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妊娠呕吐药方1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出现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疾病。相当于妊娠剧吐。
    诊断依据
  1.呕吐厌食或食人即吐,一般发生于妊娠早期的3个月内。
  2.若仅见恶心呕吐、择食嗜酸者,称为早孕反应。
  3.须与妊娠肝炎、胃炎、阑尾炎相鉴别。
    证治概要
  妊娠恶阻主要病位在脾胃和肝。其致病原因有脾胃虚弱,素体肝气偏旺以及痰滞。其病机关键是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胃失和降。在治疗时当分因论治,胃虚者则宜健脾和胃,肝旺者宜抑肝和胃,痰滞者宜豁痰养胃。总宜时刻照顾胃气,以其和降为顺。
    分证选方
  一、肝胃不和证   查阅药方用法  查阅药味加减  查阅三反九畏  查阅疗效评定
  [主症] 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腥。胸满肋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头胀而晕。舌淡红,苔微黄,脉滑。
  [治法] 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常用方] 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
  紫苏叶0.9—1.2g,黄连0.6—0。9g。水煎服,每日2—3剂。
[辨证加减]
  1.若呕吐甚者,加半夏、乌梅以抑肝降逆止呕。
  2.若呕吐酸苦水较剧,可改用左金丸清泄肝热,和胃止呕。
  3。若头晕明显者,加甘菊花、钩藤、天麻以平肝息风止眩。
  4.若舌红口干者,为呕甚伤津,加沙参、石斛以养胃阴。
[按语]
  本方原无方名,据《中医妇科学》补。
[参用方]
  1.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180g,吴茱萸30g。为末,水泛为丸,每次2—3g,一日2次。开水吞服,亦可水煎服。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经火旺所致恶阻。症见妊娠早期呕吐酸苦水较重,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2。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半夏、枳壳各6g,陈皮、茯苓各4。5g,甘草1。5g,竹茹9g,黄连3g。水煎服,一日1剂。功用:清热除烦,降逆止呕。主治:妊娠早期胆虚痰热上扰之妊娠恶阻,症见呕吐较剧,虚烦不得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芩连半夏竹茹汤(《中医妇科治疗学》):黄芩、半夏、枳壳各6g,黄连、龙胆草各3g,竹茹9g,旋覆花4.5g。水煎温服,每日1剂。功用:清肝和胃,化痰降逆。主治:妊娠肝火犯胃,致患恶阻,口干而苦,烦热愦闷,夜寐不安,便秘溲黄,苔黄腻,脉滑
数。
  二、脾胃虚弱证
  [主症] 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常用方]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
  人参12g,白术9g,炙甘草4.5g,陈皮6g,姜半夏9g,木香6g,砂仁3g(后下)。
   水煎服,一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者,为夹痰饮所致,可去人参,或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2.若呕吐剧烈,吐清冷水,酌加灶心土、代赭石以温中降逆止呕。
  3.若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者,为肝胃虚寒所致,酌加吴茱萸、干姜以温中祛寒。
  4。若见饮食不化,呕吐不止,为胃虚不能腐熟水谷所致,加谷芽、麦芽醒脾消食,或改用缩砂二陈汤。
  [按语]
  1.据报道:本方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身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及环核苷酸代谢等作用。
  2.据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妊娠恶阻52例。结果:服药1—3天后呕吐均完全停止,进食也迅速好转,仅4例复发;服药1—5剂治愈者42例,有效者9例,无效仅1例。
  [参用方]
  1.人参饮(《圣济总录》):人参60g,白茯苓、厚朴、白术各45g,陈皮、葛根各30g。上为粗末。每次9g,以水150ml,加生姜5片,同煎至、90ml,去滓温服,一日 2次。功用: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主治:妊娠恶阻。症见妊娠三四月呕逆频频,恶闻食气,喜食酸咸果实,头昏目眩,神疲思睡,四肢沉重懈怠,关节不能自举者。
  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半夏30g,生姜24g,茯苓9g。水煎,分2次服。一日1剂。功用:健脾化饮,和胃降逆。主治:水饮上逆,呕吐,心下痞,眩晕,心悸。凡妊娠恶阻者见上述症状,口淡,苔白腻,脉沉滑者可用本方。半夏、生姜用量均宜减少。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妊娠剧吐66例。结果:42例服药5—8剂呕吐停止,纳食增进而达痊愈;12例服药5剂显效,呕吐次数减少,或呕吐如故,但纳食增进,精神好转;5例无效,其余诸症亦未减轻,总有效率为92.4%。
  3.保生汤(《妇人大全良方》):人参、甘草各7。5g,白术、香附子、乌药、化橘红各15g。上为粗末。每次lOg,用水220ml,加生姜5片,煎至80m1,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研末调服,一Et 2次。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主治:妊娠恶阻,症见恶闻
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脉滑大而六部俱匀者。
  4.缩砂二陈汤(《济阴纲目》):半夏、陈皮、炒砂仁各3g,茯苓6g,炙甘草1.5g。加生姜3片,大枣1枚,乌梅肉少许,水煎服,一日1—2剂。功用:健脾养胃,止呕安胎。主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三、痰湿阻滞证
  [主症] 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淡而腻,不思饮食,胸腹满闷。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 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常用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半夏、化橘红各9g,白茯苓6g,炙甘草3g。加生姜5片,乌梅1个,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者,为兼脾胃气虚,加党参、白术、砂仁以健脾助运。
  2。若吐酸苦水,苔黄腻者,为痰湿化热之象,加黄芩、竹茹以清热和胃止呕。
  3.若胃脘肤冷者,加干姜以温中化痰,或改用干姜人参半夏丸。
  4。若嗳腐吞酸,为兼夹食滞化热,加黄芩、神曲,或改用清化汤。
[按语]
  据报道:本方药理作用具有止呕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参用方]
  1.安胎饮(《陈素庵妇科补解》):人参4.5g,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生地黄各6g,川芎、甘草、陈皮各3g,葛根、前胡、大腹皮、砂仁各1.5g,竹茹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一日1剂。功用:补气养血,化痰温胃,安胎。主治:妊娠胃气不
调,风冷乘虚,水饮停聚,妨食呕逆,甚则伤胎,自受孕三月至九月皆患而不愈者。
  2.清化汤(《产科发蒙》):半夏、茯苓各6g,陈皮3g,神曲、山楂、麦芽各4.5g,黄连1.5g,青皮、香附、栀子各3g。水煎服,一日l剂。功用:导滞消积,健脾开胃。主治:妊娠恶阻,痰湿夹有食滞,症见妊娠饮食停滞,胸腹饱闷,恶心呕吐。
  3。清膈饮(《产科发蒙》):枇杷叶、竹茹各3g,生半夏、茯苓各4.5g,生姜7片。水煎服,一日2剂。功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妊娠恶阻属痰热内阻者,症见呕吐不能进食,胸脘满闷,舌苔微黄而润,脉缓滑。
  4.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各15g,半夏30g。上药为丸。每次6g,一日2次。功用: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湿型妊娠恶阻兼夹胃中虚冷者。
    四、气阴两虚证
  [主症] 妊娠剧吐,甚至吐苦黄水或兼血水,频频发作,持续日久,以致精神萎靡,嗜睡消瘦,双目无神,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低热口干,尿少便艰,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无力。
  [治法] 益气养阴,化痰和胃。
  [常用方]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增液汤(《温病条辨》)。
  人参lOg,麦冬15g,五味子6g,玄参30g,细生地黄24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
  2。若口干心烦较剧者,为胃阴不足,加芦根、栀子以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或改用安胎凉膈饮。
  3。若腰酸者,此为胎动不安,加白术、续断以补肾安胎。
[按语]
  服用本方时可结合补液治疗。
[参用方]
  1.安胎凉膈饮(《胎产秘书》):知母、麦冬各6g,人参3g,芦根12g,葛根9g,黑栀子、竹茹各4.5g,葱白2根。水煎服。频服。功用:养阴清胃。主治:孕妇热呕。
  2.芦根汤(《备急千金要方》):生芦根60g,知母15g,青竹茹12g,粳米50g。加水500ml,煮取250ml。多次频饮,至愈为止。功用:养阴清胃,除烦止呕。主治:妊娠呕吐,发热心烦。
  3.薯蓣半夏粥(《江苏中医杂志》1987,(3):16):生山药、半夏各30g。白砂糖适量,将半夏用清水淘洗数遍,至无味为度,置于清洁无药味的砂锅内,文火煎至45分钟左右,去滓,取清汁约lOOml,调入已研好的山药细末,煎3—4沸,成粥糊状,调入白砂糖适量,稍冷后频频服之,用量由少增多。一日1剂。功用:养脾阴,降逆气。

  主治:重症恶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半夏治疗恶阻
路志正妊娠恶阻吐血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半夏动胎是与非?
妊娠恶阻
【中药释义】对付烦躁、失眠、甲亢,竹茹茶饮就可以搞定。
妊娠呕吐不止 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