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提醒】冯士纶经方带教医案——大青龙汤证(1)
冯世纶医案
一、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一、大青龙汤类方证
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折现代用量:
麻黄90,桂枝30,甘草30,杏仁16,生姜45,大枣十枚,石膏40。
水18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沫,纳诸药,煮取600ml。温服200ml,取微汗,汗出多者,用炒热的米粉扑之。一次服后汗出的,剩余的药不再服。若再服,就会使汗出过多而亡阳,见恶风、烦躁、不能睡眠。
解词:温粉——指炒热的米粉。
方解: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为发汗利水的峻剂,用于太阳阳明合并证。方中麻、桂、杏、姜、草、枣皆辛温发汗,石膏配于辛温发汗药中,当显辛凉解表作用。但仲景原意是指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
方证要点:本方是太阳阳明合病方证,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证,其主证是麻黄汤证、越婢汤证并见者:恶寒、身痛、脉浮紧、周身水肿、脉浮、恶风。临床常见于急慢性病,如各种感染发热,感冒、鼻炎、肺炎、肾炎、脑炎、风湿等。胡希恕先生指出:临床上见恶寒、无汗,可在葛根汤或大青龙汤中选择应用,若见口渴、烦躁则用大青龙汤,如兼见肿胀、喘满、小便不利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此方治肾炎水肿适证用之,多取良效。
读后感悟:胡希恕先生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喜用葛根汤和大青龙汤,并将二方适应证进行鉴别,指出:1、大青龙汤与葛根汤,都特别恶寒:无烦躁的用葛根汤;有烦躁或口舌干的,用大青龙汤。2、大青龙汤麻黄要量重,要能发出汗才可。3、大青龙汤用的及时、对证,可治疗重症肺炎。验案:
1、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
感冒盗汗案:
齐某,男,4岁,2006年6月8日诊。
近5天来,晚上不睡觉,问其有何不适,除鼻塞、口干外别无他证,每晚刚入睡时头汗很多,舌苔白根腻,脉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辩方证属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证。
麻黄6,桂枝6,杏仁6,炙甘草6,生苡米10,败酱草10,苍术10,生石膏30,桔梗10,生姜12,大枣3枚。
结果:服第一剂,鼻塞已,入睡正常,未再见盗汗出。
按:此为外邪内热上扰神明,而致不眠,入睡人体正气旺,能抗邪外出而见盗汗,汗出表虚,邪复入侵,因致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多日不解。以姜、枣、草、术建中生津治在太阴,麻、杏、苡米、败酱、石膏两解表里,邪除正安,故使眠如常,盗汗止。
读后感悟:本案盗汗仅见于头部,乃阳明经热迫津外泄所致。不眠原因有二:一为鼻塞影响呼吸所致;二为内热扰神引起。用大青龙汤外散风寒以解太阳之邪,石膏、苡米、败酱草内清湿热而解阳明之热,桔梗专宣通肺气以治鼻塞。太阳邪解,阳明热清,肺气得宣,则呼吸畅而睡眠自安。
冯老止头汗夜汗而用大青龙,是其独特之处,应予重视。

鼻炎兼腰椎间盘突出症案
李某,男,32岁,2011年3月30日诊。
自诉患鼻炎,流清涕,打喷嚏,早晚重,鼻不塞,眼痒,流泪,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不敢受凉,不敢抬重物,以前腰痛向双下肢放射,现无放射痛,脚凉,盗汗,口中和,纳可,小便可,大便每日2次,成形,舌淡润苔白,脉弦略紧。
本案辩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饮证,辩方证属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桔梗汤证。麻黄10,桂枝10,杏仁10,炙草6,苍术15,苡米18,败酱草18,桔梗10,生石膏45,生姜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石膏同煎,日1剂。结果:吃完7剂后出差,1个月后回来复诊,得知上次吃药后打喷嚏、流清涕减轻,腰未痛,脚凉、盗汗已。
按:流清涕,打喷嚏为太阳表证;眼痒、流泪,腰痛,脚凉,舌淡润苔白、脉弦略紧为表有水湿流饮之象。盗汗为太阳阳明合病,热迫津液外出;口中和、纳可,排除少阳实热,又兼挟饮,故该患为太阳阳明太阴挟饮证。予大青龙汤加苍术苡米败酱桔梗汤,解太阳表证,清阳明里热,并去在表之水湿,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清热,排脓,消肿(鼻流浊涕)”,兼用苍术温中化饮,以治太阴。
本例与上例均见盗汗。关于盗汗:《伤寒论》论盗汗见134条、201条;《金匮要略.虚劳病》亦有论及:“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金匮要略.水气病》“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
冯老指出,盗汗实属邪正交争,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有感冒经“盗汗”而愈者即是明证。既感冒,或经治或未经治,汗大出而病未解,则津伤表气虚,无力再作汗御邪外出,至夜,则人体功能得以休整恢复,正气得振,故可奋力祛邪作汗而出,汗出津液不足,往往又邪气复聚,而热不退。同时里热渐起,迫津外泄,亦致汗出。故《伤寒论》201条说:“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胡希恕在讲解本条时指出:“脉但浮而不紧,病仍在表,但津液有所丧失,热势更迫津外出,发为盗汗。见盗汗不一定就是阴虚,临床上切不可一见盗汗,辙用黄芪之类,可考虑以小柴胡加石膏汤,清其里热,盗汗可止”。冯老临证见之,盗汗多属“三阳病”,尤其多见于“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切不可盲目滥用“养阴”、“补气”等药物留邪闭邪。
另外,如患者不以盗汗为主诉就诊时,多数医生很少去刻意问及晚上是否出汗。而冯老临证,几乎每位患者都要问到,只要患者回答“有点出汗”或“有时睡时出汗”即会记录为盗汗,而施以相应祛邪方法。
读后感悟:本案对盗汗机理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医家,是点睛之笔。外感病后见盗汗,为太阳阳明合病,热迫津液外泄,或少阳阳明合病,热迫津泄。不可用黄芪类止汗,可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或小柴胡汤加石膏,清其里热,盗汗可止。——精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诊冯老:有汗无汗大青龙?
大青龙加苍术汤方证案[微信订阅号总第31期]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 道医网
一例感冒咳嗽病的治疗经过
冯世纶大青龙汤治失眠
刘渡舟医案- 越婢加术汤证――溢饮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