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传说-利水渗湿药2
1.茯苓

 1.相传古时候,云南有个大员外家境殷实,膝下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名叫小玲,深得员外宠爱。员外家里请了一个年轻力壮的长工,专管田地耕作与家务料理,名叫小伏。这长工家里很穷,但人很勤快,总把农事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天长日久,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了他,两个年轻人私订终身。不料,员外知道后十分气愤,认为贫富差距大,不能联姻,坚决不同意,并马上把小伏赶走,把女儿关起来,又托媒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玲用哭泣、绝食抗争无果,趁一天深夜偷偷从家里逃了出来,找到小伏,两人跑到很远的偏僻山村躲起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小玲得了水肿病,两腿粗亮沉重,浑身无力,常卧床不起,小伏便日夜照顾她,两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并随身带了弓箭想捕些猎物给小玲补补身子。正不知哪种草药管用,他忽然发现了一只野兔,于是便搭弓射箭,这一射却正中兔子后腿,兔子带伤逃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森林,兔子却突然没了踪影。他纳闷着四处寻找,却发现在一棵松树旁,有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拔起箭细看,他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很好奇,索性把这种东西挖回家,煮熟了给小玲吃。没想到,第二天,小玲的水肿竟消退了大半,觉得身体也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便又多次去挖些来给小玲吃,没多久,小玲的水肿病就痊愈了。他们很感激这种药,还热心地把药介绍给村里的人。村里人试了都说管用。有人间药的名字,两人一合计,便以他们的名字作答:叫“伏玲”。后来逐渐传开了,又渐渐写成了“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常寄生于松科植物的树根上,多秋季采挖,以云南产者为佳。其性味甘淡而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是治疗各种水肿的知名老牌中药,同时也是健脾补中之良品,还可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等症。

2.从前有一个富户,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后来雇了个做工的,这个人很勤快,富户的女儿喜欢上了他,但是富户很生气,把他撵走了。

打工的走了以后,富户把女儿也关了起来,不让他们见面。过了半年的光景,这女的得了麻疯病,家里人怕传染,就把她送到山里去了,那做工的知道了,也住到山里,给她买东西做饭伺侯她。大麻疯病人浑身都不象样子了,他也不嫌。

后来他也传染上了,怎么办呢?这年冬天他们正出来晒太阳,看到山底下有两个小兔拔轱辘。男的就下去,想逮住小兔拿来吃,可是一到山下兔子就没了,天天如此,最后,他想了个法儿才把小兔逮住了。他们扒了兔皮饨了一大锅,连肉带汤全吃了。吃了以后他们就象瘫了一样,出了一身冷汗,全身的烂皮都脱下去了。他俩的病竟然一下子都好了!他们很奇怪,于是找了个名医来看看到底吃的是些什么东西。医生看后,发现原来是一种生长了千年成精的草药,这种草药名叫茯苓,因为它有驱风除湿的功效,所以后人常用治疗水肿,皮肤病等疾患.

  2.滑石

     “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四川人氏,名玉环,是一位传奇式的古代美人,素有“环肥燕瘦”、“闭月羞花”的典故。杨玉环原是唐玄宗的儿媳,由高力士推荐入宫,唐玄宗因顾忌名分,不能直接将儿媳纳入宫中,于是以追荐太后为名,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修道。天宝四年,玄宗正式将其册封为贵妃。杨玉环的魅力大半源自她自然娇嫩的肌肤,白居易《长恨歌》便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句。而她能“三千宠爱在一身”,使“六宫粉黛无颜色”,更与她养颜有术不无关系。

    传说杨贵妃的养颜秘方便是用滑石、杏仁、轻粉制成的杨太真红玉青。据说用之十日后,面色如红玉,是历代佳人美女美容的秘方之一,连后来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滋肤,轻粉抑菌,滑石利窍,三药合用,具有去垢润肤、通利九窍的功效,是天然的美容佳品。

    滑石,味甘,性寒。主治身体发热、腹泻,女子生子困难;对于小便闭塞,具有通利小便的作用,能够清除胃内积聚的寒热,长期服用会使身体轻巧,减少饥饿感,延年益寿。

3.  金钱草

以前,有一对在患难中相识的结婚恩爱夫妻.本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丈夫突然感到肋下剧痛,犹如针刺一般,几天后竟活活疼死了.医生剖尸一查,并未发现其它情况,只是在胆里发现一块小石头,看来害人的是小石头.痛不欲生的妻子哭着说:这块可恨的小石头,活活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后来她用丝线织了个小网兜,装上这块小石头,整天挂在脖子上,逢人便讲:就是这块小石头害死了我丈夫!

  有一年秋天,这位妇女上山砍柴回家,卸下担子,用柴烧好饭,忽然发现那块小石头少了一大半,她感到十分奇怪,便去找老医生.老医生听了,沉思片刻说:看来,你砍的柴里有化石头的药草,快把草柴拿来我看看!那妇女却摇摇头说:砍来的柴全被我烧光了.

  走,你带我到砍柴的地方去!老医生说.

  妇女带着老医生来到了砍柴的地方,老医生亲自把草割下带回家,把那小半块石头放在草上作试验,果然,小半块石头被化掉了.

  老医生高兴的流下了眼泪.从此,这位老医生就用这种草治胆结石,他还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其他医生.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样子象金钱,而且,能化胆里的石头,真比金钱还贵重,因此,后人将它取名"金钱草"

~~~~~~~~~~~~~~~~~~~~~~~~~~~~~~~~~~~~~~~~~~~~~~~~~

金钱草 

  中药名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大金钱草、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

  英文名HERBA LYSIMACHIAE

  原植物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

  科属分类 报春花科

  药用部位以植物的全草入药。

  功效分类利水通淋药;清热解毒药;散瘀消肿药。[1][2][3][4]

  附注植物描述,详见词条:过路黄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1]

功效主治: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鲜品捣敷。[1]

用药注意: 据报道[《四川中医》1983,(3):40],外用该品引起接触性皮炎12例,均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患者,用鲜品煎水熏洗所致。[1]

应用配伍 用于肝胆结石及尿路结石,热淋,黄疸。金钱草有良好的利湿退黄及排石通淋作用,治肝胆结石及黄疸,可单用该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茵陈、郁金、大黄等以增强清利肝胆及排石作用。

  治石淋、热淋亦可单用取效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等同用,以增强清下焦湿热、通淋排石之功;石淋兼有肾虚见症者,可与补肾之桑寄生、胡桃仁等配伍应用。

  用于疮毒痈肿,乳痈,火丹,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金钱草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之功,常用鲜品内服或外敷,可单用鲜草捣汁饮,或捣敷患处,亦可与野菊花、蒲公英、万年青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此外,金钱草用于水肿、臌胀,内服、外敷均有利尿消肿之功,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是取其清热解毒作用。

  药理作用

1.排石作用金钱草有利胆排石和利尿排石的功效口。用蝌蚪实验性草酸钙肾结石模型试验表明,金钱草煎汁对于预防和治疗蝌蚪实验性肾结石是有效的。麻醉狗半开放式记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金钱草可引起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输尿管蠕动增强,尿量增加,对输尿管结石有挤压和冲击作用,促使输尿管结石排出。一水草酸钙为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金钱草的醇不溶物中的多糖成分,对一水草酸钙的结晶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人尿液对一水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与1.94×10(-5)g(生药)/ml所提取的多糖的作用相当。采用导电法,发现精制多糖抑制一水草酸钙结晶生长百分率高于水煎液醇沉部分。[1]

  2.抗炎作用金钱草50g/kg及其总黄酮及酚酸物3.75g/kg腹腔注射,对组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注射蛋清引起的大鼠踝关节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3.对免疫系统作用金钱草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玫瑰花试验:金钱草小鼠脾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便在停药后10天仍受抑制,其程度与环磷酰胺相似。金钱草与环磷酰胺合用抑制更明显。皮肤移植排斥反应:金钱草组和环磷酰胺组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晚,两药并用组尤甚。金钱草对体液兔疫亦有抑制作用。免疫的小鼠,服金钱草组溶血素生成受抑,血清中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2;金钱草组小鼠生成钩端螺旋体凝溶抗体受抑,血清中滴度一般低于对照组;金钱草与环磷酰胺并用,作用尤为显著。金钱草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吞噬功能百分率为对照组的两倍;给小鼠注射葡萄球菌后不同时间检查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见金钱草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注射后4、6、8小时最明显。[1]

  4.对血管平滑肌及人血小板的作用金钱草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试管内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5.毒性临床报告金钱草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反应。[1]

中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健脾补中,让你返老还童

    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

    茯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把它列为上品,称其“主胸胁气逆,利小便,久服能安魂养神,暖肚延年”。自古便被列为“中药八珍”之一。
    关于茯苓有很多传说。它的名字传说是来自一对夫妻,丈夫叫小伏,妻子叫小玲,小玲生了重病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看见一只带箭伤的野兔,小伏追到一片松林,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一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在茯苓的应用上,大文学家柳宗元有一段趣事,他还写了一篇著名的《辨茯神文并序》。相传有一次他去看病,医生告诉他吃茯神,他吃了买回来的茯神后,病情并不见轻,反而加重。后来他才发现买回来的茯神原来是老芋头冒充的,他联想到社会上类似骗取钱财的事很多,就写下了:“呜呼!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可见假冒伪劣古往今来都是社会公害。
    茯苓别名伏灵、伏菟、松腴、松苓、不死面,它的皮称茯苓皮,皮下呈淡红色的部分叫赤茯苓,里面白色的部分称白茯苓,抱根者名伏神。茯苓味甘而淡,性平,无毒,归心、肺、脾、肾经,具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临床多用于心腹胀满,气虚劳伤,痰饮,水肿,腹泻,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病症的治疗。
    冬春季节更替之际,高血压病人血压节节攀升,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失眠等症到了高发时节。前几天来就诊的杨先生就是高血压患者。他说近日头晕心悸、时常恶心呕吐,我为他检查看见舌苔白、脉弦滑,为膈间水饮所致,给他开了处方:半夏15克、茯苓30克、生姜15克,水煎服,6剂后诸症痊愈。此患者水饮停驻心下,上凌于心于是引发心悸,而清阳不升就会出现目眩之症,茯苓渗湿利水,导膈间水饮下行而出。三药合用去饮和胃,清阳得升,自然呕平痞消,头晕心悸也就好了。
    茯苓甘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所以常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与猪苓、白术、泽泻等配伍,用于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及或水肿、小便不利;与滑石、阿胶、泽泻等配伍,治疗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与附子、生姜同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肿症。茯苓能健脾补中,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用于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

1 2 下一页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含有多糖、茯苓酸、树胶、麦角固醇、胆碱、卵磷脂、组氨酸及钾盐等成分,是一味较好的扶正抗癌药,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因为茯苓生于千年古松之下,历来人们就把它和千年灵芝放在一起并列作为仙药。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茯苓是“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的上品仙药”。茯苓作为长寿保健食品的历史超过2300年,久服可“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历代宫廷药膳必不可少的珍品。苏颂《集仙方》内集古代茯苓食品之大成,有关此方面的论述颇多。比如“茯苓饼”就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
    茯苓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食疗药膳中必备的,常用做粥、茶、糕点。“核桃茯苓粥”就是一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的药粥。核桃仁50克及茯苓25克研末,与粳米100克一同煮粥,可用食盐与香油调味,早晚各服一次。而“人参茯苓粥”则能大补元气、和胃健脾,适用于气血亏虚周身乏力的人及大肠癌患者的食疗。
    另外,白茯苓还是女性的最爱,它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本草品汇精要》载:“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又因茯苓善渗泄水湿,有利尿功能,故常用于减肥、降糖的药膳。比如“防肥茯苓豆腐”就比较适合于中度肥胖者食用,但阳虚肥胖者不宜。
    我再介绍一款“减肥消肿白苓粥”给大家,取粳米100克洗净煮粥,将熟时下白茯苓粉15克,用小火炖至粥稠即可。此粥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之功效,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少食、泄泻、小便不利、水肿诸症有效。
    茯苓在药膳中最为常用,烹制的方法多多,我们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合理服食,让茯苓护佑我们的健康.

滑石
(《本经》)

【异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别录》),夕冷(《药性论》),脆石、留石(《石药尔雅》),画石(《本草衍义》)。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矿物形态】滑石
单斜晶系。晶体呈六方形或菱形板状,但完好的晶体极少见,通常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淡绿色、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或淡绿色。光泽脂肪状。解理面显珍珠状。半透明至不透明。解理沿底面极完全。硬度1,比重2.7~2.8。性柔。有滑腻感。块滑石能被锯成任何形状,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
【采集】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药材】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主含硅酸镁,其中MgO31.7%,氧化硅63.5%,水4.8%。通常一部分MgO为FeO所替换。此外还含氧化铝等杂质.
【药理作用】①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
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着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当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有保护的作用;内服时除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滑石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在腹部、直肠、阴道等可引起肉芽肿。
②抗菌作用
用平板法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球菌有轻度抑菌作用。
【炮制】洗净,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或水飞。
《雷公炮炙论》:"用白滑石,以刀刮净,研粉,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去牡丹皮,取滑石,以水淘过,晒干用。"
【性味】甘淡,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甘淡,气寒,无毒。"
【归经】入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膀胱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少阴、太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①《本经》:"主身热泄?,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布包),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宜忌】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恶曾青。"
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
【选方】①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日三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散)
②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滑石散)
③治气塑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广利方》)
④治产后淋: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⑤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眼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⑥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⑦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产乳集验方》)
⑧治黄疸,日哺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千金方》)
⑨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三钱(去足、土),生杭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
⑩治伤寒衄血: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⑾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本草衍义》)
⑿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乃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滑石、白矾各-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夏子益治奇疾方》)
⒀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滑石二两,寒水石二两,葵子一合。上药捣碎。以水三中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⒁治天泡湿热等疮:滑石、粉甘草(此当半用为是)、上等分为末,搽敷。或加绿豆末,以治湿热肥疮。(《景岳全书》金黄散)
⒂治小儿体热痱疮: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⒃治脚趾缝烂: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亦治阴下湿汗。(《濒湖集简方》)
【名家论述】①《医学启源》:"滑石,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白者佳,捣细用。色红者服之令人淋。"
②《汤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③《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实能治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淫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服用,是愈亡其津液,而渴反盛矣。"
④《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⑤《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赋。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共用,是为祛暑散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经》用以主身热、泄?、女子乳难,荡胃中积聚寒热者,解足阳明胃家之热也。利小便癃闭者,通膀胱利阴窍也。《别录》通九窍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者,湿热解则胃气和而津液自生,下窍通则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瘀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意耳。"
⑥《药品化义》:"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主治暑气烦渴,胃中积滞,便浊涩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儿痘疹发渴,皆利窍渗热之力也。如天令湿淫太过,小便癃闭,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肠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两症并鬼,为热在上焦肺胃气分,以此利水下行,烦渴自止。"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侯,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土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经典案例
肾结石专方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
每天学一味中药,金钱草!
白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十大痒中医治法
大众医药网 - 文献资料 - 八 祛湿药和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