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临证400法7

中焦湿热证治】

【一、湿重于热八法】

()香以开郁,苦燥其湿,少佐消导,疏调气机

湿邪挟食滞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脘腹胀满,纳呆呕吐,大便溏泄不爽,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必当香开郁,苦燥湿,展气消导,仿一加减正气散。

藿苏梗各6(后下)、厚朴6、杏仁10、陈皮6、茯苓皮10、大腹皮10、鸡内金10、焦三僊各10

加减法:

若仍有发热恶寒之卫分证时,加苏叶6,或加淡豆豉10,以宣阳化湿。

若舌苔黄厚糙垢,大便不通,脘腹胀满者,加焦槟榔10、大黄粉1()

()宣通表里以化湿郁,疏调气机而退满胀

 

湿邪郁阻,内困脾胃,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外郁肌肤经络,周身沈重疼痛,表里同病者,用宣通表里,疏调气机法。

 

藿香梗10(后下)、大豆卷10、厚朴6、陈皮6、木防己10、茯苓皮10、薏苡米10、通草3、大腹皮10

 

加减法:

若湿阻经脉,遍体疼痛较重者,加秦艽10、桑枝30

若表气不开,湿阻不化者,加苏叶3、白芷3、淡豆豉10

若舌苔黄腻根厚,腹胀气不宣通者,加焦三僊各10、鸡内金10、花槟榔10

 

 

()芳香以化湿郁,甘淡渗湿利尿,分消以畅气机

 

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阳气郁遏,久则酿热,小溲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软,按之不清楚。用芳化淡渗方法。

 

藿苏梗各10(后下)、厚朴6、陈皮6、杏仁10、茯苓皮10、滑石6、通草2

 

 

()清宣湿热以透白[?/],淡渗利湿兼畅三焦

 

中焦湿热郁蒸,外达肌表。发热身痛,汗出不畅,表情淡漠,胸脘痞闷,呕恶便溏,胸腹部发出白[?/],舌苔黄腻,脉濡。用清宣淡渗方法。

 

淡豆豉10、炒山栀5、前胡6、薏苡米10、竹叶3、白蔻仁3、连翘10、滑石6、通草3

 

加减法:

若热重于湿,舌红口干者,可于方中加黄芩10、生石膏6(先煎),以宣清并施,使热减[?/]退,病势必轻。

若湿邪较重者,当以辛香宣解爲主,方中可加藿佩各6、杏仁10、冬瓜皮20

 

 

()祛湿清热,通络熄风

 

湿热蕴蓄中焦,壅滞筋脉,筋脉失于濡养,拘急挛缩,而成动风。牙关紧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神识昏蒙,舌苔黄腻,脉濡。治用祛湿清热,通络熄风方法。

 

大豆卷10、秦艽6、威灵僊10、炒地龙15、炒黄连5、海风藤10、丝瓜络10、木瓜10、六一散10(布包)

 

加减法:

若有暑邪不清,当加用芳香清凉药物以宣化暑湿,俟暑热清则诸证自减。

若肝热重者,加钩藤15,或羚羊角粉0.3()

若舌苔黄腻且厚者,加焦三僊各10、鸡内金10、香稻芽10

 

 

()苦辛温开郁燥湿,调募原行气破滞

 

湿热疫疠之气侵袭人体,邪气伏于募原。憎寒发热,继则但发热而不憎寒,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胸闷脘痞,时作呕恶,苔白腻而中如积粉,脉弦数。以本法治之,以开达募原。

 

淡豆豉10、炒山栀6、槟榔10、厚朴3、草果仁2、知母3、赤芍6、黄芩10、焦三僊各10

 

加减法:

若湿邪郁阻而中有积滞,舌苔黄厚根腻者,当温燥以开郁,苦泄以通便。方中加枳实3、大黄粉0.5()

若湿阻络脉,腰痛者,加独活3、防风6、桑枝30

 

 

()疏化升和,瘥后调理

 

中焦湿热减而未清,脾胃功能不复。胸脘痞闷,知飢不食,食不甘味,精神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可用疏化升和,瘥后调理法。

 

旋覆花6()、木香3、砂仁2、枳壳6、生白朮3、焦神曲6、香稻芽10、茯苓20

 

加减法:

若胸胁痛者,加佛手片10、橘叶3、片姜黄6

若舌淡苔白润,脉象沈濡者,加太子蔘3~6,以观其后,视其动静,再议补正。

病后调理,防其复发,是善后的主要方面。在湿热病后,更属重要。其调理不当而复发者,一般分三种情况:1、食复:因过食而发热又作;2、劳复:病后过于劳累,而发热又作;3、感冒复:病后重感新邪而发热又作。均须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温阳以化气,利水而消肿

 

湿热病后期,由于湿遏伤阳,温化失权,心阳衰微,火不制水,水寒之气泛滥。症见心悸头晕,肢冷身肿,舌胖嫩苔水滑,脉沈弱或沈迟。用温阳利水方法,仿真武汤意。

 

淡附片6(先煎)、茯苓15、白朮10、白芍10、生姜3、淡干姜6

 

加减法:

若阳虚中气不足者,加党蔘10、生黄芪20、炙草10。若中气过虚时,可加人蔘粉3()

 

 

 

【二、湿热并重四法】

 

 

()苦以泄热,燥以祛湿,宣通三焦

 

湿热并重,郁阻中焦,升降失和。身热心烦,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色黄味臭,舌苔黄腻,甚则糙垢,脉象濡数,或濡滑按之小数。用燥湿与清热方法,仿连朴饮。

 

淡豆豉10、炒山栀6、前胡6、川连6、厚朴6、半夏10、菖蒲6、杏仁10、芦根20

 

加减法:

苦、燥、宣三法合用治湿热郁阻,要根据病情,随时加减,但三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影响。若热邪盛者,先以苦寒爲主;湿重时,可重用温燥药,但亦须注意其热,总以宣通阳气,畅达三焦爲宣,俟阳通湿化,则热随湿减。

 

 

()清其郁热化其湿邪,通利三焦而退潮热

 

湿热并重,必以脾胃爲中心,升降分化无权,必瀰漫三焦,湿热互阻,邪无出路。故潮热汗出,心烦口渴,胸脘痞闷,呕恶便溏,小便黄少,舌红苔灰白且垢,脉象濡数互见。,根据濡数之偏颇,判断湿与热孰轻孰重,决定治疗重点。

 

淡豆豉12、炒山栀6、杏仁10、滑石10、黄芩10、陈皮5、马尾连10、片姜黄6、厚朴6、半夏10、通草3

 

本方乃杏仁滑石汤合栀子豉汤化裁而成。治湿热必当先宣而后清。因湿郁不宣,则热邪无由而出,故用栀、豉以先宣阳化湿。这是本人的看法,也是承先师之经验,用于临牀是有一定疗效的。

 

加减法:

根据脉形,若濡软、沈濡、沈缓、沈弱者,仍以宣湿、燥湿爲主。再根据兼脉,如弦、滑、数之程度,而判定热郁之浅深,斟酌加减用药。

 

 

()分消湿热以祛其邪,宣展气机而退寒热

 

湿热之邪郁阻三焦,气机滞塞。寒热交作,头晕目眩,脘痞腹胀,泛恶作呕,舌苔黄腻,脉象濡滑。气道不利,水道不通,可用分消湿热方法。

 

黄芩6、马尾连10、半夏曲10、茯苓20、竹茹6、陈皮5、苏梗10、滑石10、青黛粉2()

 

加减法:

若湿郁中阳,恶心较重者,加生姜汁6()

若胸闷脘胀者,可加草蔻3、大腹皮6

若湿阻下焦,气机宣畅失灵,可于方中加通草3

若苔黄根垢时,可加焦三僊各10、香稻芽10,以助消导。

 

 

()清湿热,通血脉,宣痹止痛

 

湿热之邪郁阻骨节经络之间,而成湿热痹痛。症见壮热寒战,骨节肿痛,面色晦暗不华,舌苔灰腻或黄腻,两脉多属濡数。用清化湿热,宣痹止痛方法。

 

大豆卷10、防风己各6、杏仁10、滑石15、连翘10、山栀6、半夏10、晚蚕砂10、赤小豆皮10

 

加减法:

若湿邪闭遏较重时,可加重疏风药,如羌活3或独活2,但不宜药量过多,恐其助热而病势加重。

若肝热筋脉失养,可于方中加木瓜10、赤芍10、川萆薢10

若湿阻络脉,关节痛甚者,可加桑枝30、丝瓜络10、海风藤10,以宣痹而止痛。

 

 

 

【三、热重于湿四法】

 

 

()清胃热以泄阳明,燥脾湿兼解太阴

 

中焦阳明胃热炽盛,又兼太阴脾湿。症见高热汗出,烦渴饮冷,脘闷身重,舌苔黄腻而干,脉象洪大按之畧濡。此热重湿轻之象,治以清胃热兼祛脾湿方法。用白虎苍朮汤。

 

生石膏20(先煎)、知母10、生甘草6、粳米30、苍朮10

 

 

()清泄湿热以畅三焦,通畅气机而利清窍

 

暑热挟湿,瀰漫三焦,升降失常。身热面赤,头晕耳聋,汗出口渴,小溲黄少,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当以泄湿热,利三焦爲主。

滑石10、生石膏15(先煎)、寒水石10、佩兰10(后下)、杏仁10、银花10、竹叶茹各6、通草3

加减法:

若湿阻清阳不升,两耳失聪者,可加辛香宣窍之品,如晚蚕砂10、菖蒲6、郁金6

若上焦热郁较重者,可加马尾连10或川连粉3()、半夏10、陈皮6.

若舌苔垢腻且厚者,加焦麦芽10、焦槟榔10、鸡内金10、香稻芽10

()清透少阳,分消湿浊,以利枢机

中焦湿热不解,郁阻足少阳胆经,卫阳不能宣发于表,郁热鼓动,邪正交争。故恶寒发热,其状如疟。本证乃热重于湿,故发热重而恶寒轻,午后热甚,心烦口渴。湿阻于中,故胸脘痞闷。胆失疏泄,其气横逆,故口苦呕恶,而两胁胀满。舌黄腻而脉滑数,皆热重于湿之象。可用清透少阳,分消湿浊方法。

青蒿梗5、竹茹6、半夏10、黄芩10、陈皮6、片姜黄6、碧玉散10(布包)、柴胡3

加减法:

若苔黄糙垢者,加黄连3,或马尾连10

若苔黄垢根厚腻者,加焦三僊各10、槟榔10、枳实6

若胸胁苦满,心烦急躁者,加旋覆花10()、郁金6、瓜蒌皮20

()清热利湿,以退黄疸

脾胃湿热不解,热重于湿,郁于肝胆,发爲阳黄。周身面目黄染,鲜明如橘子色,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无汗,腹满胁痛,食少泛恶,口渴小便不利,苔黄滑腻,脉象濡滑,按之弦数。用清热利湿退黄方法。

大豆卷10、佩兰叶10(后下)、杏仁10、茵陈蒿15、炒山栀6、生大黄粉2()

加减法:

若湿邪较重,遍体痠楚,苔白滑腻者,可用疏风化湿药物,方中加防风6、薄荷2(后下)

若火郁偏重时,加马尾连10、连翘10、丹皮6、银花10、芦根20

若舌苔黄垢,脘腹胀满者,可加用大腹皮子各6、焦三僊各10、通草1

若舌绛偏干,热入血分者,当加凉血清营之药,如白头翁10、赤芍10、茜草10、焦山楂10

【下焦湿热证治】

【一、湿重于热二法】

()芳香化湿以开其窍,淡渗分消畅利三焦

湿重于热,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湿热上蒸。头胀不清,甚则如裹,神识昏蒙,时昏时醒,如獃如痴,口干呕恶,舌苔白腻,脉濡。用芳香开窍,淡渗利湿方法。

佩兰10(后下)、菖蒲6、郁金6、杏仁10、茯苓皮15、生苡米15、大腹皮10、竹叶6、通草2

煎汤代水送服苏合香丸半丸、至宝丹半丸。

加减法:

俟神识清楚,可减去苏合香丸及至宝丹,祗服汤剂,以善其后。

若热邪偏盛时,增用苦药以折其热;若湿邪偏多时,根据湿阻部位,酌情加减爲治。

()导浊通腑以畅气机,开郁化湿而宣清阳

湿滞大肠,气机闭塞,腑气不通。少腹胀满,大便不下,但并不燥结,或通而不畅,头晕胀如裹,神识昏蒙,脘痞呕恶,舌苔白腻而厚,脉濡。当以宣清导浊方法。

佩兰10(后下)、殭蚕6、蝉衣6、晚蚕砂12、皂角子6、寒水石10、茯苓皮15、冬瓜皮子各20

加减法:

若舌苔垢腻且厚,脘腹胀甚者,加莱菔子10、大腹皮10、保和丸15(布包)

若胸满堵闷,叹气则舒者,乃湿遏中阳之象,加半夏10、马尾连6、厚朴花6,以开郁结而畅胸阳。

【二、热重于湿三法】

()清利湿热,通调气机,凉血利尿,兼以止红

湿热下注膀胱,热重于湿,热盛津伤,水道不利。身热口渴,尿频而急,尿道热痛,淋沥不畅,尿液混浊而黄,甚则热伤血络而尿中带血,舌苔黄腻而干,脉数畧滑。用泄热利尿方法。

瞿麦10、滑石10、大黄2、炒山栀6、木通2、藕节15、生草梢10、荆穗炭10

加减法:

若苔白腻者,乃湿阻肺气不宣之象,可加宣阳化湿药物,如苏叶6、杏仁10

()导滞通腑以利胃肠,清化湿热而畅三焦

湿热停阻,气机不畅,食滞胃肠,脾胃升降失司。泛恶作呕,脘腹胀满,大便溏臭不畅,色如黄酱。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用导滞通下方法。

大豆卷10、枳实6、楂肉10、槟榔4、厚朴3、川连3、六神曲10、连翘10、木通3、生大黄粉0.2()

加减法:

若滞热较重时,以清热消导爲主;若属湿热偏重时,当清化湿热方法。用药酌情加减。

()清热燥湿佐以升和,调气和营凉血止痢

湿热阻滞大肠,发爲痢疾。身热口渴,下利频繁,腹中挛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气血壅滞腐败而便带脓血,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用清热燥湿止痢方法。

白头翁12、秦皮6、黄芩10、马尾连10、黄柏6、白芍15、葛根3、木香3

加减法:

若舌苔黄厚,根部垢腻者,当通导爲主,兼祛湿邪,加大黄3、香附6

若舌苔白腻而滑,下利脓冻者,乃寒湿阻于肠胃,改用葛根芩连汤加炮姜3、炒官桂3、乌药6

若有暑湿表邪未愈者,当加芳化疏化之品,如藿香10、佩兰10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辛凉清宣,苦甘泄热

风温邪侵肺卫,卫外失常,发热汗出,微恶风寒;肺失宣降,上逆作咳;风热上攻,则咽痛头疼;邪热伤津,而口微渴,舌尖红,脉浮数。治以辛凉清宣,苦甘泄热法。

薄荷3(后下)、连翘10、银花10、淡豆豉12、竹叶3、苦梗6、生草3、鲜芦根20

()苦宣其郁,以解懊憹

温热邪在气分,热郁胸膈。身热不甚,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胸闷欲呕,苔薄而浮黄,两寸脉大。此气分余热尚存,郁于胸膈不得发越也。用苦味以宣郁热,用苦甘兼以折热。

栀子10、淡豆豉12、苦桔梗6、牛蒡子6、鲜芦根30

()清暑热兼以益气,育阴津重用甘寒

暑热内迫。身热汗出,气短似喘,阵阵汗出,口渴心烦,尿少且黄,倦怠神疲,舌瘦且绛,少苔无津,脉象虚弱,按之弦细。此热盛津伤,气阴两亏之象。用清暑益气,甘寒育阴方法。

南北沙蔘各20、麦门冬10、黄连15、西瓜翠衣60、生石膏10(先煎)、生甘草6、竹叶3

()疏风解热兼以凉血,活络化瘀解毒消肿

热毒蕴郁气分。发热恶寒,头面两腮红肿热痛,咽红肿痛,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必当疏风清热,凉血化瘀,以通络缓痛。切不可纯用苦寒,防其寒凝血滞,络脉不通,致成痼疾,遥无愈期。

酒炒黄芩10、酒川连6、柴胡6、前胡6、炒牛蒡子3、薄荷叶3(后下)、元蔘20、连翘15、殭蚕6、板蓝根15、丹皮6

()疏风邪兼以清热,开肺气宣郁透疹

风热内蕴,发爲红疹。热郁当开,火热当清,治以疏风解热宣透方法。药宜清凉,不可过用升散,更禁辛温之品。

薄荷1.5(后下)、蝉衣3、赤芍6、芦根20、连翘6、前胡3、银花6

()清气热兼以育阴,凉营分而透[?/]

烂喉[?/]痧,咽红肿痛,甚则喉烂,遍体红晕,密布痧疹。治当清气凉营爲法。虽可佐以宣透之品,以清热透邪,定不可升发提透,更忌辛燥走蹿之类。

生地黄30、玄蔘30、蝉衣3、殭蚕6、连翘9、银花30、生石膏30(先煎)、知母9、鲜石斛15、鲜茅芦根各30、安宫牛黄散1(分冲)

()宣展肺气以开其郁,凉营透热而解神昏

温热邪在气分,服药过于寒凉,不惟热未能解,阳气反爲寒凉所遏,郁而不展。身热不退,胸中堵闷,面色黧黯,神志不清,甚则谵语妄言,大便未解,小溲短少色赤,舌绛苔白,脉多沈涩,按之细小而数。必须宣展肺气以开其郁,凉营透热而解神昏。

薄荷3(后下)、蝉衣6、竹茹6、杏仁10、殭蚕6、连翘15、忍冬花15、片姜黄6、鲜茅芦根各30、鲜九节菖蒲20(打烂搅汁兑入)、局方至宝丹1(2次汤药送服)

()育阴分清营透热,祛暑邪凉肝熄风

暑热炽盛,内逼营血。身热夜甚,口反不渴,心烦躁扰,时或谵狂,舌红绛且无苔,脉象细弦小数。肝热阴亏,筋脉失养,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热动肝风之象。用育阴清营,凉肝熄风方法。

鲜佩兰12(后下)、鲜生地30、沙蔘20、麦冬10、元蔘30、连翘心15、银花15、嫩钩藤15(后下)、竹叶卷心3、丹皮10、羚羊角3(先煎兑入,或羚羊角粉1)

附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先师汪逢春先生治疗湿热病十法

()芳香宣化法(上焦)

暑湿之邪迫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头晕身热,漾漾泛恶,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周身痠沈无力,小溲赤黄,舌苔白腻而滑。湿温初起之证,宜芳香宣化方法。

鲜佩兰5(后下)、鲜菖蒲8、大豆卷10、鲜藿香5(后下)、嫩前胡3、川郁金6、白蒺藜10、姜竹茹10、制厚朴5、川黄连3(研冲)、通草3

()芳香疏解法(上焦)

暑湿外受,表气不畅。形寒头晕,周身痠楚,身热肌肤干涩,恶心呕吐,腹中不舒,中脘满闷,脉象濡滑。法当芳香疏解,以退热定恶。

佩兰叶12(后下)、广藿香10(后下)、陈香薷5(后下)、大豆卷10、制厚朴6、新会皮3、制半夏10、苦桔梗6、枳壳6、白蔻仁5、煨鲜姜3、杏仁6、太乙玉枢丹1(研细分冲)

()芳香化浊法(上、中焦)

暑热湿滞,互阻中焦。身热泛恶,呕吐痰水,胸闷腹中阵痛,大便欲泄未得,心烦急躁,两目有神,口干不欲饮水、舌苔白腻。用芳香化浊方法,以定呕降逆折热。

佩兰叶10(后下)、藿香6(后下)、制厚朴6、半夏曲12、川连3、大腹皮10、佛手10、煨姜3、保和丸12(布包)、焦麦芽10、赤苓12

上落水沈香末1、白蔻仁末1,二味共研装胶囊,分两次汤药送下。沈香末以降其气逆,蔻仁末以化开湿郁。治说若不当,即可转痢。

()轻扬宣解法(上、中焦)

暑湿蕴热,互阻肺胃。身热头晕,咳嗽痰多,两脉弦滑畧数,按之濡软。热在肺胃,法宜宣解;湿浊中阻,又需轻扬。

香豆豉12、炒山栀6、嫩前胡3、象贝母12、杏仁泥10、枇杷叶12(布包)、保和丸15(布包)、鲜芦根30

()宣肃疏化法(上、中焦)

暑湿热郁,蕴阻肺胃。咳嗽痰多,胸中满闷,大便不通,小溲赤黄,苔黄垢厚。可用宣肃上焦,疏化畅中方法。

前胡3、象贝母12、杏仁10、香豆豉12、山栀3、炙杷叶12(布包)、保和丸15(布包)、黄芩10、焦麦芽10、枳壳3

()轻宣清化法(上、中焦)

暑热偏多,湿邪畧少。身热咳嗽,汗出口干,意欲凉饮,舌红苔黄,脉象细弦。用清解暑热,轻宣化湿方法。

薄荷细枝2(后下)、佩兰叶10(后下)、连翘12、炙杷叶12、白蒺藜10、前胡3、杏仁10、川贝母5(研冲)、鲜荷叶1角、鲜西瓜翠衣30、益元散12(布包)

()辛开苦降法(中焦)

湿热病,热郁中焦,湿阻不化。头晕且胀,胸闷而周身痠楚,漾漾泛恶,大便不畅,小溲赤黄,苔白滑腻。用辛开其郁,以利三焦;苦降其热,以燥其湿;少佐淡渗分消。

白蒺藜10、佩兰叶12(后下)、白芷3(后下)、半夏10、杏仁10、黄芩10、黄连3(研冲)、炒苡米12、白蔻仁2、赤苓12、滑石12

()宣化通腑法(中、下焦)

暑挟湿滞,互阻不化。小溲艰涩,大便不通,上则恶心呕吐,下则腹胀矢气。宜宣化降逆,展气通腑,一方两法,兼顾胃肠。

鲜佩兰12(后下)、鲜藿香6(后下)、香豆豉12、山栀5、新会皮5、佛手片10、槟榔10、杏仁10、前胡6、通草3、煨姜2

酒军0.5、太乙玉枢丹1,二味共研细末,装胶囊分2次服,用佛手10、煨姜3煎汤送下,药先服(此定呕法)

()泄化余邪,轻通胃肠法(中、下焦)

湿温后期。身热已退,症状大轻,余热未除,湿热积滞退而不净。大便不通,腑气不畅,腹中不舒,苔腻根黄厚。用本法泄化余邪而通其胃肠。

白蒺藜10、粉丹皮6、香青蒿1、枳实3、鲜杷叶12、保和丸15(布包)、全瓜蒌30、知母6、炒苡米12、山楂炭10、杏仁10、茵陈12、白蔻仁末0.6

生熟大黄各1,二味共研细末,装胶囊分2次服,汤药送下。

()泄化余邪,甘润和中(中、下焦)

湿温初愈,邪退不净,中阳未复,阴分亦虚,运化欠佳。胃纳不馨,周身乏力;舌胖而淡,脉多濡滑缓弱。用泄化余邪,甘润和中方法,以善其后。病势向愈,饮食寒暖切当留意。

川石斛12、丹皮6、香青蒿0.5、甜杏仁10、范志曲12、鸡内金10、冬瓜子20、茯苓皮15、生熟谷麦芽各12、香砂枳朮丸15(布包)

----妇科证治----

【月经先期二法】

()凉血分以和其营,坚其阴而止妄行

血得热则妄行。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紫有块,血浓稠,烦躁且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有力。用凉血和营方法。

细生地12、马尾连10、黄芩10、丹皮10、赤芍10、炒地榆10、炒川楝子6

加减法:

若心烦口苦,痰中带有血渍,方中加竹叶3、白头翁20、白茅根20

若大便干结,小溲赤热,可于方中加大黄粉0.5、瓜蒌10、元明粉1()

若胁痛而胸中满闷者,方中加片姜黄6、柴胡6

()益中气以扶后天,摄其血而安冲任

中气不足,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月经先期而下,量多,色淡质稀,短气乏力,周身痠软,面色[+]白,胃纳不佳,阵阵汗出,舌胖淡嫩滑润液多,脉象虚弱无力。用益气补中方法。

炙黄芪20、党蔘10、白朮10、当归10、炙甘草10、茯苓10、醋柴胡6、桂圆肉20

加减法:

若腹中时痛,当加肉桂粉1.5()、乌药6、川芎10

若阳气大虚,面[+]白无华,可加人蔘粉3(),或加用安坤赞育丸分服,或以汤药,配服蔘茸卫生丸、人蔘鹿茸丸之类。

【月经后期三法】

()温经脉,散寒邪,治在下元

血爲寒凝。少腹微痛,得热则缓,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月经后期,量少色黯,舌胖苔白腻且滑润,脉象沈紧或沈迟。可用温经散寒方法。

吴茱萸12、当归10、川芎10、白芍15、党蔘10、麤桂枝12、炒艾叶3、炮姜3

加减法:

若苔白滑腻,脉象沈伏,确爲寒邪凝滞,当加重药量,或加淡附片3、党蔘10、乌药6

若舌苔黄厚,大便难下,脘腹胀满,可加焦三僊各10、木香6、鸡内金10

()益其气兼以养血,安心神治在八脉

营虚血海不盈。月经延期来潮,色淡量少,经常头晕,甚则两目昏花,心悸不安,舌淡少苔,脉多细弱。用补养气血方法。

黄芪10、党蔘10、茯苓10、白朮10、炙甘草10、当归10、熟地10、川芎10、白芍10、肉桂3、龙眼肉30

加减法:

若心悸气短时,加黄芪至30、党蔘至20、阿胶10(烊入)

下元不足腰痛时,加桑寄生、杜仲、芡实米等,但一定要看脉舌有无湿象!如属虚中挟湿,切不可忽视其湿,而专用填补下元,防其腻滞留湿。

若病久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崩中漏下者,再加升阳固涩之品,如醋升麻、醋柴胡、桑螵蛸、乌贼骨、生牡蛎、五味子等。

()调气机以开其郁,和气血治在八脉

气帅血行,血随气运,气滞则血行不畅,故经来过期,每40~501次,量少,色正常或暗红,少腹胀痛不舒,胸胁苦满,甚则乳房胀痛,或掣及胁肋之间,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沈涩不畅,必须行气以畅八脉。

乌药6、苏梗10、木香6、香附10、旋覆花10()、片姜黄6、元明粉3()、丝瓜络10

加减法:

若郁滞而化热时,加用赤芍10、丹皮10、白头翁10

若肝郁化热,心烦梦多者,加黄芩10、柴胡6、炒地榆10

若胃肠消化功能不佳时,加焦三僊各10、鸡内金10、香稻芽10

【月经过多二法】

()清热凉营以止其血,苦泄坚阴求其成寐

阳热过盛,迫血妄行。经行量多,色深红或紫黯黏稠,甚则成块,有恶味。热郁血分,气道不利,故少腹时痛。热邪内灼,故面红口干,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可用清热凉血,苦泄坚阴方法。仿傅青主清经汤意。

细生地15、丹皮10、白芍15、黄柏6、地骨皮10、柴胡6

加减法:

若湿郁者先治湿郁,因爲热与湿结合,往往胶结缠绵,难解难分,若湿不去热亦无法分离,所以必先祛湿,再行凉营。

在治疗中忌口问题切当注意,有时用药虽当,往往由于饮食失摄,影响疗效。血热者,辛辣油腻之品皆当忌食。

()补中焦以益其气,扶脾阳治在冲任

中气不足,气不摄血,冲任失和。月事过多,色淡且稀,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下肢不温,舌淡苔白,两脉虚濡。用补益中气方法。

白朮10、党蔘10、黄芪10、当归10、炙甘草10、茯苓15、龙眼肉30(先煎)、炮姜3、炒官桂3、清阿胶10(烊化)

加减法:

若经血淋沥不止,可加升阳药物,方中加醋柴胡10、醋升麻10、陈棕炭10等。

若血虚气弱者,可以在本方中加入净丝棉1小张(焙灰冲服)

在气血不足时,一定也要注意疏调和血,甚至化瘀,不然恐其留邪。

【月经过少三法】

()养血益气以治其本,补心安神治在心脾

血海不足。经事量少,色淡且稀,面色不荣,头昏且胀,心悸而夜不成寐。用养血益气方法。

当归10、熟地10、川芎10、白芍15、白朮10、太子蔘10、阿胶10(烊化)、龙眼肉30

加减法:

若血虚心悸不安时,加旱莲草10、女贞子10、料豆衣10、炒枣仁10

若中阳不足,胃纳不佳时,加党蔘10、炙甘草10、黄芪10、陈皮6、半夏10

()补益肝肾治在下元,养血和营从本治疗

肾虚下元不足。经血衰少,血色淡红,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舌黯红。脉沈细。可用补益肝肾方法。

当归10、熟地10、山药10、补骨脂10、桑寄生15、僊灵脾10、杜仲10、山萸肉3

加减法:

若下元虚寒,下肢逆冷时,加僊茅10、淡附片3、吴萸4、肉桂粉1.5()

病势好转之后,改用丸剂,或做膏滋药,每服1~2(参阅附篇膏滋药方配制方法)

()疏气机以通其络,调八脉活血祛瘀

气血郁结,胞络受阻。月经衰少,色紫有块,少腹胀痛,舌质暗红,脉沈弦涩。用行气活血通络方法。

旋覆花10()、元胡粉1()、当归10、没药3、刘寄奴10、炮姜1.5、炒官桂1.5、桑树枝30

加减法:

若气滞甚者,方中加用苏梗10、香附10、木香3,或用片姜黄6、白檀香3、紫降香3、丝瓜络10

对血行滞涩者,也要根据热郁、气滞、寒凝及冲任失和的情况,从脉、舌、色、症各方面,详细分析,酌情选用相应药物。

【痛经三法】

()调气机以开其郁,活血脉化瘀拈痛

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血运行不畅。少腹胀痛,经血壅滞,血色紫黯,甚则有块,或伴见胸胁胀痛,舌质紫有瘀斑,脉见沈涩或沈弦。用行气活血方法。

柴胡3、当归6、川芎10、赤白芍各10、生地黄12、木香6、川楝子6、元明粉3()、炒五灵脂10

加减法:

若气分郁滞爲主,加旋覆花10()、苏梗10、砂仁2(研冲)、白檀香3(后下)

若湿邪阻遏时,加防风6、杏仁10、茅苍朮10、泽兰10

若挟有食滞,加焦四僊之类。

若气滞夹有寒凝,舌滑润,脉象滑缓或沈迟者,可用炮姜3、乌药3、紫降香3,甚则加用炒官桂3

总之,一定查究气滞根源,从本调理,决不可一见气滞就投行气破滞之品。

()温其寒以化湿郁,暖胞宫温通血脉

寒湿互阻胞宫,气机难以通行,血行不畅。少腹疼痛,经少黯红,带下绵绵,四肢清冷,舌白滑而润,脉沈紧。当用温寒化湿,温通血脉方法。仿当归四逆汤意。

麤桂枝10、当归10、赤白芍各10、艾叶6、细辛1、炮姜3、苏叶梗各6、木通2

加减法:

若湿邪爲重,舌滑润,腰痠腿沈,周身乏力,带下稀白,用升阳化湿爲主,方中加荆穗炭10、防风6、杏仁10、赤苓10

若湿郁不化,气机不调,中阳偏虚,当从升阳扶脾着手,方中加茅苍朮6、党蔘6、桂枝6、炮姜3、防风6

若脉沈迟,面色苍白,舌胖苔润,下肢浮肿。寒邪凝固,下元早衰,加重温阳化湿之品。方中加附片10、干姜10、肉桂子6、川椒目3、艾炭3、阿胶10(烊化)

()益其气兼以补血,健脾胃治在后天

体弱气血不足。月经稀淡,面色[+]白无华,行经之后,头晕目花,后脑空痛,两耳鸣响,脣舌淡而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虚按之则细。用益气养血方法。

黄芪10、党蔘6、白朮10、当归10、炙甘草10、熟地10、川芎10、白芍10、麤桂枝10、木香3

加减法:

若心气不足,阵阵惊悸,脉虚弱无力时,加炒枣仁10、远志10、合欢花10

若心阴不足,心烦而夜寐梦多者,加首乌藤20、丹蔘10、生地10,方中刚燥之品酌情减少。

若属气分郁结,肝经有热,而阵阵躁动者,加川楝子10、片姜黄6、桑枝30、白头翁20

若阳气虚衰,而虚热上蹿时,方中加生牡蛎20(先煎)、珍珠母30(先煎),以平虚热。

【闭经四法】

()填补下元滋养肝肾,养血益气以行其经

素质薄弱,肝肾两亏,冲任失养。经闭不行,面色晦暗,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象沈涩。用填补益气方法。

楮实10、熟地10、杜仲10、枸杞10、菟丝子10、桑寄生15、当归10、茯苓15

加减法:

若虚热上炎,可于方中加生牡蛎30(先煎)、珍珠母20(先煎)

若属真火衰微,可加僊茅10、僊灵脾10、对蚕蛾3、肉桂子6

若血虚大便秘结时,加旱莲草10、女贞子10、料豆衣10、沙苑子20、何首乌15

若气虚便秘者,加生白朮30、升麻3、黄芪20、党蔘10,以益气通便。

()益气以补其阳,养血而护其阴

素质血虚,或失血之后,气阴皆亏。月经量少,色淡而稀,甚则经闭不行,面色苍白或萎黄,神气疲乏,头晕心悸气短,脉细弱无力。用益气养血方法,两顾阴阳,仿八珍汤意。

党蔘10、白朮10、茯苓10、炙甘草10、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熟地10、砂仁2(研冲)

加减法:

若阴分不足,口干不渴,舌绛尖红,脉细弦小滑者,可于益气补血之中,加清化肝热之品,如川楝子6、蝉衣3、黄芩3

若苔黄垢厚时,加焦三僊各10、鸡内金10

()理气机而调冲任,活血脉求其经行

精神抑郁,气分郁结,胸胁胀痛,经闭数月不行,少腹胀满且痛,面色黯浊,舌质紫黯,边尖有瘀斑,两脉沈涩带弦。用理气活血通经方法。

柴胡6、片姜黄6、香附10、赤芍10、川芎10、当归尾6、生地黄10、红花6、桑枝30

加减法:

若药后气机已畅,血虚明显时,必以养血爲务,不可祗用攻瘀。若虚人有瘀,则越攻越虚,永无愈期矣。

若气虚爲主,必须先益其气,补气则可行血。若祗想通,则必不通矣。

()化痰湿以行气机,降浊逆而通血脉

胖人多湿,肥人痰盛,络脉遏阻,冲任不利,导致闭经。疲乏胸闷,腰腹[]带下绵绵,苔白腻而滑润,脉多沈涩或沈滑。用化湿导痰,宣畅气机方法

[注:此处定有脱漏文字]

旋覆花10()、制南星6、皂角子6、半夏10、冬瓜子30、陈皮6、生香附10、大黄粉0.5()

加减法:

若湿痰较重,可加疏风燥湿药,如防风6、莱菔子6、苍朮3

若痰火郁热时,宜加清化痰火药,如栀子6、马尾连10、黄芩10、薄荷3(后下)

若气滞不畅,脘腹胀满时,加白檀香3、紫降香3、枳壳6、佛手6,以疏畅气机。

若属结核病而致闭经,,配合抗痨药物。

【经行吐衄一法】

()清肝热兼以调郁,凉血分求其衄止

肝经郁热,深入血分,每于经期,冲任失和。出现周期性吐血或衄血,伴有心烦、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瘦,苔干黄,脉弦细小数。用清肝解郁凉血方法。宗丹栀逍遥散。

丹皮10、白头翁10、炒栀子6、柴胡6、黄芩10、牛膝3、赤白芍各10、薄荷3(后下)

加减法:

若属火热横逆,大便闭结,脉弱[]滑有力者,加大黄3、元明粉3、丝瓜络10

若阴虚阳亢,虚火上炎,肺络受损,吐衄时作,头晕耳鸣,两颧红赤,脉细数者,可加养阴润肺,凉血止红药物。如沙蔘10、女贞子10、旱莲草10、炒地榆10、白茅根30

[注:此处“弱”之一字必是错字,从上下文来看当爲“弦”字。]

----儿科证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法】

()辛微温以疏表,苦甘寒泄其热

素有蕴热,外感新凉。身热咳嗽,阵阵恶寒,面色畧白,脉象浮数。可用本方疏表泄热爲治。

苏叶2、前胡3、杏仁3、芦根10、苦桔梗3、生甘草2、山栀3

加减法:

若表气闭郁,恶寒较重,身热无汗,苔白滑润,脉象浮紧者,可酌加辛温药,如荆芥、防风之类。

若表闭时间较长,正气不足,两目无神,口脣色淡,服退热药后,四肢清冷,指纹色淡,汗出过多。此乃气分已虚,酌其虚情,可加入甘温益气之品,如太子蔘3、黄芪5。如症重时,可加党蔘3、桂枝3、生姜3、大枣5枚。

若舌苔畧厚,当考虑消化不良,在解表药中加入消导之品,如焦麦芽3、香稻芽3、山楂3、鸡内金3,并当控制饮食。

()辛凉清解,苦甘泄热

风热上扰,内蕴郁热,身热,咽红肿痛,鼻塞流涕,头痛咽痒,口干心烦,舌红尖部起刺,苔浮黄,甚则垢厚。当用辛凉清解,苦甘泄热方法。

薄荷3(后下)、连翘6、银花6、苦桔梗6、芦根10、生甘草2、黄芩6

加减法:

若口干且渴,脣焦便干,阵阵汗出,脉滑数,指纹深紫透过气关,舌红尖部起刺,或黄垢苔而厚者,此热在气分,胃肠滞热。方中当加生石膏6~10(先煎)、焦三僊各10。热势较重者,可再加知母6,或加用至圣保元丹1丸,分两次服。

若舌苔黄厚,大便干,或稀而味恶臭者,可加清热通腑之品,如大黄粉0.5()

【肺炎三法】

()宣风寒以开其闭,泄肺热兼以化痰

风寒外束,热郁于内,面色苍白,口鼻发青,脣焦口干,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甚则作喘,喉间痰鸣,苔白腻而质红,脉浮数或沈涩。用本法治之。

麻黄1、杏仁3、生石膏6(先煎)、前胡3、浙贝母6、芦根10

加减法:

若药后得汗而表解,痰热仍未尽除者,加清热化痰之品,如苏子3、莱菔子5、冬瓜子10

若表邪已解,内热较重,舌红口干,脉滑数。可以清热爲主,酌情加化痰之药。如陈皮1、浙贝母3、黄芩5、蝉衣3

()清肺热兼以化痰,泄其火肃降止咳

肺炎表邪已解,仍然身热咳嗽,口干渴饮,咽红且痛,呼吸气促,夜不能睡,舌苔浮黄,脉象滑数。可用清肃化痰方法。

麻黄1、生石膏8(先煎)、杏仁3、黄芩6、连翘5、浙贝母10、芦茅根各8

加减法:

若属热重,舌红尖部起刺,指纹深紫至气关者,方中加知母3、花粉3、钩藤6(后下)、天竺黄6

若痰火过盛,必以清泄痰火爲主,可于方中合入泻白散及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药如:桑皮6、地骨皮5、甜葶苈2、瓜蒌10,或加珠黄散1.5()

若热盛而神志不安,甚则作惊或抽搐时,当加用清心凉肝之品,如羚羊角粉1(),或紫雪散0.3~0.5()

()清痰火兼以化滞,泄肺热以平喘咳

高热烦躁,咳喘鼻煽,面部青紫,舌苔老黄,大便干结,或高热致惊,甚则抽搐。此乃食滞与内火互阻之象,急以清肺化痰导滞方法治之。

麻黄1.5、生石膏12(先煎)、杏仁6、浙贝母6、鸡内金3、天竺黄6

加减法:

若热盛便干惊搐者,方中加紫雪散1()

【附:丸、散、膏方】

某些慢性病,不宜久服汤药,可用丸、散、膏剂缓缓调理,多能收效。紫绛本人多年临牀使用有效之方附例于后,以备参考。

()化痰湿,宣肺气,肃降定喘;消食滞,健脾胃,培土生金

慢性咳嗽气喘,脾肺气虚,由于饮食不慎,消化欠佳,脾胃运化失权,水、湿、痰浊互阻。用化痰湿,宣肺气,肃降定喘,消食滞,健脾胃,培土生金方法,配水丸缓缓图之,并宜节制饮食,增加体力锻鍊。

定喘水丸方

云茯苓30(连皮土炒)、制半夏30、炙甘草15、生炒白朮各30、川贝母30、远志30、苦杏仁30(去皮尖)、枇杷叶30、鸡内金60、苏子20、香稻芽90、焦麦芽60、炒莱菔子30、六神曲50、佛手片20、水炒竹茹30、花槟榔30、泽泻15、新会陈皮20、生熟苡米各30、生海浮石50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研极细末,用海蛰头150、荸荠150、鲜梨250(连皮去核切片)、大红枣30枚,共煎浓汤,拌匀爲丸,如小梧桐子大,滑石爲衣。每日早、晚各服6,温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暂停。忌辛、辣、油重、过咸、过甜饮食。

()养肺阴,润肺燥,化痰止咳;调脾胃,助消化,兼治中焦

肺阴不足,燥热内生,咳嗽经久不愈,痰中有时带血,或有低热,心烦梦多,甚则消化不良,纳谷不馨,舌红脣干,脉象细数。用本法制膏滋药调治。

补肺膏滋药方

生紫菀20、嫩前胡30、炙百部30、桑白皮30、地骨皮30、川贝母20、上白朮30、云茯苓60、制半夏30、家苏子30、莱菔子30、苦杏仁30(去皮尖)、竹茹20、新会皮30、知母30、冬瓜子60、瓜蒌皮60、生海浮石60、远志30、海蛰60、荸荠30、旋覆花30、楮实子30、紫衣胡桃肉30、金樱子30、五味子30、甜葶苈20、大红枣50枚、薏苡米60、玉竹30、鸡内金60、香稻芽60、焦三僊各30、泽泻20、花槟榔30、银杏肉60、橘络30、阿胶60(后加)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以武炭火浓煎,至气味相透,滤净渣滓,加鸭梨15(连皮去核切片)共煎,再去净渣滓,徐徐浓缩,加方中阿胶及白蜂蜜180、冰糖80,文火徐徐收膏,至滴水成珠爲度。用瓷罐或玻璃罐收贮,俟冷加盖。放于阴暗处,防潮、防腐、防热。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温开水化服。如遇感冒暂停。

()平肝热,化湿郁,扶土抑木;调郁结,活血脉,以缓胃痛

肝郁日久,郁而化热,木郁侮土,脾胃受,湿滞脘中。经常吐酸泛恶;每于恼怒,胃痛即发。舌红苔腻,脉象弦急。用平胃散、失笑散、金铃子散合方化裁爲散剂。用散剂者,以其能散郁化湿故也。

胃痛散剂方

金铃子50、炙元胡20、炒五灵脂30、生蒲黄50、苍朮20、川朴20、炙草20、制半夏30、新会陈皮20、生香附40、陈香橼20、木香10、砂仁10、淡吴萸3、川黄连20、小青皮10、柴胡10、黄芩20、当归20、赤芍30、九香虫10、刺猬皮30、鸡内金60、焦麦芽60、焦山楂80、神曲80、炒香稻芽60、片姜黄20、茜草30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研极细末,每3爲一包,每日早、午、晚饭后各服一包,温开水送下。如遇感冒暂停。

()益气养血兼温命门,调理脾胃助其消化

治疗一般气血不足,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或老年气血两虚,真元亏损,以长服膏滋药缓缓调补爲佳。

补气血调脾胃膏滋药方(苹果膏)

党蔘30、黄芪60、上白朮60、茯苓60、炙甘草30、当归30、熟地60、白芍50、川芎30、制半夏30、北秫米100、陈皮30、佛手片30、片姜黄30、金狗脊60、首乌藤60、旱莲草60、女贞子60、料豆衣60、鹿茸粉6(后加)、肉桂粉6(后加)、阿胶30(后加)、砂仁粉10(后加)、生苡米100、生山药80、白扁豆80、黑木耳30、胡桃肉60、芡实米100、冬虫夏草60、桑寄生100、香附30、鸡内金60、焦麦芽60、香稻芽60、山楂60、六神曲60、使君子30、泽泻20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以武炭火浓煎,至气味相透,滤净渣滓,加苹果20(去核连皮切片)再煎,去净渣滓,文火徐徐浓缩。加方中阿胶、鹿茸粉、肉桂粉、砂仁粉及白蜂蜜180、冰糖80,徐徐收膏,至滴水成珠爲度。用瓷罐或玻璃罐收贮,俟冷加盖。放阴暗处,防潮、防腐、防热。每日早、晚可服1大汤匙,温开水化服。如遇感冒暂停。

()养血益气兼运中焦,疏调胃肠促其吸收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后,脾胃消化欠佳,气血皆瘀,营养不良,可用本膏,缓缓滋补。旣补脾胃之阴,又扶中焦之阳,填补下焦命门,爲滋补之良药。每冬服1剂,疗效甚佳。

养血益气调补先后天膏滋药方(葡萄膏)

全当归60、生熟地各40、川芎60、潞党蔘30、云茯苓60、上白朮30、炙甘草30、新会皮30、柴胡10、赤白芍各30、旱莲草60、女贞子60、生山药60、生苡米60、建莲肉60、生白扁豆60、黄芪60、补骨脂30、芡实米30、黑桑椹60、砂仁6、金樱子30、何首乌60、肥玉竹30、槟榔30、佛手片30、鸡内金60、香稻芽60、神曲60、炒山楂60、泽泻30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以武炭火浓煎,至气味相透,滤净渣滓,加玫瑰紫葡萄5(去皮核)再煎,文火徐徐浓缩,加入阿胶60、白蜂蜜180、冰糖80,徐徐收膏,至滴水成珠爲度。用瓷罐或玻璃罐收贮,俟冷加盖,放于阴暗处,防潮湿、防腐、防晒。早晚各服1汤匙,温开水化服。如遇感冒暂停。

()养血柔肝和络定搐,益阴折热以调其经

血虚阴亏,筋脉失养,每遇恼怒或情志激动,则四肢抽搐,月经衍期,脉弦细而数。用养血柔肝,益阴折热方法,配制蜜丸。并应戒恼怒,远抑郁,宽怀自解。

养血调经熄风蜜丸方

柴胡20、黄芩30、当归30、茯苓30、赤白芍各30、旱莲草50、女贞子50、木瓜50、生牡蛎60、清阿胶60、生地黄60、川芎20、钩藤30、陈皮20、半夏曲60、桑枝100、丝瓜络30、郁金20、生香附30、木香20、鸡内金30、焦麦芽60、焦山楂60、砂仁10、水红花子30、苦丁茶30、炒枳壳30、茜草20、生石决明60、菊花30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研细末,以旋覆花60、炙杷叶80、鸡血藤60、大红枣30枚,共浓煎拌匀,加蜂蜜爲丸,每丸重6。每早、晚各服1~2丸,温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暂停。

()养血开胃以培其本,佐用行瘀以调其经

妇女经血不调,以血虚爲主者,可用本法配膏滋药,以养血调经,且能开胃进食,以培植后天,促其生化。

调经膏滋药方

全当归60、赤白芍各30、生熟地黄各30、川芎30、旱莲草60、女贞子60、益母草60、料豆衣60、首乌藤60、金樱子30、楮实子60、菟丝子30、制半夏30、新会皮30、砂仁10(研细后加)、片姜黄60、柴胡20、防风10、茯神木60、合欢花20、独活10、紫贝齿60、生牡蛎60、丝瓜络60、桑枝60、鸡内金60、焦麦芽60、炒香稻芽60、六神曲60、茺蔚子60、沙苑子60、泽泻10、阿胶60(后加)、肉桂粉10(后加)

上药选配道地,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以武炭火浓煎,至气味相透,滤净渣滓,徐徐浓缩,加白蜂蜜180、冰糖80,文火徐徐收膏,至滴水成珠爲度。方中阿胶、肉桂粉、砂仁粉加入,以香气出爲好。用瓷罐或玻璃罐收贮,俟冷加盖。防阴暗处,防腐、防潮、防热。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温开水化服。如遇感冒暂停。

()消食滞,泄胆热,佐以杀虫;化疳积,祛实邪,寓补于攻

小儿消化不良,食滞胃脘,吐酸嗳腐,腹中经常作痛,腹大青筋暴露,形体日渐消瘦,面色黑滞,大便稀而挟滞,夜寐不安,时易惊醒。病似“大实若羸状”,属疳积重症,用本法配散剂治之。

化疳积散剂方

胡黄连20、葛根20、生白朮30、枳实20、木香20、砂仁10、使君子60、雷丸60、榧子肉60、鹤虱30、山楂120、焦六曲80、大黄10、水红花子60、防风60、京三棱20、蓬莪朮20、鸡内金140、香稻芽100、蝌蚾虫12(即蝌蚪晾干用)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早服3~6,或10~12,加白糖30左右,用开水冲拌,徐徐服下,其味酸甜,可代早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绍琴临证400法1
气分证治二十六法
中医前辈赵绍琴--《温病浅谈》(第五章)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湿重于热 (八法)】55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赵绍琴治胃脘痛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