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用药真谛解说(二)

中医学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一诊、二防、三治为总则。诊断疾病的方法有两大类:首先是脉诊以五性寸关尺三部九候浮中沉为中医诊断基础,诊断脏腑疾病的病情变化。其次就是五运六气八字演卦诊疾病。传统中医文化原则有病则治,无病则防。关于预防的方法,有专题文章讨论《未病先防唯有易经学先知病之根源》,暂且讨论中医基础理论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原则:(一)治病求本:包括正治法与反治法,药物反佐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扶正祛邪法:包括邪气亢盛,正气已虚,先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扶正祛邪并用。(三)调整阴阳: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四)治标与治本:是分析标本,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决定治疗的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有时缓的时候也可以治其标,治标是为治本创造条件,是更好的治本。(五)内因与外因变化是疾病与气候适应四季,用药以五味配伍君臣佐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应用调理。(六)中医最高层次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法是治疗疾病具体方法:有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结合三大治法。外治法:一般是用在顽固性疾病,峻猛的药物对肠胃有刺激。外用通过经络传导直达病灶,达到治病不伤正的目的。内治法:就是以八法为基础、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这八法在实际应用中,正气盈盛不衰,单纯使用某一治法治疗疾病有效,对于久病必虚的病人来讲,只能缓解一时,不能彻底治愈病人。也和扶正祛邪法一样,扶正与祛邪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能化解久病必虚的病人,有时扶正祛邪并用,才能解决病人病情。对于顽固性疾病需要内外结合的方法才能解决疾病的转变,外治的药物针对重症,主要作用活血散结消肿拔毒不伤肠胃,内治法以补调为主,其中八法这门学问都在七方十剂的范围之内,只要掌握了七方十剂的内涵真谛,就能够成为一代名医。中医精华真谛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灵活在病变,方法变、药物变。治则与治则之间与治法都是相互作用,息息相通。故而中医之道理论基础在融会贯通,不能取之一方舍于手足。贤人云:“有成方,无成病,古方虽价值千金,且不可死搬硬套”。应该适应病情的变化,才是规范性疗法。学生宋承峰愿将所学中医治则与治法实际应用经验贡献给同行共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

传统中医文化为什么把治疗疾病的原则,治病必求于本放在第一课讲呢?自然有它的首位价值。祖父宋清瑞说:先天为本、后天为标;骨髓为本、脏腑为标;正气为本、疾病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脏腑为本、体表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时必须要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标本原因进行诊治,这是辨证论的一个根本原则。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中,治标是为治本创造条件,治本也是为治病根本之图,但在某情况下,标病其急,不及时解决可危急患者生命,应急治其标,缓治其本。例如:肝硬化腹水、胃肠道出血、小便不利尿急,大便燥结不通是急症,必须先让大小便畅通,胃肠道出血停止。又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冠心病病发初期如用急治法,正好相反,必须用缓治法,以治本为基础或扶正祛邪并用,同时配合调整阴阳法,药物反佐法,治其病不伤正气,这就是中医之道法,法无定法的灵活性。治某种疾病时,治则中几个重要步骤相结合,用法:用一至三味药,都是专病、专法、专药。如果不用专药专法,疾病只能慢慢缓解或反弹,根本没有痊愈的可能。唯物主义辩证法就不存在了,所以一要根据病情的病变用法用药,不能单纯用一种方法,一种药物,中医讲究药物配伍,方法讲究结合,有些疾病为什么反反复复,其根本在此。说句实话,中医这门学问很大,没有老师的开导和指正,有时候中医用药和用法很难明白。怎样针对病情的治理?例如:我的少年时代,未开门以前,祖父宋清瑞用“玉枢神丹”治疗再生障碍型贫血时,讲起了“玉枢神丹”的来历。“玉”者五脏生化正常,枢者中枢、脑髓、四肢百骸,骨髓正常生化,“神”者津液阴阳之精华,上升为神,“神”气也。“丹”是气功家练精化气的丹鼎又是丹田。“丹”又是中医学把珍贵的中药材配伍成方剂,用鼎炼丹,“丹”是一种无比神奇的药物,服后能起死回生。再生障碍型贫血,就是骨髓生血功能减退,会造成生命危险,服用“玉枢神丹”,能增强造髓生血功能,故而起死回生。这就是中华传统中医文化文学含义。“玉枢神丹”四个大字讲明治疗再生障碍型贫血,治则与治法、病理、生理,内涵是身体健康的人,五脏生理调和,阴阳平衡,津液生化正常,血能生精,精能生髓,髓能生血。脏腑与四肢骨髓正常生化,身体故而健康。“玉枢神丹”能够治疗再生障碍型贫血,根本原因是用鹿茸、汉龟板、穿山甲、冬虫夏草、藏红花,含钙、磷、钾、锌、硒等多种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四肢百骸骨髓的主要生化原料,生四肢百骸骨髓,而骨的骨髓又是制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主要场所。再生障碍型贫血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减少。其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形成气血营虚、气滞、瘀血、怕寒凉或发热、心悸、血不养心。用传统中医来讲,“玉枢神丹”的组合配伍鹿茸、汉龟板交媾任督二脉,调整阴阳,生精益髓,髓又生血,生精益髓是本,髓又生血是标,用冬虫夏草、藏红花、穿山甲补肺益肾,活血祛瘀通络,治标又是为治本之大图,只要治好本,标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才是中医用药的真谛,围绕骨髓生血功能降低,采用了三个治则方法,(一)扶正祛邪并用;(二)调整阴阳;(三)药物反佐法,配伍成君臣佐使,补气生血益髓不留邪浊,针对专病、专法、专药治其病。显示出了“玉枢神丹”的文学含义。关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为什么用“玉枢神丹”?请阅《江苏省沛县龙固镇龙西居委会宋承峰》写著的《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一文第三节解释。

治病求本的内涵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包括正治法、反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都是辨别病情虚实寒热真假症状所用。下面讨论中医传统“扶正祛邪”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之法。中医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一条重要法则,实用价值特别高,祛除疾病特别强,适用不恰巧,误伤人命也特别明显,所以扶正祛邪之法则,有先扶正后祛邪,在正气虚弱邪气又不亢盛、无病毒的情况下使用此法。先祛邪后扶正是在正气盈盛不衰,邪气开始伤正气的条件下使用。病期较长正邪难分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扶正祛邪并用,如果违反了这个自然规律,治疗疾病的效果就会出现病情恢复较慢或反弹现象,病情反反复复。在运用扶正祛邪这一治疗原则的时候,还要有原则性、灵活性,分清有无病毒疾病。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多数医务人员善用祛邪之法,而不用扶正之法,久用只能加速病情的恶化。糖尿病、高血压,医务人员也善用降糖、降压,也属于祛邪治标不治本,也是一种慢性加速脏腑功能紊乱的方法。类风湿用激素药止痛祛风除湿,这些方法都不属于中华医学传统文化的治疗真谛范围,属于九流门派的一种奸商经营的范围,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家产用光了,病人也该死了,远离了圣贤祖训“慈善为本,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基础课讲的很明白,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双方矛盾互相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扶正祛邪是改变正邪双方对比度的变化。传染性带有病毒性的疾病或气滞血瘀的疾病,用先扶正气的方法是助病毒的增强,故而误伤人命。大气虚脱祛邪不扶正也是耗气损伤脏腑加速疾病的发展。故而要以传统医学文化的几千年成功经验,因症论治久病或疑难病症应“扶正祛邪并用”,同时用药物反佐法、调整阴阳法,才能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为什么联用调整阴阳之法呢?这就是中华传统中医文化的原则性。因为人生在自然之中,一年四季分温、燥、凉、寒七十二候,是阴极生一阳,阳极生一阴。四季升降交合的自然变化,适应于人体阴阳气血的转化和疾病的发生。皆从阴阳气血不调、不及、太过所致。气血盈盛邪不凑也,邪气亢盛正气不足时,久病体弱幼小年老,必须要从调整阴阳下手,是扶正气、生津液、血液再生功能增强的一种必备治疗方法。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甲亢病、类风湿、再生障碍型贫血、肝硬化腹水这类顽固性疾病,时热时寒,不从调和阴阳入手,寒热何时降法。调和阴阳之原则,是根据疾病而用药,不是什么病都从调和阴阳入手。如营养不调、气血不和、邪正虚实、寒热进退、升降失调皆属于阴阳不调范围,但要看什么季节,什么病症,首先以五味的药物来调理阴阳。调理阴阳的方法有两种:一、阴阳偏衰,治疗的原则应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因为人身气血在脏腑中,阴中有阳气运化,阳中有阴气所养。善求阳者,必阴中所求,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阴阳两虚时自然阴阳双补。所用补调之法请阅《江苏省沛县龙固镇龙西居委会宋承峰释注》的《中医用药如用兵》一文;二、阴阳偏盛,阳盛伤阴,津液耗损血液枯燥易生病毒、疔疮、痈疽等。阴盛损阳四肢不温、盗汗、呕吐、伤寒、哮喘等。治疗的原则阳盛清泻滋阴为主,因为滋阴养阳清火祛燥。阴盛温经散寒复脉回阳,是阴中求阳,补阳不伤阴。总结中华传统文化医学就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这门学问的精华硕果都在七方十剂中概括。

十剂的应用:宣可决壅、通可行滞、补可扶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著、涩可固脱、燥可去湿、湿可润燥。在临床上十剂的应用法则,正气不衰可用十剂其中的一剂,久病大气虚脱也只能缓解病情不能根除疾病。古人遗训中医学的概论每一课程,都有连贯的关系,必须融会贯通整编中医基础的内涵,组合成方剂以君臣佐使为纲。连用内因外因,四季用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用药,才能达到中医学的高层次水平,天地都在一掌中,何曾富贵、太平、生死病老秘诀,这些知识能精通,又是在七方的基础上得出的硕果。大方的含义是指多味药和大剂量的药物以多胜少来攻克病邪的强盛,是在生克制化、涩收补调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年老体弱为基础组合方剂,又可以灵活运用以多味药的剂量,以小剂量逐渐增大,有大剂量逐渐减小。小方是指药味多,而剂量较小,古训是用在年老、年幼、久病身弱的病人,要慢慢扶正气、养气血,等病人身体渐渐好转,在用峻猛的药物攻之。缓方是针对重症久病病人,无有病毒性的病人,生血造髓功能较低的病人。例如:类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再生障碍型贫血、哮喘病等。要用食物和药物同时调理,还要经过四季的气候变化补充机体的元阳之气,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风寒症要经过春夏的温暖燥热,方能祛除体内的风寒,同样秋冬的凉寒能解除春夏的温燥之热,这就是内因得到外因气候的自然调理。急方是针对重症、高热和伤寒、大小便不通的病人所用,都是用峻猛的药物。例如:巴豆、川乌、草乌、大戟、车前子、大黄、麝香等药物,这类的药物,一剂中药服后祛寒热,对大小便立竿见影,古代的郎中叫这种方法为专克法、开门放贼法、治标法。奇方是指用一味中药和单数方剂,偶方是二味中药和双数的方剂,一个阳数,一个阴数,在实际应用中,大家知道它的含义就可以了。复方是指两个方剂和多个方剂组合成一个大方剂治疗疾病,这些方剂的组合都是因病症用药物配伍成君臣佐使,更好的发挥方剂的治病疗效。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又是怎样组合一起的呢?各自发挥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首先谈君药,是指治疗病症的主药,但是要看什么病症。例如:羌活、防风、川乌、草乌、干姜、附子是治疗风寒的君药,同时气血盈虚时易于配伍四君汤和四物汤。当归、川芎、红参、甘草为臣使药物,气血不足四肢无力,食饮不振四君汤、四物汤、红参、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药为君臣药物。春天用药配伍一味防风、羌活、干姜自然性的为佐使药,因为病是秋冬凉寒所致,春天用药祛风散寒解表,是让春天的温暖补充自然的阳气,祛除秋冬的凉寒故用干姜解表温里。特别是类风湿病和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症,有时君药臣药佐药有两味同时应用。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医学的真谛,说明有过名人指点,用的是中医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大法,离开这个法就没有治愈好疾病的机会。病理很简单,这种疾病都为骨科疾病,骨髂中的骨髓,生长发育,生化出的白细胞、红细胞不能满足机体需求,不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产生气血盈虚,风寒湿热乘虚而入,造成肝气不能升发疏泄,肺脏宣发肃降失常,肾脏不能正常的生精益髓。病发根源有二:一是命理组合生理偏盛、偏衰为内因。二是流年气候的感应不适应脏腑生理运化产生了病变。中医传统祖训有一个原则性;病变、法变、药变,专病专药,故而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方法是风湿病的克星。有两味君药是根据病理的变化而用。例如:祛风扶正汤红参、五味子、麦冬、川乌、草乌、炒白术、当归、生芍药、威灵仙、汉防巳、杜仲、熟地、鹿茸、汉龟板、生甘草。看起来用药很乱,分不清君臣佐使,实质上选用了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原则。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根源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治病求本是增强气血的生化来源,扶正祛邪是祛除病患的根源,调补气血用红参、炒白术、杜仲为君,生白芍、洒当归、熟地补血为臣。补肝、益肾、造髓、鹿茸为君,生津养血汉龟板为臣。这个方剂用二君二臣完全是用了河洛之理,阴阳之道,先天中有后天,后天中有先天,相互转生,血生精,精生髓,髓又生血。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君药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在补气调血的方剂中,臣药养血、调血。在治疗顽固性疾病的方剂中,为大将先锋,攻克病症,如上方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川乌、草乌、威灵仙就是先锋大将,络道不畅痹阻非二乌一威,称为常胜将军。也就是讲,用扶正祛邪和标本兼施的方法补气血,生精益髓为本为君,祛风湿通痹阻为标为臣。如果病人阳气不衰,正气有余,祛风除湿川乌、草乌为君,补调气血的药物为标为臣,佐药是指抑制君药臣药之毒性和烈性的药物,综合君药臣药的副作用。如上方剂中白芍药、麦冬、汉防巳、生白芍柔肝敛阴,川乌、草乌性燥不伤肝血。麦冬生津、养心、减慢心率,川乌、草乌性燥,加速心率与麦冬相佐心气调和,阴中求阳。汉防己祛下焦风热利水化湿,川乌、草乌性燥大热祛寒下焦必有湿热,一味汉防己利水祛湿热,使川乌、草乌之燥祛寒又不伤肾阴。使药主要功能是调和方剂的药物发挥治病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作用,也是方剂的引经药和祛病时用开门放贼的药物。例如上剂威灵仙就是使药,因为威灵仙宣通经络能升能降,引川乌、草乌归经络,使痹阻的经络畅通,增强血液循环,祛风散寒。这个方剂解释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告一段落,真正达到治病的目的,还要有内因与外因四季气候的自然变化感应,才是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再举一例用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的用药治疗方法。

自乙肝研究应用成果论文二00二年秋发表以后,收到众多医生和病人来信,咨询乙肝病毒HBV—DNA与HBeAg阳性能否转阴问题。回答在四个条件下能转阴和不能转阴。(一)首先懂乙肝病理知识;(二)要明白乙肝研究应用成果中谈到的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有四个分期不同的症状;(三)乙型肝炎转阴条件必须有合理的治疗方法和专病专药才能转阴;(四)不能转阴的条件是病期较长,肝细胞大部分感染和损伤,成为慢性肝炎,没有低抗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时,不能转阴。如果用中华医学传统方法,标本兼施、生血益精、造髓能延长寿命,阻止肝硬化的形成。所以不能讲有乙肝病毒HBV—DNA阳性HBeAg阳性一律都不需要治疗,治疗也不能转阴是不符合中华医学传统文化的原则性。五千年历史文化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如20年—30年的新科技吧!据我所知唐代孙思邈的人物不足两千人,不懂医学的真谛狂下定义能有立足之地吗?讲话要有事实,要有科学依据,要有临床经验,失败的原因都不知道,有说话的权利吗!这个权利要有三通,一通中医真谛;二通西医病理;三通药理和季节用药。乙型肝炎不需要治疗,也不能转阴,请问肝硬化发病根源是不是HBV—DNA阳性HBeAg阳性所致?请问是HBV—DNA阳性HBeAg阳性转阴是不是能阻止肝硬化的形成?能转阴与不能转阴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的。西医用干扰素、贺普丁、胸腺肽没有讲完全转阴,也没讲转阴无效。中医专病、专法、专药、治专病也就没讲完全转阴,也没讲转阴无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型分期治疗能转阴。例如化验结果HBV—DNA定量1×106ml时,谷丙转胺酶持续60单位时,HBV—DNA转阴后易反弹,这是事实。治疗的方法用中医大约时间1—3年,所用治疗方法,标本兼施HBV—DNA转阴后不易反弹,这也是事实。多数病人因经济条件困难不能正常用药,HBV—DNA持续阳性不能转阴这也是事实,最后形成肝硬化死亡。怎样正确诊断、正确治疗,这是中医用药真谛要探讨的课题。

在规范性治疗乙型肝炎时,首先有四项检查是诊断病情的主题。(一)化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七项指标;(二)做HBV—DNA定量检查;(三)做肝功能酶的检查;(四)做B超检查肝脏损伤程度,有条件最好做肝穿刺检查。有这四项检查结果才能决定乙型肝炎的发病程度。同时问诊发病期的时间长短,才能取决于病的轻重,不能认为化验结果一样,不问发病时间长短,那也是错误的,必须在发病时间长短上作为治疗转阴的唯一条件。病期长抵抗乙型肝炎HBV—DNA病毒能力差,病期短抵抗HBV—DNA病毒的能力强,这是血的教训。96—99年我出现过很多无效的方法,为研究乙型肝炎HBV—DNA和HBeAg阳性转阴吃了不少苦,为此事我到过普陀山拜过观音菩萨,九华山拜过地藏王菩萨,少林寺拜过达摩祖师,武当山拜过张三丰真人,想起来所取成果来之不易。那时候曾发誓若能使HBV—DNA阳性HBeAg阳性转阴,愿把我祖传医学无私的贡献给医学同道以普渡众生为念,寻师访友为根,故而才动笔写下了《中医用药真谛解说》和《中医用药如用兵》这二篇文章进行切磋探讨,弥补我的不足之处。说来话长,99年仲秋佳节的晚上,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梦中梦见祖父,告诉我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根本出路,能使HBV—DNA阳性HBeAg阳性转阴,外用药物叫败毒草。产地在沛县是地方名,此药峻猛无比,拔毒散结性特别强,配伍麝香开窍贴于肋部,再配伍透骨草辛温祛风、活血止痛,直达肝脏使病毒散结……,突然惊醒是真人菩萨还是祖父的嘱托。经过三四天的“考虑”完全符合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原则。内外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HBV—DNA和HBeAg阳性转阴最恰当的方法。病理分析:HBV—DNA在肝细胞核内,以肝细胞营养生存,乙肝病毒与肝细胞亲合力特别强,一般的药物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很难抑制乙肝病毒HBV—DNA和HBeAg阳性转阴,使乙肝病毒不断的复制,当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到一定的周期,肝细胞自行破裂释放乙肝病毒,经过血液循环到处感染,又回复到另一个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周而复始。当病人身体素质强,体内的吞噬细胞进行吞噬乙肝病毒形成抗体。当病人的免疫功能较弱,吞噬细胞没有吞噬能力时,肝细胞将不断的破坏。当病人在发病较短,时间1—2年和发病5—6年,但身体素质较强,向小三阳HBV—DNA弱阳性,肝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还没与HBV—DNA整合,这是一个治疗的大好时机,由于病毒复制感染较低,HBV—DNA、HBeAg阳性易转阴。其次就是HBV—DNA、HBeAg阳性时,谷丙转胺酶在200单位以上300单位以下时。也是一个治疗的最佳时机,因为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生存,肝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的谷丙转胺酶,同时长期亲合在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也被解除释放到血液中,也可以这样讲:自患病就有这一次机会。如果抓不着时机,肝细胞破裂得不到修复,病毒不及时的清除,反之肝细胞和其它脏腑会更加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和破坏,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规律。时间长久,肝纤维化的形成,造成肝脏血液循环差,门静脉增宽,肝脾肿大或胃底静脉曲张,最后出血死亡。怎样才能不使以上情况发生,使HBV—DNA、HBeAg阳性转阴,阻止肝硬化的发生。经过验证内外结合扶正祛邪治病求本,就是解决HBV—DNA、HBeAg阳性阴转的是最佳方案。其理论根据:外治法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顽固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用药方法。用败毒草、透骨草、麝香加工成汁,用脱脂棉浸药汁15—30毫升,贴于肋部12—24小时后起水泡时用个牙签穿破,在用脱脂棉吸掉穿破的带病毒的水液,再用双氧水洗干净,同时服消炎止痛药预防感染。这种外治法,直接攻克肝脏内的HBV—DNA病毒,因为乙肝病毒以肝脏为大本营,依赖肝细胞的营养生存,当峻猛的败毒草,由麝香引经开窍,直攻肝脏内的乙肝病毒,使肝细胞受药物刺激破裂释放乙肝病毒。也就是讲:消灭一颗乙肝病毒,同时也损伤一颗带有乙肝病毒的肝细胞。同样的道理,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依赖肝细胞的营养生存,不用药物直接破坏掉,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生存到一定的周期自行破裂,释放出乙肝病毒,当大量的肝细胞破坏损伤时,造成肝纤维化结节硬化。用这个外治法时,必须有一定条件限制,化验白蛋白在40克以上才能使用。药物应用成果:由于外治药物刺激破坏带有乙肝病毒的肝细胞,内服中药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肝细胞,增强肝细胞的再生功能,调理肝脏升发疏泄功能。首先选用生首乌、生白芍、女贞子、杜仲、熟地、当归、川芎这几味药物,有补肝、益肾、生精的功能,能使损伤的肝细胞修复,肝细胞再生功能增强,白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谷丙转胺酶正常不易反弹。其次,用柴胡、元胡、香附、赤芍药、鳖甲、羌活能增强肝脏内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调解肝气不畅,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选用板兰根、茵陈、苦参、山豆根、五味子、白花蛇舌草,能增强吞噬清除乙肝病毒,降低谷丙转胺酶的作用。对于病期较长,骨髓生血功能减退,谷丙转胺酶持续60—90单位的慢性乙型肝炎,重用鹿茸、汉龟板、灵芝草、冬虫夏草、穿山甲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果:综上所叙解除乙肝病毒HBV—DNA、HBeAg阳性转阴,所用内外结合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为乙肝病毒非常顽固,能耐受600C温度,煮沸10分钟不丧失抗原性,-180C可生存15年,人体温度360C正是乙肝病毒复制生存的环境。经过大量临床应用总结经验,目前尚未有特殊的药物和方法使HBV—DNA、HBeAg阳性阴转。用峻猛的药物内服伤脾胃,损肝肾,而这种顽固性的病毒非用峻猛的药物不可,唯一的用法是外治,刺激肝细胞和乙肝病毒的亲合力分开,释放到血液中,再用增强吞噬病毒的药物进行清除,再配合调补脏腑的药物增强修复肝细胞再生功能。应用了不破不立的古训,经过实践验证,对于乙肝病毒HBV—DNA定量1×106/ml时,要三番五次的攻击乙肝病毒,三番五次的补肝肾,最好用鹿茸、汉龟板、灵芝草、冬虫夏草、穿山甲增强白细胞、红细胞的生化功能,促使修复肝细胞奠定了基础,补充调理外治法已损伤的肝细胞,应用了中华传统医学扶正祛邪内外结合的原则。

中医用药真谛写到此处暂时搁笔,关于各种疾病,有各种病理、病因必须用专法、专药联用,内因与外因变化与气候的适应四季用药,以五味为主,配伍成方剂又以君臣佐使,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时金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乙肝经验拾萃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乙肝携带者转阴希望最大,避开肝癌走向自愈,有3个关键点
乙肝病毒会终生携带吗,携带者日常应怎样养肝?一篇文章讲清楚
【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自我管理
抗病毒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