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猩红热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皮肤脱屑为其临床特征。中医称之为。烂喉痧”.以其咽喉腐烂.肌肤痹痧.故又称作。烂喉癖痧”。因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与时令气候变化有关,且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故又有。时喉痧”、。疫喉痧”之称。
    [临床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2—5天.发病时个体差异较大.轻重不同。轻者低热,轻微咽痛,皮疹稀少。重者高热,剧烈头痛.呕吐, 惊厥,昏迷,甚至出现厥脱之证.普通型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
  起病急骤,恶寒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腐溃烂,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2.出疹期
  发病一天后,自耳后、颈部,胸背顺序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波及全身。皮疹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口周围苍白.舌红无苔,状若杨梅.脉洪数. . ’
    3.恢复期 ’ .
  身热渐退,咽痛减轻,倦怠乏力,唇干口燥,皮疹于起病第一周末按出疹先后顺序呈糠屑样脱皮,手掌足底呈片状脱皮。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诊断要点]
  ①有与猩红热.咽峡炎或扁桃腺炎患者接触史.
  ②典型的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杨梅舌及病程后期的脱皮。
  ③细菌培养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病机分析]
  外感温热疫毒是引起猩红热发病的主要原因.气候寒温失调、人体正气亏虚则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非一般时令热性病可比.应属温毒范畴.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肺胃受邪.热重毒甚,一旦侵入人体,旋即化热化火.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毒火上冲咽喉,则发生红肿疼痛.化腐成脓。所谓。热胜则肿.毒胜则烂”.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温热疫毒蕴于肺胃,外窜肌肤.发为痹痧.密布肌表,宛如锦纹。
  本病循卫,气,营.血途径传染。初起多见肺卫表证,但为时较短.疫毒由衷入里,化燥化火.充斥气分营分,可出现气营两燔之重证。若感邪深重.或正气素亏者.则邪毒内陷厥阴.使心火内炽,肝风内动,风火相煽,出现高热、神昏。惊厥之证.甚至出现内闭外脱之凶险局面.病之后期.热耗阴津,肺胃阴伤.由实转虚,以及热毒伤心,流注关节.或损伤肺、脾、肾水液代谢功能,发生种种变证.,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猩红热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其治疗大法为病在肌表,宜宣泄肺卫,透邪外达;病毒入里,宜清火解毒;邪壅气分,重在清气解毒,邪入营分,宜清营解毒,病之后期则以清营养阴为主.
     1.前驱期
   从发病到出疹称为前驱期.此期较短.从数小时至1天不等.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呕吐,咽喉肿痛.甚则溃烂.化腐成脓,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疫毒侵犯肺卫,病邪在表.此时痧疹尚未透发,’故临证所见与一般温病初起大体相似.
   宜用宣肺清热,解毒利咽之法.
   方选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桔梗、牛蒡子、马勃,赤芍、白僵蚕、生甘草。疏表散邪.使疫毒从汗而解.并可用玉钥匙喷喉,清热退肿.
     2。出疹期
  约3—7天.于发病1—2天出现皮疹.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三种证型.
  (1)痧显表郁里热偏重:表现为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喉红肿,腐烂疼痛, 痧疹自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有痒感,舌质红赤,艺伯而干.脉浮数。痧疹初起,表邪郁而未解,但里热已甚。
   治疗若单纯解表则里热愈炽,而纯予清里则表邪不解。故必以清里泄热,兼行解表方为合拍。
   选用清咽栀豉汤.药如山栀、豆豉、银花、薄荷、牛蒡子、蝉衣,僵蚕、连翘、桔梗、马勃、水牛角。
  (2)毒壅气分,里热炽盛:证见恶寒已罢,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明显,舌红苔黄,脉洪数。
   此证为疫毒由浅入深,由卫传气.壅滞肺胃,毒邪化火,气分热毒炽盛.
   治法宜清气泄热,凉膈解毒。
   选用余氏清心凉膈散:连翘、黄芩、。山栀、生石膏,薄荷、桔梗、生甘草.并用锡类散喷喉.有清热解毒,去腐生新之功.
  (3)热邪壅盛,毒燔气营:证见壮热不退,神情烦躁,口渴汗多,咽喉肿痛溃烂,阻塞气道,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紫赤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脉洪数。
   气热亢盛,疫毒化火,燔灼营血.形成气营两燔燎原之势.为猩红热中重险之证.常可引起惊厥,昏迷,甚至出现邪盛正虚的内闭外脱之证.
   治疗宜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选用清气凉营汤化裁;犀角、石斛、炒栀子、丹皮,鲜生地、薄荷,黄连.赤芍,玄参、生石膏,连翘、竹叶、生甘草、芦茅根。惊厥加全蝎、蜈蚣、僵蚕,地龙;昏迷加石菖蒲、郁金、莲子心;喉中痰呜者加天竹黄,竹沥水。并配合应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以凉肝镇惊熄风.清心化痰开窍.
  如出现神昏;四肢厥冷.气息微弱,脉沉细之内闭外脱证时,当先以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人参、制附子、麦冬、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温阳益气固脱.待阳回脱固,证情平稳后再投清气凉营之剂治其本。也可先用参麦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加50必葡萄糖20--3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每隔15~60分钟重复一次.血压稳定后再用参麦注射液30--~60毫升加入10呖葡萄糖液内缓慢静脉滴注。或用枳实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5---3.5克加入109b葡萄糖液100毫升内静脉滴注,以解决传统汤药煎剂
缓不济急之弊。
    3.恢复期
  从发病后1周左右开始。咽喉肿痛减轻,肌肤痹痧消退,表皮脱屑,手掌足底呈大片状脱皮.低热或无热,唇干口燥.倦怠乏力.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至后期,热毒劫灼阴津.致阴虚而余邪留恋未尽。
   治宜甘寒养阴.兼清余热.若见脉静身凉.舌光无苔.则余邪已清.重在阴津亏损.治疗应以养阴滋液为主,不用清热之品。
   常用清咽养营汤,西洋参,太子参、大生地。茯神、天冬麦冬、生白芍、天花粉、玄参、知母、炙甘草.余邪未尽可加银花、连翘、绿豆衣.竹叶芯,以彻余炎。
  此外.在本病恢复后期尚可发生因热毒伤耗心阴,损伤心气,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出现心悸怔忡,脉结代之证。或热毒未尽.流注筋骨关节,出现关节痹痛红肿。亦可因热毒弥漫,伤及肺、脾、肾等脏.使宣肃失司,水道失于通调;脾气失运,水湿停留;肾气不化,膀胱开合失常,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这些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远较猩红热本身更为严重,应予高度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烂喉丹痧(猩红热)
烂喉丹痧治验(猩红热)
中医儿科学——奶麻、风痧、丹痧
丹痧(猩红热)笔记
儿童丹痧中医中药
丹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