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绍奇谈医(34)

绍奇谈医(34)

时间:2010-07-16 07:21点击: 2289
梅核气
 
《金匮要略》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这就是后世所称之“梅核气”。如宋?杨仁斋《直指方》说:“七气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明?孙一奎《三吴治验》载张溪亭乃眷案“喉中梗梗有物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梅核气症也。”清代《医宗金鉴》乃正式命名为“梅核气病”,至今沿用。《金匮》载入妇人病篇中,其病亦确以女性为多,但男子亦间有之。
 
半夏厚朴汤用半夏、茯苓化痰散结,紫苏、厚朴理气行滞,用于梅核气之由凝痰结气,阻于咽嗌者,确有良效。《三因方》把方名改为“大七气汤”,《易简方》又改作“四七汤”,谓药仅四味(生姜是药引不算),能治七情郁气也。但笔者临床所见,气郁日久而化火者甚多,其证除咽部异物感外,兼见烦躁易怒,面赤火升,口苦口臭,脉多弦滑而数,舌红,苔黄腻而干。此乃肝郁化火,灼津为痰,半夏厚朴汤用药偏于温燥,用之就非其所宜了。我尝于此等证自拟有一方,以清润疏利为法,药用栝楼皮、枳壳、天花粉、川贝、蒺藜、生麦芽、绿萼梅、薄荷等。痰火胶结者,加服礞石滚痰丸6~9g,一日二次吞服。此方用火硝、煅礞石化顽痰、老痰,大黄、黄芩清热泻火,沉香行气开郁,上病下取,得效甚捷。
 
礞石滚痰丸并不峻烈,即体虚者亦可量用。如田某,女,60岁。老年丧夫,婆媳不睦,情怀失畅,气滞痰凝,自觉咽部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颇以为苦,此梅核气也。初诊曾予半夏厚朴汤,不效。再诊,察其烦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此用套方而弃辨证之误也。病属气郁化火,火灼津液为痰,阻于咽嗌,当清肝火而化痰涎,改用夏枯草、栀子、全栝楼、川贝、白芍、川楝子、泽泻、香附、降香,佐吞礞石滚痰丸6g,日二,饭后服。药后得畅泻数次,泻出物多泡沫,胶黏如痰涎,其后咽部即觉宽舒。三诊停用汤药,仅每晚用礞石滚痰丸6g,淡茶水送服,连进一周,其病爽然若失。
 
梅核气也有由阴虚痰火而起者。体质属阴虚的人多瘦而多火,或病久失治,肝郁化火,劫烁津液,或长期服温燥药而伤阴。其证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兼见心烦,舌红,脉细数,大便干。此证半夏厚朴汤、滚痰丸俱当忌用,我常用一贯煎、百合地黄汤加减,其中北沙参、细生地、玄参、麦冬、百合养心阴,栝楼、川贝、旋覆花、枇杷叶、海浮石、绿萼梅化痰开郁,热加知母。举凡苦寒、香燥之品,原则上忌用。
 
梅核气病起于七情,以劝慰患者胸怀宽广,凡事想开些为要,药饵犹在其次也。
 
面瘫
 
面瘫多因卒受风寒而致,因此多发生在严冬,或春寒料峭时,或顶风冒雪,或开窗睡觉,风寒之邪袭于阳明之经。如今亦多由盛夏开空调睡觉而发病,此外,也有因拔牙感染而致者。
 
古方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是有效方,但方中有两味虫类药,作散剂效果好,作汤剂则药力大减,因此我常用僵蚕、全蝎等分研末,装入0.25胶囊中,每服2g,1日3次,因风寒外袭者,多兼形寒,汤剂常用祛风散寒药使邪从表解,药如荆芥、防风、羌活、葛根、秦艽、白附子、桑枝、赤芍、甘草、生姜,体质壮实者,可用葛根汤(麻黄、桂枝、杏仁、葛根、赤芍、甘草、大枣、生姜)。但近年临床所见,多为外受风寒,内蕴痰火者,用上述祛风散寒通络多无效,此类病人,形体多较肥胖,食多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痰火阻于经隧,症见多痰,胸闷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须清痰火,药如葛根、黄芩、石膏、栝楼、牛蒡子、钩藤、姜半夏、白芥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大便秘结者可酌用大黄、芒硝。因拔牙感染所致者,再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连翘、栀子。面瘫不治或失治时间超过半年者,即难以恢复,其治也不能和急性期一样,多为气虚血络瘀滞,宜扶正祛邪,常用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加桑枝、全蝎、蜈蚣、蝉衣、葛根、红花、白芥子。
 
面瘫外治法颇多,最有效的是用马钱子粉、白附子粉等分撒布在胶布或市售伤湿止痛膏(只用半张)上。贴于嘴角地仓穴,向左歪者贴右边,向右歪者贴左边,24小时一换。荷兰埃因霍温广东酒楼李老太,8年前在家乡温州患左侧面瘫,已愈,此次却在右侧,我即用马钱子粉外贴,兼用汤药、散剂,1周即愈。不到半月,其小孙女又病面瘫,因在上学,不愿在面部贴药,只能服汤药,1周后也好了。而另一老太太,从埃因霍温赶来阿姆斯特丹门诊,既不愿服药,更惧怕针灸,我只好用马钱子、白附子粉给她外贴,很快也好了。
 
因拔牙感染而致者,大致与痰火同法,如患者肖玉喆,女,30岁。2000年9月11日初诊。拔牙一周后出现左侧面瘫,曾用牵正散、维生素B1注射及针灸,已16天,口歪,舌麻,眼皮跳,耳后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脉滑数。证属痰热阻络,拟清泻痰热,疏通经隧:大黄6g,黄芩10g,栀子10g,钩藤15g,白蒺藜10g,天麻10g,薄荷3g(后下),僵蚕10g,菊花10g,炮南星10g,白芥子6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荆芥10g,防风10g,秦艽10g,丹参10g,外用马钱子粉贴地仓穴,7帖而愈。
 
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妇科教材中作“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确指其病与“绝经”、“经断”相关。此病虽以妇女为多,而男子也有,加之“更年期”的概念早已被一般人广泛地接受,所以我主张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这个病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关男女生长、发育,由盛而衰以及生育的论述,当是我们认识更年期综合征的先导:“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天癸的“至”与“竭”,决定了人一生的盛与衰。“癸”在十天干中为水,“天”有与生以来就有之义,故天癸实际上就是肾精。在女子,主血海与主胞胎的冲任脉占重要地位。但八脉皆附丽于肝肾,冲任不能例外。在男子,强调肾和肾精。“天癸竭”的年龄段,女子在49岁左右,男子在64岁以前。
 
一、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对其症状及舌脉、体征进行分析归纳,再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境遇等情况,可归纳为:
 
(一)定位在肾
 
肾虚精亏,进而导致阴虚火旺,是其基本病理。也就是说,人体阴阳水火的动态平衡被打乱了。临床所见烘热、面赤、手足心热、自汗盗汗、头晕耳鸣、腰酸背痛、月经紊乱、大便干结等,皆阴虚火旺之症。当然,由于阴阳互根,阴虚精亏,亦可影响到肾阳而出现阴阳两虚。
 
(二)累及四脏
 
肾虚精亏,则根本动摇,其余四脏皆受其累,只不过在不同病人身上,可能有不同侧重而已。
 
肝:精血同源。肝为乙木,癸属肾水,故又有乙癸同源之说。肾阴久亏,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阳亢化风;而肝气郁滞,久而化火,又下汲肾水而伤阴。临床所见心烦易怒,易激动,头目眩晕,失眠,胸胁苦满,血压波动,月经异常,皆阴虚肝旺之症。
 
心:肾水匮乏,无以上升,心肝火燔,不肯下降;心肾不交,则怔忡、失眠、心悸诸症作矣。
 
肺:肾与肺为金水互生之脏,而从来论者多强调本病与肝脾肾的关系而不及于肺。事实上,不仅本病之无缘无故的哭泣这一表现属肺,自汗、盗汗虽多为阴虚火迫,而皮毛为肺所主,又岂能与之无关?
 
脾:食少、便溏、面目肢体浮肿、多痰、乏力、数欠伸等脾虚症状,多继发于阴损及阳,釜底无薪,火不暖土,亦可见于肝气横逆,木贼土虚。
 
(三)多见兼挟
 
更年期综合征最常见的兼挟是肝气郁滞,其次是瘀血、痰浊,这三种兼挟往往互为因果,如由肝气郁滞而化火,由气滞而血瘀;不惟肝木乘土,脾失健运而生痰,肝郁气滞、津液不行也会导致痰浊产生,而痰浊既会阻遏气血的运行,又可因久聚化火而为痰热、痰火等等。
 
二、基于以上认识,我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大略有四:
 
(一)填补肾精,远刚用柔
 
这是针对本病基本病机肾精亏乏而设的。肾恶燥,正因为肾精亏乏,所以药宜柔润,刚燥则有助火劫阴之弊。一般多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此方为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的基础方,柯琴更指其“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之功,特此一端耳”。但张介宾认为真阴不足,去掉丹皮、泽泻、茯苓,始可收育阴潜阳之功。我认为以下二方更好:回生丸(紫河车、熟地、山萸肉、杞子、怀牛膝、菟丝子、山药、茯苓、莲子、天冬、麦冬、五味子、酸枣仁、黄牛肉膏、桂元肉、莲须、玄参、地骨皮、女贞子、龟版、鳖甲、鱼鳔胶);保阴煎(生熟地、天冬、麦冬、玉竹、茯苓、怀牛膝、龟板、鳖甲)。此二方都是清初吴门名医顾松园之方。保阴煎系缪仲淳集灵方加味,回生丸则兼取于六昧、集灵、左归,壮水制火而不犯苦寒,补肾填精而三阴兼调,更有血肉有情之品,以充养形质,填补肾精,远刚用柔,顾氏自谓此二方功在六味、左归之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痰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
更年期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医学集成》中痰
《医学集成》
内科口诀(心系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