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参汤
  人参汤
    (又名:理申汤(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人参  炙甘草  干姜  白术各9g
    上4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
3次服。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主治)
    主证;胸痹,胸背引痛,心中痞,四肢逆冷,倦怠少气,苔
薄白,质淡红,脉虚弱;霍乱,腹胀满,饮食不下,腹时自痛,
喜温喜按,呕吐,下利清稀,口中和不渴,多涎唾,舌质淡,苔
白润,脉沉无力。
    副证:或便溏,或舌质湿嫩光滑,舌苔灰黑而滑,脉缓弱。
    (临证加减)
    1.胸痹心中痞虚证,气虚甚者,人参改用人参粉冲服,加
重剂黄芪;胸痛甚者,加肉桂、丹参、三七粉、元胡;兼有阴虚
之象者,酌加肥玉竹、麦冬;挟痰浊甚者,加栝蒌、薤白、半
夏、菖蒲。
    2.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本组慢性胃炎均为低酸
性,以附子理中丸为基本方治疗。痛甚加元胡、良姜;腹胀加莱
菔子、枳实、槟榔、木香、厚朴、佛手;嗳气恶心呕吐,加竹
茹、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寒甚加良姜、肉桂,脾虚湿重,加
茯苓、草蔻、大枣、佩兰;食欲不振,加砂仁、木香、神曲、谷
麦芽、山楂。认为本病主要属于脾胃虚寒,常表现为胃痛隐隐,
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
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症状。还观察到本方对虚寒胃功能紊乱、慢
性胃肠炎、溃疡病也有一定疗效。
    3.理中汤的临床应用:以理中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

脾胃虚寒喜唾涎沫、妇女虚寒崩漏、月经过多、虚寒便秘等证。
寒甚者加附子、肉桂;崩漏加黄芪、当归、熟地。治疗过程中,
均2—3剂见效,随之调理而愈。
    4.《伤寒论。霍乱》原方后之加减法:①“若脐上筑者,肾
气动也,去术加桂枝四两”,此即欲作奔豚之类,故去白术之壅
滞,加桂枝温肾行水,以平冲降逆。②“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
两”,吐多乃气壅于上,故去升补脾阳之白术,加生姜以降逆。
③“下多者,还用术”,如下利严重,乃水湿下趋,脾阳上升,
所以还须用白术升运脾阳,培土胜湿。④“悸者加茯苓二两”,
心下动悸,乃水气凌心,加茯苓甘淡以利水。⑤“渴欲得水者,
加术,足前成四两半”,渴欲得水,乃脾不散津,水饮停蓄,与
津伤燥渴不同,故重加白术,以培土利水,健脾运湿。⑥“腹中
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加人参,此者为虚痛,
痛必喜按,所以重加人参,以补中气.⑦“寒者,加干姜,足前
成四两半”,里虚太盛,故重加干姜以温中散寒。⑧“腹满者,
去术加附子一枚”,腹满乃阳气不充,寒邪阻遏,故去白术之壅
补,加附子辛热以助阳胜寒。[椿庭绍方辨.日本名著出版社,1983]
    5.泄泻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溏泄不止,加附子。
    6.霍乱,心腹绞痛,吐泄不止,足冷脉沉欲绝者,先服盐
汤探吐,后用本方加厚朴、苍术、砂仁、香附、木香、陈皮、枳
实、肉桂有良效。腹痛,额头痛,黧黑,手足收引,脉绝,气息
者,为中寒暴死症,加附子有奇效.如附子中毒,煎甘草、干姜
等分,或煎黑豆服以解之。
    7.急阴症,腹中寒,手足冷,甲青,少腹痛,囊缩,加陈
皮、附子、半夏、丁香、茯苓、沉香、神曲、木香、吴茱萸,再
加姜枣少许水煎服立效。急阴症人事不省,盐置于脐加艾炙,以
苏醒为度。
    8.中寒伤寒证,自利不渴,寒盛,呕吐,霍乱吐泻,手足
厥冷,加附子,如诸症退,但吐不止者为死症。

    9.久泄者,加白扁豆、山药、莲子肉、木香、车前子、粳
米有良效。
    1O.噤口痢或久痢,或痢伴呕,或吐伴自利者,加粳米、石
莲肉、附子、石菖蒲。
  11.产后自利不渴,加黑炒干炮姜有奇效。
  12.小儿痘疹,无黑靥,自利者,加附子、黄芪、肉桂
有效。
  13.体本虚弱之人,眩晕者,加陈皮、半夏、砂仁有效。
  14.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生姜、半夏;利多
者,加白术;心悸者,加茯苓;渴者,倍白术;腹痛者,倍干
姜;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厚朴;病退而不食者,加白豆蔻、
橘红、麦芽。
    15.太阳病外证未除,而大便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
解之“协热利”,本方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
    16.犯寒湿之气,人事不省,腹痛自利者,加附子,名附子
理中汤;或用于手足厥冷有良效。
    17.太阴即病,伤寒自利,不渴;或霍乱吐下,心腹痛,手
足厥冷,去白术加附子,名四逆汤,有良效;或霍乱吐泻,加青
皮、陈皮,名治中汤;呕吐加丁香、半夏、砂仁;饮食不进,完
谷不化,泄泻不止,加砂仁、陈皮、附子、茯苓有良效;再加扁
豆、粳米,砂仁尤为有效。
  18.泄迁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溏泄不止,加附子。
  (原文)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
参汤亦主之。(5)
  枳寅薤白桂枝汤方:    。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乾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语注解]  ①心中痞:“痞”,指气隔不通。《医宗金鉴>>谓“心中即心下也。”心中
痞,是指胃脘部位满闷不舒,有痞塞不通的感觉。
  ②胁下逆抢心:抢,读qiang,触,撞,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胸痹虚实不同的证治。本证除具有喘息咳唾、胸背痛等证候
外,还加上心中痞气。前条心痛彻背,本条心中不痛,只觉胀满。究其病因病机,与
“留气结在胸”有关。痛是有形的痰水内结,属于实证;痞是无形的阴气内结,属于阳虚。
胸阳被遏,阴邪痞结,气行不利,气结在胸而胸满。本条病证不但病在胸膺部,、并且扩
展到胃脘两胁之间。气滞较重,胃气失和而心中痞气,除胸膺疼痛之外,心下胃脘部也
感到痞寒不通。两胁是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滞不舒,气机升降失常,即胁下气逆冲胸。如
证偏实者,兼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乃阴寒邪气偏盛,停痰蓄饮为患。应
当急治救其标实,治法宜宣痹通阳,泄满降逆。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如证偏虚者,可
兼见四肢不温、倦怠少气、语声低微、大便溏、舌质淡、脉弱而迟等,为中焦阳气衰减。
寒凝气滞,当从缓救其本虚,法宜补中助阳,振奋阳气,以消阴霾,方用人参。此种养
正祛邪的治法,即取《内经》塞因塞用之意。仲景在本条立下虚实两种治法,其法度颇
为严密。唐容川说;“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易一药,观仲景此
节用药,便知义例严密,不得含糊也。”(《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本条为同病异治之例。同
为胸痹,因其有偏实偏虚之不同,故立通补两法。前者多由停痰蓄饮为患,故当用枳实
薤白桂枝汤以荡涤之,是为“实者泻之”之法,属“急者治其标”;后者多由无形之气痞
为患,故用人参汤以温补之,是为“塞因塞用”之法,属“缓者治其本”。
    (方药评析]  枳实薤白桂枝汤又名栝蒌薤白桂枝汤,即栝蒌薤白白酒去白酒加枳实、
厚朴、桂枝所组成。本条胸痹有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等证候,以痞气较重。胸痹
是有形的痰水,故痛而不满。痞气是无形之气,故满而不痛。如果既痛又满,就是痰水
与结气相兼。对有形之痰水,则用栝蒌、薤白豁痰开结。对无形之气,则用枳实、厚朴
来消痞泄满降逆。因有胁下逆抢心的症状,白酒味酸,酸能补肝,反助逆气上抢,所以
不用,而用桂枝代,取桂枝能温通阳气,兼有振降逆气的作用。今人用厚朴多后下,方
内用枳、朴竟先煎、去滓,然后入各药煎,桂、蒌、薤三味反而后下,因为久煮枳、朴,
挥发太过,得味不得气,恐防过燥,所以煎至一半即去滓,还取枳、朴水略煮桂、蒌、薤
数沸。这样煮法,药虽分先后,其实所煮的时间很短,仅仅取各药的气,不取各药的味,
以气化气,以消除纯气分病的痞满逆抢,化浊阴而不燥真阴,振微阳而不亢浮阳.人参
汤的药味,分量和理中汤完全相同,从《外台秘要》在方后注明“理中汤亦主之”来看,
更加可以肯定人参汤就是理中汤。方中人参补气,干姜温胃,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
中.诸药同用,则阳气振奋,阴寒自消,诸证可除。病在上焦而治中焦,乃因胸中痰水
是由脾胃虚寒,不能健运而停蓄,所以温中燥湿就是治本。这就是执中央以运四旁的意
思。补脾胃之虚,以助心肺之气旋转,《水气病篇》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枳实
薤白桂枝汤攻邪以安正;本方扶正以胜邪。同一种病,治法有一攻一补的不同。这主要
决定于病的新久与邪正虚实。
    (文献选录]  魏荔彤:胸痹自是阳微阴盛矣,心中痞气,气结在胸,正胸痹之病状
也。再连胁下之气,俱逆而抢心,则痰饮水气俱乘阴寒之邪动而上逆,胸胃之阳气全难
支拒矣.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行阳开郁,温中降逆,犹先后煮治以融其气味,俾缓缓荡
除其结聚之邪也。再或虚寒已甚,无敢恣为开破者,故人参汤亦主之,以温补其阳,使
正气旺而邪气自消,又治胸痹从本治之一法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尤怡:心中痞气,气痹而成痞也。胁下逆抢心,气逆不降,将为中之害也。是宜急

通其痞结之气;否则,速复其不振之阳。盖去邪之实,即以安正。养阳之虚,即以逐阴。
是在审其病之久暂,与气之虚实而决之。(《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
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
破气降逆为主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
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哎医宗金鉴》)
    吴瑭:盖胸痹因寒湿痰饮之实证,则宜通阳,补之不惟不愈,人参增气且致喘满;若
无风寒痰饮之外因、不内外因,但系胸中清阳之气不足而痹痛者,如苦读书而妄想,好
歌曲而无度,重伤胸中阳气者,老人清阳日薄者,若再以薤白、栝蒌、枳实滑之,泻之,
通之,是速之成劳也,断非人参汤不可。(《温病条辨》)
    唐宗海: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则易一药,观仲景此节用
药,便知义例严密,不得含糊也。……故但解胸痛,则用栝蒌薤白白酒;下节添出不得
卧,是添出水饮上冲也,则添用半夏一味以降水饮;再下一节又添出胸痞满,则加枳实
以泄胸中之气;胁下之气亦逆抢心,则加厚朴以泄胁下之气。仲景凡胸满均加枳实,凡
腹满均加厚朴。此条有胸满,胁下逆抢心证,故加此二味,与上两方又不同矣.其人参
汤又与此方一攻一补,为塞因塞用之变法。……读者细心考求,则仲景用药之通则,乃
可识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临床应用)  (1)治液气胸:杨氏”治1例,.陈××,男,32岁。患者于4天前因
骑自行车负重,次晨突感侧胸背部刺痛,痛连腋下,伴有气闷,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初
诊X线胸透无异常发现,第3天X线片示:左肋角处可见一短液平面,同侧肺野外带透
光度增强,可见一纤细胸膜脏层影,肺组织被压缩约10%,诊断为左侧液气胸。症见胸
背刺痛,微咳,胸脘痞闷,气急,夜间能干卧,口干纳呆,便秘,溲黄,舌质暗红,尖
边瘀点多处,舌苔厚黄腻,脉弦滑,体温37.5℃。治以通阳泄浊,化痰通络。方用枳实
薤白桂枝汤合化瘀通络下气之品。处方:瓜蒌20g,薤白、杏仁、葶苈子各lOg,红花、
桂枝、甘草各5g。3剂,水煎服。药进3剂,胸痛十减四、五,前方小其剂,再进3剂,
胸痛仅存一、二,用参苓白术散善后。    .
    (2)治血瘀胸痹:侯氏治例,许××,女,33岁。夙患胸痹,近因家务过劳,复
加愤恚恼怒而突然仆地神昏,针刺复苏后,症见胸痛彻背,心悸怔仲,四肢厥冷,舌强
语謇,口流涎,面红,舌质黯紫色,无苔,脉沉细而涩。证属血瘀型胸痹,治宜宣痹通
阳、活血化瘀,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瓜蒌35克,薤白、桂枝各15克,
当归30克,红花、桃仁、赤芍、枳壳、川芎各工5克,牛膝20克,桔梗工O克,皂角、甘
草各5克。水煎服,服3剂,诸症大减,前后共4诊,服药30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3)治胃痛:刘氏等治疗案例,徐×,男,19岁。上腹痛胀,大便难,反复1年
余。2年前晨起不解小便而练功,鼓腹挣断细铁丝。2月后即觉胃痛胀、呃逆、食纳差,
日大便1次约l小时之久,但不干燥,面色无华,舌苔稍白腻,脉弦缓。上腹部按之似
袋,挤压有叽咕声。体检除胃震水音(+)外,未见异常,化验无异常发现,全消化道
钡透无胃下垂及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辨证:气逆湿滞。治法:健
运脾胃,疏理气机。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枳实、厚朴、桂枝、茯苓、苍术、蒌皮
各9克,薤白15克,半夏12克。2剂。药后胃痛胀减,再4剂。再用香砂君子汤作散善

后,愈。
    (4)治窦性心率不整:孔氏用丹参饮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率不整30例,
主要表现:心悸,胸闷,胸翳痛,气促气窒感,神疲.舌质多淡胖或暗,舌苔厚白或滑
腻,脉多沉弱、数。基本方药:丹参饮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党参,即丹参、檀香、砂仁、
枳实、瓜蒌皮、薤白、桂枝、党参。酌情加减。结果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4
例,无效4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瓜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第九章 第5条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第五条:病人感觉胸满胸闷时,可以根据虚与实来选择合适的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