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坐堂 五官科病诊治绝招34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了鼓室,引起的鼓室粘骨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常伴随咽鼓管、乳突气房粘骨膜的炎症。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本病易发生于婴儿,因婴幼儿免疫机能不全,抵抗力弱,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同时又因为儿童咽鼓管粗直而短,分泌物或吐出物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在成人,由于过度用力擤鼻使分泌物进入中耳,尤其是在不洁水中游泳使污水呛入中耳,鼓膜外伤穿孔、颅底骨折伴鼓膜破裂等,致病菌经破裂的鼓膜进入中耳,以及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中耳,如败血症等,均可引起本病。
    有哪些症状?
    鼓膜穿孔前症状比较明显。有恶寒、发烧、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在小儿,全身症状更明显,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像脑膜炎及胃肠疾病的症状。如在麻疹恢复期体温又升高,有头痛、耳痛者,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
    耳内疼痛,在鼓膜穿孔前,耳深部锐痛,打喷嚏、咳嗽、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到额部、颞部或整个的头部。婴儿时常哭闹不安、拒食,并常以于抓耳。
    当鼓膜自发穿孔或通过鼓膜穿刺或切开后,脓液排出,耳痛即减轻,体温下降,全身症状也明显改善。患者听力明显下降,伴有耳鸣,穿孔流脓后听力反而好转。偶有眩晕,为内耳受刺激所致。
    需要做哪些检查?
    1.鼓膜检查:鼓膜早期呈边缘和锤骨处血管扩张或弥漫性充血。鼓膜穿孔前,正常标志消失,充血呈暗红色,渐膨隆突出或全向外突状。穿孔之初期,可见针尖大小的孔,有渗出物,呈星星闪烁跳动溢出。分泌物初为血清样,最后呈脓性。鼓膜穿孔前,乳突处可有压痛,穿孔后压痛逐渐消失。
    2.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
    3,血象:白细胞增高,多形核细胞比例增加。
    如何治疗?
    柴胡15克,白芷15克,栀子15克,赤芍15克,冬瓜仁30克,蒲公英30克,泽泻20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
    *头胀痛,加川芎3克,菊花12克,蔓荆子12克;
    *头昏,加僵蚕12克,钩藤20克;
    *口渴,加生石膏20克,天花粉10克,麦冬10克;
    *体温高者,加黄芩12克,青蒿15克;
    *耳痒,加地肤子30克,防风12克。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紫草3克,芝麻油40毫升,将紫草放油内置火上炸之,待油变紫色后滤取油液备用。用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拭干后再滴入紫草油5-6滴,每日2-3次。
    2.冰片、枯矾各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龙骨15克,共研为极细粉末,装瓷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取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汁,拭干后吹上药粉少许,每日1次。
    3.黄连、槟榔、大黄各9克,枯矾6克,苦参、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清洁耳内,以细管吹入药粉适量,每日1次。
    特别提示
    1.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2.平时要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伤风感冒。
    3.给孩子喂奶时,最好抱起来喂,因为平睡时喂奶,溢奶后有可能使奶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在洗澡和洗头时,不要把水灌到耳朵里,如耳朵已进入水,就要把进水的那侧耳朵朝下,把头轻轻地晃几下,让水流出来为止,然后将干棉签轻轻在外耳道卷几下即可,千万不要挖耳,以免损伤耳膜。
    4. 平时要注意孩子患耳是否有脓,不要等脓液溢出耳道口才被发现,必要时可用干棉签试探性卷一下。持续流脓的患儿要去医院检查,有耳内息肉或胆质瘤者可行手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听力下降,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堵塞的几大症状
中耳炎可能导致耳鸣
常见耳科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早读 |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