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 喉
 白    喉
    [概述]
    概念  白喉是由白喉疫毒引起,  以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咽喉肌膜出现白点、白膜
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白喉又称白缠喉、白喉咙、温毒喉痹等。
    本病属时行疫症,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
抗病力低,故易得病,且表现较重.甚至呼吸困难.出现窒息而死亡。
    历史源流  白喉一病,在清代以前未见系统记载,及至乾隆十二到三十八年间始有

    [病因病机]
    本病的外因为感受时行疫毒,或兼感风热之邪,  内因多为肺肾阴虚,或肪胃素有积
热。
    一、疫毒侵袭.兼感风热  由于秋冬季节久晴不雨.气候亢燥,温疫疠气从口鼻而
入,兼感风热之邪,邪毒蕴结肺胃,搏结于咽喉而为病。
    二、肺肾阴虚,邪毒上炎  由于病人素体阴虚,时行温疫之邪从口鼻而入,疫毒热
邪灼于肺金,又肾水不足,未能灌溉肺金.肺金无水浥注,则致咽喉干枯溃烂而为病。
    三、肺胃热盛,邪毒熏蒸  由于病者素体强盛,或多食辛热之品,  胃中积热上升肺
中,若感受时行温疫之邪,则内外邪热夹攻,熏蒸咽喉而为病。
    [临床诊断]
    症状:病之初起,觉咽微痛不适,,吞咽不利,头痛无力,食欲不振,发热约38℃左
右。部分患者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则咽喉肿痛加剧.可出现高热。若邪毒向喉部
蔓延,则出现犬吠样咳嗽,声嘶或失音,甚则喘鸣或呼吸困难,高热烦躁,双颌下核
疼痛.口气秽臭等症状。    .
    检查:咽部检查可见白膜,  白膜开始常发生于双侧喉核表面,渐蔓延至软腭、悬雍
垂、咽腭弓或咽后壁等处。白膜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界分明,与粘膜附着较紧,不
易剥去,若强行剥去,则造成出血伤面,短期内不被新的白膜盖住。若白膜发展至喉部.
可见喉部粘膜亦为白膜覆盖。颈部及颌下核肿大压痛。白膜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找到白
喉杆菌。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风热乳蛾、胃热喉疳、阴虚喉癣及疫喉痧相鉴别。风热乳蛾,
发病较急,发热恶寒较显著。咽痛较剧,.喉核红肿显著,  白腐物局限于喉核表面,而不
扩展及喉关内外,而且易于拭去,不出血。涂片或培养可找到溶血性链球菌。胃热喉疳,
本病相当于溃疡膜性咽峡炎。起病较缓,口发臭味,咽痛常一侧较剧,初起可见寒热。

咽部粘膜溃疡,常在一侧喉核上,覆有灰白色或黄色腐秽物.涂片可找到奋森氏螺旋体
及梭形杆菌。阴虚喉癣,本病相当于咽喉结核。起病缓慢.咽喉干燥而痒.  曰渐腐烂.
形如苔癣,但白膜较薄,疼痛亦轻。全身可有咳嗽,咯痰不爽.痰中带血或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舌质红嫩,脉细数等阴虚劳损的表现。疫喉痧.高热、咽痛较剧,遍身发疹,
肌红疹痒。咽肿,咽峡部出现红色小痧点,并可有淡黄色分泌物,但易剥去,舌面光滑.
呈肉红色,上有杨梅样小颗粒突起。
    [辨证施治]
    一、辨证   
    1。疫毒侵袭,兼感风热
    证侯:喉核微红微肿,喉间有白点、白块或白条,但数量不多。或见肌膜轻度溃烂。
多兼有头痛,恶寒发热,面赤唇红,舌质红,苔少,脉浮数。指纹浮或紫而鲜。
    病机分析:初起邪尚在表,邪毒蕴结肺胃,上灼咽喉,故咽喉微红微肿,有白腐物
和表浅溃烂。因兼感风热之邪,经脉受邪,故头痛。卫阳被遏,卫气不得泄越,加上热
毒内蕴.故有发热恶寒。正气抗邪向外.脉应之而浮。舌质红.苔少.指纹浮或色紫而
鲜,均为外感风热及白喉热毒的表现。
    2.肺肾阴虚,邪毒上炎   
    证候:咽喉微痛,起有白块、白条或白点,溃烂时则痛楚较甚,口舌干燥,面色淡
暗或苍白,唇色红而不鲜,微发热,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指纹青紫,脉数无力。
    病机分析:阴虚体质为时疫毒气所犯.因为患者以正虚为主要方面,故喉中微痛,
身微热。又肺阴不足.虚火熏灼,邪毒聚于咽喉,致喉间起有白块.白条或白点,溃烂
时痛楚较甚。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邪毒伤正,故出现面色淡暗或苍白色.脉数无力
等虚象。舌质红绛,指纹青紫是内热的表现。
    3.肺胃热盛,邪热熏蒸
    证侯:咽喉疼痛较剧,咽喉肌膜、喉核红肿溃烂,白膜满布,白腐物多而厚,颜色
灰白。全身症状见声音嘶哑,咳嗽如犬吠样,面赤唇裂,牙肉腐烂,口臭舌焦.发热口
渴,手足背热于手足心,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赤,舌苔黄厚,脉洪大而
数。
    病机分析:病者素体强壮,兼感温疫湿疠之邪,以致胃中热毒壅盛,热毒上壅搏结
咽喉.故咽喉肌膜及喉核红肿溃烂.疼痛较剧。疫毒深重,故白腐物多而厚,颜色灰白。
白膜壅塞喉间,阻遏肺气,故声音嘶哑,咳嗽如犬吠样。胃热上蒸,则唇裂龈溃,口臭
舌焦,发热口渴,  胃腑热盛,故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头面为诸阳之会,又阳气充实于四
肢,故面色红赤.手足背热于手足心。舌质红赤,舌苔黄厚,脉洪大而数均为火热炽盛之象。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疫毒侵袭.兼感风热
    治则:疏风清肺祛痰。
    方药:除瘟化毒汤加土牛膝根。本方以桑叶、葛根、薄荷微散风邪而解表;银花、
生地、川贝、枇杷叶清肺而解热毒;竹叶、木通清热利水引热下行;甘草和中而清热,
加土牛膝根以解白喉之热毒。若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火麻仁等润肠通便;胸下胀满

者,,加枳实、炒麦芽导滞行气;小便短赤者,加车前子、灯芯草清,bN尿。服药后巳无
表证,但仍见喉痛溃烂者,宜转服养阴清肺汤加土牛膝根主之,以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2.肺肾阴虚,邪毒上炎
    治则:养阴清热解毒。    .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土牛膝根。本方以生地、玄参滋水清胃热;麦冬、川贝母清肺
热而化痰;白芍、丹皮平肝热而泻火;甘草和中清热;薄荷引诸药上行以利咽喉;土牛
膝根最能解白喉之热毒,而且能利水,引热下行。此方虽着重于滋阴,但稍佐清热的药
物则滋而不腻,散而不伤阴,是治疗本病的主方。若胁下胀满,加神曲、山楂消积导滞,
咽燥干渴加天冬、马兜铃清润肺金;面赤发热,舌苔黄,加连翘、银花清热解毒;大便
燥结,加玄明粉、大黄泻实通便;小便短赤,加木通、泽泻清心利尿;大便溏泄,加砂
仁、藿香醒脾化湿;若泄泻过度,生地、玄参、麦冬、土牛膝根可考虑酌减。
    3.肺胃热盛,邪热熏蒸
.  治则:苦寒泄热解毒。    .
    方药  神仙活命汤或龙虎二仙汤。神仙活命汤以石膏清胃中实热;山栀子祛三焦实
热;龙胆草、白芍平肝泄热;黄柏、生地滋肾水而祛热救肺金;马兜铃、瓜蒌皮、板蓝根清
肺化痰;甘草和中清热;土牛膝根解白喉之热毒,并引诸经之热毒下行而利水。若舌上
芒刺,神昏谵语者,加犀角凉血解毒,安神定惊;大便闭结者,加大黄、川朴行气泻下;
胸下满闷者,加川朴、枳壳宽胸行气;小便短赤者,加知母,泽泻、车前子清热利尿而
且滋养肾水;口渴甚者,加天门冬清肺润燥;若发热甚者.加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
之力。龙虎二仙汤由清热生津的白虎汤、解毒凉血的犀角地黄汤,以及清热解毒、疏泄
散邪的普济消毒饮等方加减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的功效。热毒充斥.症状严
重者.宜用本方,可日服3-4剂。因本方功猛力强,气血两清,过用会伤伐正气,故
临证时须仔细斟酌,切忌乱投。服药后病势转缓,脉细数者,宜转服养阴清肺汤加土牛
膝根。       
    以上各型患者.均可同时兼服啜药散,慢慢啜服,使药散经过喉咙烂处,以粘附于
创面上。若牙龈与唇部均有溃疡,嘱病人用舌舔啜药散,转搽唇龈溃烂处。啜药散为治
疗白喉的有效药物。方内土牛膝根专解白喉疫毒;人中自、黄瓜霜、川贝母,竹蜂消痰
散结,润燥利喉;黄柏坚阴泻火.甘草润肺利咽喉。
    除按上述辨证分型治疗外,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灵活选方用药。若白膜蔓延侵
及气管,症见声音嘶哑,咳嗽如犬吠声,痰涎壅盛,为痰涎壅闭喉间之危症,急服雄黄
解毒丸或利喉散。雄黄解毒丸中,雄黄能解毒破结气,郁金能散恶血,巴豆能下稠涎。
利喉散中巴豆霜、皂角刺祛痰开窍,黄连清热解毒.服药后若得吐下,症状可以缓解。
但方药峻猛,虚人宜慎用,若汤药无效,病情反而加重.患者面色发疳.处于窒息状态
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待呼吸平缓后继续服药。    .
    若疫邪内陷心包,耗烁真阴,精气被夺,时时欲脱,症见心悸怔仲,汗出如珠,神
倦,脉数无力,或脉结代者,为心经受邪,心气耗伤,血脉不荣之脱证,宜服三甲复脉
汤或大定风珠。重加人参、北芪、当归、熟枣仁等双补气血,养阴扶正,以救危殆。汗
出肢冷者,可考虑加用熟附片以回阳固脱。大定风珠中鸡子黄、阿胶、干地黄、麦冬,
白芍、胡麻仁滋养阴液,强心健肾;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炙甘草,五味子酸甘

化阴,且安中土,以资化源。三甲复脉汤比大定风珠少五味子、鸡子黄,其养心安神,,
回护真元之力稍差。此证预后较差,凡脉不整,沉细无力,应时刻警惕,及早进行抢救。
若稍疏忽,出现吐逆、痰鸣、神昏,则更难施治。若邪毒损害中土,胃土虚衰,筋脉失
养,证见饮食即呛,不能下咽,呼吸困难,下肢痿软,宜用养正汤。方中熟地、首乌、
女贞子、白芍大补阴血;麦冬、生地、玉竹、花粉滋养阴液,润肺生津;山药、茯苓周
补脾胃。可加地龙、蕲蛇、沙参、龟板、五味子,党参等补益气血,强筋通络。
    在治疗上还应注意,服药后如见遍体斑疹,乃服药见效,客邪外出之征.不可误作
寻常斑疹,不敢滋阴,转服表药,反致贻误。
    (二)外治法  以清热解毒,祛腐定痛为主。
    1.清凉散  吹喉,每日10多次,有泻火解毒,去腐生新的作用。
    2.  白喉散  吹喉,每日10多次,有消积去腐,清热解毒的作用。    .
    3.砂牛粉  吹入患处,每日7~8次。此药擅能化腐去积,对假膜的消除有一定的
作用。
    4.巴豆朱砂膏  取少许药末放在膏药上,敷贴在大椎或印堂、天突穴,8小时后..
局部大多起红紫色小水泡,用针挑破,涂1%龙胆紫。此方能解毒退膜。
    5.赤豆芙蓉散  以药散适量,用葱汁、陈茶水及蜜糖调成糊状,敷于颈项肿痛处.
能拔毒外出,消肿止痛。
    (三)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  少商、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为主,配用天突、人中等穴。重刺
激每日1次.有宣肺泄热作用,可缓解喉痛及呼吸困难。
    2.放血疗法  常于舌下紫筋处,以消毒三棱针刺之,须令病者舌伸出外.流出黑
血少许,再于两手少商、中冲、合谷及耳上紫筋各处放血适量以宣泄热毒。
    (四)民间疗法
    1。内服中草药    .
    (t)七叶一枝花15克、夏枯草20克,煲水饮服,每日2剂,本方着重于清热解毒。.
适用于肺胃热盛的白喉。
    (2)马齿苋30克,煎服,每曰1剂。本方有清热祛湿滑肠作用,大便不通者尤方
适用。
    (3)马鞭草30",-,50克,煎水,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的作用,风热白喉及阳热白喉适用,并发心肌炎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
    (4)榕树须30克,煎水服,每日1剂。本方有清热泻火解痉作用,适用于治疗小
儿白喉并发急喉风者。
    (5)卤地菊45克,冰糖15克,每Et 1剂.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饮食疗法    .
    (1)宜食麦粥充饥,或用绿豆煲水饮.可按患者需要酌情服用,以清热养胃气。
    (2)燕窝适量煲粥佐膳,对病后体弱声嘶者有补益肺阴,利喉开音的作用。
    (3)蜜枣10枚,白菜干30克,煲汤作饮料,宜于口燥咽干者。
    [转归及预后]
,  本病为急性、烈性传染病,若不及时积极抢救治疗.预后险恶。一般来说,咽白喉

或鼻白喉之预后较佳,喉白喉及各种混合性白喉则较严重。患者体质强盛者,病死率较
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较高。
    由于邪毒壅盛,  白膜侵延气道,阻塞呼吸,则致窒息死亡。若邪陷心包,心阴受损,
心气耗伤,可致血脉不荣之脱症。由于邪毒侵袭,亦可导致筋脉痿软诸症,如吞咽困难.
一视蒙,  口眼喁斜,四肢痿软无力等症,如经治疗,可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经久不愈者.
由于邪毒亢盛.又素体肾虚,则可导致水肿之重症,甚则危及生命。
    [预防及护理]
    一、预防
    1。隔离患者  发现病人须及时隔离治疗,直致白膜全部脱落,症状消失后2周.
或鼻、咽分泌物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病人卧室要彻底扫除,空气要流通,衣被在直
接阳光下曝晒半天。用具须煮沸15分钟或用596来苏尔浸泡1小时。
    2。接触者的处理  一般不检疫,集体儿童及保育人员留查7天或至鼻、咽拭子培
养阴性。儿童接触者作白喉感受性试验,阳性者注射白喉类毒素,体弱多病者,肌注白
喉抗毒素1000~2000单位。亦可集体服用下列煎剂:①土牛膝根,一般15~150克(1
岁以内者用15克,  1-5岁用30克,5岁以上用45克).煎水饮服,连服4~5天。②青
果(鲜橄榄)  白莱菔各60克,煎汤代茶饮,每周服2~3次,与此同时,用196~29b
黄连累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喷咽部。
    3.预防注射  6个月以上的小儿都应进行预防接种,可使并发率显著降低。目前所
使用者为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或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棍合制剂等。
    二、护理
    1。居处光线宜柔和.空气宜流通。
    2。卧床休息  轻症卧床2周,重症4周,心动悸,脉结代者延长至8周,即使病情.
巳明显好转,仍需特别注意休息,以防止心跳骤停,突然死亡。证候危重者仍需休息卧
床8周,筋脉迟缓者需10~12周,注意清洁口腔及鼻部,保持呼吸道气息通畅。
    3.饮食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饭。可用绿豆煎水作饮料,以助药
力。并禁忌辛辣香燥食品,宜食麦粥充饥。白喉患儿血糖偏低,应多给新鲜而又富于营
养的食物。进食反呛者,可予鼻饲。心动悸.脉结代者,宜少食多餐,并可用西洋参10
克、麦冬15克,炙甘草12克、大枣3枚煎水代茶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喉
白喉中医治疗方法/病因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
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
咽喉干痒咳,白喉之阴虚燥热证,一个中成药轻松解决。
《方剂学》学习笔记248
古代专治白喉的养阴清肺汤,现代又有什么用?阴虚的朋友别错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