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氏一案赏析

叶氏一案赏析

离愁菀结, 都系情志中自病, 恰逢冬温, 阳气不潜,
初交春令, 阳已勃然,变化内风, 游行扰络, 阳但上冒, 阴不下吸, 清窍为蒙, 状如中厥, 舌喑不言,刘河间谓将息失宜, 火盛水衰, 风自内起, 其实阴虚阳亢为病也, 既不按法论病设治,至惊蛰雷鸣,身即汗泄, 春分气暖, 而昼夜寤不肯寐, 甚至焦烦, 迥异于平时,何一非阳气独激使然耶,
夫肝风内扰, 阳明最当其冲犯, 病中暴食, 以内风消烁,求助于食,
今胃脉不复,气愈不振, 不司束筋骨以利机关, 致鼻准光亮, 肌肉浮肿,考古人虚风, 首推侯氏黑散, 务以填实肠胃空隙, 庶几内风可息,
奈何医者,不曰清火豁痰, 即曰腻补, 或杂风药,
内因之恙, 岂有形质可攻, 偏寒偏热,皆非至理[风阳扰胃]o
生白芍、炒生地、
菊花炭、生牡蛎、
炙甘草、南枣肉o
大凡攻病驱邪, 药以偏胜,
如内经咸胜苦苦胜辛之类,藉其克制, 以图功耳
今则情志内因致病, 系乎阴阳脏腑不和, 理偏就和, 宜崇生气,如天地间四时阴阳迭运,万物自有生长之妙,
案中曰阳冒不潜, 法当和阳以就阴,
牡蛎体沉味咸,佐以白芍之酸, 水生木也,
地黄微苦, 菊微辛, 从火炒, 变为苦味, 木生火也,
益以甘草大枣之甘, 充养阳明, 火生土也,
药虽平衍无奇, 实参轩岐底蕴,世皆忽略不究, 但执某药治何病者多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症忌宜》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 第三节 辨色及病
叶天士对“脾胃论”的不足有何发挥?
远观叶案:惊骇致病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看叶天士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
叶天士运用“静治”“静药”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