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奇证新编(62)口齿病证

中医奇证新编(62)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46
六、口齿病证
309.唇口颤动案
辛XX,女,73岁。1982年9月7日初诊。半月来因口唇颤动,进食困难,语言不清,延中医诊治。家属代诉,近日神疲体倦,然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自如,唇颤纳差,但无肿痛。观其面色淡黄,舌质红苔薄,脉细弱无力,诊后甚感无策,遂求诸经文。《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诚为土虚而木摇也,证属脾胃虚弱,无力收撮。治当补气健脾益胃,佐以祛风止痉。
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钩藤12克、地龙12克、蝉衣10克、全蝎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三剂。
二诊(9月10日);语言已清,唇颤大减。此乃药中病机,故不更方,再进三剂。三诊时,诸证悉平,至今未再复发。
(商丘市中医院张书瑞:《河南中医》1983年第5期)
[原按]唇口颤动一证,早见于《济生方》。该书有以薏苡仁汤治疗;“风肿在脾,唇口瞤动”的已载。此证的后期可引起唇口颤动,后世又谓之“唇颤动”、“唇瞤”、“驴嘴风”。近人秦伯末说:唇颤动系“血虚风燥引起的,用四物消风饮,如在虚弱证中出现,多为脾虚不能收摄,应予补中为主。”此患者年老体弱,应属脾虚风动之证。《灵枢?忧恚无言篇》云;“唇者,声之扇也。”因唇瞤动不止,故见语言难出,脾胃虚弱为病之本,方用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使气之收摄有权。钩藤、地龙、蝉衣、全蝎祛风以止痉,麦冬、石斛监制风药之燥。大凡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加当归以活血而祛风。药症合拍,收效甚捷。
310.口冷如噙冰条案
邓XX,女,49岁。1980年5月25日初诊。自诉半年前因患泌尿系感染,曾服大量清热利湿的中草药。病愈后,觉口淡,饮食无味,继之出现口腔冰冷,如噙冰条,甚至难于忍受。曾经多方诊治,久服大量附、桂、姜等温热之品,并多次服人参未效,又用附桂理中汤、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等百余剂,全无效果。自以为得此怪证,难以治愈,十分焦急,四处访医求治,而随夫特来就诊。
诊见患者无寒热,惟感口腔奇冷,用手探其口腔各处亦有清冷感,纳差,饮食无味,畏进水,自觉喉中有痰,难于咯出,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按前已服过大量温补脾肾药物无效,细察病情,脉症合参,拟属痰湿阻滞中焦,治以燥湿化痰为主,投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陈皮9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2克、白豆蔻9克、藿香。克神麯12克、甘草6克。二剂
二诊(5月27日):药后,清晨起床时有痰涎咯出,但口冷减轻。再予前方加吴萸12克,干姜9克,二剂。
三诊(5月29日):药后,觉口冷又有所减轻,痰涎已少,舌苔转薄白。药已见效,嘱再服二剂。
四诊(6月1日):口冷已除,食欲增进,亦已知味,再按前方服四剂,以资巩固。
[原按]口冷一症,临床较为少见,且本例非一般口凉,乃是冷之出奇,如同含食冰条。中医谓脾开窍于口,可知本症与脾有密切关系。结合脉症,辨为痰湿阻滞中焦。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若痰浊壅滞,脾胃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上逆,可见口淡,甚则口冷。故治从脾胃痰湿入手,投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以燥湿化痰为主,酌加升发脾阳药物调其升降,运化复常,而口冷即除矣。(广东新丰县医院温甫卿:《新中医》1982年第11期)
[编者按]古有冷涎一证,谓其涎清如水,冷如雪,积于胸脘而为病。此证口中奇冷如含冰,虽未吐清冷之痰涎,但用治痰涎之方,并吐痰涎后而口冷减轻,当属冷涎证无疑。痰涎为病,千奇百怪,表现多端,故有“怪病多从痰治’之论。但怪病不一定用“怪”药,观本案主治者,仅以二陈、平胃取效,是常用之方与平淡之品,亦能治难愈之怪病,关键在于明其病机。病机一明,则怪病亦不怪矣。
311.口凉案
刘XX,男,25岁,西昌县川兴公社。1981年8月7日诊。一月前因淋雨涉水,外感而发热,但身热而不扬,头昏重如裹一般,周身困重,头痛,流清涕等,后经公社医院诊为感冒,用西药治疗。感冒愈后,觉口淡,饮食无味,继之出现,口腔冰冷,舌凉,如同含食冰条,难于忍受,一身仍困重无力,纳谷不香,中脘饱闷,泄泻,日3~4次,大便清稀,量少,无臭秽。又经公社、县、专区医院诊为腹泻、消化不良,屡用助消化、消炎止泻西药,仍无疗效,甚感焦愁。询查过去史,平素口多清涎,纳差,常觉喉中有痰,咯出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证属寒湿困脾,治以运脾化湿,方用胃苓汤加减。
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泽泻9克、白豆蔻9克、炮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茯苔12克。
服药四剂,口凉减轻,痰涎减少,已不泄泻,纳增,其余诸症亦好转。宗原方再服四剂,口凉大减,饮食知味,再服原方二剂而愈。(饶宏孝:《新中医》1983年第10期)
[编者按]口凉又兼腹泻清稀,典型的中焦寒湿证,以胃苓、理中化裁,必然取效。
312.口麻案
尹XX,男,41岁。1978年7月4日诊。口舌麻木、不辩五味已一月余。曾经中西医药多方治疗未效,心中郁闷不安,食物不香,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近感四肢发麻。询问过去史,平素头昏胀,腹胀,便溏,口痰特别多,常觉身体乏力,有时困倦,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证属脾虚,湿郁于脾,浊痰滞涩经络,治拟健脾渗湿、益气通络。用六君子汤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法夏9克、陈皮9克、竹茹9克、枳壳9克、甘草6克、橘络6克、丝瓜络6克。
服药四剂,口舌麻木已减,已能辨五味,其余诸症亦减轻。宗原方继服四剂,诸症霍然。(饶宏孝:《新中医》1983年第10期)
[编者按]麻主气虚,木主湿痰瘀血,而脾开窍于口,本案诊治有理有据,故效。
313.口臭如登厕案
张子和治一人,年20余岁,病患口中气出如登厕,虽亲戚莫肯对语。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乘,火主臭,应便如是,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亢极反兼水也。病在上,宜涌之,以茶调散(瓜蒂,茶叶为末,每服二钱,韭汁调服取吐)涌去其七,夜以舟车丸、瀘川丸,五七行,比旦而臭断。(《奇症汇》第191页,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
[编者按]口臭主肺热,而肺合大肠,上吐下泄,积热焉得不除,子和手段高明,不愧为一代名家。
314.口气香案
张xX,男,56岁。1974年10月14日初诊。因生气引起胁痛腹胀,口出香味二年余,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进半年加重,影响饮食。每食则感有香气自咽上冲,呃气而出,甚则恶心呕吐,乏力,有时心悸失眠,两膝不适。素喜食酸味,性情急躁。便稀日二次,小便少。苔白腻,脉沉弦。投四逆合平胃散加减。
柴胡12克、白芍18克、枳实9克、陈皮9克、厚朴6克、苍术15克、郁金12克、山楂45克、炒枣仁30克、寒水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10月20日):上方服二剂,口香已除,胁痛腹胀大减,饮食增加,仍失眠,晚上烦热,膝关节不适。遵前方加百合45克、鸡血藤30克、沙参30克,三剂。
三诊(10月26日):症状完全消失,原方隔日一剂,继服二剂,随访两年未见复发。(山东李加璞,《千家妙方》上册,第208页,战士出版社1982年7月)
[编者按]此案口香从肝脾治之而收效,又是一经验。
315.口香案
刘X,女,36岁。1980年春就诊。口中觉有香气三年。询及长期口腻乏味,胸闷腹胀,大便稀软,日行一、二次,面色黄滞,白带腥稠,脉缓,苔白腻,舌质淡红。曾在某医院诊为宫颈炎,未作其他结论。综观证属湿滞于中,痹阻上焦,运化失常,肺气不利。乃遵河间“上焦宣化,中焦宜燥”之旨,燥中焦之湿,宣胸中之痹。拟平胃散加味。
苍术2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草果10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甘草3克。
服五剂,症减十之七八。继服十剂后,调理脾肾,以固根本,竟获痊愈。(湖南中医学院中基理论研究室潘江涛;《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3期)
[编者按]古有口苦心热、胆热亦口苦,口淡胃热、口甘脾热、口咸肾热、口酸肝热,口辛肺热之说,此皆五味合五脏的关系,口香属何脏?尚未之有闻。本案主治者从整体脉症分析,其口香属肺脾,而治之收效,当是一经验。
316.口咸案(一)
刘XX,女,71岁。1981年11月7日诊。自觉口咸已两月余,曾经公社医院、县医院多次治疗,未见疗效。近半月来,终日如盐含口中,食物不觉香甜。伴有头昏、腰酸腿软乏力,手脚冷、便溏,尿频而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脾虚不健运,治法温补肾阳,益气健脾。方用金匮肾气丸方加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虚失于运化者,用七味白术散、春泽汤等;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以温补肾阳,亦可用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与服。但口渴又有渴而引饮和渴而不欲饮之分。所谓不...
湿热在上焦:咽喉疼痛,湿热在中焦:口干口苦,三焦湿热这样解
中医讲的“痰湿”不是小事儿,很有可能会导致肾虚
中医诊断歌诀新编 【望诊】 (二)局部望诊 2.望五官 (3)望口唇
祛痰行气的温胆汤,有何不传之秘?要注意什么?
[转载]论口臭一一病在脾胃  探病机一一分型治疗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