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早搏动

过 早 搏 动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在大多数患者,早搏不引起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出量降低时引起乏力、头晕、胸闷,甚至可使原有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眩晕、胸痹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本病的发生,常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临床上常见的病因病机有如下几类。
  1.心血(阴)亏虚 思虑过度、病后失调、劳伤心脾、脏腑虚损等因素导致心血亏虚,使心失所养,故心悸易惊;若阴血亏虚,心火内生则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诸症。年老体虚,房劳过度,久病失养等,导致肾阴亏损,水不济火,虚火内动,上扰心神,亦致心悸。
  2.心气(阳)不足 劳累过度,久病失养或年老体虚导致心气不足,气虚日久,累及心阳,心阳不足,气化失利,水液不得下行,停于心下,上逆凌心,而致心悸。
  3.痰饮内阻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烟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脾肾阳虚,气化失职,开阖不利,饮停心下,痰居心位而见心悸、胸闷脘痞、恶心呕吐、痰多、喘息等症。
  4.心脉瘀阻 心气不足,帅血无力;或寒邪侵袭,血脉凝滞;或痰饮内停,壅塞心脉;或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均会导致心脉瘀阻,而引起心悸、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骨节疼痛等症。
  5。脾肾阳虚 久病失养,年老体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心脾,水湿内停、心阳被遏而发心悸怔忡、畏寒肢冷、水肿等症。
  由此可知,本病多由于脏腑失调,气血亏虚,情志内伤及水、血、痰、食、瘀邪为患;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胃等脏腑关系甚为密切。

  (二)西医学认识
 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及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者,更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出现可无明显的诱因,但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因素可引起发作,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类等药物的毒性作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亦可诱发。如系器质性心脏病,则常见于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办膜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上述病因导致心脏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的自律性增强、折返、触发激动、并行收缩等,均可导致提前发出异位激动而引起早搏。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早搏与心气虚(阳)虚、心血(阴)虚、痰饮内阻、瘀血阻络等关系较为密切。
  1.早搏与心虚证 心(气血阴阳)虚可致早搏,研究表明:心气虚者气虚程度越重,STI值异常改变越明显,左室功能受损越严重。舒氏观察心气虚、心气虚兼阴虚、心气虚兼阳虚患者的心功能呈阶梯性递减,推测其递减现象是心功能正常、早期代偿性左心功能不全、晚期左右心室衰竭的演变过程。
董氏等以PEP/LVET比值增大程度为指标,发现以阴阳两虚心功能最差,依次为气阴两虚、阳虚、气虚。说明心虚证有心功能不全的病理基础。
  2.早搏与血瘀证的研究 瘀血阻络可致早搏,血瘀可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增加,血浆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增高、体外血栓形成加大等血液流变的异常、高血脂及甲皱循环变化,可见血色变暗、血流缓慢、停滞等改变。张氏对老年心脑疾病的气虚血瘀研究发现,血浆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表现]
  1。症状 本病可无症状,亦可有心前区突然跳动或心跳似乎暂停的感觉。频发早搏可由于心排血量减少而引起全身乏力、心悸及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可因早搏而引起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早搏尚可引起胸闷、易激动、失眠、食欲减退等精神紧张症状。
  2.体征 发作时心律不规则,心脏听诊有心搏提前,其后有较长间歇,早搏的第1心音较强,第2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跳动不均,脉搏减弱甚至扪不到,形成脉搏间歇。如继发于其他疾病,则有原发病的体征。
  [并发症] .
  正常人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出现早搏影响不大。频发的早搏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发生在急性心梗、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病、低钾、洋地黄中毒以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室性早搏易演变为室速或室颤;而多源性房早易出现心房颤动。
    [辅助检查]
  本病未发作时,心电图可无异常表现,动态心电图有可能在24小时内记录到过早搏动。
  1.窦性早搏 为发生在窦房结区的早搏。心电图特点:①提前发生的P波和窦性P波形态完全相同。②早搏和前一心动保持固定联律,和呼吸无关。③早搏和下一次的窦性心动距离等于1个正常窦性周期。
  2.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①提前发生的P波和窦性P波形态不同(J②P.一R间期随早搏提前的程度以及前一心动周期的长短而不同,一般在0.12一O.20S。有时可未下传。③代偿间期多不完全。④P’波下传的QRS波形态与窦性的相同或见差传。
  3.房室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心动相同或出现差传。②P’波为逆传型(Ⅱ、Ⅲ、aVF倒置,aVR直立),其位置取决于早搏前向及逆向传导时间,可位于QRS波之前、之后或重叠于QRS波群中。③交界性早搏可以兼有逆向阻滞和(或)前向传导阻滞,或同时出现阻滞。④代偿间歇可完全或不完全。

  4.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①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ORS主波方向相反。但位于束支或分支近端的冲动可沿着希一浦系统传导到另一侧心室,QRS波可不宽。②有时可出现逆行P波。③代偿间歇完全。④可单个或成对出现,可不规则或规则出现而形成二联律、三联律。也可出现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并行心律。 .
    [诊断要点]
  (])典型的临床表现,心脏听诊有心搏提前,其后有代偿间歇;早搏第1心音增强,第2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不均,有脱漏等。
  (2)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对早搏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鉴别诊断] .
  临床发现脉搏有间歇时,首先考虑为早搏,但应注意早搏与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鉴别,心电图为最可靠的依据。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预防方法 去除引起早搏的各种诱因,针对本病的原始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风湿活动、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治疗贫血和甲亢、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所伤,避免外邪侵袭。
  2.体育锻炼 可适当散步、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等,使经脉流通,气血调和,有利于本病康复。
  二、饮食调护
  饮食有节,不宜过饱,以清淡饮食为宜,亦可用以下食疗方辅助治疗。
  1.桂圆肉洋参茶 桂圆肉30g,西洋参6g,白糖3g,将3味放炖盅隔水炖成膏状,每日1匙,开水冲调,代茶徐饮之。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2。菖蒲茶 九节菖蒲t5g,酸梅2枚,大枣2枚,赤砂糖适量。先将菖蒲切片,放茶杯内,再把大枣、酸梅、赤砂糖一齐放入水内煮沸,然后倾人茶杯,将杯盖严,15分钟后服用,代茶饮。适用于痰浊阻滞者。
  3.莲子柏肉粥 莲子、柏子仁各30g,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粥。适用于痰热扰心者。
  4.炖猪心 猪心1个,朱砂面2g。将猪心洗净,切开一小口,纳入朱砂面,隔水炖。分2—3次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心血(阴)不足    
  主症:心悸不宁,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健忘少寐,舌质淡红,脉细弱而数、结、代。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酸枣仁各30g,人参、白术、桂圆肉各15g,炙甘草、当归、茯神、远志、木香(后下)各10g。方中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桂圆肉补养心血;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若心阴虚者,去当归、熟地,加西洋参、生地、麦冬、五味子以滋养心阴。若阴虚火旺者,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2.心气(阳)不足
  主症: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畏寒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舌体胖有齿印,脉细弱、结、代。
  治法:温阳复脉。 .

  方药:温阳复脉汤加减。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冬虫夏草、甘松各lOg,淫羊藿15g。本方以《伤寒论》四逆汤为基础加淫羊藿、冬虫夏草、甘松组成。方中以熟附子、于姜温通心阳;以淫羊藿、冬虫夏草、炙甘草助姜、附温阳复脉。若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补益心气;兼血瘀心脉,心胸闷痛者,加降香、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兼痰阻心脉,心胸翳痛者,加瓜蒌皮、薤白、半夏、石菖蒲豁痰开窍。兼阳虚水泛,肢体浮肿者,加茯苓皮、猪苓、泽泻、桂枝温阳利水消肿。
  3.脾肾阳虚
  主症: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胀纳呆,腰痛阴冷,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质淡,脉沉细迟或脉结代。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宁心。 .
  方药:理中汤合真武汤。人参20g,茯苓、白芍各15g,干姜、白术、桂枝、生姜、附子(先煎)、炙甘草各lOg。理中汤有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之功;真武汤有温肾散寒、健脾利水之功;两方合用,对脾肾阳虚证候有较好效果。脾肾阳虚所致的心悸,与阳气虚寒、寒水内停、水气凌心密切有关。用真武汤合理中汤治疗,使阳气健旺,水邪得去,从而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若水湿内停中焦,致使胃气失于和降,而兼恶心呕吐,脘闷不舒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降逆。
  4.痰浊阻滞
  主症:心悸气短,心胸痞闷胀满,痰多,食少腹胀,或有恶心,舌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加减。半夏、陈皮、枳实、制南星、柏子仁、远志各lOg,茯苓、酸枣仁各15g。方中以半夏、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土;枳实、制南星行气化痰。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痰浊蕴久化热,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胸闷烦躁,口苦干,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者,则宜清热豁痰、宁心安神,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属于气虚夹痰所致的心悸,治宜益气豁痰养心安神,可用定志丸加半夏、橘红。
  5.血脉瘀阻
  主症:心悸怔仲,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心痛彻背,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枳壳、桔梗、牛膝、当归各lOg,川芎30g,赤芍、生地、柴胡各15g。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去而正不伤;柴胡、枳壳、桔梗疏肝理气,使气行血亦行。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补气益气;兼血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血养血;兼阴虚者,去柴胡、枳壳、桔梗、川芎,加麦冬、玉竹、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生津;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等温经助阳。心悸心神不安较甚者,加酸枣
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
  以上方药,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可每日2剂。
  关于早搏的辨治思路与方药,各地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大体可分为3大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专方加减为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单纯治疗室性早搏的文献也较多,而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增多,用于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中药也越来越多,如/¨芎嗪、参脉针等。
  肝气郁结未作为单独证型列出,而是作为兼挟症列于其他证型之后,以重点突出心系的病证。但疏肝益肾在,15、'律失常治疗中也是很重要的,患者久病也易出现肝郁心烦、阴虚火旺的症候,临证时应注意加用疏肝益肾之品。蔡沛源等以疏肝益肾法为主治疗32例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早搏,基本方:柴胡、枳壳、淫羊藿、肉桂各6g,白芍、当归、生地各20g,枸杞12g,黄芪30g,合欢皮25g。肝气虚加党参、白术;肝阴虚加女贞子,重用生地、白芍;兼肾阴虚加熟地、山茱萸;兼肾阳虚重用肉桂、淫羊藿,加补骨脂、附子;心虚证重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痰湿加半夏、茯苓、白术,去生地、白芍;痰热加天花粉、竹茹、半夏,去肉桂;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钩藤;脏躁证加甘草、浮小麦、大枣。疗程2—6个月。结果室早与房早显效率分别为73.9%与77.8%。

  四、专病专方
  1.整律合剂 党参、丹参、苦参各30g,炙甘草15g,柏子仁、常山各9g。水煎服,日2剂。适用于气血亏虚者。
  2.调律汤 生地、党参各30g,麦冬15g,五味子9g,当归20g,青皮、常山各12g。水煎服,日2剂。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3。黄连生脉汤 黄连5—10g,党参(重症用人参5g)、麦冬各12g,五味子5g,苦参、丹参各15g。此为基本方,心悸失Itl~;011酸枣仁15go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适用于气阴两虚或心气虚型。以此方治疗观察258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119例,2个疗程93例,3个疗程以上46例。对照组46例,用心律平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24例,有效98例,无效36例,总有效86.7%,对照组总有效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对照,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纤维蛋白原减少,有显著差异(P<O.05)。
  4。抗早搏汤 常山9g,半夏、苦参各12g,炙甘草lO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痰浊阻滞型。
  5.振心复脉汤 桂枝、茯苓、茯神各lOg,炙甘草、太子参各15g,大枣5枚,远志6g,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各30g(先煎)。阳虚加淡附片;心悸甚、早搏频发用红参代太子参,炙甘草加倍;咽中不适,舌尖红加黄芩或知母;胸闷喜太息加旋复花、郁金;失眠加丹参、酸枣仁。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心阳虚者。以此方观察了室性早搏64例,治愈4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
  6.复律汤 党参、黄芪、川芎、车前子、甘草各10g,苦参30g,黄连、丹参、琥珀、酸枣仁各15g。胸阳不振,胸闷较重者加全瓜蒌、桂枝各lOg;心阴虚党参易太子参或西洋参,加麦冬、五味子;心阳虚加仙灵脾、菟丝子;血虚加当归、生地。日1剂,水煎服。任长杰等治疗97例难治性早搏,显效25例,有效5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5.8%。
  7.复脉汤 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5g,炙甘草、苦参各10g,沙参、磁石(先煎)各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均先煎),大枣5枚。气虚加黄芪、西洋参;阳虚加桂枝、制附子;气滞血瘀加青皮、陈皮、川楝子、白芍、枳实、郁金。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共观察102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4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
  8.加味炙甘草汤 炙甘草12g,党参18g,黄芪、生地各30g,桂枝、川芎、麦冬、生姜、丹参、赤芍、瓜蒌各lOg,大枣lOg,阿胶6g。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104例,显效8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1%;而对照组70例,用美心律lOOmg、丹参片3片、消心痛10mg,日3次。结果: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4.2%。本方有显著疗效。
    五、中药成药
  1.心气阴虚证
  (1)生脉注射液 由人参、麦冬、五味子3味中药按]:3。12:1.56的配伍组成。30—5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参脉注射液 由人参、麦冬2味中药组成。30一5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黄芪注射液 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4)滋心阴口服液 每次lOml,每13 3次。
  2.心阳(气)虚证 。
  (1)参附注射液 由人参、附子2味中药组成。30—50ra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13 1次。
  (2)舒心丸 每次含服或吞服2—4粒,每日3次。
  3.瘀血阻滞证
  (1)复方丹参注射液 每次12~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2)灯盏细辛注射液 每次3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3)麝香保心丸 由麝香、蟾酥、人参等组成。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适用于心气虚弱心脉不通的患者。
  (4)复方丹参滴丸 每日3次,每次10粒。
  六、针灸及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选心俞、内关、三阴交、通里、太冲等穴,心血不足加神门、脾俞、膈俞;不寐加厉兑;眩晕加百会、风池穴。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可酌情加灸法,10天为1疗程。房性早搏常用合谷、足三里、曲池等;室性早搏采用足三里,、三阴交、条口、承山、中都等穴;并配合辨证取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
  2.耳穴疗法 取心、神门、皮质下、胸区、交感,每次选2—3穴,留针20分钟,每日1次,lO天为1疗程;或取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穴,用胶布固定王不留行,每天按4—6次,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次3—5分钟,保留7—10天。
  七、西医药治疗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有关原发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等。
  2.窦性早搏 无须治疗。 .
  3.房性早搏 偶发者可不用抗心律失常药,频发、多形、多源或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伴有症状、或易触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二尖办狭窄及甲亢病人出现的房性早搏常是心房纤颤的先兆。治疗房性早搏可用异搏定40mg,日3次口服;臼阻滞剂如心得安10rag,或倍他乐克25mg,日3次口服; .
  4.房室交界性早搏 无症状不需处理,治疗原发病,如有症状时可按室性早搏处理。
  5.室性早搏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应综合考虑,室性早搏有下列情况时应予以重视:①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办膜疾病等;②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40%或有心力衰竭表现;③有黑朦或有昏厥表现者;④多源、成对、成串酌室性早搏及AMI或QT延长基础上发生的RonT现象。
  治疗:①急需控制的室性早搏可静脉给药,首选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150mg,10分钟注完,随后l—l。5rag/rain静滴6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rag/rain,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利多卡因,50~70mg加入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或50—100rag在静脉输液中小量滴人,10min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300mg,室早消失后改为500ra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液中,每分钟1—2ml速度,维持2—3天,而后改用口服药巩固效果;并不很急的室性早搏可口服给药,选用工A、类和工..类药物、臼阻滞剂、胺碘酮等。心律平100—150rag,每日3次。莫雷西嗪50mg,每日3—4次。胺碘酮200mg,每日3次;5—7天减量,200rag,每日2次;5—7天后改维持量100~300g,每曰1次。②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出现的室性早搏,首选静脉使用胺碘酮。③伴发心功能不全的室性早搏,原则上先予以改善心功能。④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毒性反应的室性早搏,首先应停服这些药物,视情况给予补充钾盐,洋地黄引起者可选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⑤伴发低血钾的室性早搏,应补充钾盐,同时,适当补充镁盐。⑥二尖办脱垂、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Q]、延长综合征病人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时首选8阻滞剂。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①提高疗效;②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等副作用;③缩短疗程,提高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停减率。
  其基本原则是:①可以不用抗心律失常药则不用,尽可能用中医药治疗;②按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或专病专方选择中药;③中药不能控制者或病情危重者合用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制剂宜用小剂量至中等剂量,危重者宜用针剂同时配合中药针剂。 ‘
  频发、多源且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早搏患者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刘华荣等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2例,西药用心律平150mg 口服,每日3次,7—14日后改为lOOmg,每日3次;中药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各15g,白术、当归、远志、炙甘草各lOg,酸枣仁、龙眼肉、茯苓各12g,木香6g),水煎服,连用7一14天。结果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1%。李进禧等用加味炙甘草汤合乙吗噻嗪观察86例。中药用:炙甘草、党
参、黄芪各30g,桂枝、麻仁、远志各lOg,生地、麦冬、熟地、茯神各15g,大枣、酸枣仁各10枚,生姜3g。日1-剂,水煎服。结果显效69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述评]
  近20年来,关于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非常之多,本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辨证论治方面,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现代研究成果,提高了疗效。但由于辨证分型繁杂,无统一辨证标准,更缺少对照和重复,以致许多临床经验难于找出规律,不便于经验的推广和应用。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体表现在:在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上筛选了大量的中草药,阐明了其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运用电生理技术等新方法研究中药及方剂的工作已逐步开展并不断深入,对一些中药抗心律失常原理进行了研究,有的已被证实具有电生理效应,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结合的基础上,处方用药时将一些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考虑进去,如清热选用苦参,活血选用延胡索、当归、郁金,化痰选用常山、菖蒲、南星,益气温阳选用人参、附子等,将有助于提高疗效,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针对性强,作用迅速的抗心律失常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但目前研究范围较局限,须开展更广泛的药理研究,复方研究亦不能忽略。
  从大量的文献报道统计分析,专方治疗本病的比例较大,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对于今后的剂型改革和新药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尚无高效、特效、速效的抗心律失常专方问世,而且专病专方治疗本病是否存在耐药问题,其前瞻性研究报道极少。
  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由于针灸治疗本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较少,尚须做大量的工作。
  总之,中医药治疗本病,确实具有很大优势,从中草药中研制出抗心律失常药,其临床和实验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不断提高中医治疗奉病的疗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律失常之中医治疗
心律失常、强心饮:处方:党参、黄芪、丹参、益母草、仙灵脾、黄精、麦冬、制附子、甘草。2、主治:一般用...
朱锡祺治心律失常经验
【引用】心脏的辨证治疗
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四逆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