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验方新编1(46)发热
发热
痘者,胎中之阴毒也,必赖阳气以成之。小儿出痘大约发热三日,肌肉松透,然后能见点苗齐,热退乃真阳内伏,交会于阴。复发热三日,是运水到苗,以成清浆,浆足热退,及至养浆,真阳外出,发热三日,化毒以成脓,脓成热退而阳伏。毒既化脓,又必发热蒸干,方能结痂。痂落后真阳外出,蒸化斑点,谓之烧斑。倘有黑斑,乃是火衰,并非因吃盐酱之故,所谓痘禀于阴而成于阳也。如此,治痘之法,始终当以补气血扶阳气为第一义,用药以温补少加发散为首务。否则,气不足则痘顶不起,火不足则浆不稠,且恐厥逆腹痛,阴寒起而坏症作矣。
或问曰∶痘宜温补,此理甚明,若兼发散,岂不伤气?不知纯用散药,汗多则伤气,少加发散药于温补药中,则血脉疏通,痘疮易出,无壅滞之患,受解散之功。所以古方补中益气汤内有升麻、柴胡,大温中饮内有麻黄,温中补气尚用散药,可见古人用心之妙。痘之初出,是断不可减去散药者也。
或又问曰∶痘宜温补兼散,此理已明。后开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此二方重用附、桂,并无散药,兼用龙骨、粟壳收涩之药,其义何取?不知温补兼散,乃治寻常痘疮之法。更有一种小儿发热一二日,即遍身出痘,古书无方,时师袖手,此乃阴毒太重,阳气太虚,阴毒一发,阳气已清,故泻痢不止,泻出之物多作青黑色,肝气所化,胃气将竭之兆。速宜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二方大剂连进,可以扶元阳,可以清阴毒,操起死回生之功,有鬼神莫测之妙。二方合煎名返魂丹,治痘收效,指不胜屈。余治外甥汪陵医案所当细阅。
至于清火解毒凉药,必察明果有实火者方可暂用。若误用于齐苗时,则水不能升而顶陷。若误用于养浆时,则浆不能稠而痒塌,痒塌者真火衰也明矣。当前速宜参、熟,并用附、桂同煎,脾肾双补,大剂叠进,尚可挽回。否则,寒战切牙,吐泻交作,不可为矣。至于身凉而脓不干,痂落而斑不化,及痘后发毒,皆因误服生地、银花、泽泄、连翘等凉药之故,不可不知。热有邪正,必当体察。正热者,阳气蒸腾,自内达外,苗露头而不恶寒,时热时止,兼有小汗,手足温和,饮食有味,二便如常,所谓内外无邪,不必服药。邪热者,偶受风寒,头痛恶寒,四肢冷而无汗,荆防地黄汤内加肉桂一钱,一二剂尽可解散表邪而愈。古人云∶热不可尽除,真格言也。
 
形色
痘以饱满为形,红活为色。顶陷不起是气虚,色不鲜明是血虚,宜培补气血为主。真阳虚者、乃无红晕,甚至通身皆白,身凉不温,宜大补元煎,阳回身温,转白为红矣。又有一种遍身血泡者,此非血多,乃气少不能统血,故血妄行,急当大补元煎,阳气充满,血泡变白而成功矣。庸医不明此理,谬言血热,误用寒凉,变症日增。形与色,外象也。必要饮食有味,二便如常,知其无内病,可以不服药。若二便不调,饮食不下,烦躁闷乱,夜中不宁,形色虽好,亦甚可忧,必当察其病情何如,小心用药,挽回方妙。形色不佳,多半是气体虚寒,手足厥冷,头重神疲,便清泄泻等症,必当大补元煎,兼用附、桂。若泄泻不止,并当添入龙骨、粟壳等药以收涩之,方可回生。
痘以红为贵,有圈红、巽红、铺红之别。圈红者、一线红圈紧附痘根,最为佳兆。巽红者,痘根血色隐隐散漫,亦气不收之故,速宜大补气血。铺红者,一片平铺,无痘之处亦红,所谓地界不分,若兼不恶寒,口渴而渴,小便臊而短,大便燥而结,内热有据,宜白虎地黄汤以利之。热退身凉,即宜平补,不可多剂。又有一种锡光痘,身凉不温,色白不红,此乃阳虚,阴象也,宜大补气血,附、桂同施,气足阳回,痘根红而浆稠痂结矣。又有一种根无红盘,顶含黑水者,乃阳气大虚,阴气凝结,亦宜大补元煎,兼用附、桂,黑水化而为脓矣。痘有五泡,曰水泡、脓泡、灰泡、血泡、紫泡。痘有五陷,曰白陷、灰陷、血陷、紫陷、黑陷。水泡者,皮薄而明。《经》言气热生水,要知清浆皆水。何以不成脓?火少故也。
必当姜、桂、附子等药,大剂陡进,水必成脓。若误用凉药作泻后,转为白陷。脓泡失治,则破流脓水。灰泡失治,转为灰陷。二症亦宜参、熟、附、桂,大剂多进。若有小颗粒发出,谓之子救母,生意在焉。血泡者,乃气虚,非血热,亦宜大补元阳,否则变为白陷。紫泡者,其症有二∶紫中带青者,亦因气虚不能摄血、阴血凝结而成,其人必身倦,恶寒,舌苔白,饮食不多,大小便清白,速宜大补元阳,否则变为紫陷;又有一种紫黑焦枯者,乃纯阳无阴之症,其人必口干恶热,小便短,大便结,此实火也,宜清凉解毒,白虎地黄汤酌加大黄以行之,但得灌浆,尚可望生,失治转为黑陷。又有一种小儿因服凉药,腹中作痛,呕吐泻利,将成慢惊,头面大热,唇焦舌黑,亦似实火,此乃火不归元之故。实火者,二便臊闭。虚火者,泻利不止。全在细心体察,方得其真。《经》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实者责之,虚者责之。盖言万病皆当体察寒热虚实。医治痘症,可概云实火肆用苦寒克削,以毙人性命耶。
 
起胀
痘至开盘,头面腮颊亦肿,谓之起胀。至脓成浆足,痘回而胀消,谓之收胀。盖缘毒瓦斯由内达外,此时尚在肌肤之间,故腮颊亦随之而肿。迨至脓成浆足,毒瓦斯尽化为脓而胀自消。亦必脾胃强健,方能如此。若当起胀而不起胀,乃由元气内虚,不能送毒外出之故,宜用大补气血之药,少加发散,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盘自开而胀自起。若痘未开盘而头面先肿,乃元气大虚,此乃虚肿、非起胀也。其痘必不能起胀,亦宜大补元气,肿自消而胀自起。又有痘已回而肿不消,乃元气大虚不能摄毒,余毒留于肌肉之间,不能尽化为脓所致,亦宜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余毒尽化而脓消矣。《痘书》云∶痘出稠密封眼者有救,不封眼者无救,此言不确。起胀者有救,不起胀者无救,此言甚确。封眼者眼弦多痘,胭脂水涂之仍可以不封眼。不起眼者乃元气大虚,何以送毒外出?必当大补元煎、附子、肉桂大剂多进,胀起而毒化,一定之理也。
 
养浆
痘之紧要,全在养浆。浆成则毒化,浆不成,痘斯坏矣。自发热、见点、齐苗、灌浆,无非为养浆而设。若颗粒稀蔬,根盘红润,精神爽健,二便如常,乃上等痘也,可以不药。
倘形色平常,全凭用药、助其气血,以养其浆。最怕者无热。全仗真阳充足出而用事,方能化毒成脓,设阳气不足,何以蒸化其毒,宜在补阳气,实为上策。紧防泄泻,泻则中虚,阳气一亏,毒必内陷,定当预为提防,补其阳气,助其脾胃,浆干痂结而成功矣。煎药方无非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之类,相兼服之,万不失一。而世之面麻者,皆因不明是理,养浆时被庸医误用消伐之药,中气下亏所致。若于养浆时,大剂温补,气血充足,落痂后断无面麻之患。又有一种小儿痘后满头溃烂,名曰虚阳贯顶,又曰发疽。经所不愈,此乃出痘时误服凉药,胃中受寒,阳无所根据,上冲头顶,譬之火炉中以水泼之,则热气必上冲,此理无二。
速用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引火归元,旬日可愈。
 
收结
收者,浆回而胀收也。结者,脓干而痂结也。收结如法,其功成矣。倘浆回而肿不消,脓成而痂不结,亦是真阳不足,身无热,不能干浆化毒之故。脓浆充足,必赖阳气熏蒸,方能结痂。阳气二字,岂非痘症始终必需之至宝。设此时气体虚弱,不能结痂,必相其虚实,无非培补气血,无不立见奇功。又有一种浆不能干而生蛆,谓之蛆痘,总由阳气不足之故,俱宜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脓自干而蛆自化,痂结而愈。
 
痘毒
痘本胎毒,自内达外,若出痘时尽化为脓,痘后无余毒矣。当其初,总宜培补元阳,兼用散药,毒瓦斯方能尽出,化而为脓。时师用黄芩、连翘、泽泻等药,在彼以为凉药可以解毒,岂知痘乃胎中阴毒,得阳气则行,得凉药则滞,毒瓦斯因凉药留滞于肌肉之内,痘后所以发为大疽,名之曰痘毒。皮色不变者居多,宜大温中饮数剂,全愈。其色红白相兼者,半阳半阴症也,荆防地黄汤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数日亦愈。倘已溃烂,亦以荆防地黄汤与大温中饮相兼服之,计日可愈。荆防解其凝结,姜桂散其寒凉,所以可愈。倘时医见之不分阴阳,统言火毒,仍用生地、连翘、银花等药,以致坚肿不消,溃烂不敛,清浓淋漓,久而不愈,渐致泄泻不食,脾胃一败,不毙鲜矣。若红而带紫者,乃阳症也,方可以荆防地黄汤愈之,大便结者下之。然阴症多,阳症少,痘后并未见有阳症之毒也。又后有痘毒色白方最效。
 
痘症诸方
补中益气汤∶此方补气散毒,气虚者初出痘时服三四剂,痘易起发。痘顶陷者亦宜服之。党参三钱,黄 二钱,白术钱半,炙草一钱,当归二钱,陈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加姜煎,可与荆防地黄汤相间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氏锦囊秘录》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六小儿痘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五百七
验方新编 卷二十一
痘症收结《验方新编》 [清] 鲍相璈(公元1644
仙传外科集验方 用敷贴温药第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