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七、痞满
十七、痞满  (一)实证1饮食内停------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100g 茯苓100g 陈皮 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2枳术丸加味,白术6克 枳实3克  陈皮3克  白术6克加减:1.若脾虚较重者,宜加党参、红枣、甘草,以助健脾;2.若见腹泻者,可加茯苓、薏苡仁,以渗湿止泻;3.若食积明显者,宜加神曲、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和胃。 4.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砂仁;5.嗳气甚者,加石菖蒲、黄连、苏叶、郁金;6.呕恶明显者,加法半夏、生姜;7.气郁久而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8.纳呆者加茵陈、郁金、乌梅、炒麦芽、柴胡;9.血瘀加丹参、红花。 3旋覆代赭汤加枳实以降肝胃逆气行胃之壅滞。(旋覆花9克 人参6克 生姜15克 代赭石3克 炙甘草6克 半夏12克 枳实6克  红枣12枚)加减:1.若气逆较甚,胃虚不甚者,代赭石可重用至20-30克,以增强其重镇降逆之功; 2.若痰多苔腻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若腹胀较甚者,可加枳实、厚朴等以行气除满; 4.若腹痛喜温者,可加干姜、吴茱萸、丁香等以温中祛寒; 5.若舌红苔黄脉数。有内热之象者,可加黄连、竹茹等以清泄胃热。 2食积停滞:胃脘痞满而胀,食后尤甚,饥可稍缓,喛腐吞酸,厌食恶心,用木香槟榔丸加味   ,木香槟榔丸加味;木香3克 槟榔3克 生姜3克 青皮3克 陈皮3克 莪术3克 黄连3克 枳壳3克 黄柏9克                   大黄9克 炒香附12克 牵牛子3克(粉服)1.纳差食欲不振者,宜加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之品;2.若舌苔厚者,宜加苍术等以燥湿化浊。 加减1. 食积化热者,加连翘、黄连、栀子;2. 便秘者加大黄;3. 纳呆者加鸡内金。 临证参考    宋孝志治本证常用 二陈汤加熟地或生地、焦三仙、鸡内金、木香以行气除滞,调整胃肠活动节律,达运脾开胃之功    若积滞日久,化热生痰或痰热内壅者,临床证见:脘满胁胀,口苦,烦躁,苔黄,治疗常用 温胆汤清化积滞;    清热化痰,行气和胃,协调脏腑。伴失眠者,加秫米,以配半夏除痰消滞和胃,使之能寐。 3痰湿中阻------1二陈平胃散:组成】熟半夏10 白茯苓18 广皮12 甘草6 熟苍术24 厚朴182二陈汤,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乌梅1枚  生姜6克 红枣2枚 加减: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2.寒痰加半夏、姜汁;3.火痰加石膏、青黛;4.湿痰加苍术、白术;5.燥痰加栝蒌、杏仁;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16.气逆不降,噫气不除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化痰降逆,加枳实行气开痞;17.痰湿久而化热,见口苦、苔黄者,改用温胆汤。18.临证参考本证还可用平胃散为主方加减。3平胃散,苍术(泔浸)6克 姜厚朴3克 陈皮3克 炙甘草3克 生姜6克 红枣3枚 加减: 1.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 2.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 3.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4.若呕者,宜加半夏以和胃止呕; 5.若兼食滞,而见腹胀满,大便秘结者,宜加莱菔子、神曲、槟榔、枳实发消食除满。    4湿热阻胃------泻心汤合连朴饮1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6克,厚朴?克,栀子10克,清半夏10克,藿香?15克,干姜3克,黄芩10克。2连朴饮,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加减: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1. 脾虚湿热者,改用半夏泻心汤,2. 兼肝胆湿热者,用金铃子散加味;3. 呕吐加生姜、竹茹、旋覆花、枳实;4. 若热邪偏重,而致热毒蕴结,症见脘部痞闷,灼热,口渴口苦,烦躁易怒,呃逆泛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或黄   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消痞和胃,改用药方。5. 临证参考治疗本证还可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方。3三仁汤,杏仁12克 滑石18克 通草6克 白豆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苡仁18克 半夏10克 加减: 1.湿温初起,卫分症未罢,有恶寒现象者,可加藿香、香薷、佩兰以解表化湿。 2.若湿重于热,症见呕恶,脘痞较重,舌苔垢腻,可加苍术、石菖蒲、草果以芳化燥湿。 3.若热重于湿,症见身热口渴,满闷,心烦呕恶,或汗出不解,继而复热,邪热尚不深重者,可加连翘、黄芩、黄连以清   热祛湿。5.若热盛湿阻,症见高热,汗多,身重,面赤,口渴,心烦,可去半夏、厚朴,加生石膏、知母、苍术以泻火兼除湿。 5.若热盛伤津,症见口渴,唇焦,苔黄而干,舌边尖红,可去厚朴、半夏,加天花粉、麦冬以生津止渴。 4藿朴夏苓汤,杏仁6-9克 白蔻仁3克 半夏6-9克 厚朴2-3克 藿香梗4.5-6克 薏苡仁12-18克            通草9-15克(包) 茯苓9-12克 猪苓4.5-6克 泽泻4.5-6克 5金铃子散加味,元胡5克 败酱草5克 连翘5克 龙胆草5克 茵陈10克 马齿苋5克 半枝莲5克 大黄5克 金铃子5克 加减: 1.如用于治疗胸胁疼痛,可酌加郁金 、柴胡、香附等; 2.脘腹疼痛,可酌加木香、陈皮、砂仁等; 3.妇女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少腹疝气痛,可酌加乌药、橘核、荔枝核等。6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加减: 1.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 2.寒多热少则重用干姜。 3.浊饮上泛重用半夏。 4.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红枣,加枳实、生姜。5. 服药后若症状仍如故,或微减者,加枳壳、白术以健脾益胃,调理升降;6. 胃气逆者,加代赭石、莱菔子、莪术降气和胃,消痞散结;7. 疼痛者,加芍药缓急止痛;8. 食欲差者,加麦芽、山楂、山药、扁豆以补虚开胃;9. 脾虚寒甚者,加香附、川椒少量以温中祛寒;10. 气滞胃胀甚者,加陈皮、木香以理气消胀;11. 肝胃气痛甚者,加柴胡、延胡索、白芷以疏肝气止痛;12. 失眠加炒枣仁、丹参;13. 热偏盛去干姜,加蒲公英;14. 阴虚去干姜,加麦冬、石斛;15. 瘀重去干姜,加丹参、红花;吐酸者加乌贼骨。 临证参考宋孝志治本病多用泻心汤类,对兼有呕恶者加吴茱萸助半夏降逆;腹中雷鸣,干呕而恶食,加生姜与干姜守散同用,散寒化饮,降逆和胃;若脘腹痞满,冷痛,大便清稀,加川椒以温脾散寒暖肠;湿热未清,壅滞中焦,加白蔻、薏苡仁、厚朴祛湿除痞;若热恋上焦,肝胃郁热而烧心泛酸者,加乌贼骨、贝母以制酸。4肝胃不和------越鞠丸(组成: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合枳术丸( 枳实(炒)25g,白术(炒)50g)(二)虚证1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加减“1. 气滞较甚,脘腹满胀嗳气者,改投四磨汤;2` 厌食纳少者,加砂仁、神曲、半夏芳香醒脾,降逆化浊;3` 苔厚腻,湿浊内盛者,改投参苓白术散加藿香、佩兰;4` 血瘀者加丹参、红花。         2胃阴不足------益胃汤【组成】沙参9克 麦冬15克 细生地15克 炒玉竹4.5克 半夏6克 石斛9克 甘草5克 粳米9克 胃痛加减: 1. 若热象明显者,加桑叶清肝胃之热,石斛,知母之类以养阴清热; 2. 若吐酸嘈杂者,加左金丸; 3. 口燥咽干偏重者,加玄参、天花粉、五味子; 4. 大便干燥重者,加当归,且白芍用量宜加大; 5. 肝阴液亏耗,并伴见口干、舌光絳、胸胁不舒或疼痛者,用一贯煎; 6. 阴虚夹湿,症见胃脘痞闷灼痛,口干不欲饮,纳呆作呕,舌红苔腻,或兼见咽干烦燥,大便溏泄不爽,脉濡数,治以    酸甘养阴益胃,佐以燥湿理气,方用芍药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味; 7. 阴虚夹瘀,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舌红少津,兼见瘀斑,或兼见口干不欲饮,纳少干呕,治以养阻益胃,佐以活    血化瘀,方用通幽汤加减。 痞满加减:1. 肝胃阴虚并伴见眩晕头痛,耳鸣目干,两胁陷痛,急躁者,改投一贯煎;2. 嘈杂伴吞酸或吐酸者,加当归、白芍、川芎、蒲公英、板蓝根以养血和胃,清热通络;3. 纳呆,似饥不纳明显者,重用生地,加鸡内金、焦三仙少量;4. 便干甚者,加玄参、火麻仁、当归、白芍、蜂蜜;5. 血瘀者,重用当归,加赤芍、红花、丹参、山楂;6. 夹湿者,见舌质红而干,苔白腻加陈皮、半夏、厚朴花、佩兰、薏苡仁、茯苓、芦根、通草;7. 湿浊难化用石菖蒲宣窍化湿,藿香芳香化湿,益智仁湿脾化湿。气阴两虚:胃脘部痞冰不舒,纳后加重,不饥少纳,神疲乏力,用甘平养胃汤。甘平养胃汤;太子参16,白术11,炙百合10,沙参11,乌药6,鸡 内金6,绿萼梅6,香橼皮6,八月札6。加减:1.咳嗽有痰,胸闷,口苦苔腻者,加瓜蒌皮、天花粉、贝母以清热化痰;2.盗汗者,加浮小麦、生地以养阴固摄止汗;3.伴胃脘痛者,加白芍、甘草止痛;4.恶心欲吐,嗳气频频者,合入旋覆代赭汤加减;5.若服药后仍嗳气不止者,加石菖蒲、黄连、郁金、苏叶、酸枣仁以开心气,宣郁降逆,但药量宜轻;6.瘀滞者加当归、赤芍、红花、丹参、山楂。 脾胃虚寒:胃脘痞满,或冷痛、隐痛,遇冷则重,得温则缓,喜热饮食,药用枳实理中丸。枳实理中丸;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枳实6克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单验方   (1)草果,煨黄研细末,每次服3g,温开水送下。主治脘腹痞满。   (2)槟榔烧存性,为末,每次服5g,温开水送下,每日1~2次。主治脘腹痞满有积滞者。   (3)砂仁5g,陈皮5g,红糖6g,水煎服。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痞满。   (4)丁香3g母10g,煅瓦楞lOg,乌贼骨lOg,吴茱萸1.5g,黄连lOg,乌药10g,高良姜6g,厚朴10g,神曲lOg,丹参        10g,苏梗6g,藿梗6g(翟济生方)。适宜于酸多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脘腹满闷,有烧灼感,反酸,不喜甜食。   (7)养胃汤:沙参lOg,麦门冬15g,石斛10g,百合15g,白芍15g,甘草5g,绿萼梅10g,木蝴蝶6g,炒当归10g,炒山        药lOg。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表现为胃脘痞胀不适,有嘈热感,食少,口干欲饮,体消瘦,        舌质干红少苔,脉细。   (8)胃慢萎复元汤:党参15g,生黄芪15g,麦芽30g,稻芽30g,山药15g,鸡内金12g,青皮6g,陈皮6g,菟丝子15g(       布包),枸杞子12g,粉甘草6g。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疗方   (1)高良姜炖鸡块:高良姜、草果各6g,陈皮、胡椒各3g,公鸡1只,葱、食盐适量。将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    与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葱、盐一起放入。煮熟食用。有散寒补中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者   (2)鲫鱼羹:鲫鱼1尾,500g左右,大蒜2瓣,胡椒10粒,陈皮3g,砂仁3g,葱盐适量。先将鱼鳞、肚肠去掉,洗净,然后把大蒜、胡椒、陈皮、砂仁放入鱼肚中,入锅内水煮,将熟时放入葱、盐即可。适宜予慢性萎缩性胃脾胃虚寒者。   (3)白术猪肚汤:白术30g,槟榔lOg,猪肚一个,粳米60g,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同煮,至猪肚        炖熟后,取汤汁入粳米煮粥;加麻油、酱油、葱拌猪肚,喝粥食猪肚。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脘腹作胀,大便泄泻的患者,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功效。   (4)草果炖牛肉:草果6g,牛肉200g。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草果,加清水适量煮炖,再加盐少许调味,食肉饮汤。        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寒者,有温脾暖胃,祛寒除湿,消食除痞止痛之功,脾虚食欲不振亦适用。   (5)三香牛肚:肉桂30g,砂仁30g,紫豆蔻30g,牛肚1个。将牛肚洗净,上之药研为粗末,纳入牛肚中,加水适量,        用麻绳把牛肚口扎紧,放入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将牛肚取出,去药液及药渣,将牛肚切小块食之。        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部胀满者。   (6)白胡椒15g,牛肚1个。胡椒打碎研成粗末,放入洗净的牛肚内,加少许水,然后用线将口扎紧,放入砂锅内微火        炖熟烂,调味食之。隔2~3天服1次,连服5次。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者。   (7)牛肉250g,花生仁150g,大蒜lOOg,三味混合后加水煮熟,空腹温服分2次服完,连服30天。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        炎肝郁脾虚者。   (8)香砂藕粉:木香lOg,砂仁1.5g,藕粉30g。将木香、砂仁共研细末,和藕粉、白糖适量,温水调糊,再用开水冲        热,晨起服。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食后欲吐、脘腹胀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陈汤加减方有哪些
分证施治痞满
中医治疗食管炎的9种小偏方
连建伟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探析
脾证常用方(五)胃痞
痞满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