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38)
二、重视实践
  胡老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发展于几千年的古代,是千百万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学习古人的这些理论经验.也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他对于实践过的敢于坚持。如有的人认为“古方不能治今病”,他根据自已的临床体会,反复研读《伤寒论》原旨.经常使用经方,效如桴鼓.因此坚信经方能治今病。对于没实践过的,从不人云亦云,不懂装懂,无根据地瞎说,如对“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等类似之说。不与轻信亦不妄加评论。胡老一生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行一次探讨,都是根据临床实践,即经过一段时间临床实践再看原文,便有新的认识,一些疑难之处,通过实践逐渐加深理解。因此认为真正的认识必须依靠实践。他教授《伤寒论》等的经验也是如此,向后学者讲解后,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有了新的体会,便又修改一次,不知修改了多少次,直至病重卧床,还说不要急于出版,等他病好重新再整一遍。
三、慎思明辨
    胡老认为对于脱离实践,从理论到理论的著说.无利于中医的发展。胡老也曾读过许多书而喟然叹曰: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医学之理在于治病。至于弄文舞墨之士,岂能窥仲景之项背?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医一定要结合临床多动脑子,如“风则伤卫,寒则伤荣”是唯心论似是而非的不可捉摸之词,这样的注解《伤寒论》越注解越使人糊涂;再如,伤寒传经之说也同样如此,本来是很平易近人的道理.却用什么“循经传”、“越经传”、“首尾传”、“传足不传手”等推理之词,把《伤寒论》越讲越离奇,越讲越糊涂。一次一个医生问胡老:“吴茱萸汤不是治疗厥阴病的方剂吗?因这个方子出现在厥阴篇。”胡老讲道:“不能简单认为,那个方子在那一篇即是治什么病的,读《伤寒论》要前后联系,先弄清六经提纲、治疗原则、再分析方剂的适应证,就知道它是治疗何经病了。又指出不能迷信古人,不能拘于注家之言,要敢于以自己的理解和临床经验明辨是非,提出新看法。如对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从临床观察急性热病,病将愈时.脉多表现和缓.或无偏大偏数之象,因此,这里的“停”应是“调停”之意,并非脉至时有一停,或谓字有所误。对有的疑难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才敢于下结论,如对于白通加猪胆汁汤.初读《伤寒论》亦信其说。但经过长期的体验和多方研究.乃知其非。过一条实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误,提出了自己独特而切合实际的看法。
四、严谨笃行
    胡老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强调《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再博及上溯《内经》,下及后世众医籍,这样才能对中医学有个系统了解.因此,他反复地、系统地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从不一知半解。许多人跟随胡老学习,看到他不但疗效突出.而且多有独到之处,便劝说他写成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胡老总是笑答:“我还没考虑成熟。”或说:“轻易发表文章,易有谬误.殃及后人,罪莫大矣!”当有人整理好他的临床经验,让他过目修改,他便会说:“写得不错,我看一看再说吧!”但一放几个月、几年仍不拿出,示意不要发表。故胡老一生。教出了很多学生.仅发表了一篇文章,也是因一再恳求不得巳写的。他认为.医为仁术,不能为名利所惑,利用行医之便,争名夺利。有失医生本分。对于跟他学习的人,他都是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一位留学生学习中医很突出,在胡老的指导下写了论文。论文答辩时,记者、各界人士满堂.对论文给予高度评价。评分时各位教授皆给予“优”,唯独胡老仅评以“良”。后问其由,胡老答曰:“文章写得水平是高的,但是作者临床尚少,没有发挥之处。”可见胡老是从严要求,也可知在任何场合决不借抬高他人以抬高自己,看此一斑,也足观其医德高尚。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志》《针灸甲乙经?序》认为《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法》,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著成百试百验的《伤寒论》,一个人不可能完成,因此把功劳都记在张仲景身上,把他称之为医圣,这是过誉之言(当然张仲景有功于继承和发扬了经方,是经方的传人),而且古人有许多是唯心错误的地方.即使用某方能治愈某证、某病,不见得说清道理,古人自有不足之处,何必尽圆其说。古人有说不清道理的地方.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今天正应发古人之不足。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胡老很强调学西医之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去其糟粕,以现代科学整理和发展之。只停留在朴素的唯物论上不能走向世界,这些理念长期存于心中,甚至病重迷蒙中仍念念于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仲圭:我是怎样学中医的
马新童——我的中医之路(上篇)
六经辨证治万病 方证对应最尖端(一)
张云鹏运用四逆散异病同治之经验
马新童:中医之医法圆通中
真传一刻第47期:马新童-中医之医法圆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