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㈠四逆汤方

案一、虚寒

孙某,男性,38岁,196446日初诊。

1961年患无黄疸型肝炎,以后肝功能正常,但长期四肢冰冷,时有腹胀,右胁及胃脘痛。先找西医治疗无效,后求中医多方治疗,效也不明显,审其方药多为疏肝理气之类。

近症:腹胀,饭后明显,时胃脘及胁痛,四肢逆冷,晚上常用热水袋焐脚,但半夜常因冷而醒。检查:肝大一指,质中硬,轻微压痛,心下有振水声。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胃脘及胁痛,四肢逆冷,晚上常用热水袋焐脚,但半夜常因冷而醒,里虚寒甚。脉沉细,舌淡苔白,心下有振水声,里寒饮停。

综合分析:此属里虚寒甚,为四逆汤方证。处方:

炙甘草l0g,干姜8g,制附片15g

结果:上药服3剂,四肢冷大减,已不用热水袋焐脚,仍腹胀。上方加枳壳、陈皮、党参随证加减,服3个月腹胀消。

案二、昏冒

刘某,女性,50岁,1976423日初诊。

近月来食则昏冒,甚则休克,下肢瘦弱不能站立,静卧少许时可复常。自觉胃中冷,脉沉细,舌苔薄白。

食则昏冒,里虚甚精不能营上。脉沉细,胃中冷,里虚寒甚。

综合分析:此属里虚寒甚,治以温中祛寒,与四逆汤。处方:

炙甘草l0g,干姜l0g,制附片(先煎)15g

结果:服3剂,诸症已,迄今未再发。

㈡茯苓四逆汤方

赵某,男性,45岁,1966318日初诊。

1963年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症见:时胃脘痛,泛酸,腹胀,欲呕,吐涎沫,心烦,口中和不思饮,小便少,时心悸,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

脉沉细弦,舌苔白根腻,时胃脘痛,腹胀,口中和不思饮,小便少,时心悸,里虚寒甚。泛酸,欲呕,吐涎沫,心烦,津血虚甚,胃虚气逆,寒饮上犯。

综合分析:证为胃气虚极,中寒停饮,为茯苓四逆汤方证。处方:

茯苓12g,党参10g,制附片(先煎)l0g,干姜6g,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1剂,胃脘痛减,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继随证调理月余,自感无所苦。

㈢甘草干姜汤

宋某,男性,35岁,1968324日初诊。

头晕,呕逆,吐涎沫1个月余,伴嗳气,右偏头痛。口干不思饮,大便溏,舌苔白滑,脉沉弦细,右寸浮。

头晕,呕逆,吐涎沫,伴嗳气,右偏头痛,寒饮上犯。脉沉弦细,舌苔白滑,口于不思饮,大便溏,里虚寒。

综合分析:证为太阴里虚寒,饮邪上犯,为甘草干姜加陈皮半夏汤方证。处方:

炙甘草18g,干姜l0g,陈皮30g,半夏15g

结果:上药服3剂,诸症均已。

㈣理中汤方

李某,男性,58岁,196546日初诊。

受凉后腹泻3个月,每日34行,大便完谷不化,胃腹胀满,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昏,舌苔白润,脉细缓。

脉细缓,舌苔白润,胃腹胀满,太阴里虚。腹泻,完谷不化,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昏,里虚寒胃气虚。

综合分析:证属太阴里虚胃寒,治以温中益气,与理中汤加味。处方:

党参l0g,炙甘草6g,炮姜6g,苍术l0g,炒扁豆l0g,陈皮15g

结果:上药服6剂,腹泻基本已止,腹胀亦明显减轻,继服6剂症已。

㈤附子汤方

郭某,男性,38岁,1965111日初诊。

腹痛腹泻40余日,大便日2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舌苔薄白润,脉沉细。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寒。腹泻,下肢酸痛怕冷,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内外皆寒。大便日23行,太阴里寒。

综合分析:证属太阴里虚、寒饮痹阻,治以温中化饮、驱寒行痹,与附子汤加味。处方:

制附片(先煎)l0g,茯苓l0g,党参l0g,苍术l0g,白芍12g,炮姜6g

结果:上方服12剂,诸症痊愈。

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胡老讲述医案

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舌苔薄白润。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寒,太阴病。胀满不能食,胃虚寒。

综合分析:太阴里虚寒,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方证。

乃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连服10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附此以供参考。

㈦吴茱萸汤方

李某,女性,43岁。

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2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

1个月左眼失明,专程来京求治。

现症见: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细。

脉弦细,心中发热,手足心热,目干涩,上热。舌苔薄白,口干不欲饮,头痛如裂,呕吐,寒饮上犯。头痛、呕吐六七年,目干涩,口干不欲饮,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为半表半里阴合太阴证,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清上热,除下寒,养血利水,与柴胡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l0g,党参l0g,干姜6g,大枣4枚,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天花粉12g,当归10g,白芍l0g,川芎l0g,泽泻18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2g,苍术10g,炙甘草6g

结果:上方服3剂,诸症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2个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㈧旋复代赭汤方

白某,男性.48岁,1965117日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经多治不效。现症见: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口干不思饮,太阴里虚寒。噫气、呕吐,胃虚水饮上犯。

综合分析: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处方:

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10g,党参l0g,生姜15g,炙甘草6g,半夏15g,大枣4枚,乌贼骨15g,川贝母l0g

结果:服3剂知,6剂诸症减轻。

㈨芍药甘草汤方

刘某,男性,50岁,1968921日初诊。

前阴抽痛,伴经常胃脘痛半年,经补肾养肝等法治疗不效,经友人介绍来会诊。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脉沉细弦,胃脘痛,里虚寒痛。前阴抽痛,津虚筋肌失养。

综合分析:证属里虚、津血虚而筋脉失养,为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处方:

白芍18g,炙甘草18g

结果:服3剂前阴抽痛好转,服6剂诸症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理中丸——饮寒伤中,食寒伤中,中焦虚寒,太阴虚寒
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解析5例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吴茱萸汤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