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19)

胡希恕(19)

 
    例7李某.男,26岁,病案号152205。
    初诊日期1966年1月5曰:头痛两年,盖因中学读书引起。素有胃病,现已渐趋平静。仅偶尔烧心、吞酸,但时有心下停饮、心下振水声。平时整天头昏、晕沉,头脑不清楚,并时头痛。眉间沉紧,下午常有热胀上冲头面之感。有时头痛为刺疼,如电由项部上蹿入脑,或偏左,或在巅顶。或在后脑,发作时,须以手按之一二分钟始能缓解,如此一日发作两三次,长期忍受头痛之苦,影响学习和工作,最使人恐怖者,似脑生异物,曾到各医院诊治,多谓“神经衰弱”,整天吃药而不见效,反而副作用明显,时有恶心、或腹痛,睡眠不好。亦曾找中医诊治,以养血熄风安神等法,服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加减.效不明显。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与吴茱萸汤加苓归芎:
    吴茱萸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当归二钱,川芎二钱,茯苓四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后,剧疼只发作一次,头晕胀、眉间紧感诸症均减.睡眠已有进步,并感看书记忆力提高,上方增党参为四钱。当归为三钱,川芎为三钱,服六剂诸症已。  
按:《伤寒论》第387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说里虚寒饮冲逆用吴茱萸汤治疗。本例为里虚寒饮,逆饮上犯的头痛,故以温中下气、降逆止呕为法;又因痛为刺疼,病久血虚血瘀,故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再因心下停饮为著,故加茯苓以驱饮.合方治之,使胃安饮去血和,故头痛已。
    痰饮引起的头痛很多见,应用吴茱萸汤方加减治疗的机会很多。因痰饮变化多端,用药也要随之而变,当饮停久化热出现上热下寒时,可据证合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加生石膏;当饮逆上冲明显时,可合用苓桂术甘汤。总之.适证加减多有良效。
 
    例8李某,女,36岁,病案号1915。
    初诊日期1966年5月6日:产后患左偏头痛,已三年未愈,时心下痛,左上下肢酸胀,口干不思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舌苔白润,脉弦细。证属表虚饮盛,治以建中和荣固卫,更以温中化饮。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大枣六枚,炙甘草二钱,生姜五钱。细辛三钱,通草二钱.吴茱萸三钱。
    结果:上药服四剂,头痛明显减轻,心下痛未作,左上下肢酸胀亦减,上方增吴茱萸为四钱,继服七剂后,自感无不适。
    按:当归四逆汤,原主荣卫不利的外寒,本也有血虚饮盛在表,今里寒饮也明显,故时心下痛、恶心吐清水。实为太阳太阴合病,故要同时祛里寒饮,因此加吴茱萸生姜治之,使荣血和,寒饮去则头痛自解。
    以上所述.多为虚寒头痛,而实热头痛也是多见的,因在脑病中重点论述,可互参,这里不再重复。
    近代中医教科书,在诊治头痛时多以外感、内伤为纲,在临证须熟悉脏腑辨证理论,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用药经验,方能治疗常见头痛症。而六经辨证治疗头痛,则以太阳病为纲,再据合病、并病情况,据证用方。只要熟悉《伤寒论》的方证,治疗各种头痛皆能应用自如。 宋炎阁 发表于 2010-1-17 10:06
阑尾炎的治疗经验
 
    阑尾炎中医古称肠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它虽属外科疾病,但用内治法多能治愈。西医亦用内治法,即用抗生素消炎可使炎症消失,但往往易于复发,最终还是手术治疗。因此,西医把内治法称为保守疗法,言外之意手术治疗是非保守疗法、积极疗法、根治疗法。中医的内治法与西医的保守疗法不同.中医治疗见效快而很少复发,这应感谢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例如在《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记载:“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是论述慢性阑尾炎的证治;又如《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4条记载:“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是论述急性阑尾炎的证治。就是说,不但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而且还有慢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这些治疗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用之多验。当然要真正掌握其方证。并能适证加减用药,今从临床治验说明之。
 
        病危群医不出方  鹫眼虎胆救苍生
    例l高某,男,35岁,复员军人,住靴子高铺胡同。
    初诊日期1952年8月15日:腹痛、高烧2天,在同仁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嘱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因战伤多次手术治疗,甚感手术苦痛,拒绝人院手术,致卧床不起,腹痛呻吟,而多次找中医诊治.来者皆不开方而归。患者亲友在同仁医院的滕医师请胡老会诊。胡老诊其病人:腹痛甚,呻吟叫喊不休,高烧体温40℃,身烫皮肤灼手而无汗,少腹剧痛,腹拒按.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胡老当即认定,此是瘀血挟脓呈三阳合病。为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方证:
    柴胡八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半夏三钱,生姜四钱,枳实四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牡丹皮四钱,桃仁三钱,冬瓜子四钱,芒硝四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后,热退腹痛减,自己乘车到胡老诊所复诊,原方继服六剂痊愈。
    按:该患者病急、病重,危在旦夕,如治疗不当,命若复卵。因此一般医者惧于责任谢绝出方。然若能看准其症结,认准其方证,就把握了疾病的转机.也就有鹰鹫之眼,猛虎之胆。胡老投一剂能转危为安,说明认证准确无误。用方药恰到好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胡老合用大柴胡汤。前面已提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单用大黄牡丹皮汤即可,为何还合用大柴胡汤呢?这是因为该患者有三阳合病之证,用大柴胡汤恰能方药对证,才能更好解热、祛瘀排脓,因而收效快捷。这是胡老的临床经验、用方药特点,但也是遵守了六经辨证规律。对于有高烧者合用大柴胡汤,而无高烧者也可合用,例2即如此。
 
    例2曹某,男,40岁,病案号0063。
    初诊日期1965年6月10日:右小腹痛二三日,经西医检查诊为急性阑尾炎,麦氏点压痛明显,体温不高,白血球8800.刻下症:右小腹痛胀,咽干,口苦,微恶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与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冬瓜子四钱,大黄二钱,芒硝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腹痛已.但右少腹仍痞胀。便前有腹痛,上方减芒硝为二钱,加炙甘草一钱,服六剂,症已。    按:本例虽无高烧,但因见右腹痛、咽于、口苦、微恶心、大便干等症,大柴胡汤证备,故合用之。又因无高烧,故柴胡的用量较前例明显少。可知方证同,用药当因具体证不同而异。又本患者为本院职工,周围人士常开玩笑说:“您早晚得开一刀!”其意是还要复发,必手术治疗,可是迄今未见复发。
 
      保守治疗已无功  中医亦须方对证
    例3齐某.男,19岁.病案号14296。
    初诊日期1965年6月25曰:右下腹痛4个月。4月前出现右下腹痛。在某医院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用保守治疗法治疗一个月,症状缓解,不久又感头痛、头晕、口干欲饮、少腹疼痞,到我院门诊中医治疗.但服药两月而不愈,经人介绍由胡老诊治。问其症:右下腹痛;看其舌,苔白根腻;诊其脉,弦滑;按其腹,阑尾处拒按。知其为瘀血挟脓在少腹,治以祛瘀排脓,与大黄牡丹皮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生薏仁:
    牡丹皮五钱,桃仁四钱,冬瓜子三钱,生薏苡仁八钱,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大黄二钱,芒硝二钱。
    结果:服药二剂后,自感一切良好.但感阑尾部位按之仍痛.继服三剂而安。
    按:此例病程较长,而临床无合病、并病之证,而呈单独大黄牡丹皮汤方证,因而用该方主之。但因病久津血虚,故合用芍药甘草汤生津和血解挛急痛;又因病久湿滞脓固,故加生薏仁利湿排脓。本例治验又一次说明,治病不在药多、药贵,而在方药对证。
 
        论治何必急慢分  一方功用内外同
    例4崔某.男.38岁,31846。
    初诊日期1967年2月16日:右小腹痛1O余日,1965年秋出现右小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一周缓解。去年冬又发作右腹痛,注射青、链霉素两周缓解。本次因喝凉茶又引发右腹痛,仍注射青、链霉素两周而不见好转,医生劝其手术,因不愿开刀而找中医诊治。近症:右小腹痛,时轻时重,时为绞痛,时为剌痛,四肢发凉,时头晕、心悸,口干不思饮,大便如常,按其腹无肌紧张,但麦氏点压痛明显,舌苔白,舌质暗,脉沉细弦数。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
    薏苡仁八钱,川附子二钱,败酱草六钱,当归三钱,白芍六钱,白术三钱,泽泻四钱,川芎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腹痛已,麦氏点按之微痛,再继服三剂巩固疗效。经追访三年来见复发。
    按:此与例3同是慢性阑尾炎.但前者用大黄牡丹皮汤,而此患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是因临床证候的虚实不同。即是说,中医治病,不是根据阑尾炎是急性还是慢性,而主要根据证的虚实寒热。中医治疗炎症,并不是见炎即用清热解毒,而是据证“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尤其是对慢性炎症,用温补的机会就更多,如本例用附子、当归、白术等,以温阳化湿消除炎症。这里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瘀血痈脓而呈现寒热错杂证者。方中的薏苡仁味甘微寒,利湿排脓、解痹、解痉;败酱散祛瘀排脓;附子用量小,主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的排出。合用当归芍药散,以温中化湿养血祛瘀,共起祛瘀排脓作用。又胡老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有“其身甲错”,常用其治疗皮炎、痂癞等皮肤病,用之多验。也就是说,本方可用于在肠胃之里的痈脓,也可用于在皮肤之外的痈脓.胡老认为,中医辨证之表、里、半表半里,不是指病灶所在。而是指疾病所反映证的所在。一方治多病,能治内科病、外科病,其有效的基础和根据,仍不离辨证、辨方证。 
 
 
下利论治
 
          下利证候分阴阳  泄泻痢疾本一体
    下利之称,始见于《伤寒杂病论》,是该书讨论最多的症状之一。张仲景对下利很重视,有专篇论述.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论及条文最多。介绍方证也很多。所介绍的方证,不但包括腹泻。后世多称泄泻.还包括后世称的痢疾。后世把《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在《伤寒论》中有很多条文论述下利,太阴病的提纲则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自利不渴者”。下利症状,对于辩证、预后是重要的依据。“死在太阴”,这是胡老一生研究《伤寒论》所得出的结论性认识,主要依据是各种不治之证,临终前多出现太阴病之下利。后世的医书多称"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实际宋代一些医书仍称下利,如宋代的朱肱在《南阳活人书?问下利者》提出;“伤寒下利多种,须辩识阴阳”,发挥了张仲景对下利的辨证要点,并系统地论述了三阴三阳的下利治疗方药及治疗宜忌。对指导后世临床颇有裨益。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朱肱所提出的“须辨阴阳”,这是论治下利的总纲。熟读《伤寒论》不难发现,下利属于里证,而里证分阴阳,则阳证为阳明里证,阴证则为太阴里证。阳明下利多湿热实,治用葛根黄苓黄连汤、白头翁汤、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太阴下利多饮寒虚,治用理中汤、吴茱萸汤等。若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合病,则用葛根汤、半夏泻心汤、真武汤、乌梅丸等治疗。这些证治论述精详、方药众多、疗效确切,论述的是下利,涵盖了泄泻、痢疾。实践证明,掌握了张仲景论治下利的经验。就自然会治疗泄泻、痢疾。因而,仲景对下利的论治不得不学。
 
          下利阳明证多凶  治疗得当症无踪
例1 (胃肠型感冒)邬某,女,36岁,病案号211158
    初诊日期1967年7月6日:感冒咳嗽、下利已20天,经注射青、链霉索.服西药未见效果。近症:咳嗽气短、恶风寒、口干、不欲饮、不欲食,大便溏稀日3~4行,舌苔白.脉细弦数。与葛根汤加生石膏:
    葛根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麻黄二钱,生姜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希恕医案144
失明头痛案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
三百八十八、上吐下泻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