香(三两)、零陵香、煎香、麝香(各一两半)甲香(三铢)、薰陆香、甘松香(各六铢)、檀香(三铢)藿香、丁子香(各半两)。
右十味鹿筛,蜜和,用 衣 盛,埋之久窨佳。
百和香通道俗用者方。
沉水香(五两)、甲香、丁子香、鸡骨香唥娄婆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两)、零陵香、藿香青桂皮、白渐香 也、青木香、甘木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 香(各半两)。
右二十味末之,酒洒令 ,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内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冬月开取用,大佳。
衣香方。
零陵香、藿香(各四两)、甘松香茅香(各三两)、丁子香(一两)、苜宿香(二两)。
右六味各捣,加泽兰叶四两,劇睻用之,极羔。
又方。
零陵香(二两)、藿香、甘松香、苜宿香白檀香、沉水香、煎香(各一两)。
右七味合捣,加麝香半两, 筛,用如前法。
又方。
藿香(四两)、丁香(七枚)、甘松香、麝香沉香、煎香。
右六味鹿筛和为乾香以 衣,大佳。
舌病第四(方十一首)
舌主心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热方。
蜀升麻、射干(各三两)、柏叶(切一升)、大青(二两)苦竹叶(切五合)、赤蜜(八合)、生芦根、蔷薇根白皮(各五两)生玄叁汁(三合)、地黄汁(五合)。
右十味俰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下玄叁汁,令两沸,次下地黄汁,两沸,次下蜜煎,取一升七合,绵惹取汁,安舌上含,细细咽之。
舌上疮不得食,舌本强颈两边痛,此是心虚热所致,治之方。
柴胡、升麻、芍药、栀子人通草(各二两)、黄芩、大青、杏人(各一两半)生姜、石膏(各四两)。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斗九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滓可重煎服之。
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
急以指刮破舌两边,去汁即愈,亦可以铍刀决两边破之,以疮膏傅之。
又方。
刺舌下两边大剎,出血,勿使刺着舌下中央剎,血出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篦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
又方。
半夏十二枚洗熟,以酢一升煮,取八合,稍稍含嗽之,吐出,加生姜一两佳。
治舌肿强满口方。
满口含糖酢少许时,热通即止。
治舌肿起如猪胞方。
釜下墨末,以酢,厚傅舌上下,脱去更傅,须臾即消,若先决出血汁,竟傅之弭佳,凡此患,人皆不识,或错治益困杀人甚急,但看其舌下自有噤虫形状,或如蝼蛄,或如卧 子,细看之有头尾,其头少白,烧铁钉烙头上,使熟,即自消。
治舌胀满口不得语方。
铟]三十枚)、盐(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三沸,含之,稍稍咽之,日三。
治舌强不得语方。
矾石、桂心。
右二味等分,末之,安舌下,立差。
舌上黑有数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此心藏病治之方戎盐、黄芩(一作葵子)、黄蘖、大黄(各五两)人叁、桂心、甘草(各二两)。
右七味末之,蜜和,以饮服十丸如梧子,日三,亦烧铁烙之。
治舌上出血如泉方。
烧铁篦熟烁孔中,良。
唇病第五(甲煎法二首方二十首灸法二首)
润脾膏,治脾热唇焦枯无润方。
生地黄汁(一升)、生麦门冬(四两)、生天门冬(切一升)萎蕤(四两)、细辛、甘草、芎 白术(各二两)、黄 、升麻(各三两)、猪膏(三升)。
右十一味俰咀诸药苦酒淹一宿裹药临煎,下生地黄汁与猪膏共煎取膏,鸣水气,尽去滓,取细细含之。
甲煎唇脂治唇裂口臭方。
先以麻捣泥,泥两口好瓷瓶,容一寸巳上各厚半寸,暴令乾。
甘松香(五两)、艾纳香、苜蓿香茅香(各一两)、藿香(三两)、零陵香(四两)。
右六味先以酒一升水五升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切之,又以酒水各一升浸一宿,明旦内於一斗五升乌麻油中,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去滓,内上件一口瓶中,令少许不满然後取。
上色沉香(三斤)、雀头香(三两)、苏合香(三两)白胶香(五两)、白檀(五两)、丁香(一两)麝香(一两)、甲香(一两)。
右八味先酒水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各各别捣碎,不用绝细,以蜜二升酒一升和香,内上件瓷瓶中令实满,以绵裹瓶口,又以竹蔑交横约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与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两口相当,以麻捣泥泥两瓶口际,令牢蜜,可厚半寸许,用糠壅瓶上,厚五寸,烧之,火欲尽,即加糠,三日三夜,勿令火绝,计糠十二石讫,停三日,令冷出之,别炼蜡八斤,煮数沸,内紫草十二两煎之,数十沸,取一茎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绵滤过,与前煎相和,令调,乃内朱砂粉六两,搅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间,倾竹筒中纸裹筒上麻缠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计此可得五十挺。
甲煎口脂,治唇白无血色及口臭方。
烧香泽法。
沈香、甲香、丁香、麝香、檀香苏合香、薰陆香、零陵香、白胶香、藿香甘松香、泽兰。
右十二味各六两胡麻油五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胶藿香甘松泽兰,少时下火绵滤内瓷瓶中,馀八种香捣作末,以蜜和,勿过湿,内着一小瓷瓶中令满,以绵幕口,竹十字络之,以小瓶覆大瓶上,两口相合,蜜泥泥之,乃掘地埋油瓶令口与地平,乃聚乾牛粪,烧之,七日七夜不须急,满十二日烧之弭佳,待冷出之即成,其瓶并须熟泥匀厚一寸暴乾乃可用,一方用糠火烧之。
炼蜡合甲煎法。
蜡(二两)、紫草(二两)。
右先炼蜡,令消,乃内紫草煮之,少时候看,以紫草於指甲上研之,紫草心白即出之,下蜡,勿令凝,即倾弱一合甲煎於蜡中,均搅之讫,灌筒中,则勿触动之,冷凝乃取之,便成好口脂也,傅口面,日三。
治紧唇方。
缠白布作大灯炷如指,安斧刃上,燃炷令刃汗出,拭取傅唇上,日二三度,故青布亦佳,并治渖唇。
又方。
青布灰以酒服之,亦可脂和涂。
又方。
以蛇皮拭之,烧为灰傅之。
又方。
水服蛴螬灰,良。
又方。
自死蝼蛄灰傅之。
又方。
以火炙蜡帖唇上,差。
又方。
炙松脂帖上,差。
紧唇,灸虎口,男左女。
右。
又灸承浆三壮。
治渖唇方。
以乾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傅之。
又方。
烧鳖甲及头,令烟尽,末傅之,日三。
治唇生疮方。
以头垢傅之,日三。
又方。
以胡粉傅之。
治唇边生疮,连年不差方。
以八月蓝叶十斤,绞取汁洗,不过三日,差。
治唇生核方。
猪屎平量一升,以水投,绞取汁,温服之。
治唇舌忽生疮方。
烧鸡屎白末,以布裹,着病上,含之。
治唇黑肿,痛痒不可忍方。
取大钱四文於石上,以腊月猪脂磨,取汁涂之。
又方。
以竹弓弹之,出其恶血,差。
又方。
烧乱发及蜂房六畜毛,作灰,猪脂和傅之,亦治渖唇。
治冬月唇乾坼血出方。
捣桃人,以猪脂和,傅之。
治远行唇口面皴裂方。
熟煎猪脂,将行夜,常傅面卧,行万里野宿,不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上。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下(七窍病下)
齿病第六(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 宣露,多是疳剗及月蚀,以角蒿灰夜傅 间,使。
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差,食油及乾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乾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 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楷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食,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
治龋齿及虫痛方。
白附子、知母、细辛(各六铢)芎 、高良姜(各十二铢)。
右五味末之,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一日两度含之,亦治口气。
又方。
切白马悬蹄如米许,以绵裹着痛处孔中,不过三度。
治剗齿虫齿,积年不差,从少至老方。
雀麦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叶四十枚净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长二寸,广一寸,厚五分,以瓠叶裹缚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酽醋浸之,至日中取两裹内火中,炮令极热,内口中齿外边熨之,冷则易之,取铜器以水内中,解裹於水中洗之,得虫长三分,老者黄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虫齿方。
莨 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 子,令可口含得者,将钱内 子中,取一撮许莨 子安钱上,令炮 声,仍与半合许水淋,令气上,从 出,将口含 口,令气莫出,用 齿,冷复更作,取三合药尽为剂,非止虫齿得差,或风齿龋齿齿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
白杨叶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大醋一升煮 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
又方。
取桃人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内入口安虫齿上咬之,不过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人。
治疳虫蚀齿根方。
地龙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展取,却待凝厚,取以内病上,又以皂荚去皮涂上,虫即出。
又方。
纯麻子烛烬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
黑 羊脂莨 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銎令赤,内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烧气入口 之。
治齿 肿痛,及虫痛方。
黄芩、甘草、桂心当归、细辛、蛇床子(各一两)。
右六味俰咀,以醋浆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方。
莽草(十叶)、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
右二味俰咀,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满口含,倦即吐却,日二三度。
治齿根肿方。
松叶(一把切)、盐(一合)。
右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齿根动,欲脱落方。
生地黄绵里着齿上,咋之,又俰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着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齿根动痛方。
生地黄、独活(各三两)。
右二味俰咀,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
治齿 间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 二两,醋煮含之。
又方。
细辛(二两)、甘草(一两)。
右二味俰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
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巳後不用朽人牙根,齿落不用之可也。
治齿间血出方。
以苦竹叶浓煮之,与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
温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齿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两,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上三过,仍取竹 浓煮汁,勿与盐,适寒温含嗽之,竟日为度。
治酒醉,牙齿涌出血方。
当归(二两)、桂心、细辛、甘草(各一两)、矾石(六铢)。
右五味俰咀,以浆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
烧钉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莽草(十叶)、雀李根、独活(各二两)细辛、芎 、防风(各一两)。
右七味俰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张文仲有白术二两)又方。
鸡屎白烧灰,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
又方。
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
生地黄(一节)、蒜(一辨)。
右二味熟捣,绵裹着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为之,差止。
又方。
含驴尿须臾止。
风齿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剎三壮。
又以线量手中指至掌後横文,折为四分,量横文後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
右。
含漱汤治齿痛方。
独活(三两)、黄芩、芎 、细辛荜拨(各二两)、当归(三两)、丁香(一两)。
右七味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漱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古今录验同有甘草二两)又方。
含白马尿,随左。
右,含之不过三五口。
治齿痛漱汤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差止。
又方。
芎 、细辛、防风、矾石附子、藜芦、莽草。
右七味各等分作末,绵裹如弹丸大,酒浸安所患处,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极佳。
又方。
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如粉,以腊月猪膏和,傅齿 上,日三两度,噛差。
又方。
取自死蚯蚓乾者捣末,着痛处即止。
治齿 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黄、桂心。
右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又方。
马齿一把嚼之,即差。
治牙痈塞,口噤不开方。
附子(大者一枚)、黄连(十八铢)、矾石(一两)。
右三味末之,内管中,强开口吹之,入喉间,细细吹之。
喉病第七(证一条方五十首针灸法二首)
凡卒喉痹不得语,服小续命汤,加杏人一两。
(方出第八卷中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乌 膏主之方。)生乌 (十两)、升麻(三两)、羚羊角(二两)蔷薇根(切一升)、艾叶(六铢生者尤佳)、芍药(二两)通草(二两)、生地黄(切五合)、猪脂(二斤)。
右九味俰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内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人,内喉中,细细吞之。
治喉肿痛,风毒冲心単方。
豉(一升半)、犀角、射干杏人、甘草(各二两)、羚羊角(一两半)芍药(三两)、栀子(七枚)、升麻(四两)。
右九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豉煮一沸,分三服。
喉肿単侸支满,灸尺泽百壮。
治风毒咽水不下,及瘰倁肿方。
升麻、芍药(各四两)、射干、杏人枫香、葛根、麻黄(各三两)、甘草(二两)。
右八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水服莨 子末两钱匕,神良。
治喉痹方。
荆沥稍稍咽之。
又方。
腊月猪尾烧末,水服之。
又方。
烧牛角末,酒服之。
又方。
熬杏人令黑,含或未服之。
又方。
含鸡屎白。
又方。
巴豆去皮,针线穿,咽入牵出。
又方。
马兰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又方。
烧荆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荆一握,取一升,分三服。
治喉痹及毒气方。
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
生姜二斤,捣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
又方。
附子一枚破作大片,蜜涂,灸令黄,含咽汁,甘尽更涂灸如前法。
又方。
剥大,蒜塞耳鼻,日二易。
喉痹,刺手小指爪文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
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
治喉痹卒不得语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之,良。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
又方。
烧炊 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
芥子末水和薄之,乾则易。
又方。
商陆苦酒熬令浓,热傅之。
又方。
末柱心如枣核大绵裹着舌下,须臾破。
治喉卒肿不下食方。
以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疮,亦佳。
治悬? |热,暴肿长方。
乾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着舌上。
又方。
盐末,以筋头张口柱之,日五。
治悬? |中生息肉,舌肿方。
日初出时向日张口,使妇人用左裙裾柱其头上,七下差。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
又方。
盐豉和涂之。
又方。
取四五岁小儿尿,合盐含之。
凡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治之方。
马衔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毡中苍耳三七枚,烧末,水服之。
又方。
马鞭草根一握,勿中风,截去两头捣汁服。
又方。
烧谷奴灰,酒服之,立破。
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方。
母姜汁(二升)、酥、牛髓、油(各一升)、桂心秦椒(各一两)、防风(一两半)、芎 、独活(各一两六铢)。
右九味末之内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分,令调,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温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细细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丹叁、升麻、雄黄、杏人鬼臼、甘草、射干(各一两)、麝香(半两)。
右八味末之,以蜜为丸如梧子,饮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声不利,用之良。
治咽伤语声不彻方。
酒(一升)、乾姜(二两半末)、酥(一升)、通草桂心、石昌蒲(各二两末)。
右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酒(一升)、酥(一升)、乾姜(末十两)。
右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後服之,亦治肺痛。
治哑塞 嗽方。
桂心(六铢)、杏人(十八铢)。
右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人大,含之,细细咽汁,日夜勿绝。
治咽痛,逆气不能食方。
麻子一升熬令黑,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渐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触风冷,此方兼理产妇及丈夫中风,如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大验,与紫汤气力同。
治卒咽痛方。
悬木枸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炊帚一枚,浆水服方寸匕。
治卒风咽肿面肿方。
杏人末和鸡子黄,更捣,傅上,乾复易之,七八度,若肿汁出,煮醋和伏龙肝傅,乾更易之。
治卒咽方。
烧履鼻绳为灰,暖水服之。
又方。
烧麻子脂,服之。
治咽喉不利下气方。
射干、杏人、人叁附子、桂心(各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药味相接。
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虫毒方。
含生姜五十日,差。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 咽中。
耳病第八(方五十五首)
治肾热背急孪痛,耳脓血出,或生肉塞之,不闻人声方。
磁石、白术、牡蛎(各五两)甘草(一两)、生麦门冬(六两)、生地黄汁(一升)芍药(四两)、葱白(一升)、大枣(十五枚)。
右九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肾热,面黑,目白,肾气内伤,耳鸣吼闹短气,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黄赤方。
羊肾一具治如食法白术五两生姜六两。
玄叁(四两)、泽泻(二两)、芍药茯苓(各三两)、淡竹叶(切二升)、生地黄(切一升)。
右九味俰咀,以水二斗煮羊肾竹叶,取一斗,去滓澄之,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巳,三日更服一剂。
治肾热耳脓血出溜,日夜不止方。
鲤鱼脑(一枚)、鲤鱼肠(一具洗细切)、鲤鱼 (三斤)、乌麻子(熬令香一升)。
右四味先捣麻子碎,次下馀药捣为一家,内器中,微火熬暖,布裹薄,耳得,两食顷开之,有白虫出,复更作药,若两耳并脓出,用此为一剂薄两耳,若止一耳,分药为两剂,薄,不过三,薄,耳便差,慎风冷。
治肾虚寒,腰脊苦痛,阴阳微弱,耳鸣焦枯方。
生地黄汁(二升)、生天门冬汁、白蜜(各三升)羊肾(一具炙)、白术、麦曲(各一斤)甘草、乾姜、地骨皮(各八两)桂心、杜仲、黄 (各四两)当归、五味子(各三两)。
右十四味末之,内盆中,取前三物汁和研,微火上暖盆,取热,更研,日暴乾,常研,令离盆,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耳聋鸣汁出,皆由肾寒,或一二十年不差方。
故铁二十斤(烧赤,水五斗浸三宿,去铁澄清)概根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昌蒲切五斗(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右三味合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二斗,酿如常法酒,用一月封头开清,用磁石嗡铁者三斤,捣为末,内酒中,浸三宿,饮之,日夜饮,常取小小醉而眠,取闻人语乃止药。
又方。
服天门冬酒百日差方,在第十四卷中。
又方。
矾石少许,以生昌蒲根汁和,点入耳中。
治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方。
山茱萸、乾姜、巴戟天、芍药泽泻、桂心、菟丝子、黄 乾地黄、远志、蛇床子、石斛当归、细辛、苁蓉、牡丹人叁、甘草、附子(各二两)、昌蒲(一两)羊肾(二枚)、防风(一两半)、茯苓(三两)。
右二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後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四十丸止,皆缘肾虚耳,故作补肾方,又作薄利九窍药即差。
治耳聋方。
生地黄(极劊? @寸半)、巴豆、杏人(各七枚)印成盐(两颗)、头发(如鸡子大烧灰)。
右五味治下筛,以绵薄裹,内耳中一日一夜,若小损即去之,直以物塞耳,耳中黄水及脓出,渐渐有效,不得更着,不着一宿後,更内一日一夜,还去之,依前。
又方。
草麻人(五合)、杏人、昌蒲、磁石桃人(各三分)、巴豆(一分)、石盐(三分)、附子(二分)薰陆香、松脂(各十分)、蜡(八分)、通草(三分)。
右十二味先捣草石,令细别研诸人如脂,内松脂腊,合捣数千杵。
令可丸乃止,以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转捻不过三四日易之。
又方。
磁石四两天门冬地骨皮生姜各三两。
山茱萸、茯苓、昌蒲、芎 枳实、白芷、橘皮、甘草土瓜根、牡荆子(各二两)、竹沥(二升)。
右十五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五日一剂,三日乃着散内耳中,如後方。
石昌蒲、白 、牡丹、山茱萸牛膝、土瓜根(各二两)、磁石(四两)。
右七味治下筛,绵裹塞耳,日一易之,仍服大三五七散佳,方在第十三卷中。
又方。
薰陆香、草麻、松脂、蜡乱发灰、石盐。
右六味等分末之,作丸,绵裹塞耳,时易之,差止。
治耳聋方。
巴豆(十四枚)、成炼松脂(半两)。
右二味合治丸如黍米大绵裹以簪头着耳中,一日一易,药如硬,微火灸之,以汗出乃愈,大效。
又方。
雄鲤鱼脑(二两)、防风、昌蒲细辛、附子、芎 (各六铢)。
右六味俰咀,以鱼脑合煎,三沸,三上三下之,膏香为成,滤去滓冷,以一枣核灌耳中,以绵塞之。(古今录验用疗风聋年久耳中鸣者,以当归代防风,以白芷代芎 。)又方。
竹筒盛鲤鱼脑,炊饭处蒸之,令烊,注耳中。
又方。
昌蒲附子各等分末之以麻油和,以绵裹内耳中(广济方以疗耳卒痛求死者,崔氏以苦酒和塞耳。)又方。
矾石、甘草、昌蒲、当归细辛、防风、芎 、白芷附子、乌贼骨、皂荚(各半两)、巴豆(十四枚)。
右十二味薄切三升酢渍一宿,以不中水,鸡膏九合煎,三上三下,以巴豆黄,膏成,去滓,内雄黄末,搅调,取枣核大沥耳中,绵塞之,日三易。
又方。
烧铁令赤,投酒中饮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别着。
又方。
草麻(一百颗去皮)、大枣(十五枚去皮核)。
右二味熟捣丸如杏人,内耳中二十日,差。
又方。
芥子捣碎,以男儿乳和,绵裹内之。
又方。
取柴胡苗汁灌耳中,再度差。
又方。
作一坑可容二升许,着炭火其中,坑似窖形,以砖覆口上,傅上作一孔子,容小指,砖孔上着地黄一升,以木盆覆之,以泥泥盆下,勿泄,盆底上钻一小孔,可容筋,其孔上着三重布,以耳孔当盆上 ,久若闷,去黄水,发裹盐塞之,不过二三度,神效。
又方。
捣豉作饼填耳,内以地黄长五六分,削一头令尖,内耳中,与豉饼底齐,饼上着楸叶盖之,剜一孔如筋头透饼於上,灸三壮。
又方。
作泥饼子,厚薄如馄饨皮,覆耳上四边,勿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一小孔,於上以艾灸之百壮,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侧耳泻却黄水出尽,即差,当灸时,若泥乾,数易之。
又方。
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虽三十年久聋亦差。
又方。
截箭 二寸内耳中,以面拥四畔,勿令泄气,灸筒上七壮。
又方。
硫黄雄黄各等分为末,绵裹内耳中,数日闻人语声。
又方。
桂心(十八铢)、野葛(六铢)、成煎鸡肪(五两)。
右三味俰咀,於铜器中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贮勿泄,以苇筒盛如枣核大,火炙令少热,欹卧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聍自出,大如指,长一寸,久聋不过三十日,以发裹膏深塞,莫使泄气,五日乃出之。(千金翼云治二十年耳聋)。治耳聋齿痛赤膏方。
桂心、大黄、白术、细辛芎 (各一两)、乾姜(二两)、丹叁(五两)、蜀椒(一升)巴豆(十枚)、大附子(二枚)。
右十味俰咀,以苦酒二升浸一宿,内成煎猪肪三斤,火上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内耳中,齿冷痛则着齿,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和枣许大,咽喉痛,取枣核大吞之。
又方。
以绵裹蛇膏塞耳,神良。
又方。
淳酢微火煎附子一宿,削令可入耳,以绵裹塞之。
治卒耳聋方。
细辛、昌蒲(各六铢)、杏人、曲末(各十铢)。
右四味和捣为丸,乾,即着少猪脂如枣核大,绵裹内耳中,日一易,小差,二日一易,夜去旦塞之。
治三十年耳聋方。
故铁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宿,取汁,入曲酿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可饮,取醉,以绵裹磁石内耳中,好覆头卧,酒醒去磁石,即差。
治耳鸣聋方。
当归、细辛、芎 、防风附子、白芷(各六铢)。
右六味末之,以鲤鱼脑八两合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以枣核大灌耳中,旦以绵塞耳孔。
治耳鸣如流水声,不治久成聋方。
生乌头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内耳中,日一易之,不过三日,愈,亦疗痒及卒风聋。
治耳鸣水入方。
通草、细辛、桂心(各十八铢)、昌蒲(一两)、附子(六铢)矾石(六铢)、当归、甘草(各十二铢)、独活(一两半)。
右九味末之,以白鹅脂半合,稍稍和如枣核,绵裹内耳中,日三旋旋和用。(一本用葱涕半合)治耳聋有脓散方。
乌贼骨、釜底墨、龙骨、伏龙肝(各半两)附子(一两)、禹馀粮(六铢)。
右六味末之,取皂荚子大绵裹内耳中,日一易,取差,不差者有虫,加麝香一豆大。
治耳聋有脓,不差有虫方。
鲤鱼肠一具切酢三合。
右二味和捣,帛里内耳中,两食顷,当闷痛,有白虫着药,去之,更入新者,虫尽乃止,药择去虫还可用。
又方。
先以纸缠去耳中汁,以矾石末粉耳中,次石盐末粉其上,食久乃起,不过再度,永差。
又方。
捣桂和鲤鱼脑内耳中,不过三四度。
治 耳出脓汁方。
矾石、乌贼骨、黄连、赤石脂。
右四味等分末之,以绵椁如枣核内耳中,日三。
(小品不用赤石脂姚氏加龙骨一两千金翼同姚氏)治 耳,耳中痛,脓血出方。
取釜月下灰,薄耳中,日三易之,每换以篦子去之,再着,取差止。
治 耳方。
桃人熟捣,以故绯绢裹内耳中,日三易,以差为度。
治底耳方。
黄矾烧,绵裹内耳中,不过二三日愈,或以苇管吹耳中。(肘後以疗耳卒肿出脓)治耳聋乾,耵聍不可出方。
捣自死白项蚯蚓,安葱叶中,面概封头,蒸之令熟,并化为水,以汁滴入耳中,满即止不过数度,即挑易出,差後,发裹盐塞之。(肘後以疗蚰 入耳效)又方。
灌酢三年者最良,绵塞之半日许,必有物及出。
治百虫入耳方。
末蜀椒一撮,以半升酢调灌耳中,行二十步即出。
又方。
取桃叶火熨,卷之以塞耳,立出。
又方。
车肛脂傅耳孔,虫自出。(肘後以疗 耳脓血)又方。
以葱涕灌耳中,虫即出,亦治耳聋。
治蜈蚣入耳方。
炙猪肉令香,掩耳即出。
治蚰 入耳方。
炒胡麻捣之,以葛袋盛倾耳枕之,即出。
又方。
以牛酪灌之,满耳即出,出当半消,若入腹中,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为黄水而出,不尽,更服手用,神效,千金翼作牛乳治耳中有物不可出方。
以弓弦从一头,令散傅好胶柱,着耳中物上停之,令相着,徐徐引出。
面病第九(方八十一首)
五香散,治僢疱 僣黑运赤气,令人白光润方。
毕豆(四两)、黄 、白茯苓、萎蕤杜若、商陆、大豆黄卷(各二两)、白芷当归、白附子、冬瓜人、杜蘅白僵蚕、辛夷人、香附子、丁子香蜀水花、旋覆花、防风、木兰芎 、? 说B皂荚、白胶杏人、梅肉、酸浆、水萍天门冬、白术、土瓜根(各三两)、猪颐(二具暴乾)。
右三十二味下筛,以洗面,二七日白,一年与众别。
洗手面,令白净悦泽,澡豆方。
白芷、白术、白鲜皮、白 白附子、白茯苓、羌活、萎蕤栝楼子、桃人、杏人、菟丝子商陆、土瓜根、芎 (各一两)、猪颐(两具大者细切)冬瓜人(四合)、白豆面(一升)、面(三升 猪颐为饼暴乾捣筛)。
右十九味合捣,筛入面,猪颐拌匀,更捣,每日常用,以浆水洗手面,甚良。
治面黑不净,澡豆洗手面方。
白鲜皮、白僵蚕、芎 、白芷白附子、鹰屎白、甘松香、木香(各三两一本用? 说^土瓜根(一两一本用甜瓜子)、白梅肉(三七枚)、大枣(三十枚)麝香(二两)、鸡子白(七枚)、猪颐(三具)、杏人(三十枚)白檀香、白术、丁子香(各三两一本用细辛)冬瓜人(五合)、面(三升)。
右二十味,先以猪颐和面暴乾,然後合诸药,捣末,又以白豆屑二升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千金翼无白疆 芎 白附子大枣有桂心三两)洗面药澡豆方。
猪颐(五具细切)、毕豆面(一升)、皂荚(三 )、栝楼实(三两一方不用)萎蕤、白茯苓、土瓜根(各五两)。
右七味捣筛,将猪颐拌和,更捣令匀,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洗面药方。
白芷、白 、白术、桃人冬瓜人、杏人、萎蕤(各等分)、皂荚(倍多)。
右八味绢筛,洗手面时即用。
洗面药,除僢僣悦白方。
猪颐(两具去脂)、豆面(四升)、细辛、白术(各一两)防风、白 、白芷(各二两)、商陆(三两)皂荚(五 )、冬瓜人(半升)。
右十味和土瓜根(一两),捣,绢罗,即取大猪蹄一具,煮令烂,作汁,和散为饼,暴燥,更捣为末,罗过,洗手面,不过一年,悦白。
澡豆治手乾燥少润腻方。
大豆黄(五升)、苜蓿、零陵香子赤小豆(各二升去皮)、丁香(五合)、麝香(一两)冬瓜人、茅香(各六合)、猪颐(五具细切)。
右九味细捣,罗,与猪颐相和,暴乾,捣,绢筛,洗手面。
澡豆方。
白芷、青木香、甘松香、藿香(各二两)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人)、栝楼人(各四两)零陵香(二两)、毕豆面(三升大豆黄面赤得)。
右八味捣筛,用如常法。
桃人澡豆,主悦泽,去僢僣方。
桃人、芜菁子(各一两)、白术(六合)、土瓜根(七合)毕豆面(二升)。
右五味合和,捣,筛,以酢浆水洗手面。
澡豆手乾燥,常少润腻方。
猪颐(五具乾之)、白茯苓、白芷、? 说]各四两)甘松香、零陵香(各二两)、白商(陆五两)大豆末(二升绢下)、蒴 灰(一两)。
右九味为末,调和讫,与猪颐相和,更捣,令匀,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八九月则合冷处贮之,至三月巳後勿用,神良。
治面无光泽,皮肉皱黑,久用之令人洁白光润,玉屑面膏方。
玉屑(细研)、芎 、土瓜根、萎蕤桃人、白附子、白芷、冬瓜人木兰、辛夷(各一两)、菟丝子、? 宾C木香、白疆蚕、当归、黄 藿香、细辛(各十八铢)、麝香、防风(各半两)鹰屎白(一合)、猪颐(三具细切)、蜀水花(一合)、白犬脂鹅脂、熊脂(各一升)、商陆(一两)、猪肪脂(一升)。
右二十八味,先以水浸猪鹅犬熊脂,数易水,浸今血剎尽乃可用,俰咀诸药,清酒一斗渍一宿,明旦生擘猪鹅等脂安药中,取铜铛於炭火上,微微煎,至暮时乃熟,以绵滤,置瓷器中,以傅面,仍以练系白芷片,看色黄,即膏成,其猪颐取浸药酒, 取汁,安枪中,玉屑蜀水花鹰屎白麝香末之,膏成,安药中,搅令匀。
面脂主悦泽人面,耐老方。
白芷、冬瓜人(各三两)、萎蕤、细辛防风(各一两半)、商陆、芎 (各三两)、当归? 说B蘼芜、土瓜根(去皮)、桃人(各两)木兰皮、辛荑、甘松香、麝香白僵蚕、白附子、栀子花、零陵香(半两)猪颐(三具切水渍六日欲用时以酒 取汁渍药)。
右二十一味薄切,绵裹,以猪颐汁渍一宿,平旦以前,猪脂六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入麝,收於瓷器中,取涂面。
炼脂法。
凡合面脂,先须知炼脂法,以十二月买极肥大猪脂,水渍七八日,日一易水,煎,取清脂没水中,炼鹅熊脂,皆如此法。
玉屑面脂方。
玉屑、白附子、白茯、青木香萎蕤、白术、白僵蚕、蜜陀僧甘松香、乌头、商陆、石膏黄 、胡粉、芍药、? 豪幂楚B芒消、白檀(各一两)、当归土瓜根、桃人、芎 (各二两)、辛夷桃花、白头翁、零陵香、细辛知母(各半两)、猪脂(一升)、羊肾脂(一具)、白犬脂鹅脂(各一合)。
右三十三味切,以酒水各一升,合渍一宿,出之,用铜器微火煎,令水气尽,候白芷色黄,去滓,停一宿,旦以柳枝搅白,乃用之。
又方。
今黑者皆白,老者皆少方。
玉屑、寒水石、珊瑚、芎 、当归土瓜根、菟丝、? 说B辛夷人、细辛萎蕤、商陆、白芷、防风、黄 白僵蚕、桃人、木兰皮、藿香、前胡蜀水花、桂心、冬瓜人、半夏、白 青木香、杏人、蘼芜、芒消、旋覆花杜蘅、麝香、白茯苓、秦椒、白头翁 石、秦皮、杜若、蜀椒、芜菁子升麻、黄芩、白薇、栀子花(各六铢)栝楼人(一两)、熊脂、白狗脂、牛髓、鹅脂羊髓(各五合)、清酒(一升)、鹰屎白(一合)、丁香(六铢)、猪肪脂(一升)。
右五十四味俰咀,酒渍一宿,内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气尽,膏成,绞去滓,下麝香末一向,搅至凝色变止,瓷器贮,勿泄气。
面脂治面上皱黑,凡是面上之疾皆主之方。
丁香、零陵香、桃人、土瓜根、白 防风、沈香、辛夷、栀子花、当归麝香、? 说B商陆、芎 (各三两)萎蕤(一本作白及)、藿香(一本无)、白芷、甘松香(各二两半)菟丝子(三两)、白僵蚕、木兰皮(各二两半)蜀水花、青木香(各二两)、冬瓜人(四两)、茯苓(三两)鹅脂、羊肾脂(各一升半)、羊髓(一升)、生猪脂(三大升)。
右二十九味俰咀,先以美酒五升, 猪颐六具,取汁,渍药一宿,於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一大两内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任性用之,良。
面膏,去风寒,令面光悦,却老去皱方。
青木香、白附子、芎 、白蜡零陵香、香附子、白芷(各二两)、茯苓甘松(各一两)、羊髓(一升半炼)。
右十味俰咀,以水酒各半升,浸药经宿,煎三上三下,候水酒尽,膏成,去滓,傅面作妆,如有僢僣皆落。
猪蹄汤洗手面,令光润方。
猪蹄(一具)、桑白皮、芎 、萎蕤(各三两)白术(二两)、白茯苓(三两)、商陆(二两一作当归)、白芷(三两)。
右八味俰咀,以水三斗煎猪蹄及药,取一斗,去滓,温一盏,洗手面,大佳。
令人面白净悦泽方。
白 、白附子、白术、白芷(各二两)? 说]三两)、猪颐(三具水渍去赤汁尽研)。
右六味末之,先以芜菁子半升,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内酒水中,以瓷器贮,封三日,每夜傅面,旦以浆水洗之。
猪蹄浆急面皮,去老皱,令人光净方。
大猪蹄一具,净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又以此药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浆水洗,面皮即急。
白面方。
牡蛎(三两)、木瓜根(一两)。
右二味末之,白蜜和之,涂面即白如玉,旦以温浆水洗之慎风日。
鹿角散,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方。
鹿角(长一)、牛乳(三升)、芎 、细辛天门冬、白芷、白附子、白术白 (各三两)、杏人(二七枚)、酥(三两)。
右十一味俰咀,其鹿角先以水渍一百日,出与诸药内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馀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
猪颐(五具)、芜菁子(二两)、栝楼子(五两)、桃人(三两)。
右四味以酒和,熟捣,傅之,慎风日。
又方。
采三株桃花,阴乾,末之,空心饮服方寸匕,日三,井细腰身。
又方。
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百病,三月三日收。
桃花丸,治面黑僢,令人洁白悦方。
桃花(二升)、桂心、乌喙、甘草(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人各一两为七味。
丹散,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方。
丹(三十铢)、真女菀(六十铢)。
右二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日三,男十日知,女二十日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中出矣,面白如雪。
白杨皮散,治面与手足黑,令光泽洁白方。
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桃花(一两)、白瓜子(三十铢)。
右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
治面僢僣内外治方。
成炼松脂为末,温酒服三合,日三服,尽三升,无不差。
治外膏成。
白芷、白蜡(各二两)、白附子、辛夷防风、乌头、藿香(各半两)、? 说]一两)萎蕤、零陵香(各半两)、商陆、麝香(各六铢)牛脂、鹅脂(各一升)、羊脂(五合)、麻油(二合)。
右十六味薄切,醋渍 然一宿,合煎,候白芷色黄膏成,以皂荚汤洗面,傅之,日三。
又方。
白矾、石硫黄、白附子(各六铢)。
右三味为末,以酢一盏渍之三日,夜净洗面,傅之,莫见风日,三七日慎之,白如雪。
又方。
鸡子(三枚)、丁香(一两)、胡粉(一两细研)。
右三味先以醋一升渍七日後,取鸡子白调香粉,令匀,以浆水洗面,傅之。
治面僢方。
李子人末和鸡子白,傅一宿即落。
又方。
白羊乳(二升)、羊脂(二具水浸去汁细擘)、甘草(二两末)。
右三味相和一宿,先以酢浆洗面,生布拭之,夜傅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却,每夜洗之。
又方。
白附子末酒和,傅之即落。
又方。
桂心、石盐、蜜(各等分)。
右三味末之,相和以傅治人面僢僣黑肤色 陋,皮厚状丑方。
羊胫骨末,以鸡子白和傅之,旦以白梁米泔洗之,三日白如珂雪。
又方。
白蜜和茯苓粉傅之,七日愈。
又方。
杏人(末之)、鸡子白。
右二味相和,夜涂面,明旦以米泔洗之。
又方。
杏人酒浸皮脱,捣,绢袋盛,夜拭面。
又方。
酒浸鸡子三枚,密封四七日成,傅面,白如雪。
治面僢僣,令悦泽光白润好及手皴方。
猪蹄(两具治如食法)、白梁米(一斗洗令净)。
右二味以水五升合煮,猪蹄烂,取清汁三斗,用煮後药。
白茯苓、商陆(各五两)、萎蕤(一两)、白芷、? 说]各二两)。
右五味俰咀,以前药汁三斗,并研桃人一升,合煮取一斗五升,去滓,瓷瓶贮之,内甘松零陵香末各一两入膏中,搅令匀,绵幕之,每夜用涂手面。
面多僢僣,面皮? A令人不老,皆主之方。
朱砂、雄黄(各二两)、水银霜(半两)、黄鹰粪(二升)上胡粉(二两)。
右五味并细研如粉,以面脂和净洗面,夜涂之,以手细摩,令热,明旦不废作妆,然须五日一洗面,一涂不过三遍所有恶物一切皆除,数倍少嫩,慎风日,不传,神秘。
治僢僣乌靥,令面洁白方。
马珂(二两)、珊瑚、白附子、鹰屎白(各一两)。
右四味研成粉,和匀,用人乳调以傅面夜夜着之,明旦以温浆水洗之。
治面黑生僢疱方。
白 (十二铢)、生 石(救急方无 石)、白石脂(各六铢)、杏人(三铢)。
右四味研,和鸡子白,夜卧涂面上,旦用井花水洗之。
治面僢疱,令人悦白方。
栝楼子(六合)、麝香(半两)、白石脂(五合)、雀屎(二合去黑)。
右四味捣筛,别研麝香雀粪白石脂和合,取生菟丝苗汁,和之如薄泥,先用澡豆洗去面上腻,以涂僢上,日夜三四过,旦以温浆水洗之,任意作妆。
治僢子面不净方。
以上朱砂研细如粉,和白蜜涂之,旦以酢浆洗之,大验。
又方。
白附子、香附子、白檀、马珂、紫檀(各两)。
右五味末之,白蜜和如杏人大,阴乾,用时以水研涂面,旦以温水洗,忌风油,七日面如莲花。
治面僢僣方。
沈香、牛黄、薰陆香、雌黄鹰屎、丁香、玉屑(各十二铢)、水银(十铢)。
右八味末之,蜜和以傅。
治面黑僢僣,皮皱皴散方。
白附子、蜜陀僧、牡蛎、茯苓、芎 (各二两)。
右五味末之,和以 羊乳,夜涂面,以手摩之,旦用浆水洗不过五六度,一重皮脱,僢差矣。
治面僢方。
水和丹砂末,服方寸匕,男七日,女二七日,色白如雪。
白瓜子丸,治面僢僣,令色白方。
白瓜子(二两)、? 说B远志、杜蘅(各一两)天门冬(三两)、白芷、当归、车前子云母粉(各一两)、柏子人、细辛、橘皮栝楼人、 丹、白石脂(各半两)。
右十五味末之,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
去面上靥子黑志方。
夜以暖浆水洗面,以生布揩靥子令赤痛,水研白旃檀,取汁令浓,以涂靥子上,旦以暖浆水洗之,仍以鹰屎白粉其上。
治粉滓僢僣方。
白 (十二铢)、白石脂(六铢)。
右二味捣筛,以鸡子白和,夜卧涂面,旦用井花水洗。
去粉滓僢僣皴疱及茸毛,令面悦泽光润如十四五时方。
黄 、白术、白 、萎蕤土瓜根、商陆、蜀水花、鹰屎白(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细辛、青木香芎 、白附子、杏人(各二两)。
右十五味末之,以鸡子白和作 ,阴乾,石上研之,以浆水涂面,夜用,旦以水洗,细绢罗如粉,佳。
治面粉滓方。
熬矾石以清酒和傅之,不过三上。
又方。
捣生菟丝苗汁涂,不过三上。
治面疱方。
羊胆、牛胆(各一具)、淳酒(一升)。
右三味合煮,三五沸,傅之。
治年少气盛,面生庖疮方。
胡粉(半两)、水银(一两)。
右二味以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旦起布拭之,慎勿水洗,至暝又涂之,不过三上,差,一方有真朱。
白膏治面卂庖疥? c疮方。
附子(十五枚)、野葛(一尺五寸)、蜀椒(一升)。
右三味俰咀,以酢渍一宿,猪膏一斤煎,令附子黄,去滓涂之,日三。
栀子丸,治酒卂鼻疱方。
栀子人(三升)、芎 (四两)、大黄(六两)豉(三升)、木兰皮(半两)、甘草(四两)。
右六味末之,蜜和,服十丸如梧桐子,日三,稍加至十五丸。
薄鼻疱方。
蒺 子、栀子人、豉(各一升)、木兰皮(半斤一本无)。
右四味末之,以酢浆水和如泥,夜涂上,日未出时暖水洗之,亦灭瘢痕。
治面卂疱方。
鸬 屎一升,末之,以腊月猪脂和,令匀,夜傅之。
治面上风方。
玉屑、蜜陀僧、珊瑚(各二两)、白附子(三两)。
右四味末之,以酥和,夜傅面上,旦洗之,亦灭瘢痕。
治面疱甚者方。
冬葵子、柏子人、茯苓、冬瓜子。
右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後服,日三。
治面疱方。
、肉桂(各二两)。
右二味末之,以酢浆服方寸匕,日一,亦治僢僣及灭瘢去黑志。
又方。
枸杞根(一十斤)、生地黄(三斤)。
右二味,先捣筛枸杞,又捣碎去黄,暴乾,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颜如童子,秘之。
治面卂方。
木兰皮一斤,以三年酢渍,令没百日,暴乾,末之,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面有热毒恶疮方。
胡粉(熬)、黄蘖(炙)、黄连(各等分)。
右三味末之,以粉上,取差止,若疮乾,以面脂调涂之,日三。
灭瘢痕方。
以猪脂三斤饲乌鸡一只,令三日使尽,後取白屎,内白芷当归各一两,煎,白芷色黄,去滓,内以鹰屎白半两,搅令调,傅之,日三。
又方。
禹馀粮半夏等分末之,以鸡子黄和,先以新布拭瘢令赤以涂之勿见风,日二,十日差,十年者亦灭。
又方。
鹰屎白(一合)、辛夷(一两)、白附子杜若、细辛(各半两)。
右五味俰咀,以酒五合浸一宿,以羊髓五两,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小伤瘢上傅之,日三。
灭瘢痕,无问新旧必除方。
以人精和鹰屎白,傅之,日二,白蜜亦得。
治瘢痕凸出方。
春夏以大麦炒,秋冬以小麦炒,好细绢下筛,以酥和封上。
又方。
鹰屎白(一两)、衣白鱼(二七枚)。
右二味末之,蜜和以傅,日三五度,良。
又方。
以热瓦熨之。
又方。
以冻凌熨之。
又方。
鹰屎白(二两)、白僵 (二两半)。
右二味末之,以白蜜和傅上,日三,慎五辛生菜。
又方。
腊月猪脂四升,煎大噝一枚,令消尽,以生布拭上皮令赤,涂之,不过四五上。
治身及面上印文方。
针刺字上破,以醋调赤土薄之,乾又易,以黑灭即止。
又方。
以未满月儿屎傅上,一月即没。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风毒脚气)
论风毒状第一(十六章)。
论曰,考诸经方往往有脚弱之论,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度,衣缨士人,多有遭者,岭表江东,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意经方,偏善斯术,晋朝仕望,多获全济,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师道人述法存等,诸家旧方为三十卷,其脚弱一方,近百馀首,魏周之代,盖无此病,所以姚公集验殊不 ,徐王撰录未以为意,特以三方鼎峙,风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是以关西河北不识此疾,自圣唐开辟,六合无外,南极之地,襟带是重,爪牙之寄,作镇於彼,不习水土,往者皆遭,近来,中国士大夫虽不涉江表,亦有居然而患之。者,良由今代天下风气混同,物类齐等所致之耳,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深师述支法存,所用永平山敷,施连,范祖,耀,黄素,等,诸脚弱方,凡八十馀条,皆是精要,然学者寻览,颇觉繁重,正是方集耳,卒欲救急,莫测指南,今取其所经用灼然有效者,以备仓卒,馀者不复具述。
论何以得之於脚。
问曰,风毒中人,随处皆得,作病何偏着於脚也,答曰,夫人有五藏,心肺二藏,经络所起,在手十指,肝肾与脾三藏,经络所起,在足十指,夫风毒之气,皆起於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当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久而不差,遍及四肢腹背头项也,微时不觉,痼滞乃知,经云,次传闻传是也,论得巳便令人觉不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觉,会因他病,一度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不起方乃觉之,诸小庸医,皆不识此疾,漫作馀病治之,莫不尽毙,故此病多不令人识也,始起甚微,食饮嬉戏,气力如故,惟卒起脚屈弱不。能动,有此为异耳,黄帝云,缓风湿痹是也。
论风毒相貌。
夫有脚未觉异,而头项臂膊已有所苦,有诸处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内已有所困,又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単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 愦,或喜迷忘,语言错乱,或壮热头痛,或身体酷冷疼烦,或觉转筋,或肿不肿,或? L顽痹或时缓纵不随,或复百节孪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脚气状貌也,亦云风毒脚气之候也,其候难知,当须细意察之,不尔必失其机,要一朝病成,难可以理,妇人亦尔,又有妇人产後,春夏取凉,多中此毒,宜深慎之,其热闷掣 ,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又但觉脐下冷痛, 然,不快。兼小便淋沥,不同生平,即是脚气之候,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
论得之所由。
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立坐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靴噞,当风取凉,皆成脚气,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地者,则热湿之气蒸入经络,病发必热,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冷湿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体酷冷转筋,若当风取凉得之者,病发则皮肉顽痹,诸处俽动,渐渐向头,凡常之日,忽然暴热,人皆不能忍得者,当於此时必不得顿取於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复不得受之,皆生病也,世有勤功力学之士,一心注意於事,久坐行立於湿地,不时动转,冷风来击,入於经络,不觉成病也,故风毒中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开,腠理? q,风如击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巳下侶胫表里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黄帝云,当风取凉,醉巳入房,能成此疾。
论冷热不同。
问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热,答曰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故有表里冷热,冷热不同,热者治以冷药,冷者疗以热药,以意消息之,脾受阳毒即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
论因脚气续生诸病。
虽患脚气不妨乳石动发,皆须服压石药疗之,夫因患脚气续生诸病者,则以诸药对之,或小便不利,则以猪苓茯苓及诸利小便药治之,大便极坚者,则以五柔麻人丸等治之,遍体肿满成水病者,则取治水方中诸治水之药治之,馀皆仿此更无拘忌。(五柔麻人丸出第十五卷中)论须疗缓急。凡小觉病候有异,即须大怖畏,决意急治之,伤缓气上入腹,或肿或不肿,単胁逆满,气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宽者数曰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看心下急气喘不停,或白汗数出,或乍寒乍热,其剎促短而数呕吐不止者皆死。
论虚实可服药不可服药。
凡脚气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脚气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可大泻,终不得畏虚,故预止汤不服也,如此者皆死不治也。
论看病问疾人。
世间大有病人亲朋故旧交游来问疾,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自骋了了,诈作明能谈说异端,或言是虚,或道是实,或云是风,或云是蛊,或道是水,或云是痰,纷绁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人心意,不知熟是,迁延未定,时不侍人, 然致祸,各自散走,是故大须好人及好名医,识病深浅,探颐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解者,看病不尔,大误人事,窃悲其如此者众,故一一显析,具述病之由状,令来世病者读之以自防备也,但有一状相应,则须依方急治,勿取外人言议,自贻忧悔,但详方意,人死不难,莫信他言以自僄也,余尝为人撰门冬煎,此方治脚气大有验病者须。用之,方在第十二卷中。
论剎候法。
凡脚气虽复诊候多涂,而三部之剎,要须不违四时者为吉,其逆四时者勿治,馀如剎经所说,此中不复具载,其人本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难愈,黑人耐风湿,赤白不耐风,瘦人肉硬,肥人肉软,肉软则受疾至深,难巳也。
论肿不肿。
凡人久患脚气不自知别,於後因有他病发动,治之得差後,直患呕吐而复脚弱,余为诊之,乃告为脚气,病者曰,某平生不患脚肿,何因名为脚气不肯服汤,馀医以为石发,狐疑之间,不过一旬而死,故脚气不得一向以肿为候,亦有肿者,有不肿者,其以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肿小腹顽,後不过三五日,即令人呕吐者,名脚气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脚气到心难治,以其肾水克心火故也。
论须俱不慎。
凡脚气之病,极须慎房室,羊肉牛肉,鱼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面酥油乳麋。
猪鸡鹅鸭,有方用鲤鱼头,此等并切禁,不得犯之,并忌大怒,惟得食粳粱粟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又不得食诸生果子酸酢之食,犯者皆不可差,又大宜生牛乳生粟子矣。
论善能治者几日可差。
凡脚气病,枉死者众,略而言之,有三种,一觉之伤晚,二骄很恣傲,三狐疑不决,此之三种,正当枉死之色,故世间诚无良医,虽有良医,而病人有灵堪受入者,更复? A故虽有骐骥而不遇伯乐,虽有尼父而人莫之师,其为枉横亦犹此也,今有病者,有受入性依法,使余治之,不过十日,可得永差矣,若无受入性者,亦不须为治,纵令治之,恐无差日也,非但脚气,诸病皆然,良药善言,触目可致,不可使人必服,法为信者施,不为疑者说。
论灸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部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撰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下 (少小婴孺方下) 242方
《本草纲目》卷四上
16-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四
《千金翼方》第十一卷|孙思邈|中医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四百三十
110个古代名医灵验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