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胁痛方53首学习辑要

1.一香散(《红炉点雪》卷一)

【药物组成】小茴香(炒)、枳壳15g(面炒)。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以盐酒调服。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右胁痛。

2.小柴胡合四物汤(《济阳纲目》卷七十四)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砂仁炒)、龙胆草、青皮、干葛。

【制法】上锉。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疏肝清热,滋阴活血。

【主治】胁痛。

【辩证加减】阴虚火旺甚者,加黄柏、知母。

3.木通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明理方》)

【药物组成】木通(去皮节)、青皮(去白)、川楝子(去皮核)各30g(以上三味,用巴豆15g炒黄,去巴豆不用),萝卜子(炒)、舶上茴香30g(炒),莪术、木香、滑石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10g,用葱白煎汤加酒调服。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功能】疏肝理气,温经止痛。

【主治】妇人胁肋疼痛,并心下及小腹牵引而痛者。

4.气爽丹(《石室秘录》卷一)

【药物组成】白芍15g,柴胡6g,炒栀子3g,苍术3g,茯苓3g,六曲1.5g,半夏3g,甘草3g,丹皮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一日二次。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吞酸吐酸。
5.乌金硇砂饼子(《鸡峰普济方》卷九)

【药物组成】干漆90g(炒,取30g)硇砂、没药、乳香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和作饼子,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饼子,热汤送服。

【功能】化淤止痛。

【主治】左胁下痛。

6.左金汤(《不知医必要》卷二)

【药物组成】白术(净)、陈皮各4.5g,黄连2.4g,吴萸(泡)1.2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肝泻火,理气止痛。

【主治】肝火胁痛。

7.丹栀饮(《医级》卷七)

【药物组成】丹皮、栀子、丹参、忍冬藤、生草。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主治】肝火胁痛。

8.四味枳实散(《医学入门》卷七)

【药物组成】枳实30g,人参、川芎、芍药各15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6g,煎生姜、大枣汤调服。

【功能】养肝消滞。

【主治】两胁疼痛。

9.正气天香散(《医学纲目》卷四引刘河问方)

【药物组成】乌药60g,香附末240g,陈皮、苏叶、干姜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9g,开水调服。

【功能】行气解郁,散寒止痛。

【主治】妇人气上冲心,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10.平怒散(《辨证录》卷二)

【药物组成】白芍30g,丹皮30g,当归15g,炒栀子、牛膝各9g,甘草、柴胡、广木香各3g,枳壳2.4g。

【制法】上为末,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肝泻火,行气开郁。

【主治】一时大怒,以致两胁大痛而声哑,口大渴,舌干燥开裂,目眼珠红。

11.龙脑丸(《宣明论方》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焙)、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g,大黄、芦荟、青黛各15g,木香0.3g,麝香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用于小儿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20g,和生姜煎汤送服。

【功能】泻肝胆火,通便泄热。

【主治】头痛,目赤,晕眩,胸胁疼痛。

12.瓜蒌散(《医学心悟》卷三)

【药物组成】大瓜蒌(连皮捣烂)1枚,粉甘草6g,红花2.1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润燥柔肝,活血止痛。

【主治】胁痛,或发水泡。

13.芎葛汤(《普济本事方》卷七)

【药物组成】川芎(洗)、干葛、桂枝(不见火)、细辛、枳壳(去瓤,麸炒黄)、人参、芍药、麻黄(去节)、防风各15g,甘草7.5g(炙)。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姜3片,同煎至210ml,去滓。

【用法】温服,一日三次。有汗避风。

【主治】胁下疼痛不可忍;脚弱。

14.后辛汤(《医醇剩义》卷四)

【药物组成】柴胡3g,郁金6g,广皮3g,当归6g,茯苓6g,栀子皮3g(姜汁炒),蒺藜12g,枳壳3g,合欢花6g,佛手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行气解郁,清热利胆。

【主治】胆胀。

15.芎归泻肝汤(《万氏女科》卷三)

【药物组成】归尾、川芎、青皮、枳壳、香附(童便浸)、红花、桃仁各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入童便200ml,酒适量,和服。

【功能】理气疏肝,活血化淤。

【主治】产后败血,胁下胀痛,手不可按。

16.连茹绛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药物组成】小川连(醋炒)1.2g,真新绛4.5g,玫瑰瓣3朵(拌炒丝瓜络9g),淡竹茹9g,旋覆花9g(包煎),青葱管1根,广郁金汁40ml(冲服)。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肝通络,行血止疼。

【主治】胸胁串疼。

【辩证加减】火盛痛甚者,加蜜炙延胡索4.5g,醋炒川楝子4.5g;淤结痛剧者,加光桃仁20粒,杜红花2.4g,紫金片0.9g(开水烊冲);肠燥便秘者,加玄明粉9g,净白蜜30g煎汤代水;血枯液结者,加鲜生地18g,当归身6g,原麦冬9g,南沙参9g。

17.抑肝定痛饮(《丹台玉案》卷五)

【药物组成】广木香、橘红、青皮、柴胡、白芍、当归各4.5g,官桂1.8g,沉香、枳壳各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热服。

【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胁痛。

18.苏葛饮(《医略六书》卷三十)

【药物组成】苏木4.5g,紫葛4.5g,白芍4.5g(酒炒),当归9g,蒲黄9g,桂心4.5g,生地汁100ml。

【制法】水煎,去滓,冲人生地汁。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疏肝,祛淤止痛。

【主治】产后郁怒,两胁疼痛,胀满不止。

19.佐金丸(《医学纲目》卷五)

【药物组成】片芩180g,吴茱萸30g。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用白术、陈皮煎汤送服。

【功能】清肺热,泄肝火。

【主治】胁肋刺痛,往来寒热,头目作痛。

20.抑青丸(《丹溪心法》卷四)

【药物组成】黄连250g。.

【制法】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温水送服。

【功能】清肝泻火。

【主治】胁痛。

21.肝肾兼资汤(《傅青主男女科》)

【药物组成】熟地、当归各30g,白芍6g,黑山栀3g,山萸肉15g,白芥子、甘草各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补肾养肝,清热化痰。

【主治】胁痛。

22.补肺散(《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药物组成】山萸、当归、五昧、山药、黄芪、川芎、熟地、木瓜、白术、独活、枣仁各等分。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肾养肝,益气健脾。

【主治】胁痛。

23.补肝汤(《金匮翼》卷六)

【药物组成】干地黄9g,白芍4.5g,当归、陈皮各3g,川芎2g,甘草1.5g。

【制法】上作一服。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主治】胁痛。

24.奔豚汤(《金匮》卷上)

【药物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各6g,半夏12g,黄芩6g,生葛15g,芍药6g,生姜12g,甘李根白皮2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肝和胃降逆。

【主治】胁肋疼痛,噫气呕呃。

25.桂枝散(《普济本事方》卷七)

【药物组成】枳壳30g(小者,去瓤,麸炒黄),桂枝(去皮)15g(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每次6g。

【用法】生姜、大枣汤调服。

【功能】温经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胁骨里疼痛不已。

26.枳芎散(《医方大成》卷五引《济生方》)

【药物组成】枳实(炒),川芎各15g,粉草(炙)7.5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用生姜、大枣汤或酒调服。

【功能】行气消滞,活血止痛。

【主治】左胁刺痛,不可忍者。

27.枳实散(《普济本事方》卷七)

【药物组成】枳实30g(麸炒,去瓤),白芍药(炒黄)、雀脑芎、人参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食前用生姜、大枣汤或酒调服,一日三次。

【功能】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主治】男子两胁疼痛。

28.枳壳煮散(《普济本事方》卷七)

【药物组成】枳壳(麸炒黄)、细辛、桔梗(炒)、防风、川芎各120g,葛根45g,甘草60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2g,用水225ml,加生姜3片,煎至160ml,去滓。

【用法】空心、食前温服。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两胁骨疼痛,筋脉紧急。

29.退热和血汤(《杏苑生春》卷六)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山栀、大黄(酒洗)各1.5g,当归尾、柴胡各3g,川芎、赤芍药、青皮各2.1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食前温服。

【功能】舒肝清热,活血化淤。

【主治】瘦人因淤血胁下痛,寒热多怒者。

30.栝楼汤(《内经拾遗方论》卷二)

【药物组成】栝楼1枚(大者,重30~60g,连皮捣烂),甘草(蜜炙)6g,红蓝花1.5g。

【制法】用水400ml,煎至32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涤痰降火,化淤止痛。

【主治】左胁气痛。

31.桃仁煎(《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药物组成】桃仁、茴香各30g,木香15g,硇砂、阿魏各7.5g,蝎梢50个。

【制法】上为末,以桃仁膏和匀。

【用法】每次用l枣大,空心以葱白酒化服。

【功能】理气活血。

【主治】胁肋,疼痛如锥刺,及气奔上不下。

32.破血汤(《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药物组成】桃仁(去皮尖,研)、红花(酒洗)、川芎、香附(童便浸)、青皮各等分。

【制法】上?咀。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破血行气。

【主治】胁痛。

33.柴胡汤(《万病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柴胡、芍药、龙胆草、当归、青皮、山栀、连翘各3g,甘草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食后服。

【功能】清肝泻火。

【主治】胁痛。

34.吴茱萸粥(《饮膳正要》卷二)

【药物组成】吴茱萸15g(水洗去涎,焙干,炒)。

【制法】上为末。加米60g一同煮粥。

【用法】空腹食之。

【功能】温中降逆。

【主治】胁肋疼痛。

35.柴胡泻肝汤(《仁术便览》卷一)

【药物组成】柴胡3.6g,甘草1.5g,青皮(炒)3g,黄连(炒)2.4g,山栀(炒)2.4g,当归(酒制)3.6g,芍药3g,龙胆草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开郁清肝。

【主治】左胁肋疼痛。

36.柴胡枳芎汤(《杏苑生春》卷六)

【药物组成】柴胡6g,黄芩、人参、白芍药、半夏、枳壳各3g,甘草1.5g,川芎3g,枣子2个。

【制法】上?咀。加生姜5片,水煎,去滓。

【用法】食远温服。

【功能】疏肝清热。

【主治】两胁疼痛,身热者。

【辩证加减】左胁疼者,加青皮1.8g,气血不和,加乌药2.4g。

37.柴胡破淤汤(《证治宝鉴》卷十一)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中桂各3g,苏木4.5g,连翘、归尾、柴胡各6g,麝香少许(另研)、水蛭9g(炒烟尽,另研)。

【制法】分二次服。每次用水150ml,酒30ml,煎,去滓,入水蛭、麝香。

【用法】温服。

【功能】疏风散寒,行气祛淤。

【主治】胸胁疼痛。

38.家秘补肝汤(《症因脉治》卷一)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药、生地、川芎、青皮、香附、木通、苏梗、钩藤。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疏肝。

【主治】胁痛者。

39.柴胡清肝饮(《症因脉治》卷一)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山栀、白芍药、青皮、枳壳。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肝理气止痛。

【主治】胁肋疼痛。

40.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醋炒)各6g,川芎、芍药、枳壳(麸炒)各4.5g,甘草(炙)1.5g,香附4.5g。

【制法】用水400ml,煎至320ml,去滓。

【用法】食前服。

【功能】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主治】胁痛胀闷,不得转侧,喜太息,寒热往来。

41.宽肝汤(《辨证录》卷一)

【药物组成】人参30g,熟地60g,附子30g,柴胡1.5g,甘草lg,肉桂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助阳散寒,疏肝止痛。

【主治】两胁痛极,至不可受,如欲破裂者。

42.桑白皮散(《普济方》卷三一九)

【药物组成】桑白皮0.9g,枳壳、木通、生干地黄、子芩、白芍、甘草。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500ml,煎至300ml,去滓。

【用法】食后温服。

【功能】清热理气,凉血止血。

【主治】心胸积气作痹,引两胁痛。

43.推气散(《医学正传》卷四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片姜黄、枳壳(麸炒)、桂心各15g,炙甘草9g。

【制法】上为细末。水煎亦可。

【用法】每次6g,生姜汤调服;水煎亦可。

【功能】行气散满,活血止痛。

【主治】右胁痛甚,胀满不食。

44.滋水清肝饮(《西塘感证》卷上)

【药物组成】熟地、当归、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水清肝。

【主治】发热胁痛。

45.黑逍遥散(《医宗己任篇》卷一)

【药物组成】逍遥散加熟地。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阴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肋痛头眩。

46.鹅实散(《外科大成》卷四)

【药物组成】鹅眼枳实(焙)、小茴香(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用小黑豆同艾叶炒热,冲黄酒内,去滓,调前末药,食前服之。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胁痛,疝气痛。

47.推气散(《医学心悟》卷三)

【药物组成】枳壳3g,郁金3g,桂心、甘草(炙)各1.5g,桔梗、陈皮各2.4g,生姜2片,大枣2枚。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右胁痛。

48.散火汤(《辨证录》卷九)

【药物组成】白芍30g,当归30g,炒栀子9g,柴胡1g,大黄3g,地榆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泻肝火,舒肝郁。

【主治】大便闭结,胸中饱闷,两胁疼痛。

49.疏肝饮(《鲁府禁方》卷二)

【药物组成】黄连(吴茱萸煎汁拌炒)6g,当归、柴胡各4.5g,青皮3g,桃仁(研如泥)3g,川芎、白芍(酒炒)各3.3g,红花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食远温服。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主治】左胁下痛者。

50.填精益血汤(《辨证录》卷二)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茱萸15g,白芍15g,当归9g,柴胡3g,丹皮6g,沙参9g,茯苓6g,地骨9g,白术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胁痛止,连服十剂全愈。

【功能】补肾填精,舒肝养血。

【主治】贪色房劳,两胁作痛。

51.疏肝散(《症因脉治》卷三)

【药物组成】柴胡、苏梗、青皮、钩藤、山栀、白芍药、广皮、甘草。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理气,泻火清热。

【主治】腹大如怀,小腹季胁牵引作痛,痛连阴器。

52.疏肝散淤汤(《丹台玉案》卷五)

【药物组成】当归、红花、苏木、青皮、柴胡各3g,山楂6g,白芍、乌药、桂枝、甘草各2.4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热服。

【功能】疏肝理气,祛淤止痛。

【主治】两胁刺痛。

53.薏苡仁丸(《普济本事方》卷七)

【药物组成】薏苡仁30g,石斛22.5g,附子15g(炮,去皮、脐),牛膝(酒浸,水洗,焙干)、生干地黄各22.5g,柏子仁(研)、人参、枳壳(去瓤,麸炒黄)、细辛(去叶)、川芎(洗)、当归各15g,炙甘草12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一40丸,空心、食前用酒送服。

【功能】益气养阴,舒筋活络。

【主治】悲哀烦恼伤肝,两胁牵疼,筋脉紧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病方84首学习辑要
含有柴胡的处方(二十二)
郁病方84首辑要
【王幸福:妇科方】
陈氏名老中医家传秘方集锦(纯干货)
中草药名方大全 > 煎类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