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搭 手
搭    手
    有头疽生于腰背部两旁,因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故名搭手。其生于背之上部肩
胛处者为上搭手;生于背之中部者为中搭手;生于背之下方及腰部者为下搭手。如明。
汪机《外科理例》指出:“疽发背上,以两手搭着者,谓之左右搭,以两手下摸着者,谓
之腰疽。”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认为“肩后疽又名鼠疽即上搭也,生肩膊后骨
上。乃怒气积热所致。”“或问第九椎两旁忽肿痛而无头,寒热大作,何如?曰:此名龙
疽,即中搭也,属太阳经,由七情不和、愤怒积热所致。”“或问十四椎旁腰肾之间发疽,
何如?曰:此名连肾发,即下搭也,由房劳太过,致伤肾水,令人口干,寒热大作,百
节俱痛。”明确规定了搭手的部位,强调内伤七情、房劳伤肾,火毒蕴结是本病的主要病
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则说:“(上搭手)生于太阳膀胱经肺俞穴,在两肩骨之
动处,无论左搭手、右搭手,其名虽同,而偏在左者属肝,偏在右者属肺,故曰经有别
也。总由气郁痰热凝结而成。”“(中搭手)生在脊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膏盲穴,一名
龙疽。由七情不和,愤怒火凝而生。”“(下搭手)发于腰窝旁开三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肓
门穴。由房劳过度,有伤肾水,水竭不能制火,火旺以致荣卫不和,逆于肉理而生也。”
指出搭手是发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疾患,其发病与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再次
强调了内伤七情、房劳伤肾、火毒壅盛,是导致本病的关键。而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则
认为:“盖上搭由上焦积热,中搭由心火有余,下搭由肝脾火炽,总归于下元虚弱,肾水
耗散而成。”并指出搭手也有阴证、阳证之分,“阳证由于外感,阴证由于内伤”。强调
“其调治之法,与发背之证,大略可通”。
    综上所述,表明搭手发于脊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所主部位。其由外感所致者多为
阳证,表现为局部形高而肿起,掀红,初起疼痛,溃后脓液多而稠厚。其由内伤所致者
为阴证,表现为形低而陷下,颜色紫滞,初起必痒,溃后脓液少或出血水。可以认为内
伤七情、房劳肾伤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凝、。气滞、火郁、气血不调是发病的关键,
但下元亏虚,肾水耗散,是搭手难治且易内陷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在搭手
的治疗上,与发背大致相同,可相互借鉴。

    [病因病机]
    I  外感风温、风热之邪,侵犯上焦,袭于肺卫,致使肺热壅盛,痰热互结,阻于足
太阳膀胱经,郁久化为火毒,形成搭手。
    2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加之过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致使脾胃湿热
内生,湿热与肝火互结,熏蒸肌肤,结于背部,蒸酿气血形成本病。
    3  房室不节,气竭精伤,使真阴耗损,相火自生,火旺以致营卫不和,逆于肉理而
生斯疾.
    总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阴液耗损,正气亏虚,致使太阳之表卫外不固,邪
气乘虚侵入足太阳膀胱经,阻于经脉之间,与内在的湿热火毒相凝结,发为搭手。太阳
经乃多血少气之经,血多易瘀,气少易散,所以本病初起肿块较硬,而且病变范围较大,
肿势多子塌,尤其肾虚之人(如下搭手),气血阴液不足,应注意防止内陷的发生。另外,
膀胱经乃聚湿之所,因此本病多伴湿邪,病程较为缠绵。
    (辨病)
    I  临床表现  初起红活焮肿,寒热往来,口渴烦躁,百节疼痛。本病也分顺逆,顺
证即阳证,形高而肿,色红焮痛,溃后多稠脓。逆证形低而陷下,色泽不红,初起痒痛,
或伴有恶心、昏眩、便泄、谵语等症,溃烂多脓血。其他症状与发背相同。
  2  诊断要点
  2.1  病发于脊背两旁,范围较大而弥漫。
  2。2  余同脑疽。
  [辨证]
  本病与发背相似,临证时须辨正气盛衰,邪毒轻重,若正盛邪实,则为阳证、顺证;
若正虚邪盛,则多为阴证、逆证。
  I  阳证
  l。I  初期  红肿结块,上有粟粒状脓头,周围硬结,界限不清,轻度瘙痒,随之
肿势扩大,疼痛加剧,伴发热恶寒,头痛厌食,舌苔薄黄,脉弦带数.此时证候以风热
为主。
  1。2  溃脓期  脓头相继增多,逐渐糜烂坏死,形似蜂窝,伴高热、口干、便秘,或
渴不多饮、胸闷、恶心,.苔黄腻,脉滑数。此时为湿热壅盛,蒸酿气血所致。
  i.3  溃后期  腐肉渐脱,脓尽肌生,逐渐痊愈。
  2  阴证
  2。1  初期  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不收,皮色紫黯,灼热,疼痛,不易成脓.
  2.2  中期  疮头较多,形如莲蓬中各含黄浊稠脓,但流脓不多,不易溃腐。
  2。3  后期  烂成一片,时流脓血,腐肉不脱,肌肉难生,收口迟缓。
  (治疗工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
  1.1.1  阳证
  初期  治宜祛风清热,托毒消肿为主。用消痈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解表;
当归、赤芍,活血和营;金银花、花粉、甘草,清热解毒;白芷、贝母、山皂片、皂刺,

托毒软坚.
    溃脓期  治宜理湿清热,托毒消肿。用加味芩连汤治疗(见发背)。
    收口期  一般不需服药。若有气血不足者,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汤治疗。
    1。1。2  阴证  治宜补益气血,托毒透脓。用参芪内托散治疗。
    1.2  成方、验方  同“脑疽”。
    1.3  西药治疗  同。脑疽”。
    2  外治法
    2。1  初期
    2.1.1  油膏  玉露膏或金黄膏外敷.
    2.1。2  膏药  千捶膏贴于中央部位,若是阴证周围用冲和散调葱汤敷贴。
    2.1。3  箍围药  四虎散(川乌、草乌、狼毒、甘草各15g),共研细末,用时以7/lo
蜂蜜,3/10冷开水调,未溃者全敷,已溃者只敷四周,留出头顶。
    2.1.4  草药  木芙蓉叶或花,洗净,捣烂,和白蜜调敷.或白凤仙花连根、茎、叶,
捣烂,并用米醋洗净患部,然后敷上,均1日1换。
    2。2  溃脓期  用红升丹掺撒疮顶,加盖三黄琥珀膏,或玉红膏.脓泄不畅,则宜切
开(见脑疽)。    。
    2.3  收口期  疮面有少量脓液可用七三丹或八一丹,加盖生肌玉红膏;若脓腐已尽,
则用生肌散外盖生肌白玉膏。
    2。4  外治验方
    2。4.1  五倍子研细末,调醋外敷。
    2.4。2  松香250g,葱50根(连须),研如泥状,量疮大小摊贴患处。
    2.4。3  陈金墨磨浓,涂四围红晕处。再以猪胆汁、生姜自然汁各等分,不拘多少,
和匀,有顶露顶,无顶一概用鸡翎扫上,干则又扫,未成可消,已成即溃。
    3  针灸疗法  《疡科心得集。辨发背搭手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又治发背、搭手之
证,最妙灸法,不问日期、阴阳、肿痛或不痛,或痛甚,但未成脓,或不溃者,俱可灸
之.取大蒜切片,安疮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
至痛方止,其毒气自然随火而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
疮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可。
  4其他疗法  同“脑疽”。
  (预防与护理}
  1  要精神愉快,严防恼怒,避免房事。窦汉卿云:“此证切忌怒气,行房,犯之不
治.”
    2  饮食调理。初起时,饮食宜清淡。溃后期则需营养之物,但不宜过去于滋腻,或
食生冷滞气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3  睡时宜侧卧。薛立斋云:“凡患背疮,切忌仰卧,若仰卧,则疮陷矣。”
    4  宜避风邪。王肯堂云:“勿冒风寒,大寒与大热当避。”
    [古籍选粹]    .
    《急救仙方.发背》  广一尺深一寸,虽溃至骨,不穿膜不死。此证因饮食而感其毒,
发在胛肚之间,急宜用药治其胛肚中之毒,内外夹攻之,否则易腐作臭,初发时用追疔

夺命汤化毒消肿,托里散内托,千金散可以内消,中间敷解毒生肌定痛药,四围敷拔毒
散,后用生肌膏药,必定见效。
  《外科钤。发背》  又《诸毒治法》曰:如头痛有表证者,宜先服人参败毒散一二剂。
如焮痛发热脉数者,用金银花散、槐花酒、神功托里散。如疼痛肿硬脉实者,以清凉饮、
仙方活命饮、苦参丸。肿硬木闷,疼痛发热,烦躁饮冷,便秘,脉沉实者,内疏黄连汤,
或清凉饮。大便已通,欲作其脓,宜仙方活命饮、托里散、蜡矾丸,外用神异膏。如饮
食少思,或不甘美,用六君子汤加藿香,连进三五剂,更用雄黄解毒散洗患处,每日用
乌金膏涂疮口处。俟有疮口,即用纸作捻蘸乌金膏珏入疮内,若有脓为脂膜间隔不如,或
作胀痛者,宜用针引之。腐肉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动,用猪蹄汤洗之。如脓稠或痛,饮
食如常,瘀肉自腐,用消毒与托里药相兼服之,仍用前二膏涂贴。若腐肉已离好肉者,宜
速去之。如脓不稠不稀,微有疼痛,饮食不甘,瘀肉腐迟,更用桑柴灸之,亦用托里药。
若瘀肉不腐,或脓清稀,不焮痛者,急服大补之剂,亦用桑木灸之,以补接阳气,解散
郁毒。
  《外科活人定本》  上搭手:此症生于饭匙骨之上,去背沟二指之间,乃手足太阳之
所司也,去肺膈不远,最忌勾割。由下元枯竭,上焦积热,宜滋阴降火,用三香内托散
入黄柏、知母、连翘、金银花;定痛消毒饮入黄柏、知母、栀子、鼠粘子、连翘、黄芩、
天花粉,相兼而服,后排脓定痛敛口生肌可愈。中搭手:此症生于背沟中心侧三指之间。
亦系手足太阳、太阴经之所司也。离脏腑甚近,不宜用刀针之处。由肾水不足,心火有
余,郁热相兼,致生此疾。宜顺气清热追毒,先服三香连翘汤,次服定痛清热饮,然后
定痛排脓生肌而愈。下搭手:此症生腰腿近半寸之间,乃足太阳经之所司。此症痛苦殊
甚。由肾水耗散,心肝热炽,宜先服益肾制火汤、定痛败毒散排脓生肌则愈。
  <<外科证治全书.背部证治》  发背乃痈疽中大患\因其位对心对肺对脐耳。偏曰手
搭发背,因手可搭而名。红肿痛甚者属阳,以阳痈治法。初起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
以散毒汤轮服,则皮皱痛息,再服至愈。如溃即用内托散、醒消丸,亦早晚轮服,外贴
洞天膏收功,此阳发背之治法也。色白肿痛或平塌不痛者属阴,以流注阴疽治法.初起
用加味二陈汤加阳和丸,或即用阳和汤消之。皮色稍变,痛急难忍,惟服阳和汤以止其
痛,消其未成脓之余地,使已成脓者至不痛而溃。既溃,贴阳和解凝膏,内服阳和汤,气
虚者兼加味保元汤,毒深兼犀黄丸,早晚轮服至愈乃止。愈后或背上仍如负板,舒转不
快者,用小金丹十丸,每日早晚两进,消其根毒自好,此阴发疽之治法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背部》  初起治法,不论虚实,即宜隔蒜艾灸,灸之不
应则就患顶当肉灸之,至知痛为效,以大化小,移深居浅。灸后用针当疮顶点破一孔,随
用拔法,务使毒气内外疏通,庶不致内陷。如有表证,发热恶寒无汗者,宜荆防败毒散
汗之;如有里证,发热恶热,大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下之;表里证兼有者,宜神授卫
生汤双解之,以减疮势。脓将成,必行托里。如溃破腐肉不去,外贴巴膏以化之。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有头疽相当于西医所称的“痈了。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使多个相邻
近的毛囊发生深部感染,引起聚集性疖肿,其真皮周围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皆有明显的
炎性反应,其中间间隔为致密纤维束。在病理变化上表现为多数相邻近的毛囊、毛囊周
围组织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变化,部分组织坏死,形成互根沟通的脓肿,脓肿

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皮肤表面有多个排脓口。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力强,能产生毒素,如溶血素和杀白细胞素,破坏白细胞或红细胞,又能产生血浆
凝固酶使局部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因此本病炎症较为局限,脓液亦稠
厚,黄色无臭。
    本病常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心衰、低球蛋白血
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
    2  辨证论治  吴信受将本病分为正盛邪实证和正虚邪实证,前者又分为三期:①红
肿期,证屑毒热炽盛、气血壅滞,治宜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方用清热消痈饮:银花30g,
蒲公英30g,黄芩lOg,归尾lOg,赤芍lOg,连翘15g,薄荷lOg(后下),川军3g,大
青叶15g;②成脓期:证属毒热炽盛、腐肉成脓,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透脓,方用消痈透
脓汤:银花30g,蒲公英30g,连翘15g,黄连lOg,白芷lOg,桔梗lOg,炒山甲lOg,炒
皂刺]og,陈皮10g,⑧溃后期;证属气血灼耗,余毒未尽,治宜托里生肌、清热解毒,
方用补托清热汤。生芪30g,当归lOg,生地log,白芍lOg,白术log,花粉15g,银花
15g,陈皮lOg,生甘草6g。正虚邪实证:为气阴两虚、毒热壅盛,方用扶正解毒汤:生
芪30g,沙参30g,玄参.15g,石斛15g,花粉15g,二冬各lOg,连翘15g,蒲公英30g,
银花30g,赤白芍各lOg,归尾lOg,黄连lOg。外治法:红肿期,中央用黑布化毒膏,周
围以铁箍散或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成脓期,中心破溃处,用甲字提脓捻外用,腐
肉不脱,改用京红粉药捻,外敷黑布化毒膏,换药时注意清除坏死组织,溃疡视疮面情
况选用化毒散软膏、甘乳膏、生肌散、珍珠散等,必要时行切开引流术。严重感染者,配
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者,用胰岛素。共治疗73例,均痊愈,其中工3例行手术切
开,均未植皮。    ‘
    3  专方治验  姚玉堃用通托方(生黄芪40g,大生地30g,当归尾20g,炙山甲15g,
皂角刺15g,蒲公英30g,银花30g,赤芍15g,陈皮6g,生甘草6g),活血通络、消积
排脓。热重者,加连翘、丹皮、野菊花;纳差,加炒白术、焦山楂;便秘,加生大黄、桃
仁泥;气虚,加党参、生地;津枯,加山茱萸、天花粉、麦冬、玉竹。以此治背疽重症、
大剂量抗生素一时难以取效者。
    4  外治法
    4.1  辨证外治  张文功以外治药为主治疗疮疡120例,其中有头疽39例.初期,重
用消痈l号(麝香、牛黄、冰片、铜绿、血竭等研细末),可消散结聚,收束疮毒。溃脓
期,用提脓祛腐散(麝香、血竭、煅石膏、穿山甲等共研细末)和祛腐生肌散(煅石膏、
冰片、麝香等药研末)每日1换。脓熟未溃期,对肉厚脓深之阴证,重用阴疽I号(乳
香、没药、麝香、穿山甲、血竭)和阴疽Ⅱ号(甘遂、大戟、芫花、琥珀、海藻)加入
阴疽I号中,脓腐脱落后再用象皮生肌I号(象皮、轻粉、冰片、血竭等研末,配凡士
林为膏。收口期用象皮生肌膏l号。治疮疡120例,全部治愈。
    4.2  外治验方  潘正夏将枸杞子放瓦上焙焦研细,以茶油调糊状敷于患处,1日l
换,3--5次即愈。郭玉花将冰片与复方新诺明以2:1比例研细,先以双氧水清洗后撒敷
疮面,每日1次,治疗数十例术后感染、外伤感染、无名肿毒,屡效。刘小烦将干辣椒
适量焙焦碾成面,香油调成膏治疗偏正脑疽,红肿热痛,腐肉不脱,敷于患处,每日1次。
罗萍将五倍子20g,大风子、炮山甲各15g,蜈蚣5条,冰片5g,研为细末,以茶水、米

醋各半调成糊状以棉签涂于背疽周围,每日涂10余次,第二天洗去药壳继续涂布,肿消
为度。共治疗21例,2例破溃,19例均消退。
  4.3  其他外治法  高国宇用小切口切开排脓加拔火罐治疗瘩背。让患者取坐位,可
趴在椅背或桌子上,局部皮肤准备,常规消毒,局麻下切开约1.5~2cm左右,插入食指
破坏脓腔,拔火罐于疮口上,拔取脓血性液体,直至脓尽为度,置入油纱条引流,2—3
天更换1次。共治30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短者6 日,长者15日,平均8.5天。
  [述评]
  有头疽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病情重、范围广、病程长,患者痛苦大,且中老年人
多发,容易造成脓、毒、败血症,是阳证疮疡中较为棘手的疾病。临症时应辨证施治,即
要祛除毒邪,又要慎防邪气内陷,必要时可配合西药抗生素的使用。现代研究,多以验
方验案整理,临床观察较多,机理探讨较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景岳全书》
脑疽论
《疡科心得集》
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3)《古今医统大全》之外科引
281-疡科纲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