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病小偏方第六十九册

801.菠菜(菠龙菜)半斤,不可切断,洗净后下锅放3碗水,滚后10分钟就可喝,不可加任何东西,饭前喝才有效。<秘方> 

失眠中药方剂 内科 其他类 中药处方(一)
802.【辨证】肝火亢盛,上冲于心。
【治法】泻肝安神。
【方名】泻肝安神汤。
【组成】生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朱茯神10克,合欢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彭述宪方。
中药处方(二)
803.【辨证】阴虚血亏。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定志。
【方名】舒安汤。
【组成】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804.柑子皮适量。焙干,研成细末,加食盐1克,温水冲服<醒酒> 头痛的偏方、验方 内科 其他类
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

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805.[方一]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再把葱切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把酒冲人,立即起锅,

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本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806.[方二]蔓荆子30克,酒500克。将蔓荆于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温服为佳。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适用于风热头痛。
807.[方三]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于淀粉、菜油、调料适量。芹菜择去叶、根、洗冲切段,盐渍10分钟,清水浮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

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钟,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人芡汁速

炒起锅。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808.[方四]猪脑髓1个,天麻10克,绍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克,精盐1克。将天麻、川芎、白芷洗净,烘干研成粉末,放人蒸

碗内,猪脑花挑净血丝,洗净人碗内,加绍酒、味精、姜汁、精盐及鲜汤150克,用湿棉纸封住碗口,置钢精锅内蒸熟即成。本方滋肾补脑止痛,适

用于气虚头痛。
809.[方五]炙黄芪30克,人参3—5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人砂锅煎沸,改用小火煎浓

汁,取汁前半小时人枣仁。取汁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稍黄即可。本方补气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810.[方六]鹌鹑蛋5只,胡萝卜30克,荷叶20克,山药15克,大枣10枝,菊花15克,红糖适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汤,连服6剂。本方补血止头

痛,适用于血虚头痛。
811.[方七]白萝卜300克,海带100克。将海带洗净,用温水浸泡5小时以上,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装入沙锅内,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炖,将萝卜切片

,待海带煮沸后下人沙锅同煮,直至烂熟。空腹将海带萝卜汤一齐服下,可当菜吃,连服数月,疗效显著。本方健脾化痰,除浊解腻,适用于痰湿头

痛。
812.[方八]红花、川芎、川牛膝各10克,白酒500克。选上等川红花、川牛膝、川芎,后两味切片,备用。将以上3味装入盛酒瓶中,浸泡7天,每日

早、晚空腹饮用,每次不得超过15毫升。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血瘀阻络的头痛、身痛、心痛、月经疼痛、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痛证。
813.[方九]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细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本方疏散风寒,可用以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
814.[方十]薄荷6克,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疏风清热,可用以治疗外感风热之头痛


815.[方十一]羌活、川芎各6克,蔓荆子9克,甘草3克,防风、藁本各6克,苍术、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祛风胜湿,适用于

外感风湿之邪所致头痛。
816.[方十二]龙胆草9克,山栀6克,黄芩9克,当归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817.[方十三]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白术各10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水煎

服,1日l剂,早、晚服。本方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头痛之证。
819.[方十四]地黄、当归各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本方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之头痛。
818.[方十五]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本方理脾化痰,适用于痰浊上蒙清窍之头

痛。
820.[方十六]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红花各6克,郁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本方活血通窍,适用于血瘀所致之头痛。

[方十七]生川乌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2次。本方适用于偏头痛。
821.[方十八]川芎250克,蔓荆子100克,草红花20克,当归5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饭后1小时服。本方适用于瘀血头痛。
822.[方十九]大附子1个,葱叶若干。将附子去皮脐,研末,葱叶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本方适用于头痛。823.[方二

十]杜仲30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824.[方二十一]胆南星、荆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许。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饭后服。本方适用于痰湿之头痛。
825.[方二十二]川乌、草乌各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白芷各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

细末,贮瓶备用。1,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

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2.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

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3.取

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1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

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4.直接用棉球或纱布

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

部发热。
826.[方二十三]薄荷30克,粳米2两。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本方疏散风热,清利

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827.[方二十四]生鱼肉(草鱼或海鱼肉均可)200克,玉兰花瓣15个、鸡蛋5个,味精、料酒、香油及盐适量。将鱼肉去刺切碎,玉兰花切成丝或末,二

者混拌成泥。取5枚鸡蛋清,用筷子搅匀发稠,蛋清中放入少许香油、料酒、味精及盐,然后,将鱼肉、玉兰泥做成数个小球状,放入配好的蛋清中

蘸匀,捞出后码在盘子中央。另取玉兰花瓣数片,围绕盘子四周分别贴在鱼盘外沿。最后将整盘玉兰鱼球放在开锅的蒸屉上蒸5分钟。即可食。本方

养阴,润燥,祛风。对高血压之虚火上扰头痛有效。<头痛>
神仙粥治感冒 内科 其他类
828.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粥”歌诀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此粥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

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患病三天内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具体做法和用法是,将糯米50克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

50毫升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一般连续服用三至五次,感冒就会痊愈。<治感冒>
中暑共4方 内科 其他类 方剂1
829.食盐10-20克,生姜15克
制用法:二味同炒,炒至盐黄、姜微黑后,用水煎服。
适应症:中暑方剂2
830.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
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
831.鲜麦冬60克
制用法:绞汁。温饮或冷饮。
适应症:中暑
方剂3
832.滑石、大黄、甘草各等量
制用法:研末。每次用20克,日服3次。
适应症:中暑方剂3
833.柳树皮、榆树皮各适量
制用法:烧炭加少许冰片,共研细末。直接撒于患处或用香油调涂患处。
适应症:中暑
<中暑方> 治疗流感偏方 内科 其他类
834.、处方:大青叶。用法:用生药30克,水煎二次,共浓缩至100毫升,每10毫升内含药3克。十五岁以上每次服50毫升-100毫升;十五岁以下每次

服30毫升-50毫升;十岁以下用量酌减。均每日服八次,每三小时一次,连服七天。
835.、处方:鲜鱼腥草60克。
用法:绞汁冲蜂蜜服,日饮三、四次。
836.、处方:佛耳草9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二剂。
837.、处方:苦瓜。
用法:取瓜瓤煮熟服。
838.、处方:黍菜一把。
用法:水煎服。将渣挤干,捣碎敷于太阳穴处。<流感> 治疗感冒偏方 内科 其他类 中药处方(一)
839.【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中药处方(二)
840.【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中药处方(三)
841.【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中药处方(四)
842.【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中药处方(五)
843.【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中药处方(六)
844.【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

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845.【出处】施闻鸡方<感冒> 农人容易染患病痛 内科 其他类
病因:农家人最勤苦,每日工作繁重,容易饥饿,饥饿时又常忍耐,到吃饭时,体内血液精力已消耗不少,日积月累常患有胃病,腰骨酸痛、手脚酸

麻等病症。还好都有根治法。
846.春季
药方:(1)上午:农人出门工作,可带一尺长的甘蔗,饥饿时可充饥。
(2)下午:农人出门工作,带一尺长甘蔗,在四点左右吃下,可补血又充饥,胃部又不会受苦。
(3)睡前:吃些龙眼干,可防治胃痛,骨头酸痛。
847.夏季
病因:夏天农人最辛苦,天气热,饭难吞,工作又繁重此时有天地精造物品可消除疲劳。
一、荔枝出产之时
药方:(1)荔枝10粒,在上午十点吃下,可补血。
(2)荔枝八粒,在下午四点吃下,可充饥又补血。
(3)荔枝籽茶1杯,在睡前喝1杯,可除掉骨头酸痛。做法:荔枝籽18粒压碎,放下3碗水,滚后10分钟就好,加一些白糖,就成“荔枝籽茶”,只可

服用1碗,多喝反而无效。
二、龙眼出产之时
药方:(1)龙眼20粒,在上午十一点吃下。
(2)龙眼20粒,在下午四点吃下。
(3)睡前喝杯龙眼籽茶,可消除长年之骨头酸痛。做法:龙眼籽30粒压碎,放下4碗水,滚后10分钟就加些白糖,就成“龙眼籽茶”,1次服用1碗,

用多无效。
848.秋天季节
秋天农人繁忙,忙中身体更须保健。
药方:(1)甘蔗1尺长,上午十点吃下。
(2)甘蔗1尺长,下午四点再吃一次。
(3)睡前连续食用可预防百病之发生。
849.冬天季节
冬天之时农人须讲补,补品很多,都是自己双丰收获天地精造品,品物高贵无人知,华陀知情降秘方。
药方:(1)番薯(红薯)洗净切片,不削皮,不可沾面粉,麻油先下锅,不可掺姜片,掺姜无效,麻油热时放下番薯(红薯)片炸热后食用,一次

吃5片。吃多反而无效。
注意:此方应在睡前吃下,才能够补气、补血、治疗骨头酸痛。
(2)红(胡)萝卜洗净切片(不削皮),麻油光下锅,才放下红(胡)萝卜片,炸热后就可吃,一次吃10片,吃多无效。
注意:此方也是在睡前吃下,才可通气、通血、患有久年骨头酸痛的人可用此方。<秘方> 失眠症应做哪些检查? 内科 其他类 失眠症患者临床上一

般给予以下检查:
(一)神经心理学检查:
(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三)颅脑CT检查:
<失眠>
850.【验方一】
...温一点大蒜汁来喝,或是将切碎的大蒜和姜泡热开水或拌面来吃,冒出汗后即愈。
【验方二】
....葱白六根切片,放入研钵捣碎,老姜三十克切片,和豆豉十二克一起入锅,加一杯水好事只剩半杯浓度,沥出残渣,趁热喝下,多穿衣服或闷在

棉被中,使身体出汗。葱白、老姜、豆豉都有使身体暖和及促进排汗的功能,所以感冒初期鼻塞、头痛、不出汗时,都可以用这种食品,会有很好的

效果。
感冒初期(头痛剧烈时〕
851【验方一】
....大蒜三个葱白十根切碎,加入煮熟的粥中,再熬一次,趁热吃完,多穿衣服或盖上棉被,保持身体温暖。这种食品用来治疗初期感冒,尤其是有

头痛的感冒,特别有效。
852.【验方二】
....葱白十五克切碎、老姜十五克切片,加茶叶九克,放一杯半地说同入锅,煮好沥去残渣,将汤汁倒入杯中,趁热饮用,并注意不要受到风的吹袭

。材料中的茶叶,对治疗头痛很有效用,近来的感冒药中,大多含有茶叶的成分。
853.【验方三】
...如果是淋雨而感伴有寒冷腹痛的症状时,将生姜一两切细,加红糖、葱白以开水冲泡,或煮一沸,乘热饮后,盖被卧床,出汗即愈。
<感冒食疗> 失眠常用有效验方偏方 内科 其他类 失眠
失眠指以经常不得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究其原因,有因思虑过度所致者,有因其它病引起者。常用的有效的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854.[方一]
面粉、鸡蛋各500克,枣泥30克,莲肉100克,白糖650克,菜油20克。将干莲肉去心,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熟至粘软,再以洁白布包莲肉,揉烂成泥

;将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器掸成稀糊时,加入白糖,掸约35分钟,待蛋浆由淡黄转变为白色时,将面粉、莲肉泥撒入,调和均匀待用。将蒸笼垫上

干净纱布,放入木制方形框,抹上菜油后,倒人蛋浆的二分之一,用铁瓢舀人方形框内擀平,再倒人余下的蛋浆擀水,人笼蒸熟,用小刀切成长条方

块即成,作早点食之。
本方健脾补心,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血亏所致的失眠。
855.[方二]
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鲜鸡蛋(去蛋清)2枚,阿胶50克。先将黄连、生白芍加水煮取浓汁的150毫升,然后去渣。再将阿胶加水50毫升,隔水蒸化,

把药汁倒入以慢火煎膏,将成时放入蛋黄拌匀即可。每服适量,每晚睡前服1次。
本方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变之不寐。
856.[方三]
酸枣仁75克,乳香30克,蜜60毫升,牛黄O.5克,糯米50克,朱砂15克。将药为极细末和匀,用酒5毫升,和蜜等一处,慢火煎如稀饼。不计时候,

以温酒下15克许。
本方实胆安神,适用于胆虚不眠。
857.[方四]
半夏15克,秫米50克。用河中长流水、澄清,取清液煮秫米、半夏为粥样,但吃时去渣,只吃其汁一小杯。1日3次,连服3天,以见效为止。
本方祛痰降逆,和胃,调阴阳,适用于因痰滞胃致阴阳失调的失眠。
858.[方五]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茯神各9克,炒枣仁10克,桂圆肉12克,木香8克,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1日1剂

,早晚服。
本方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血虚所致的失眠。
859.[方六]
黄连12克,朱砂15克,生地黄、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清心、育阴、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
[860.方七]
茯苓15克,茯神12克,远志、人参各10克,石菖蒲12克,龙齿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胆气虚所致的失眠。
861.[方八]
茯神10克,山楂9克,伏苓12克,半夏9克,陈皮10克,连翘6克,莱菔子15克。水煎服,午晚饭后服。
本方健牌和胃,化滞消食,适用于胃气不和所致的失眠。
862.[方九]
桂圆肉100克,60度白酒400毫升。将桂圆肉放在细口瓶内,加人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一次,半月后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适用

于虚劳衰弱、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本方出自《万氏家抄方》,原方用于“温补脾胃、助精神”,为治疗虚劳、心悸的常用方。品名为后加。
方中桂圆味甘性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定神,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疗效。配合白酒,通经络,行药力,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方对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863.[方十]
大枣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先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液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本方健脾养心,安神益志,凡心脾两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适用。
864.[方十一]
鲜百合30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剥成瓣,洗净,备用。糯米如常法煮粥,米将熟时加入百合煮至粥成,人冰糖调味。每日2次,早晚温热

服食。
本方润肺止咳,宁心安神,适合于心肺两虚引起的咳嗽,虚烦、惊悸、失眠多梦者服用。
865.[方十二]
鲜藕1节,梨1只。取鲜嫩白藕1节,洗净,去藕节及外皮,切碎。梨去皮,核、切碎,分别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两汁合并。
本方清热化痰,除烦安神,经常饮用本品,可改善热症失眠者的睡眠状况,对上焦痰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咳嗽咯痰,夜不成寐者效果尤为显著。
866.[方十三]
梨3枚,沙糖25克。将梨洗净,去皮,切片,加水煎煮20分钟,以沙糖调味,分2次服用,饮汤食梨。
本方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适用于痰热扰心或热病津伤,心失所养的失眠、烦闷之症。
867.[方十四]
干百合50克,面粉200克,水适量。
百合磨成粉,加水、面粉,和而作饼,烙熟,经常食用。
本方健脾养心,清热安神,凡心悸、心慌、失眠、健忘、食少、倦怠属心脾两虚,心神不宁者,宜用本品。百合性质平和常人久服,可起到保健延年

的作用。
868.[方十五]
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甘草、小麦与大枣以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一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

食枣。
本方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凡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肝气郁滞所致的失眠盗汗,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悲伤欲哭者皆可食用本晶。
869.[方十六]
猪心1枚,葱白适量,枸杞菜250克,豆豉适量。将猪心洗净血污,切成细丁状,枸杞菜、葱白切碎,豆豉放人锅内,加清水、煮取豉汁。猪心、枸杞

菜、葱白放入豉汁中,加黄酒、食盐、小火煮作羹食。佐餐食用。
本方补心安神,清热除烦,适用于心血不足兼有热象而导致的失眠者食用。
[870.方十七]
大枣20枚,葱白10克。将大枣洗净,劈开,与葱白一起人锅,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取下,滤取汤液;每晚1次,温热饮服。
本方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心慌无力,食少倦怠、烦闷不得眠者食用。
871.[方十八]
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好,与粳米同煮为粥,粥成时去掉酸枣仁袋,加入白糖调味,或以酸枣仁煎液,煮末

为粥。每日1次,晚饮或临睡前服食。
本方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凡心肝血虚,夜卧虚烦不得眠者均可食用。

872.[方一]
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将上述三花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本方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可去心胸烦热。
873.[方二]
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30克。将三豆加水煮烂后,取浓汁加入白糖或其它调料饮用。
本方防暑,清热解毒,和中健胃。
874.[方三]
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
本方消暑健身,清热解毒,尤宜于暑天好生痱子、疱者。
875.[方四]
鲜西瓜皮、冬瓜皮、丝瓜皮各50克。将三皮水煎15分钟,取汁加适量的糖,温服当茶。
本方清热,祛暑,利尿。
876.[方五]
藿香叶、香薷叶、薄荷叶各10克。加水淹没药物为度,煎开即可,煎时加盖。
本方消暑清神,健脾醒脑,对已中暑者尤为适用。
877.[方六]
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
三豆加水600毫升,小火煎成2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
本方健脾,消暑,防痱。
878.[方七]
桃叶50克,水500毫升。将桃叶放入水中,煎熬到只剩一半,小量即可。代茶饮。本方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因痱子而变红的血管收敛,因

此能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879.[方八]
绿豆30克,粳米100克。将淘净后温水浸泡2小时的绿豆与洗净的粳米同人砂锅,加水10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吃2-3次,亦可作饮料服用。
本方祛暑消烦,生津止渴,解毒利水。
880.[方九]
藿香15克,粳米50克。将藿香加水150-200毫升;应煮2-3分钟,过滤去渣;再把粳米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沸2—3分钟即可。每日2次

,温食。
本方解表邪,化里湿,对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症,有较好防治作用。
881.[方十]
银花30克,粳米50克。将银花水煎去渣,取浓汁约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与粳米煮成稀粥。早晚2次温服,夏秋季服用尤为适宜。
本方清热、消暑,除烦,可防治中暑、风热感冒、头痛目赤诸症。
[882.方十一]
鲜荷叶、鲜银花、鲜扁豆花、丝瓜皮、竹叶、琼脂各15克,白糖200克,银耳20克、将上述各味中药洗净后,药入锅,加水煎成药汁,澄清去沉渣。

把锅洗净,加入药汁,琼脂、银耳、白糖溶化后,放人冰箱凝成冻,取出划块即成。一天二次,餐前用。
本方清凉爽口,消热解暑,滋阴润肺,适用于暑热耗伤气阴所致身热口渴、头昏眩微胀等症。
883.[方十二]
金银花、菊花各250克,山楂100克,白糖500克,香精适量。将银花、菊花择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放清水适量,烧开水后小火煎半小时,倒出药

汁,再把药汁、白糖、香精充分拌匀,入冰箱冷冻划块即成。一天二次,餐前服用。
本方清热解毒,散风清肝,适用于夏天泻痢,流感,疮疖,痱毒,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食用。
884.[方十三]
乌梅4只,白糖20克。将乌梅加入1公斤的水中,煮沸20分钟,再加入白糖,冷却后饮用。
本方多生津开胃,解温除烦。
885.[方十四]
大西瓜1个,大番茄4-5个,白糖40克。将西瓜剖开,取瓤,用洁净纱布绞取汁,再把番茄用开水冲烫片刻,以便剩去外皮,然后切开去籽,亦用纱

布绞取汁。两汁和匀,加入白糖饮用。
本方清热、生津、健胃,可治疗夏季感冒发热、心烦口渴、小便赤黄、不思饮食等症。
886.[方十五]
紫菜15克(用水发过),冬菇50克(小发),芦笋100克,味精、料酒适量。将冬菇、芦笋切丝,与紫菜一同入沸水,加香油、味精、料酒调味。正餐时

食用,一天一次。
本方清暑热,补身体,常食能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
887.[方十六]
鲜猪皮250克,番茄200克。将猪皮切块加水炖煮成浓汤,再放入切成片的番茄,撒上葱花及香油。
本方解暑止渴,滋阴凉血。
888.[方十七]
绿豆粉100克,海米少许,胡萝卜500克,黄瓜100克,香菜少许,精盐、麻酱、芥茉、酱油、米醋、蒜、葱、于辣椒、味精适量。将粉皮洗净捞出沥

水,切成三分左右宽的长条,拌以香油。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丝抄一下,黄瓜洗净切丝,海米洗净加沸水泡发,干辣椒洗净去籽剪成段再用香油炸焦

,香菜洗净切小段,蒜去皮捣成泥,葱切末,麻酱用凉开水搅稀。芥茉加沸水调成稀糊,盖后在温热处焖发,再加凉开水调成稀汁,泌渣后加麻酱、

精盐、米醋、酱油、蒜泥、葱末、味精、辣椒油制成卤汁。将粉皮摆在盘中,上码胡萝卜丝、黄瓜丝、海米、香菜段,再浇卤汁即可。
清热解暑,芳香开胃。可辅治中暑、纳食不香。
889.[方十八]
鲜嫩扁豆30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葱适量。将扁豆洗净去老筋放入水中焯透,捞出撒少许盐沥水,散热,将葱切末放人香油中炒,滤去

葱取香油置凉。将扁豆切好加胡椒粉、味精、盐、葱油拌匀。
和中下气、清暑健胃。可辅治呕吐、急性胃肠炎、中暑等。
此外,清心同志曾在《保健与生活荣杰》上发表过一篇“夏季常用药菜”,现摘条于下以供人们参考。
890.两芽茶:谷芽、大麦芽各3克。将两芽炒三成焦,筛去屑,入有盖茶具内,开水浸泡一会,代茶饮服,连泡连服,直至药味清淡再更换。
本茶具有润渴开胃,健胃行气消食。
青蒿佩兰茶:鲜青蒿、鲜佩兰各5克。药料人茶具内,倒入开水浸泡,代茶饮服。
本茶具有清暑热、除虚热,是防暑饮料。
891.藿香茶:藿香3克。入茶具内,倒入开水浸泡即可饮服。
本茶具有解毒祛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为夏令解毒祛暑之佳品。
892.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5克。将两味放人茶杯内,冲人开水,盖泡10分钟后服。
本茶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893.决明子茶:决明子15克,夏枯草10克。将决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香气后放凉打碎,将夏枯草切细末,两药冲开水泡10分钟当茶饮。
本茶具有清肝明日通便功能。
894.枇把竹叶茶:枇把叶、鲜竹叶、芦根各20克。将三药洗净切粗末,放人砂锅内加5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去渣滤清,趁热放入少许白糖和食盐。
本茶可清热生津,止咳乎喘,为清暑之佳晶。
895.蔷辕茶:野蔷薇3克。将药放人杯内,冲入开水,代茶饮服。
本茶具有清暑、退热、解毒之效,也是防暑解毒佳晶。
896.金银花:金银花2克。人茶杯内,开水浸泡一会儿,代茶饮服。
本茶具有养血止渴,散热解毒的功效,老少皆宜。
897.薄荷茶:鲜薄荷15克,或干品、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将药切细,煎取药汁,加入适量冰糖。
本茶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可作为盛夏防暑解热之饮料。
898.荷叶茶:鲜荷叶1张,切成5块洗净,绿豆100克,清水1000毫升。旺火煮,煮出香味微火温,饮前将荷叶捞出,下白糖调味即可饮用。
本茶具有解暑热、散瘀血、清热毒、利小便之功效,适用于夏季头昏脑胀,胸闷烦渴,小便短赤者。
899.绿豆酸梅茶:取绿豆100克,酸梅50克,白糖适量。小煎待凉代茶饮。
本茶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功用。
900.苦瓜菜:鲜苦瓜截断取瓤,纳入茶叶,悬挂通风处阴干。将外部洗净擦干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次取10克放人保温杯内,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本茶能清暑、明目、解毒之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中药验方
民间治疗感冒偏方大全
感冒偏方集锦
中药偏方:感冒
感冒偏方
治疗失眠的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