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仁丸(滋肠五仁丸)
五仁丸(滋肠五仁丸) (《杨氏家藏方》卷4) [组成] 桃仁 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一两(各30g) 柏子仁半两(15g) 松子仁一钱二分半(3g) 郁李仁一钱(3g) 麸炒 陈皮四两(120g)另研末 [用法] 将五仁别研为膏,人陈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前米饮下(现代用法:五仁研为膏,陈皮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 润肠通便。 [主治] 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病机分析]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体阴虚,或病中治疗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年老阴气自半,津液日亏,或产后失血,血虚津少,均可导致津枯肠燥,大肠传导无力,大便艰难。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津枯肠燥便秘证。此时不宜用峻药攻逐,恐重伤津液;并且即使暂通,亦每复秘,甚至变生它证。故只宜润肠通便。方用杏仁味苦而性微温,功能滋肠燥,降肺气,而利大肠传导之职, 《本草从新》卷10谓之“润燥……通大肠气秘”;桃仁味苦性平,功能润燥滑肠, 《本草从新》卷10载其“润燥……通大肠血秘”,二药共用为君。柏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便,《本草纲目》卷34载其“润肾燥……治老人虚秘”;郁李仁味辛、苦而性平,质润性降,润滑肠道,功效类似麻仁而较强, 《本草从新》卷9谓其“润燥,治大肠气滞”;松子仁润五脏,《本草从新》卷10谓其“润燥……治大肠虚秘”,三味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本草纲目》卷30谓其治“大肠闭塞”。使以炼蜜和丸,调和诸药,更能助其润下之功。五仁合用,取其润肠通便而不伤津液,用于津枯肠燥便秘,奏功甚捷。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润肠通便之剂,以大便艰难,舌燥少津,脉细涩为证治要点。 2.若津亏较甚者,可加瓜蒌仁、麻子仁、生地黄、玄参、麦冬等,以滋润通便;用于产后血虚便秘,可加当归、首乌等,以养血润肠;老年体虚便秘者,可加肉苁蓉、黑芝麻,以补虚润肠;兼腹胀者,可加枳壳、莱菔子以理气宽肠。 3.本方现代常用于痔疮便秘、习惯性便秘等属于津枯肠燥者。 [使用注意] 方中桃仁能祛瘀通经,郁李仁通便作用较强,对孕妇便秘,当慎用。 [源流发展] 本方首见于宋。《杨氏家藏方》卷4,名“滋肠五仁丸”,主治“老人 及气血不足之人,大肠闭滞,传导艰难”。元.《世医得效方》卷6始称“五仁丸”。此后诸多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增损药味,衍化出许多新方。如《杂病源流犀烛》卷lO以本方去陈皮改作汤剂,名“五仁汤”,治证类同,不过汤剂效捷,丸剂效缓,各有所宜。《医级》卷7之五仁丸由本方去桃仁、杏仁、陈皮,加瓜子仁、麻仁组成,主治肠胃热结,燥闭不便。《增订喉科家训》卷4之五仁丸由本方去桃仁、陈皮、松子仁,加火麻仁,瓜蒌仁组成,主治痧后燥结。《重订通俗伤寒论》将本方丸剂变为汤剂,并调整药量,更名为五仁橘皮汤,方用甜杏仁三钱,松子仁三钱,郁李净仁四钱,原桃仁二钱,柏子仁二钱,广橘皮钱半组成,方后云:“若用急下,加元明粉二钱,提净白蜜一两,煎汤代水可也;挟滞,加枳实导滞丸三钱;挟痰,加礞石滚痰丸三钱;挟饮,加控涎丹一钱;挟瘀,加抵当丸三钱;挟火,加当归龙荟丸三钱;挟虫,加椒梅丸钱半,或吞服,或包煎。功用、主治与五仁丸相同,然临床随症加减大有发挥,是本方应用之发展。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五仁润肠丸(天津方),用生地、广皮各120g,桃仁<去皮)、火麻仁各30g,郁李仁9g,柏子仁15g,苁蓉(酒蒸)30g,熟军、当归各30g,松子仁9g,炼蜜为丸,每服1丸(9g),开水送下。功用润肠通便,主治大肠燥热,便秘腹胀,食少,消化不良。析其组方配伍,亦是从五仁丸衍化而来。 [方论选录] 1.冉先德:“年过花甲,其阴必虚,产后最易血虚,以及津枯肠燥所致大便艰难,都系无水舟停,若用峻药攻逐,重伤津液,每易发生变证,只宜润肠通便。本方纯用仁类作丸,五仁皆富油脂,可润肠燥,通大便,有增水行舟之意。再加陈皮理气,炼蜜为丸,增其润下缓急之功。”(《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 2.连建伟:“本方用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而不伤津液,佐以陈皮下气行滞,炼蜜和丸,更能助其润下之功。”(《历代名方精编》) [验案举例] 1。气虚便秘 《云南中医杂志》 (1990,5:26):某男,5岁半。门诊号:33787。 1978年12月11日就诊。便秘,初用开塞露、甘油栓外导,久而外导已无效,需灌肠方能解出。灌肠后往往又泄泻不止,工一2日后泻止而复便秘,已持续3年多。患儿形瘦气弱,食少神倦,已3日未大便,面色咣白,易出汗,指纹淡红,舌质淡苔薄,脉弱。证属脾虚气弱,津亏肠燥便秘。投以五仁橘皮汤合补中汤加减。炙黄芪15g,白术 10g,柴胡4g,苏条参10g,陈皮5g,炙升麻5g,杏仁6g,郁李仁7g,火麻仁15g,柏子仁8g,波蔻6g,炙草3g,桃仁5g。水煎服,日3--4次。 服药次Et,大便即能自行解出。共服2剂。12天后复诊,其父代叙:服药期间以及停药后大便都能自行,每日1次,便润。患儿精神较佳,活泼,脉息调和,食增,但与同等儿童比较,胃口欠佳,频伸欠。再进4剂而愈。 按语:本案患儿气虚脾弱,运化无力,又经常使用药物外导,迫使其努挣而更耗其气。采用灌肠办法,虽能暂时令其大便,却因强令其泻而更损脾阳,再耗肠津,犯虚虚之戒。以本方(因松子仁缺药改用火麻仁)生津养液,润肠通便,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升阳举陷。直接加强脾胃之运化能力,加速糟粕的排泄,从而收效。 2.血虚便秘 《云南中医杂志》 (1990,5:26):某女,75岁。1972年5月就诊。上月因胆结石手术后,饮食减少,腹胀便秘,自服牛黄解毒丸通便,致泄泻不止,3日 后大便复秘。现觉心悸难眠,食少神倦,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芤。治宜养血润燥通便。拟五仁橘皮汤合四物汤加味。当归30g,熟地30g,杭芍15g,川芎10g,火麻仁 30g,郁李仁lOg,杏仁lOg,桃仁9g柏子仁15g,陈皮lOg,波蔻9g,炙黄芪30g。服2剂,大便通,连服6剂,大便恢复正常。 按语:本例为手术后血虚津伤便秘,又因年老之人,正气渐衰,误服泻热通下之牛黄解毒丸,伤其正气,重耗肠津,大便更秘。故用上方养血润燥而效。方中桃仁除润肠通便外,尚可祛瘀生新,用黄芪、波蔻以益气健脾而增强养血润燥之力。 、 3.气血两虚便秘 《云南中医杂志》 (1990,5:27):某女,37岁。门诊号: 054986。1978年10月17日初诊。12年前,产后(第3胎)不久,即涉水劳动,后又患痢疾,迁延日久不愈。以后大便时干时稀。多年来按慢性结肠炎治疗,曾经钡餐、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消化道、结肠、直肠未发现病变。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右侧附件增厚粘连,宫颈Ⅱ度糜烂。现证:大便艰难、干硬,常便秘6—7日,临厕努挣1—2 小时后,方能解出.,但解而不净。挣后全身出汗,头晕目眩。平时肛门急胀重坠难忍,频频临厕而解不出。为此,坐卧不安,食欲不振,心悸失眠,时腹胀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憔悴,犹如50余岁之老妇。时头昏气短,耳鸣,恶寒,尿频,夜尿多。苔薄白,舌体瘦而尖略红,脉沉细。证属久病体虚,气血虚弱,肠津干枯。拟方:炙黄芪 30g,白术15g,陈皮lOg,潞党参20g',.拍子仁15g,杏仁9g,桃仁.9g,火麻仁15g,当归30g,熟地30g,炙首乌15g.,肉苁蓉15g,砂仁lOg,炙草6g。1剂后,大便已解且润,日1行。坠胀感大减,全身症状及精神面貌明显好转。连服10余剂而愈。 按语:本案因产后气血不足,又复感外邪而泻痢不止,令其更虚,久之气血虚弱过度,而致便秘久治不愈。故以五仁润肠通便,八珍加减补益气血润燥,肉苁蓉在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加砂仁以理气。本案患者有肛门急胀重坠感,曾怀疑因子宫后位,压迫乙状结肠所致。经妇科检查,子宫后位但不致于成后倒压迫乙状结肠造成急胀感,而且大便不应干涩艰难。所以,本案显然是由于气血虚弱,津枯肠燥引起。 4.热病后阴虚便秘 《云南中医杂志》(1990,5:27):某男,8岁。1977年¨月3 日因高热3日不退,以“高热待查”人院治疗。人院时体温39。7℃,咽部中度充血,心肺正常,’缺乏体征,神志清楚。当时因白细胞总数稍高,西医采用抗生素治疗3日,体温不退,反而继续升高,一度达到40。7℃。患儿肌肤灼手,面色潮红,舌红绛无苔,口干思饮不多,脉细数。中医认为系温病热人营分,服清营汤后热退。惟大便5日未行,腹部硬痛,食少神倦,口舌咽干燥,舌红少苔,脉沉弱。此乃热病阴伤便秘。服增液汤1剂(生地15g,玄参9g,麦冬15g)不效。改用五仁橘皮汤合增液汤:甜杏仁 9g桃仁5g,郁李仁6g,柏子仁9g,火麻仁12g,橘皮6g,生地12g,玄参6g,麦冬 9g。1剂后,得大便1次,量少微干黑,津液有所回复,口已不甚干,再服2剂,大便通畅。 按语:’本例虽服增液汤,大便不下,但无阳明邪热见证,故无须硝、黄攻下,以免伤正。直须增水行舟,润肠通便。 5.温燥后肺燥肠闭便秘 《云南中医杂志》(1990,5:28):某男,35岁。1971年9 月21日就诊。初因外感发热头痛,咳嗽少痰,气逆胸痛,咽喉干痛,口渴思饮,口唇干裂,舌红苔白而干,脉浮细数而诊为温燥。经疏表润燥剂治之,热退身凉。现咳嗽痰 粘难咯,大便燥结,5日未行,腹满似胀,口干咽燥,小便短涩,脉细数沉滞。用五仁橘皮汤合沙参麦冬汤2剂后,大便通畅,余症悉减。 按语:此例属温燥后期,肺燥肠闭证,用五仁橘皮汤已属对证,但因患者燥伤肺津较甚而干咳口渴,故与沙参麦冬汤合用。 [临床报道] 1。幽门梗阻 以本方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幽门梗阻13例。药用桃仁45g,杏仁 30g,柏子仁45g,郁李仁lOg,松子仁30g,当归30g,火麻仁60g,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党参15g,半夏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分3 次服。结果:痊愈9例,好转2例,无效2例。 2.蝴蝶斑 以五仁丸合活血化瘀之品组成基本方:桃仁、柏子仁、延胡索、赤芍、马鞭草各15g,川栋子、枳壳各12g,当归、生地、白芍各20g。水煎服。若肾亏腰痛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菟丝子;脾虚便溏者,加炒鸡内金、山药、芡实;如正值月经期后,气血两虚,倦怠懒言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熟地等益气养血之品;.若遇月经即将来潮,可重用方中活血化瘀之品。治疗18例,5例痊愈{蝴蝶斑全部消退,面色莹净如常);10例好转(蝴蝶斑消退多半,面色仍欠莹净);3例无效(治疗后面部情况无改善)。 [附方] 润肠丸 (《脾胃论》卷下)大黄去皮 当归梢 羌活各五钱(各15g) 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30g) 麻子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37.5g) 上除麻仁另研如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功用r润肠通便,活血祛风。主治:饮食劳倦,风结血结广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 润肠丸与五仁丸均是润肠通便之剂,但润肠丸以当归、桃仁、麻子仁等养血润肠通便药为主,配伍大黄、羌活等泻下活血祛风药组方,主治风热人于大肠与血燥而结所致的风结、血结之证;五仁丸应用富含油脂的果仁,以润燥滑肠为主,配伍少量行气导滞的陈皮组方,善治津亏肠燥之便秘证。 更 衣 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1) [异名] 朱砂芦荟丸(《证治汇补》卷1)。 ÷ [组成] 朱砂研如飞面五钱(15g) 真芦荟研细七钱(21g) [用法] 滴好酒少许和丸。每服一钱二分(5g),好酒吞,朝服暮通,暮服朝通,须天晴时修合为妙(现代用法:滴白酒适量将研细之朱砂、芦荟调和为丸,每服3— 6g,用黄酒或米汤送下)。 。 [功用] 泻火通便。 。 [主治] 肠胃燥热,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 , [病机分析] 大肠为传导之官,若肝火偏旺,肠胃燥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则大便于结不通;肝火扰心,心肝火旺,则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肠胃燥热便秘证,兼见心神不安者,故以泻火通便立法。方中重用芦荟苦寒,归肝、心、胃、大肠经,清热凉肝,泻火通便,为君药;朱砂性寒,归心经,泻心经邪热,重坠下达,为臣药。因芦荟气味秽恶,用好酒少许以辟秽和胃。合用以奏泻火通便之效。 方名“更衣”者,是言其通便之功效,以古人人厕必更衣,故名。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泻火通便之剂,以大便不通,心烦易怒,舌红,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2.本方现代常用于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便秘等属肝火偏旺,肠胃燥热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胃呆纳少,以及孕妇便秘,均不宜用。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1,名见《古今名医方论》卷4。原书记载“治大便不通,张选卿屡验。”柯琴云:“两阳合明而胃家实,仲景制三承气下之;水火不交而津液亡,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古人人厕必更衣,故为此丸立名。用药之义,以重坠下达而奏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成方便读》卷1记载之更衣丸,方用芦荟二两,麦冬一两,捣烂为丸,朱砂一两为衣。治燥火有余,津枯便闭之证。析其组成,由本方加麦冬而成。现代将芦荟、朱砂制成胶囊剂,名为“更衣胶囊”,功能润肠泄热通便,用于病后津液不足或肝火内炽引起的便秘腹胀,既保持了本方的疗效,又便于服用,是本方的发展。 [方论选录] 1。柯琴:“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然太过复有阳盛、阴虚之别焉。两阳合明而胃家实,仲景制三承气下之;水火不交而津液亡,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古人人厕必更衣,故为此丸立名。用药之义,以重坠下达而奏功。朱砂色赤属火,体重象金,味甘归土,性寒类水,为丹祖汞母,能输坎以镇离,生水以济火,是肾家之心药也;配以芦荟,黑色通肾,苦味人心,滋润之质可转濡胃燥,大寒之性能下开胃关,此阴中之阴,洵为肾家主剂矣。合以为丸,有水火既济之理,水土合和之义,两者相须,得效甚宏,奏效甚捷,真匪夷所思者。”(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2.张秉成:“治燥火有余,津枯便秘之证。芦荟,木之脂也,味苦性寒,阳明、厥阴药也,专能泄热降火,润燥通肠,而以麦冬之寒滑多脂者助之,其便有不通者乎?用朱砂为衣者,镇其浮游之火,而复其离内之阴耳。”(《成方便读》卷1) [评议] 本方治疗便秘证,其病机为肝火偏旺,肠胃燥热所致。然柯氏归纳为“水火不交而津液亡”,故用朱砂、芦荟水火既济,以奏捷效;张氏所论,为本方加麦冬组成,增加养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力,使其泻火通便之功更强。 [验案举例] 便秘 《历代名方精编》:1970年5月,农民沈金发,男性,40余岁,因面赤口苦,心烦不安,求治于余。按其脉来弦数有力,望其舌边尖红,苔黄,此属心肝两经实火。询其大便已3日未行。遂投更衣丸,嘱其每服4.5g,日服2次。连服4日,大便通畅 而诸恙悉愈。 济 川 煎 (《景岳全书》卷51) [组成] 当归三至五钱(9—15g) 牛膝二钱(6g)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钱(6— 9g) 泽泻一钱半(4.5g)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1。5—3g) 枳壳一钱(3g) [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 肾阳虚衰,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分析] 本方证治,其病机在于肾阳虚衰,精津不足,开合失司。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司二便。今肾阳虚衰,阳气不运,津液不通,不能布津于大肠,精津不足,肠道失其濡润,均可导致大便秘结不下;肾阳虚衰,温化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清长;同时,小便清长又可导致肠津不足,大便秘结,正如《诸病源候论》卷14所云: “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阳虚衰,精津不足,骨髓不充,故见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之征象。 [配伍意义] 本方为肾阳虚衰,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者而设。根据《素问.三部九候论》“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治宜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其配伍意义,是以肉苁蓉为君药,本品性味甘、咸而温,人肾、大肠经,《本草从新》卷 1谓其“补命门相火,滋润五脏,……峻补精血,滑大便。”方中用之,温肾益精,暖腰润肠。当归性味甘、辛而温,人肝、心、脾经,《本草纲目》卷1言其“润肠胃”,故用当归养血润肠。牛膝性味苦、酸、平, 《本草从新》卷3载其“能引诸药下行。 …¨益肝肾”,二药配伍,为臣药。枳壳宽肠下气而助通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 36中云:“利肠胃,.…..大便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升麻功擅轻宣升阳,《本草纲目》卷13云:“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清阳得升,浊阴自降,与枳壳相配,使清升浊降,便秘自通;复用泽泻甘淡润降,分泄肾浊,使浊降腑通而便秘得解,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温润通便之剂。需要指出的是:配伍意义启迪最深者,是以肉苁蓉、当归、牛膝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在温润治本的前提下,考虑到肾虚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以致浊阴不降,故以泽泻人肾泄浊,枳壳降气宽肠,使浊降腑通而大便得下,以增其润下之功;又浊阴不降,因于清阳不升,故少佐升麻升清以降浊,有重要的配伍意义。全方以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清降浊相合,具有欲降先升,寓通于补之配伍特点。正如《景岳全书》卷51所云: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 方名“济川”者,乃资助河川以行舟车之义,本方温润之中而寓有通便之功,服之可使肾复精充,五液并行,开合有序,肠得濡润而大便自调,故方名“济川”。 [临床运用] ` 1.证治要点 本方加减治疗肾阳不足,精津亏虚之便秘证。临床运用以大便秘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仁丸
麻子仁丸治疗气血亏虚所致便秘 – 经方派
张东岳治疗顽固性便秘验案5则
中医方·润肠通便类
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选润肠通腑方
肠道被堵住了!越泻越伤脾胃?用好这张经典方,排便飞一般的通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