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中医治验03 胃癌
胃癌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为数甚广,据38处医院统计材料,平均发病率为48.4%。本科门诊统计占消化道癌46.7%居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男多于女,男性占74%,女性占26%,男性为女性之3倍,好发部位以幽门窦和胃小弯为最多,各为25-75%,其次为胃底占15%,贲门占10%。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易与溃疡病,胃炎相混淆。至症状显著、诊断明确时,已属晚期。由于诊断延误及肿瘤之早期转移,使手术切除率和术后3-5年生存率相对降低。无疑现在攻克肿瘤的艰巨任务,胃癌应作重点项目之一。
    山东省自1958年建立肿瘤科,1971年建立肿瘤医院以来,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中西医结合,研究试治各种癌症,各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自1965年9月-1978年6月共收治胃癌患者3371例。其中367例进行了随访,现据临床治疗观察的资料作必初步归纳和论述。
    古代无胃癌一词,很早有反胃,胃翻、岩、巖嵒等病名的记载。在症状,病程和预后的描述上都与恶性肿瘤接近。宋.东轩居士在《卫济宝书》中痈疽五发病中第一个就论及癌,历代医家亦多有论述。但仅仅提到在身体体表属中医外科范畴的如乳岩、肾岩、翻花、茧唇等,对于内脏癌肿没有明确提及,却于内科有些病的散在记述与癌肿近似,如噎膈,胃翻等。中医治疗胃癌就是本着噎膈、反胃的治则并参照外科的论治进行辨证施治的。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养生失宜:即起居失宜,暴饮暴食,烟酒嗜好(曾做过367例随访,有半数以上患者酗酒,2/3的人吸烟),恣食生冷,劳逸不节等,都可能为本病之诱因。
    2、精神因素:如暴怒忧思损伤脾胃,使胃阳损伤,均为致病之由。由于以上原因或其他不良因素而引起的慢性肝胃气痛,久之形成溃疡而致恶性病变,亦可成为胃癌前期。另外还有胃壁赘生息肉,或饮食过饱、过分剧烈运动,所引起胃扩张出血后的斑痕以及溃疡病之斑痕,亦有癌变之可能。
    3、失于疏散或大发其汗:如身体素健,一遇表证未能及时疏散发泄:表证大发其汗阳气受伤转为本病者甚少,笔者在数年内仅见到4例。
    (二)病机:以年龄统计,老年居多,因其年老真阳日衰,津血渐枯,土弱火衰气血失利,胃脘津渡枯槁,脘系狭窄。结于下则反上,久成反胃。如重违调养而又失诊治,任其泛滥,致使精血日衰肌肉消退,终至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初期无重要体证,唯食少乏力,消瘦,食后不适,黑便等;中期可摸到上腹包块,上述症状加重;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转移、梗阻呕吐、肝转移或自身移植至太肠等。
    【辨证施治】明确阴阳,辨证论治。症现阳虚、面白、发冷,舌质淡、便稀,应扶脾土以通阳,益命门以蒸化,佐以辛热泄浊。阴虚血燥者,应养胃阴以承阳,兼以辛滑通痞,甘润清养,大忌辛燥耗液,刚热劫阴。气虚血亏者,应以益气养血为主。格拒不通,包块堵塞者,应适当给予化瘀通降,保持胃肠道通畅。总之莫忘久病多虚,始终兼顾正气,注意扶正托毒。
    (一)肝脾郁结,血燥血瘀;面色潮红或晦暗,舌暗紫,苔黄厚腻或白腻,亦或绎赤无津。脉细数或弦数,便秘干黑等,为肝脾瘀结之象,多属血燥血瘀。治应两通厥阴阳明之法,疏其肝气之郁结,佐以挟正益胃阴之剂。方用:当归、白芍各12克,香附、橘红、半夏、云苓、竹茹、生枇杷叶、鲜石斛、郁金各1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后入,可暂用破结,中病则已,不可久服),其他如两头尖30克(用植物不用公鼠粪,此药消腹内部肿块),三棱、莪术各9克,元胡、丹参各10克,体质尚健者具可参入,如病期较晚应以扶正为主,扶睥养胃,以虫类药物缓洽,如八诊汤加蜈蚣、地鳖虫、地龙、生水蛭、虫各9克,交替使用,采取三补一攻,五补一攻,掌握病机,灵活运用。
    (二)脾阳不振,寒湿停蓄;面色蒌黄,神倦无力,消化迟钝,呕吐粘涎无酸苦臭味,或朝食暮吐,食少便溏,舌淡,脉迟弦紧,属脾阳不振,寒湿停蓄。治应扶脾土以振中阳,兼以辛热化浊,通补胃腑。方用理中汤,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胃苓汤加减施用。下湿上燥者,可酌用理连汤,湿重者加猪苓、泽泻:寒甚者加附子3克,桂心6克;其他如砂仁6克,生半夏、丁香各9克,益智仁10克,都可选用;俟其阳气来复,再继以益阴养血之品,如人参1.5克,山药18克,莲子10克,乌梅6克,大枣4枚,糯米15克,甘草3克,当归、杭芍各10克。
    末期阳虚涎泛,大量伤液,亦可造成阴阳两虚,治应阴阳并调。方用八味地黄汤(丸),八诊汤加减施用。正气不支时可给人参粉冲服。呕吐不食,皖系闭塞,大使不通者可配合输液等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外科造瘘或行改道术。
    (三)胃阴亏损:而色苍黄,咽干,大便干黑,胃脘隐痛如割,绵绵不休,舌绛无苔,脉数急或细数无力,为胃阴亏损之象。治应以甘酸化阴,兼以辛滑通痞。方用:沙参30克,丹参15克,麦冬、乌梅、杷叶各9克。石斛、竹茹、栝楼皮、陈皮各10克,甘草3克。其他如竹沥水20毫升,知母、杏仁各9克,酸枣仁15克,木瓜、柿霜各60克,都可参照选用。气逆者,可少加半夏以佐之;胸闷食少者,少入白檀香或灰沉香粉3克,冲服。
    (四)对症治疗:
    1、上腹饱闷隐痛:虚者,补中益气合平胃散加减,实者,膈下逐瘀汤合平胃散,寒者,理中汤合吴茱萸汤,热者,养胃汤加化瘀活血请热之剂。
    2、呕吐:寒者,吴菜萸汤、大半夏汤(主治朝食暮吐);热者,橘皮竹茹汤、柴平汤、养胃汤或茅根、芦根煎水频服,清脾热以育胃阴,虚者,砂仁,半夏汤、理中汤、参赭培气汤,温中扶脾以促运化,实者,金匮茯苓泽泻汤去术加半夏,生姜,祛湿邪壅盛。
    3、便血:虚寒者,黄土汤选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血余炭,炮姜炭,或补中益气汤加止血药,实热者,葛根芩连汤加三七粉、茜草等。
    (五)方剂选用:
    气滞痞塞实满:平胃散加藿香,砂仁。
    胃虚中气不足:四君子汤加黄芪、橘红、砂仁等。
    进食后泛涎不已,随即吐出:四君子汤加丁香、藿香,或藿香安胃散。
    胸脘满闷,咽喉阻塞:可暂用香、砂、枳、朴以开结滞,继以五味异功散加藿香,砂仁以助中气,不可过用破气之药。
    反胃:食后1日或半日吐出如故,乃胃气弱而有痰,二陈汤加参,术,藿香、内金。虚甚者加炮姜、附子。
    食入日吐属火热者:茅根、芦根,煎水频服。
    反胃倦怠垂危者;以人参30-60克,浓煎加姜汁顿服。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八味地黄汤加丁香、沉香或间服黑铅丹。又方用附子1枚,切去尖上一片,挖一小孔,入丁香40粒,仍将切下者扎定,生姜自然汁煮熟,焙干为末,每用1匙约1.5-3克,放到舌上咽律。若烦渴频饮米粥,忌油腻生冷。虚甚者以人参驾驭之。
    胃阴亏损者:协定养胃汤:沙参、丹参各15克,云苓,枇杷叶、石斛、菖蒲、竹茹、半夏各9克,甘草3克。其他如竹沥,姜汁、贝母,栝搂,人参、麦冬、天冬,杭芍、木瓜,乌梅、酸枣仁、蔗汁都可选用。
    肝气上逆,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参赭培气汤加减,药物组成以参、赭、半夏,天冬,覆花、柿霜、田三七等。
    【临床体验】胃癌一症,中医治疗仍在探索当中,兹结合古人论述施之于临床。近期疗救好转率为77.3%,平均延常寿命为5个半月。详细情况曾于1960年作过总结报道,不再赘述。下面仅就治疗中的注意问题,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作以简要归纳。
    (一)胃酸缺乏为本病之特点,食后嘈杂不适,消化迟钝,为胃癌土症,故宜扶正益阴,此与肝胃气痛,治则少有不同。
    (二)包块赘生“其症多实”,久病多虚“其体为虚”,单纯滋补则益其胀,单纯攻坚则速其死。古人云:“大积、大聚攻其半而已,不必尽消。”故施治之法多补攻兼施。当攻、当补、补阴,补阳,贵在掌握机转,灵活运用,不可一成不变。症现虚寒而燥烈之剂不宜久服,过则促其发展。症现阴虚而甘润之剂不可过量,过则伤其生机,法度灵活,中病则已。
    (三)胃为多血多气之腑,胃内粘膜破损易于出血,尤其癌肿侵润,血管破裂时能大量出血,更须注意防止。腐蚀、破血再所禁忌,须多方促其溃疡愈台,长期保持稳定,可减少损耗。
    【医案】17例。
    1、刘×x.男,34岁,工人,1958年12月24日入院。住院号10。
    病史:胃脘痛3-4年,探查术后1个多月。过去常有胃脘胀饱隐痛,吐酸暖气,1958年10月4日突然剧痛,即赴某医院给胃肠钡餐x线拍片,诊为消化道穿孔,行急症手术探查。术中见幽门部有3×5厘米的包块、质硬、不平,周围粘连固定,十二指肠不易暴露,因此只单纯修补,组织很脆,不易缝合,故用大网膜堵塞包绕固定3针,取淋巴结送检,结果为转移腺癌。于1958年12月24日转入我科服药治疗。
    检查:面色憔悴消瘦,舌红无苔,口苦咽干,脉细弦数。上腹板硬摸到5×6厘米的包块,质硬不活动。上腹刀口愈合尚好,无腹水。淋巴无明显表浅转移。胃肠镪餐x线复查,见胃窦部溃疡斑痕压迫所致之畸形。过去好生闷气,经常酗酒。
    辨证:为肝瘀气滞,湿热蕴郁。治以活血破瘀,理气降逆。
    方药:双花30克,枯草15克,杏仁、槟榔、陈皮各9克,生半夏6克,赭石30克,桃仁9克,云苓12克,厚朴9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常期酗酒,性情急躁,都怒蕴结;湿热熏蒸,热结蓄积而成痞块。方中双花、枯草清热解毒;云苓、陈、夏扶脾化湿,赭石,桃仁降气破郁,厚扑、杏仁宽中下气,神农丸抗癌,癌肿稳定即可进食,不予大补而气自牡,未给大攻克伐而肿块亦自消,正气足邪气自除。
    经治疗1个月后,包块缩小,胸闷消失,不撑胀,胃不痛,二便通畅。
    2、夏××,男, 42岁;干部,1960年4月入院。病历号11447。
    病史:上腹隐痛8年,摸到硬块4个月。患者于1950年10月始,胃口不适隐痛,吐酸,暖气,数年不断服药,时轻时重。1959年始不再吐酸,饥饿时隐痛,食后嘈杂。1960年4月病重不能坚持工作,曾去青岛某医院胃肠钡餐×线透视,见胃幽门前区狭窄,壁坚硬,粘膜消失,并见散在龛影。诊断:溃疡型胃癌或溃疡恶变。因病人不同意手术,转来我科服药。
    检查:面色潮红,微现消瘦,舌质淡红,苔黄干燥欠润,口苦咽干,脉象沉弦,左弦滑,胃肠钡餐x线透视,见胃窦部粘膜消失,充盈缺损。报告:胃癌,窦部小弯侧。
    辨证:脾虚湿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理气、补脾,扶正之法。
    方药;银花30克,云苓12克,陈皮、厚扑、生半夏、海蛸、公英、浙贝各9克,香附6克,桃仁。石斛、杷叶、竹茹各9克,蜈蚣10条,谷芽9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大积大聚攻其半而已,不必尽消”。如专主克伐不顾正气。势必同归于尽。溃疡面之大小对癌前期癌变有其诊断价值,一般大于2.5厘米即报告恶性变。方中银花、公英、浙贝清热消肿,云苓、陈、夏,海蛸健胃腺湿;石斛、杷叶清胃护膜以防伤肝,香附、桃仁破瘀,蜈蚣解毒散结止痛。
    服上方药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带药出院。
    1962年9月来院复查,胃脘舒适,体质、精神、饮食均佳,钡餐x线拍片对照为溃疡病斑痕狭窄,排除恶性变,可以轻度劳动。1982年10月上述症状又现,钡餐×线透视,疑为复发,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月而愈。
    3、岳××,男,35岁,干部,1960年9月3日入院。住院号1207,×线片号10363。
    病史:上腹痛5年,摸到包块5个多月。于1956年始,经常胃脘闷胀,有时剧痛、呕吐,逐渐加重。 1959年下半年上腹摸到包块,体质消瘦,便秘色黑。1960年2月赴某医院,胃肠钡餐x线拍片。诊断;胃癌。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转来我科门诊。过去有烟酒嗜好多年。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体重45公斤,食少倦怠,痛苦貌。舌红裂纹,苔黄欠润,脉弦数。左上腹摸到包块,大11x10厘米,质硬,不太活动。胃肠钡餐x线拍片,示粘膜壁于角状切迹处以下呈细条状,大部消失,边缘不整,有小的充盈缺损。诊断:胃癌,窦部。
    辨证:脾郁湿热。治以养胃阴,消癌肿,活血破瘀。
    方药:台参10克,云苓12克,杷叶9克,桃仁6克,广皮9克,生半夏6克,厚朴9克,紫蔻3克,葛花12克,香附、当归、乌梅各9克,五味3克,蜈蚣5条,雄黄0.6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方中参、苓、陈、夏、杷叶扶正养胃,清热利湿健脾;蔻、朴宽中理气,归、桃、香附活血破瘀;蜈蚣佐神农丸抗癌解毒止痛;乌梅、五味酸敛护膜。
    服药2个月,包块明显缩小,变软,压痛消失,食欲增进,体力倍增,调养半年,带药出院。1962年5月试行半日工作。1963年7月恢复全日工作。1977年11月26日复诊,精神饮食均佳。以后随访多次,至今仍健在。
    按语:常年酗酒,湿热熏蒸,胃内热郁,留积日久,肿胀腐蚀,浸润粘连,故发硬,甚则破溃隐痛出血。先给以辅正养胃;佐以消肿破瘀而愈。
    4、马××,男,59岁,农民,1959年10月9日门诊。x线片号2651,病理号0591-59。
    病史:上腹痛50天。于1959年9月7日上腹突然剧痛伴呕吐,以急症入某医院,行胃肠钡餐x线透视,诊断疑为幽门梗阻及胃癌,转来我科。过去无胃痛史,好饮酒,量大,吸烟多年。
    检查:以面黄、消瘦,腹痛,眩晕等为主症。面目黄染,舌红苔黄厚腻,口苦咽干,脉弦紧,右细涩。上膜较无明显包块,微有压痛,淋巴结无肿大。钡餐x线拍片,报告:符合胰头癌邻近器官转移。
    辨证:脾阴虚,湿热过盛。治以清热解毒,补脾健胃。
    方药:双花30克,云苓12竟.陈皮,半夏,厚朴各9克,蜈蚣5条,雄黄1克,茵陈,金钱草各30克,酒军、甘草各3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服药治疗11个月,钡餐x线复查病灶已不可见,停药观察3年,一直好转。
   1963年1O月8日,开始下咽阻挡,逐步加重。钡餐x线透视,见食管相当于7-8胸椎同高处,有6.5厘米狭窄区,粘膜粗糙,管壁僵硬,钡餐通过受阻,充盈缺损,报告为中段食管癌,两种癌肿并存,或食管癌继发,亦或胰头癌、食管转移均有可能。仍继续服药半年,下咽顺利,情况良好。该患者饮酒嗜好未能戒除,自觉痊愈再次大量饮酒,以致反复发作,至1971年5月死亡。生存12年。
    5、左××,男,53岁,1960年5月26日入院。住院号12075,X线片号O110。
    病史:胃痛6年。于1954年开始常有上腹隐痛,吐酸嗳气,常便溏,腹泻。1960年赴某医院,胃肠钡餐×线拍片,示幽门狭窄,呈半梗阻状态,钡餐通过受阻,继发胃大部潴留,幽门前区小弯侧下缘可见半月形充盈狭窄缺损,局部粘膜消失,蠕动消失,其余粘膜亦见增粗,报告为溃疡斑痕狭窄,恶性变。动员手术,病人不同意,同年5月26日来中医科就诊。过去有烟酒嗜好,常有胃痛。
    检查:面色苍黄,消瘦,舌暗紫,苔黄厚腻,脉象右缓滑,左弦数,腹部无明显包块,大便隐血试验为强阳性。
    辨汪:脾胃虚弱,涅热过盛。治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活血破瘀,消肿止痛。
    方药:双花30克,云苓12克,乌药、台参、焦术各9克,炙甘草6克,木香,草蔻、益智仁各9克,薏米12克,泽泻9克,桃仁3克,香附6克,乌贼骨12克,公英6克,谷芽9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将军散3-5克,日服3次。
    经治5个月好转,症状消失,胃痛停止,体质改善,贫血纠正。出院后间断服药,至1961年6月停药观察。
    随访6次,复诊3次,情况良好,可以吃普通饭并参加生产劳动。钡餐x线拍片对照,胃粘膜增粗,小弯侧斑痕消失,蠕动恢复。
    6、王××,男,65岁,1960年11月15日入院。住院号6450,X线片号42。
    病史:上腹胀痛5年多。于1956年始上腹闷胀隐痛,吐酸水。1959年4月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于1960年10月,胃痛加重,-上腹摸到包块,来我院。过去有胃痛史4-5年,饮酒吸烟40年。
    检查:面色苍黄,消瘦明显,呈恶液质,舌红干燥,满口龋齿,呼吸异臭,脉沉紧有力,左弦紧。右上腹摸到包块,大4×5厘米,质硬,压痛明显,边缘不整,已固定不动。轻度腹水,化验大便隐血阳性,钡餐x线拍片,示胃窦部小弯侧约5×6厘米充盈缺损。诊断:胃窦部癌。
    辨证:脾虚湿盛,气滞血瘀。治以清热利湿,和中理气,活血破瘀。
    方药:双花30克,云苓12克,厚朴9克,枳壳10克,广皮6克,清夏9克,寸云15克,杷叶10克,竹茹、桃仁、香附各9克,寸冬12克,赤芍10克,紫蔻3克,神曲9克,甘草3克,水煎服;将军散3-5克,日服3次;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经上方药治疗半个月后,症状减轻,包块缩小,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于1961年王月9日带药出院,间隔服药3个月。曾5次随访,1963年6月15日来信,症状基本消失,包块缩小至1.5×1厘米,无压痛。1969年12月随访良好,已停药2年,继续观察。
    7.王××,男,38岁,工人,1961年7月1日初诊,×线片号1800,病理号043761。
    病史:上腹隐痛,吐酸暖气5年,探查术后月余。5年前上腹隐痛,经常发作,饥饿时痛更明显,暖气吐酸,食后闷胀,常呕吐,便干色黑,去青岛某医院诊断恶变。1961年6月2日行剖腹探查术时,见胃贲门部小弯侧有6×6×3厘米之硬块,与周围粘连固定广泛,未能切除,姑予以胃肠吻合术(空肠前壁)取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胃底腺癌。过去常有胃病,好饮酒,好生闷气。
    检查:面黄消瘦,营养差,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数。右上腹摸到包块,边缘不整,不活动已固定,压痛明头。胃肠钡餐×线拍片,示胃窦部粘膜缺损消失,钡餐通过狭窄,呈半梗阻现象。蠕动消失。诊断:胃癌,小弯侧侵及贲门,探查术后。
    辫证:脾胃虚弱,湿热过盛。治以清补脾胃,渗湿理气。
    方药:以胃苓汤去桂合养胃药加减:潞参、丹参各9克,云苓12克,石斛、竹茹各9克,川朴6克,陈皮,桃仁各9克,薏米12克;泽泻,当归、杭芍各9克,两头尖30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401(蜥蝎)香油炸枯研细,香油和匀,每次10毫升,日服3次;将军散3克,日服3次。
    间断服药至1962年11月停药观亲,病情稳定,包块变软,并见缩小,又间隔服药半年。胃肠×线拍片,病变消失,体重增加,即予半日工作,1963年春恢复正日工作。l964年8月1日来信并附寄像片1张,情况良好。
    按语:性格抑郁,长期酗酒,致使胃阴煎熬;癌肿发生,又经手术探查重损气血,给治疗增加困难;服以大补气血,培本固元,滋养胃阴,活血润燥,配合少量抗癌中成药以资善后、终于使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效果显著。
   8、胡××,男,44岁,职工,1969年9月初诊。×线片号20739。
    病史:胃癌术后2年多,腹胀痛,左上腹摸到包块2个月。于1968年10月因生气后,上腹痛,之后2个月摸到包块,1969年5月病情加重,食后上腹胀痛,朝食暮吐,大便干黑,饮食减少,乏力,逐渐消瘦,赴地区医院钡餐x线透视及拍片,诊为胃窦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精神饮食良好. 一度平稳。2个月后症状又现,呕吐便黑,反复检查,诊为胃蜜癌复发。转来我科门诊。
    检查:面黄消瘦,舌红苔黄厚腻,口苦咽干,脉沉弦滑有力。
    辩证:胃阴亏损,元气大伤。治以养胃汤加减扶脾养胃。
    方药:沙参、丹参各15克,云苓12克,姜夏,竹茹、杷叶各9克,石斛12克,玉竹、广皮各9克,术香6克,草蔻9克,蜈蚣2条,雄黄0.6克,瓦楞子、蒲黄各9克,谷芽15克,甘草3党,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经服药4个月,病情好转,包块缩小变软,症状基本消失,停药观察半年。1970年8月整日工作1年后,又现食少消瘦,食后撑胀,摸到硬块,时有呕吐。1972年2月再次收入院治疗观察。经上方加减调理好转,体质改善,2个月后,出院回家休养2个月,后建议轻工作,缓解数年良好。于1973年10月因大出血死亡。生存4年。
    9、韩××,男,45岁,干部,1958年10月初诊。×线片号01782。
    病史:上腹胀痛,暖气吞酸数年。加重2个多月并摸到硬块。五六年来常上腹臆痛,胃酸多,暖气胸闷,久治未愈,近2个月症状加重,账痛厉害,吐酸停止,食后嘈杂,大便干黑,消瘦明显。
    检查:胃肠钡餐×线透视,见胃小弯窦部有6x5厘米僵硬包块,充盈缺损,并见多个小的龛影。诊断:胃癌,溃疡型。
    辩证:脾热阴虚,胃内湿盛。治以养阴益胃,清热利湿。
    方药:胃癌汤加减(协定处方):生半夏6克,石菖蒲、石斛、瓦楞子、蒲黄各9克,潞参10克,炒苍术、枳实、厚朴、云苓各12克,木香、草蔻各9克,鸡内金12克,玉竹9克,两头尖30克,双花15克,土元、连翘各9克,水煎服,共60多剂;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总量3800粒。
    经服上药治疗2个月,症状大减,包块变软,半年后停药观察,症状消失,1年后整日工作,1970年8月6日复诊,胃肠钡餐×线透视,未见肿块,遗有斑痕。挛缩畸形。随访20余年良好。
     按语:溃疡型胃癌多由湿热熏蒸所致,初期侵蚀腐烂,久则僵硬,故施以清热解毒,养胃健牌,佐以活血破瘀消肿,配合神农丸抗癌,继以噎症丸滋润软坚,以软僵化而善其后。
     10、徐××,男,58岁,1960年10月18日初诊。×线片号5736。
    病史:上腹痛2个多月,摸到包块20天。 2个月前上腹隐痛,消瘦,厌食脂肪,乏力,之后继续加重,转为持续性剧痛,腹泻,心慌,心跳不规则,时有间歇。胸背刺痛。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脉弦细数。左上腹摸到包块,大8×10厘米,质硬不活动,胃肠×线钡餐透视,见胃小弯幽门前区大片溃疡约4×5厘米,胃窦部明显,胃粘膜粗大不规则,充盈缺损。诊断:溃疡病恶变。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
    辨证:心肾阳虚,脾虚胃弱。治以大补心阳,补脾益胃。
    方药:胃苓汤加减。野台参、丹参各9克,炒苍术12克,川朴、莱菔子、青皮、陈皮、木香、草蔻各9克,云茯神、姜半夏各12克,瓦楞子15克,生蒲黄12克,两头尖30克,柴胡9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服药半年,症状消失,包块变软,停药观察,随访14年至1974年冬,因患其他急性病死亡。存活15年。
    按语:二阳之病发心脾,必自下痢;心脏供血不足为心阳虚,又兼数年腹泻消耗胃阴,由萎缩变僵硬,由腐蚀至破溃,久渐变大(溃疡大于2.5厘米即为恶变),以致癌变。治以大补心脾渗湿养胃,佐以宽中理气,使以活血破瘀,包块消失,得以缓解。终因心脏病暴发,心搏骤停而死亡,存活10年。以上3例均为溃疡型胃癌或溃疡恶变,同以胃苓汤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11、李××,男,60岁,农民,1968年12月27日出诊。
    病史:上腹痛2年余。于1966年春,胃脘隐痛,逐渐加重,呕吐酸水,1968年9月病情加重,大便不通,食入即吐,赴省级医院检查,经胃肠钡餐X线拍片,示胃窦部小弯侧僵硬,壳盈缺损。诊断:胃癌,窦部部分梗阻。不适手术,曾给化疗5-氟尿嘧啶250毫克×20支未显效,症状加重,即转来门诊。
    检查:面色暗黄,舌质暗紫,口苦咽干,脉沉劲,心肺正常。近几天未再呕吐,腹胀微有水征,下肢浮肿,上腹摸到包块,压痛,肝脾不大。
    辨证:气滞血瘀,脾虚湿盛。治以平肝理气,活瘀散结,消水利温补脾。
    方药:七气化瘀汤。两头尖30克,川朴9克,紫蔻3克,大腹皮、文术、三棱各9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莱菔子9克,木香6克,草蔻10克,藿香9克,瓦楞子、蒲公英各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谷芽15克,甘草3克,水煎服;神农丸8-14粒,每晚1次。
    服药半个月后精神、饮食改善,未再呕吐,逐渐好转。2个月包块缩小,症状消失,停药半年。
    1969年8月二诊;全身浮肿,大便稀频,食后胀闷不适不痛,未摸到包块,给服以倍术丸加减。扶脾利湿温胃,以补救克伐耗气过久之弊。方用:焦白术18克,六曲9克,桂心3克,降香9克,防己6克,冬瓜皮30克,双皮12克,陈皮9克,猪苓、泽泻、车前子(包)各12克,水煎服。服2剂后水肿消退,胀闷解除,进食好。
    12月22日三诊:停药2月,浮肿消退后,未再复肿,腹泻亦止,食欲增,体质一般改善。改服胃癌汤加减,间隔服用。
   1973年2月3日随访,信告良好。已存活5年以上。
    按语:损耗正气之品不宜久服,久则伤及脾胃,脾虚湿盛,肢体浮肿,大便溏泻,为脾阳不振,脾失运化之征,湿郁积滞,郁积日久,必致搏及腐胃成积。故治先以扶脾利湿,宽中舒利,次以湿胃利尿去水,配合抗癌之剂而取效停药。
    12、郭××,女,57岁,农民,1972年8月9日门诊。
    病史:上腹隐痛3个月,近3个多月来食后腹胀隐痛,胸闷不适,不吐酸,常有暖气,大便经常干燥、色灰黄,胸背沉痛,进食少,乏力,消瘦明显。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明显,体质极度衰弱,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细数涩。表浅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左上膜摸到包块,大8×8厘米,质硬尚活动,不光滑。胃肠钡餐×线透视,见胃幽门窦部,充盈缺损,并见有小的龛影,活动受限,蠕动缓慢,包块触痛,粘膜中断。诊断:胃癌溃疡型,邻近器官粘连,已属晚期。
    辨证:脾虚湿盛。治以健脾渗湿。方用胃癌汤加减:生半夏、草蔻各9克,木香、厚朴各6克,甘草3克,两头尖30克,瓦楞子12克,沙参15克,苍术、陈皮、内金各9克,云苓、石斛各12克,丹参15克,蒲黄,枳壳各9克,水煎服。
    方中二参、石斛养阴护膜;香、蔻、陈、夏和胃理气降逆;陈皮健脾渗混;两头尖、瓦楞、蒲黄活瘀消肿。
    服药半月,胃痛差,饮食增进,体力、精神改善。服药3个月包块缩小,症状明显好转,胀痛减轻,未再呕吐,食欲大增,体质改善,停药半年良好。
    1973年1月12日复诊:又有反复,经调治数月情况好转。
    按语:虽无胃痛吐酸之苦,长期便秘、黑便、消瘦,确系潜在内因。证明诸多医家“恶性贫血确系胃癌潜在内因”之论述。止血先行气,气顺平利则无所不利矣,气行则滞活,瘀者自化即会进食,故主以行气,佐以活血祛瘀,再以健脾和胃,从而得以逐渐缓解。
    13、秦XX,男,45岁,干部,l974年3月13日初诊。×线片号5536,病理号0196-74。
    病史:上腹痛3年,加重6个月。过去好饮酒量大且频,性情急躁。1970年开始经常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吐酸水多,胸闷暖气,有时呕吐,之后则发展为持续性刺痛,下午及夜间上腹隐痛明显,经久治疗未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检查:面色黧黑,舌红暗紫,苔黄厚腻,口苦咽干,食少消瘦,大便常稀色黑,脉象左弦滞,右紧细涩。周身淋巴不大。上腹软,压痛明显,无明显包块,肝脾不大,腹水征阳性。胃肠钡餐x线透视及拍片,见胃小弯窦部有小的溃疡,并有颗粒,胃液分析并取标本活检,病理报告为癌变细胞,腺癌。
    辨证:为肝牌被侮,肝乘脾之象,久为酒蚀湿热熏蒸,胃津消惫瘀滞硬结,久则恶变。治以渗湿扶脾。
    方药:胃苓汤加减,复方戊已散保护粘膜去湿清热,神农丸止痛止血有抗癌之效,理连汤恢复胃功能以消坚积,下湿上热者尤宜。
    复方戊已散;海蛸,大贝、生牡蛎、没药、胎盘各40克,元明粉30克,柿霜80克,制马前子粉32克。共研细末,每次4.5-9竟,日服3次。
    经以上治疗3个月,病灶消失,体力恢复,精神饮食倍增,偶有轻微上腹隐痛,大便出血停止,住院8个月,钡餐×线拍片数次对照,溃疡愈合,未见病重,出院休息并间断服药。
    1975年7月,病情发作,全梗阻呕吐不食,给估息手术解除梗阻,一度良好,唯酒未戒,8月份因出血休克而死亡。
    14、刘××,男,74岁,农民,1964年7月6日初诊。
    病史:腹痛半年,加重伴有呕吐2月。1964年秋季始,常有不规则上腹隐痛。逐渐加重,食欲减退,消瘦,近2个月痛重时常有呕吐,朝食暮吐,吐出为当日所进食物。去省级医院胃肠钡餐x线透视,见胃大弯侧有5×3厘米粘膜粗乱,充盈缺损,诊断为胃癌。因肿瘤固定,估计不能切除,介绍给我科。既往无胃病史,不常饮酒,有吸烟史,好生闷气。
    检查:老年男性,一般情况较弱,消瘦贫血貌,面包萎黄,舌淡苔黄厚腻,口苦咽干,脉象沉细数无力,右关缓滑,左数而力弱。左锁骨上缘有绿豆大小之淋巴结节,质硬活动不痛,心肺正常,腹平软微有压痛,左上腹近胁下摸到包块,边缘不清、压痛,肝脾未触及。大便潜血试验强阳性,腹水征不明显,下肢不肿。诊断:胃癌。
    辩证:肝术乘脾土,为肝脾型。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养胃汤加减。沙参、丹参、薏米各15克,石斛10克,竹茹、厚朴各9克,紫蔑3克,木香6克,云苓、姜夏各12克,丁香6克,草蔻10克,两头尖30克,瓦楞子15克,蒲黄12克,谷芽15克,甘草3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经服上药治疗半月后,癌减轻,无恶心呕吐,便秘,仍于原方加元明粉9克通利大肠润便。至1967年10月1日来人取药,体力增加,能劳动,精神、饮食均佳,偶有上腹隐痛。后信访未见回音。
    15、胥x×,女,60岁,市民,1976年4月初诊。×线片号17069。
    病史:食少乏力,体弱消瘦年余。心悸气喘,食后吐酸,日渐消瘦。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舌红苔薄白,脉象沉缓,左寸浮大而数,偶有间歇。腹软,肝脾不大,左上腹摸到包块,大5×5厘米,硬不平滑,呈高低不平状,不太活动,呈半固定状态。胃肠钡餐x线拍片,示胃小弯窦部明显缺损。诊断:胃癌,窦部小弯侧。
    辨证:心阳虚损,脾胃虚惫,湿热过盛。治以利湿健脾和胃,强心益智。
    方药:胃癌汤加海蛸,茯神各12克,远志9克,炒枣仁,柏子仁各12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方中伏神,枣仁、柏仁安神益智,平息心悸;海蛸渗湿散结解郁;胃癌汤消坚积、散瘀止痛。
    1976年12月16日随访良好,除胃脘有时隐痛外,精神、饮食均佳。1977年5月13日来院复查,胃肠钡餐×线透视,幽门前区硬块明显缩小至2×2厘米,周围粘连,质硬中等。
    大积大聚攻其半而已,不可过量,免伤正气,故改为扶正养阴,健脾养胃汤加减。沙参30克,丹参15克,石斛、山药、炒苍术各9克,云苓12克,焦术9克,半夏12克,两头尖30克,川朴、益智仁、枳壳各9克,水煎服。后因精神饮食减退,浮肿便溏,于1978年6月死亡,生存2年。
    按语:抗癌过量不佳,而滋阴润燥致阳虚之害亦应警戒。兼司运化,渗输水湿,均崇脾之运化,又能统属血运。脾运失常,脾阳不振,因致消化吸收不佳,故出现胀满使溏。水液运化障碍,水湿停滞,而有留饮、水肿。停滞日久,变为坚硬痞块,以渗湿健脾养胃,佐以助心阳之品益智、柏、枣仁振作脾阳,借火能生土之义而显初效。终因气血阴阳两伤,脾胃败溃,而致不救。
    16、杨××,男,55岁,干部,1969年4月入院。x线片号7702,病理号0315-69。
    病史:上腹痛10年,术后2个多月。患者于10年前,经常上腹隐痛,受凉、硬食、生气后均加重,逐渐消瘦,吐酸水,食后胀闷不适。1969年2月,在某医院外科,疑为溃疡行手术治疗,切除胃3/4,并取标本活检,病理报告。为胃底腺癌,肝有侵润,表面不平,呈结节状。1969年4月2日,转某医院外科化疗1个短程,用5-氟尿嘧啶250毫克×30支,每次250毫克静脉注射,隔日1次。口服626粉(硇碱)1个月,效果不好,疼痛加重,血象下降,白细胞低至(1.6-0.85)×10 9/升  (1600-850/立方毫米),病情危急,转中医科中西医予以抢救,输血、服中药综合治疗。
    当时患者面色苍白,贫血貌,神倦乏力,动则心慌气喘汗出,舌淡白、苔厚腻,口淡无味,脉象双寸浮大重按无力,两关细缓无力,尺细涩。双锁上淋巴结肿大,O.3-2厘米大小不等,硬不痛均活动,右肩背痛。上腹彭隆无明显包块,拒按,压之痛甚,彻及腰背。
    辨证:为气血衰竭之懊,危在旦夕。治先以养营大补气血,次扶脾益胃两步处理。
    方药:人参粉12克(冲),桂枝9克,杭芍、丹参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服药4剂,白细胞回升至8.6x10 9/升(8.600/立方毫米),精神、饮食均改善,改以气血双补敛阴之剂以防血虚发热:人参粉4.5克(冲),寸冬12克,五味子1.5克,生地12克,元参30克,犀角粉3克(冲),当归9克,杭芍18克,云苓、生白术各12克,水煎服。调养数日,精神、饮食佳。又以清润滋养为重,方用:沙参30克,苡米15克,丹参12克,鸡血藤30克,桂枝3克,红花、丝瓜络各9克,谷芽12克,甘草3克,海蛸12克,没药6克,水煎服。
    治疗5个月,身体恢复,血象达正常范围,精神饮食均佳,腹痛消失,唯胸背腰髓时痛。1981年6月随访良好。1982年4月因突然大量吐血休克死亡。存活13年。
    17、王×X.男,54岁,干部,1972年12月21日初诊。
    病史:胃脘隐痛30年,胃癌术后4年,肝转移1月多。患者于1942年开始上腹隐痛,每次生气、受凉明显加重,1968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一度良好,病理不详。1972年12月,又现右上腹痛,在刀口右侧上缘有5×4.5厘米球形硬块,似异物压迫感,腰背酸痛,周围均有牵拉感;大便稀频,有时干燥色黑。
    检查:面黄消瘦,舌红苔薄白,口淡无味,脉细数。钡餐X线透视,见右上腹有团块,质硬,明显压痛,不在肠腔内,超声波查见束状波。诊断,胃癌术后肠系膜淋巴转移?肝转移?
    辨证:胃癌术后转移,脾虚健运不佳,消化迟钝便溏。或炎性包块,亦或肝的转移,治疗皆难。治以扶正养胃阴,疏肝理气,活瘀止痛。方用养阴扶正汤:沙参、丹参各15克,云苓、姜夏、郁金、陈皮各12克,石斛、竹茹、厚朴各9克,砂仁、青皮各6克,莱菔子,蒲黄各9克,瓦楞子,寸冬,公英各12克,两头尖30克,水煎服。
    服药3个月症状消失,包块变软,二便正常,精神较好,饮食增加。之后以上方反复加减,间隔服用,半年后曾2次出现包块,均以此方加减治疗缓解后随访。
    1977年4月11日来诊,情况良好,能全日工作。12月因工作劳累过度,旧病复发,3次入院。
    1978年5月病情较危重,上腹胀痛不食,下腹时痛,肠形隆起有梗阻之象,再以上方加疏导肠道之品,初服10数剂,疼痛顿失,之后舌绛无苔,咽干不渴,又调以养阻疏肝之品,又见缓解。同年11月病势转危,终至循环衰竭而死亡。生存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慢性胃炎,该温中健脾,还是滋阴养胃?11个办法,对症才有效
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
陈友芝治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经验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与益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