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癫病方29首学习辑要

1.内府牛黄丸

【资料来源】《证治宝鉴》。

【药物组成】竹节白附子60克(为末,用狗胆六七枚,取汁搅匀,仍人胆内风干),天麻60克(生姜自然汁制),九节石菖蒲60克(竹沥制),人乳粉18克(夏晒,取寒水顿),劈朱砂18克(水飞),牛黄0.45克,金箔20贴(或加琥珀末)。

【制法用法】上为极细末,猪心血为丸,如小绿豆大。初服3.6克,每日加0.3克,至6克重止,金银煎汤送下。

【功能】祛风化痰,清心宁神。

【主治】癫证。

2.引神归舍丹

【资料来源】《是斋百一选方》。

【药物组成】大天南星(刮去皮,取心,生用)30克,附子1枚(重21克以上者,炮,去皮脐),朱砂30克(水飞)。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用猪心血为丸,如不稠粘,用面糊少许,如梧桐子大。每次15丸,煎忘忧草根汤送下,子、午之交各一服。

【功能】祛风化痰,重镇安神。

【主治】癫狂。

3.半夏茯神散

【资料来源】《医略六书》。

【药物组成】半夏60克(制),茯神45克(去木),枣仁90克,远志45克,胆星60克,天麻60克(煨),陈皮45克,木香30克,磁石90克,乌梅90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水煎,加姜汁1匙,调服9克。

【功能】化痰行气,养心安神。

【主治】癫妄,妄言妄见,神不守舍,脉弦滑者。

【方义解读】心虚,痰扰神明,不能安于神舍,故癫妄失伦,语言无序焉。枣仁养心宁神,茯神安神定志,半夏燥湿痰醒脾,胆星清热痰快膈,远志通肾交心,磁石镇虚坠热,天麻祛风化痰,木香调和气化,陈皮利中气以化痰也,更以生姜散豁痰涎,乌梅收敛耗散之气而安神明也。为散煎服,使痰化气清,则神志得养而癫妄无不宁,语言无不清矣。

4.白金丸

【资料来源】《医方考》引《普济本事方》。

【药物组成】白矾90克,郁金21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60丸,温汤送服。

【功能】豁痰安神。

【主治】痰迷心窍,癫狂,神志不清,语言错乱。

【方义解读】方中白矾能化顽痰,郁金开郁散结,解郁开窍。合而成方,则痰去窍开,神清病愈。

5.抵痰汤

【资料来源】《医学探骊集》。

【药物组成】天南星9克(生),礞石12克(煅),海浮石15克,山甲9克(炙),诃子12克,橘红15克,龙骨9克,甘草6克。

【制法用法】元酒煎服。

【功能】豁痰开窍。

【主治】癫病呆呆痴痴,喜怒哀乐,发之皆不中节,或忘前失后,或言语不伦,或无故喜怒,或忽泣忽止,体较弱者。

【方义解读】方用天南星为君能燥湿痰,佐以礞石能坠顽痰,诃子能化郁痰,橘红能导滞痰,以甘草调中,以龙骨收敛,以山甲引药达病所,使其积聚之痰,皆从海浮石由胸部之汗而出,其胸部愈见黏液愈妙。抵者触也,谓触动其痰,从汗而去也。

6.荡痰加甘遂汤

【资料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组成】生赭石60克,大黄30克,朴硝18克,清半夏9克,郁金9克,甘遂末6克。

【制法用法】甘遂末,调药汤中服。

【功能】涤痰祛癫。

【主治】癫狂失心,脉滑实,顽痰凝结之甚者。

7.顺气豁痰汤

【资料来源】《赤水玄珠》。

【药物组成】半夏(用白矾、生姜、皂角煮过)4.5克,茯苓、橘红、瓜蒌(去油)、贝母、黄连、桔梗、枳壳各3克,香附(童便浸)2.1克,甘草1.2克。

【制法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能】行气解郁,化痰开窍。

【主治】痰气阻于心包络证。

8.通涎散

【资料来源】《金匮翼》。

【药物组成】瓜蒂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每次3克,井花水调下。涎出即愈;如末出,含砂糖一块,下咽即出。

【功能】涌吐痰涎,开窍定癫。

【主治】忽患癫狂不止,或风涎暴作,气塞倒仆。

9.通心辰砂丸

【资料来源】《普济方》引《旅舍备要》。

【药物组成】朱砂15克(研),龙脑15克,硇砂15克(研,明者),黄丹(炒)3克,白芥子(微炒,取末)30克,半夏(汤洗,取末)15克,天南星(炮,取末)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次15丸,同铁粉、牛黄丸共服。

【功能】涤痰开窍。

【主治】一切风涎潮发,以致狂语,状若心风。

10.痰气俱安汤

【资料来源】《罗氏会约医镜》。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6~9克,半夏6克,胆星3~6克,海石6克,白芥子(炒,研)2克,泽泻、木通各4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化痰降逆,开窍定癫。

【主治】癫。因气逆痰滞,塞·心窍,壅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

【辩证加减】如大便闭结而火不下者,加大黄,不应加芒硝;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黄,小水不利者,加栀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胀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风鼓,加钩藤钩、僵蚕;如经络痰滞不活,加竹油、姜汁。但所加者,分量宜重。

11.醒迷至宝丹

【资料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药物组成】胆星、朱砂(水飞为衣)、生枣仁、远志、茯神、柴胡、天花粉各90克,半夏曲、川贝母各60克,广皮、生甘草、木香、砂仁各30克,金箔10片。

【制法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30~40丸,清晨清汤送下。多服除根。

【功能】化痰行气,养心安神,镇惊定癫。

【主治】痰迷心窍,呆痴狂癫,不论新久。

12.七宝如意丹

【资料来源】《同寿录》。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30克,川乌(炮,去皮尖)60克,川连(去芦须)30克,茯苓(去皮)30克,桔梗(去芦)30克,干姜(慢火煨)30克,柴胡(去芦)30克,肉桂(去皮,晒)30克,菖蒲(洗净)30克,木香30克,紫菀(去须,洗净)30克,槟榔(鸡心者)30克,当归(酒洗净)30克,猪牙皂(去皮)30克,川椒(去籽,炒)30克,吴茱萸(去梗,盐水浸一宿30克,厚朴(去皮,姜汁浸)30克,巴豆(去壳,去油,净)、大附子(童便泡,去皮脐)1个。

【制法用法】上药以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好辰砂为衣,收贮瓶内,置洁净处。每次5至9丸,黑枣汤送下。

【功能】助阳益气,理气化痰。

【主治】癫狂。

13.人参琥王自丸

【资料来源】《证治准绳·类方》。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琥珀(另研)、茯神(去木)、白茯苓(去皮)、石菖蒲(节密小者)、远志各30克(酒浸半日,去心),乳香(另研)、酸枣仁(温酒浸半日,去壳,纸上炒令香熟)、朱砂(另研,水飞)各15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食后温酒送下,1日2次;如不能饮,大枣汤送下。可常服。

【功能】、益气健脾,镇心安神。

【主治】癫病。哀乐无由,惊悸不时,夜不能寐,一切恍惚不宁。

14.六君健脾汤

【资料来源】《医学传灯》。

【药物组成】人参15克,白术15克,白茯1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l0克,厚朴6克,杏仁6克,泽泻10克,炮姜6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健脾,化痰开窍。

【主治】癫病,语言谵妄,嬉笑不休,抑郁不遂,脉沉小无力。

15.加味温养汤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人参30克,白术60克,麦冬30克,半夏9克,肉桂3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气化痰,健脾养心。

【主治】思虑过度,致患癫疾,或哭或笑,或裸体而走,或闭口自言,喃喃不已。

16.回阳升旆汤

【资料来源】《癫狂条辨》。

【药物组成】熟地9克,人参9克,附块6克,干姜9克,当归6克,升麻3克,甘草3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养血,温阳散寒。

【主治】狂症转颠,因泄热太早,痰为寒凉所凝,痰陷诸窍。或阴邪内积,抑郁难伸,故不语不乐,默默如醉,目光直视,无时颠仆,三部之脉俱虚。

17.助心平胃汤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人参15克,茯神15克,贝母9克,神曲3克,肉桂0.9克,甘草3克,甘菊9克,菖蒲3克,生枣仁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胃气,微清火,宁心神。

【主治】气衰胃热,素常发癫,口中喃喃不已,时时忽忽不知,时而叫骂,时而歌唱,吐痰如蜒蚰之痰。

18.苓甘姜附龙骨汤

【资料来源】《四圣心源》。

【药物组成】半夏9克,甘草6克,干姜9克,附子9克,茯苓9克,麦冬6克(去心),龙骨9克,牡蛎9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温阳健脾,宁心安神。

【主治】癫狂。

【辩证加减】有痰者,加蜀漆。

19.祛癫汤

【资料来源】《石室秘录》。

【药物组成】人参15克,白术30克,肉桂3克,干姜3克,白芥子15克,甘草1.5克,菖蒲1.5克,半夏9克,陈皮3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脾健胃,温中散寒,化痰祛癫。

【主治】癫症。

【方义解读】方用人参、白术专补脾胃,用肉桂、干姜以祛寒邪,用白芥子、半夏、陈皮以消顽痰,用甘草、菖蒲以引人心而开窍,自然正气回而邪痰散。

20.天门冬地黄膏

【资料来源】《医钞类编》。

【药物组成】天门冬(去心)100克(汤浸二日),生地黄3000克(无生者,用干地黄100克,汤浸)。

【制法用法】上药同置臼内杵,取其汁,更人温汤再捣,不论几次,待药无味方止;以文武火熬成膏,瓷罐盛。每次15克,开水调服,多服取效。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癫疾,思虑伤心而得者。

21.【辩证加减】安神汤

【资料来源】《医学集成》。

【药物组成】生地15克,黄连3克,水牛角30克,甘革3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滋养阴血,清热宁神。

【主治】癫证火盛者。

22.正心汤

【资料来源】《医钞类编》。

【药物组成】生地30克,当归15克,茯神9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胆星9克,枣仁9克,麦冬15克,郁金9克,五味子6克,丹砂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主治】癫病,心血不足。

【方义解读】方中生地、当归、麦冬、五味子滋养阴血,以充心养神;茯神、远志、枣仁、丹砂宁心以安神志;石菖蒲、胆星、郁金化痰浊,开心窍。

23.安神养志丸

【资料来源】《丹台玉案》。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枣仁、黄连、玄参、白术各90克,人参、甘草、胆南星各36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荷叶汤为丸。每次6克,空心白滚汤送下。

【功能】养心安神,益气化痰,清热除癫。

【主治】癫证。

24.河车丸

【资料来源】《医学心悟》。

【药物组成】紫河车l具,茯苓、茯神、远志各30克,人参15克,丹参21克。

【制法用法】炼蜜为丸。每早开水送下9克。

【功能】补心安神。

【主治】癫病。

25.养血清心汤

【资料来源】《万病回春》。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远志(去心)、酸枣仁(炒)、川芎、生地黄、石菖蒲各3克,当归4.5克,甘草1.5克。

【制法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服。

【功能】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癫狂,嬉笑不常。

26.调气养神汤

【资料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组成】龙眼肉24克,柏子仁15克,生龙骨(捣碎)l5克,生牡蛎(捣碎)15克,远志(不炙)6克,生地黄18克,天门冬12克,甘松6克,生麦芽9克,菖蒲6克,甘草4.5克,镜面朱砂(研细,用头次煎药汤分2次送服)0.9克。

【制法用法】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功能】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

【主治】其人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更因思虑过度,暗生内热,其心肝之血,消耗日甚,以致心火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致神经失其所司,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致于疯狂过甚者。

【方义解读】龙眼肉色赤入心,且多津液,最能滋补血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散,故以之为主药;柏子仁采于仲冬,饱受霜露,且多含油质,故善养肝,兼能镇肝(水能养木,金能镇木),又与龙骨、牡蛎之善于敛戢肝火、肝气者同用,则肝火肝气自不挟心火上升,以扰乱神经也;用生地黄者,取其能泻上焦之虚热,更能助龙眼肉生血也;用天门冬者,取其凉润之性,能清心宁神,即以开燥痰也;用远志、菖蒲者,取其能开心窍,利痰涎,且能通神明也;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其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心平肝也;用生麦芽者,诚以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敛之镇之,或激动其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芽,以将顺其性,盖麦芽炒用能消食,生用则善舒肝气也。至于甘松,用之以清热、开瘀、逐痹,兼有安养神经之效。

27.清心养血汤

【资料来源】《古今医鉴》。

【药物组成】人参3克,白术3克,茯神3克,远志3克(水泡,去滑),枣仁3克(炒),当归4.5克,川芎3克,生地黄3克,甘草1.5克。

【制法用法】上锉1剂。加龙眼5个,水煎,空心服。

【功能】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癫狂。

28.滋阴安神汤

【资料来源】《类证治裁》。

【药物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神、远志、南星各10克,枣仁、甘草各5克,黄连4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血滋阴,益气安神。

【主治】癫症,血气两虚,不时怔忡眩晕

29.滋阴汤

【资料来源】《中医治疗精神病》。

【药物组成】党参15克,生地、熟地各12克,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去心)、炒枣仁、柏子仁、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炙甘草各9克,五味子6~9克,生姜3片,大枣2枚,朱砂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能】滋阴补血,泻火除痰。

【主治】癫病日久,血虚痰热,心悸惊恐,神志恍惚,秽洁不知,语无伦次,神乏体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讨论(3)-失眠
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失眠方
名医名方施今墨治疗失眠症
方剂应用心得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