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黄类方

一、经方

《伤寒论》中用大黄的方剂共有16首。

《金匮要略》中用大黄的方剂共有22首(其中与《伤寒论》重复者有6首)。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含有大黄的方剂共32首。可分为10类(《疑难病证思辨录》):

1、承气汤类(5方)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大黄汤

2、抵挡汤类(4方)

抵挡汤

抵挡丸

下淤血汤

桃核承气汤

3、陷胸汤类(3方)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大黄甘遂汤

4、茵陈蒿汤

5、泻心汤类(6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心汤

大黄甘草汤

大黄硝石汤

栀子大黄汤

枳实栀子汤

6、大黄牡丹汤

7、表里双解方(3方)

大柴胡汤

厚朴七物汤

桂枝加大黄汤

8、寒温并用方(2方)

大黄附子汤

附子泻心汤

9、方中有大黄而非主药(3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风引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黄汤

10、丸剂(4方)

麻子仁丸

鳖甲煎丸

大黄蟅虫丸

己椒苈黄丸

 二、时方

1、水解散

【来源】《千金方》

【组成】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 麻黄四两。(麻黄与大黄同用)

【要点】辛温解表药与苦寒泄热药同用。

2、防风通圣散

【来源】《宣明论》卷三。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生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辨证要点】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防风通圣散治疗寒热、目赤、鼻塞、口干、咳嗽、咽喉不利、便秘溲赤等。虽然防风通圣散亦用调气养血的药,但主力仍在散风、清热、通便。)

【[临床应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3、润肠丸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组成】桃仁、羌活、大黄、当归、火麻仁

【功效主治】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秘,血结秘,皆令闭塞,以润燥活血疏风,自然通快。

4、三黄枳术丸

【来源】《内外伤辨》卷下。


【组成】黄芩60克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术各30克 枳实(麸炒)15克


【主治】肉食面积停滞肠胃,脘腹胀痛,吸腹吞酸,大便泻而不爽者。

 

5、栀子金花汤

【来源】《金鉴》卷五十八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

【主治】痘中厥逆,因阳毒内攻,热极反寒,致热厥,爪甲色红,小便赤涩,痘色更见紫黑,烦躁闷乱者。

栀子金花汤于黄连解毒汤中加人大黄一味,不仅泻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强,并有引热下行之功,方剂结构更趋完善,用治热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结者;

6、复元活血汤

〖方源〗《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组成〗柴胡 半两[9g] 瓜蒌根 当归 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6g]


  大黄(酒浸),一两[12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g]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运用】本方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

可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


7、礞石滚痰丸

【来源】《玉机微义》卷四引《养生主论》“滚痰丸”方

【组成】青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黄芩320g 熟大黄320g


【功能】降火逐痰。

【主治】用于实热顽痰证。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胸腕痞闷,或眩晕耳鸣,或不寐,或奇怪之梦,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而厚,脉滑数而有力。

8、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灯心 。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9、温脾汤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肠梗阻、幽门梗塞、慢性痢疾等属于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者。

10、大黄木香汤

【来源】《医理真传》

【组成】大黄、木香、当归、苏叶、白蜜。

【功效】调气行血。

【主治】痢疾后重。

11、芍药汤

【出处】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大黄(9克) 黄芩(15克) 肉桂(5克)

【方组趣味记忆】将军要秦香莲当兵炒肉。 解:将军(大黄被称为将军),要(芍药),秦(黄芩),香(木香),莲(黄连),当(当归),兵(槟榔),炒(甘草),肉(官桂,即肉桂)。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特点】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方不同。

12、三化汤

【来源】《杂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厚朴 大黄 枳实 羌活各等分

【主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征,内有便溺之阻格。

13、升降散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哈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三、大黄药对

1、大黄、桃仁、红花,治瘀血腰痛,跌打损伤,瘀血闭阻。《本草汇言》

2、大黄、白芷、穿山甲,治便毒,也称横痃xuan,指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串雅内编》

3、大黄、木香,治胆绞痛。

4、大黄、丹参,治瘀热交阻之盆腔炎、附件炎。

5、大黄、三七,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6、生地30g、大黄9g(二黄散),滋阴泄热,凉血活血。治阴虚血热瘀阻之血证。

7、大黄、石膏,峻下清热,直泄经腑实热,顿挫热势。治高热、烦渴、便秘、神昏谵语者。

8、大黄30g、三七3g、花蕊石20g,通腑泄热,化瘀止血;治急性中风见大便秘结者,可起到降压、止血、改善颅内压、退热的作用。

9、大黄、草果,泄热化浊解毒;治肾功能不全,症见湿浊化热,毒邪内陷,邪毒交阻而上逆者。

10、水蛭100g、大黄50g,活血散瘀,涤痰泄浊;治肾病综合症。

11、大黄10g、代赭石30g,通腑,降逆止血;治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

12、大黄、阿胶,通腑泻下,养血止血;治血虚夹瘀热之血证。

13、大黄、三七、郁金、牛膝,止血祛瘀,疏肝理气;治胃中积热、肝火犯胃之胃出血,症见呕血、便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天津南开医院)】
含有大黄的处方(七十一)
精品微信16586门纯德名方广用【2】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之神药……大黄
中医专长每日一练
天津南开医院急腹症中医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