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呕吐呃逆


10 . 呕 吐 呃 逆

 一粒丹 《幼科发挥》卷二方。  又名白 玉丹。治 小儿吐 泻。寒水  石 ( 煅 ) 二两 , 白矾 ( 枯 ) 一 两。为  末。水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 ,  米饮送下。  二陈汤 治痰多为患 , 胃脘不  舒 ,呕吐恶心等。方见“痰饮·二  陈汤”。  二香 散 治 妊 娠 呕吐 酸 水。  方见“胸痹心痛·二香散 ”。  丁半汤 治脾虚中寒 , 哕逆呕  吐。方见“痰饮·丁半汤”。  丁香丸 《太平圣惠方》卷  八十二方。治小儿饮乳后吐不止。  丁香一分 , 藿香 半两 , 人 参 ( 去芦  头 ) 三 分。为 末 , 蜜 丸 如绿 豆 大。  每服三丸 , 粥饮研下。同书卷八十  方又治 小儿 霍乱吐 泻 , 面 青肢冷  汗出。  《博 济方》卷三方。治胃冷  有痰。半夏 ( 水浸洗 ) 二两 , 白矾半  两 ,丁香一分。为末 , 姜汁和丸如  小豆 大。 每 服 五 至 七 丸 , 盐 汤  送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十  一方。治积热伤寒。乌梅 ( 切片焙  干) 一个 ,丁香三个 , 缩砂仁 ( 去壳 )  四个 ,巴豆 (去壳 , 打碎去油 , 研烂 )  二个。前三药 为末 , 入巴豆 研匀 ,  再用研细百草霜和匀 , 面糊为丸如  绿豆大。一岁一丸 , 米饮送下。积  块者可常服。同书卷十五又治 积  热伤食。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 三  方。治小儿疳痢 , 日夜无数 , 脱肛 ,  身体瘦羸。丁香三枚 , 麝香 ( 研 ) 少  许 ,青黛 ( 研 ) 一分 , 蛤蟆 ( 去肚足 ,  炙令黄 ) 一枚。为末 , 煮浆水饭 为  丸如 粟 米大。每 服 三丸 , 温 水 送  下。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 八  方。治口气臭秽。丁香半两 , 甘草  三两 ,细辛、桂心各一两半。为末 ,  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 , 临卧含  化。 《重 订 严氏 济生 方 · 口 齿  门》方。治口 臭秽。丁香三 钱 , 甘  草( 炙 ) 一钱 , 川芎二钱 , 白芷半钱。  为末 , 蜜 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  绵裹噙化 , 咽津。  丁香汤 治伤寒呕哕不止 ,  或吐 酸 水。方 见“伤 寒· 丁 香 汤  ”。 治 胃 冷 呕 逆。 方 见  “伤寒·丁香汤 ”。  丁香 柿蒂 散 《杂病 源 流 犀  烛》卷十 七 方。治 阴 证 呃 逆。丁  香、柿蒂各二钱。为末 , 加 生姜五  片。煎汤调下。若伤寒呃逆 , 每服  一钱 ,人参汤调下。  丁香散 治呃逆。方见“诸  虫·丁香散 、 ”。 治小 儿  吐乳、伤食。方见“诸虫·丁香 散  ”。 呕吐呃逆 二画~三画 129 ]  丁香煮散 《张氏医通》卷十  四方。治呕逆反胃 , 呃哕泄泻。丁  香三七粒 , 建莲肉 ( 去心 ) 二七粒 ,  生姜七片 , 黄秫米半合。煎二味另  煎去渣 ,入生姜、秫米并水煮粥 , 待  熟去姜啜粥。  人参丸 治 伤寒呕 哕。方见  “惊悸怔忡·人参丸 ”。  人参汤 治伤寒后 , 胃中虚  热 , 干 呕 不 下 食。方 见“胸 痹 心  痛·人参汤 ”。 治小儿 呕吐。  方见“胸痹心痛· 人参汤 ”。  治小 儿 腹 胀满 , 干 呕不 止。方见  “胸痹心痛·人参汤 ”。  人参饮 《外台秘要》卷六  引《延年方》方。治呕吐。人参一  两 ,橘皮三两, 生姜一两。水煎 , 分  温三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七  方。治小儿百日 以来痰 实。人参  半两 ,赤芍药一分。为末。每服一  钱匕, 入生 姜 一片 , 水 煎 , 分 温三  服。量儿大小加减。  《圣 济 总 录》卷 五 十八 方。  治消渴 , 胸 膈 烦闷 , 烦 渴 , 饮 水无  度。人参一两 , 白茯苓 ( 去黑皮 ) 、  甘草( 炙 )各半两 , 麦门冬 ( 去心 ) 一  分。为末 , 水煎顿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一  方。治产后恶 露下多 , 短气 乏力。  人参半两 , 当归 (切 , 焙 ) 一两半 , 生  干地黄 ( 焙 ) 二两 , 地榆 一 两。为  末。每服三钱匕 , 入生姜三 片 , 水  煎温服。  人参饮子 治时气呕吐 , 不下  饮食。方见“温病·人参饮子”。  人参散 治小儿呕吐不止。  方见“痰核瘰疬· 人参散 ①、  ”。 治小儿哕。方见“痰核 瘰  疬·人参散 ②”。 治胃虚津  枯 ,关格吐逆。方见“痰核瘰疬 ·  人参散 ”。 治小 儿心腹胀满 ,  干呕不止。方见“痰核瘰疬·人参  散 ”。 治妊娠恶阻 , 呕吐痰逆。  方见“痰核瘰疬·人参散 ”。  三生丸 治痰饮眩晕头痛 , 恶  心呕 吐 酸 水。方 见“痰 饮 · 三  生丸”。  干姜丸 治膈气痰积 , 上焦  冷气 , 呕 逆 不 食。方 见“伤 食 厌  食·干姜丸 ”。 治呕哕。方  见“伤食厌食·干姜丸 ”。  治脾胃俱虚 , 内挟风冷 , 哕逆上气。  方见“伤食厌食·干姜丸 ”。  大半夏汤 治虚寒反胃 呕  吐 ,心下痞硬。方见“噎膈反胃 ·  大半夏汤 ”。 治痰呕 , 心气 不  行 ,郁生痰饮 , 食入即吐。方见“噎  膈反胃·大半夏汤 ”。  大建中汤 治心胸大寒痛 , 呕  不能食。方见“胃痛脘痞·大建中  汤”。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  中方。治食已即吐。大黄四两 , 甘  草一两。水煎 , 分温 二服。《外 台  秘要》又治吐水。  大橘皮汤 治伤寒呕哕 , 胸满  虚烦 不安。方 见“伤寒 · 大 橘 皮  汤”。  小丁香半夏散 《医方类聚》  卷工百四十五 引《医林 方》方。治  小儿呕吐 , 乳食不消。藿香半两 ,  半夏一两 , 生姜 ( 制半夏 ) 一两 , 丁  香三钱。为末。每服一钱 , 生姜汤  调服。  小三棱煎丸 治宿食不消 , 吐 130 呕吐呃逆 三画~五画 ]  逆吞酸。方见“伤食厌食·小三棱  煎丸”。  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痰饮呕  吐。方 见“痰 饮 ·小 半 夏加 茯苓  汤”。  小半夏汤 治呕哕不能饮食。  方见“痰饮·小半夏汤 ”。  小半 夏 散 治 阴黄 , 腹 满而  喘 , 呕 吐。方 见“黄 疸 · 小 半 夏  散”。  小胡椒丸 治寒嗽, 咽中有物  状 ,吐之不出。方见“咳嗽·小胡  椒丸”。  小香薷汤 治伏暑 吐逆。方  见“温病·小香薷饮”。  小橘皮汤 《外台秘要》卷二  方。治干呕哕 , 手足厥冷者。橘皮  四两 , 生姜 ( 去皮 ) 八两。水 煎 , 稍  冷服。  开胃散 治产后胃气不和 ,  呕逆不止 , 全不进食。方见“产后  病·开胃散 ”。 治产后胃虚呕  吐 ,胸满不食。方见“产后病·开  胃散 ”。  木瓜 汤 治 小 儿 吐逆 不 定。  方见“霍乱·木瓜汤 ”。  木香丸 治 小儿吐 逆。方见  “虚损·木香丸 ”。  木香 散 治 呕 吐。方 见“痢  疾·木香散 ”。  太清饮 治胃火烦热 , 频频呕  吐。方见“脏腑热证·太清饮”。  五灵脂丸 治吐逆, 粥药不可  下。方 见“伤 食 厌 食 · 五 灵 脂  丸 ”。  内应散 《御药院方》卷四方。  治胃气虚弱 , 干呕不止 , 不思饮食。  青皮、陈皮、甘草 各一 两 , 干 姜二  钱。为末。每服 三钱 , 入干枣 ( 去  核) 五个 ,水煎 ,空腹稍热服。  牛乳饮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七十六方。治小儿哕。牛乳、生姜  汁各 一合。慢火 煎沸。一岁儿 饮  二分盏, 量儿大小加减。  乌沉汤 治吐泻转 筋等。方  见“诸气·乌沉汤”。  双石 散 亦 名“石 亭 脂 散”。  方见本病证门“石亭脂散”。  玉珠散 治中暍冒闷 , 吐逆头  痛。方见“温病·玉珠散”。  玉露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  下方。治小儿伤热 , 吐泻黄瘦。寒  水石、石膏各五钱 , 甘草一钱。为  末。每服一字 , 或五分至一钱 , 食  后温水调下。  甘草竹 茹汤 治诸 哕。方 见  “伤寒·甘草竹茹汤”。  甘草 汤 治 伤 寒 病呃 不 止。  方见“伤寒·甘草汤 ”。  甘橘汤 治痘后呕 吐。方 见  “小儿热证·甘橘汤 ”。  石亭脂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七 十六方。又 名双石散。治 小  儿吐逆不止。石亭脂一分 , 白滑石  二钱。为末。每服一字匕 , 煎竹叶  糯米汤调下。  石莲丸 《圣济总录》卷四 十  七方。治 胃 寒 哕 逆。石 莲 肉 ( 去  心) 、附子 ( 炮 ) 、干姜 ( 炮 ) 各一两。  为末 ,粟米粥丸如绿豆大。每服十  丸 ,蜀椒汤下。哕止勿再服。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 , 呕哕恶  心。方见“胃痛脘痞·平胃散”。  四君子丸 治脾虚食滞不化 ,  吐逆 恶心 等。方见“泄 泻 · 四 君  子丸”。 呕吐呃逆 五画 131 ]  四味香薷饮 治外感暑热 , 呕  吐 泄 泻。 方 见“ 温 病 · 四 味  香薷饮”。  四顺理中丸 治产后脏虚 , 呕  吐不 止。方 见“产 后病 · 四 顺理  中丸”。  生芦根汤 治 天行后呕逆不  下食。方见“温病·生芦根汤”。  生姜汤 治胃中 实热 , 吐逆 ,  不受饮食。方见“胸痹心痛·生姜  汤 ”。  生硫黄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一方。治寒呕 , 脉弱 , 小便  复利 ,身有 微热。硫黄不拘 多少。  为末 ,生姜汁调 , 炊饼 , 再煮糊为丸  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食前米汤  送下。见厥者难治。  白玉丹 亦 名一粒 丹。方见  本病证门“一粒丹”。  白术饮 治伤寒胃中不和 , 干  呕吐逆。方见“伤寒·白术饮”。  白术散 治食后多吐 , 欲作反  胃。方见“妊娠病·白术散 ”。  白金散 治 虫病呕 吐。方见  “咳血吐血·白金散 ”。  半夏丸 治吐逆不止 , 饮食不  下。方 见“腹 痛 腹 胀 · 半 夏 丸  ”。  半夏干姜散 《金匮要略》卷  中方。治 干 呕 吐 逆 , 吐 涎 沫。半  夏、干姜各等分。为末。每服方寸  匕 ,浆水煎 ,顿服。  半夏化痰丸 治痰实恶心呕  吐 ,眩晕 ,胸膈不舒 , 心悸背寒。方  见“痰饮·半夏化痰丸”。  半夏 生姜 大黄 汤 《医 宗必  读》卷十方。治呕吐秽 浊。半夏、  大黄各二两 , 生姜 一两半。水煎 ,  分二次温服。  半夏 汤 《备 急千 金 要  方》卷十六方。治逆气 , 心中烦闷 ,  气满呕吐气上。半夏一升 , 生姜一  斤 ,茯苓、桂心各五两。水煎 , 分三  次服。若少气加甘草二两。 《备  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治呕逆及  吐不下食 , 逆气心腹满 , 气 上胸胁  痛 , 寒冷心腹痛 , 忧气积聚。又治  霍乱 后 吐逆 腹 痛。半夏 一 升 , 生  姜、桂心各五两 , 橘皮四两。为末。  水煎 , 分四服 , 日三夜一。强吐者  作三服。 《圣济总 录》卷六十 七  方。治上气呕逆 不食。半 夏 ( 洗 )  一两 , 桑 叶六 两 , 干 姜 ( 炮 ) 一 分。  为末。每服三 钱匕 , 加生姜五片 ,  水煎温服 , 不拘时。  《圣 济 总录》卷 二十 五 方。  治伤寒痞满呕哕 , 心下悸 , 不能食。  半夏 ( 洗 , 炒 干 ) 、陈橘 皮 ( 汤 浸 去  白 ,焙 )、白 术各三分 , 枳壳 ( 麸炒 )  半两。为 末。每 服 五 钱 匕 , 加 姜  (拍碎 )一分 , 水煎温服。  《圣 济 总 录》卷 四 十 方。  治霍乱心下痞满。半夏 ( 汤洗去  滑 ,切焙 ) 三两 , 人参二 两, 赤茯 苓  (去黑皮 ) 四两。为末。每服三 钱  匕 ,加生姜 ( 拍碎 ) 一枣大 , 水煎温  服。 治霍乱心下痞逆。半夏 ( 汤  洗去 滑 , 切焙 ) 、人 参 各 三 两。为  末。每服三钱匕 , 加生姜三片 , 白  蜜半匙, 水煎温服 ,不拘时。  《苏沈良方》卷五方。功 能  急 下 涎。 治 痰 喘 不 能 卧。 半 夏  (炮 ) 七枚 , 皂角 ( 去皮 , 炙 ) 寸半, 甘  草一寸, 生姜二指大。水煮顿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八  方。治痰饮癖气吞酸。半夏、吴茱 132 呕吐呃逆 五画 ]  萸各三 两 , 生 姜六 两 , 附 子一 枚。  水五升 , 煎取二 升半 , 分三服。老  小减半 ,日三次。 《外台秘要》卷  八引《范汪方》方。治心腹虚冷 , 游  痰气上 , 胸 胁满 , 不能下食 , 呕逆 ,  胸中冷。半夏 ( 洗 ) 一 升 , 生 姜一  斤 , 橘 皮 四 两。水 煎 , 分 三 次 服。  若心中急及心痛, 加桂枝四两 ; 若  腹痛 ,加当归四两。羸瘦老小者服  之佳。忌羊肉、饧。 《类编朱氏  集验 医方》卷 五 方。治 痰 饮。南  星、半夏各四两 , 生姜半斤 , 皂角二  挺。以水淹过 药一寸 许 , 同 煮干。  仍用温水洗过 , 锉片晒干为末 , 入  丁香、缩砂各半两 , 甘草一两半 , 熟  粟 米 粉 半 升 , 空 腹 沸 汤 点 服。  《张氏医 通》卷 十五方。治痰饮  客于胆府 , 自汗不得眠。半夏 ( 姜  汁泡) 五合 , 秫一升。水煮秫米 , 取  汤纳半夏再 煮, 去 滓。每饮 一杯 ,  稍稍增之, 日三次 ,以知为度。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  方》方。治 气滞 , 胸 胁不 利 , 腹中  胀 ,气急妨闷。半夏 ( 洗 ) 一 升 , 生  姜一斤 ,桂心六两 , 槟榔 ( 末 ) 二两。  水煎 ,分五次温服。快利为度。忌  羊肉、饧、生葱、油腻。《小品方》有  吴茱萸无槟 榔, 主治同。 《备急  千金要 方》卷 十六 方。治胸 满气  滞 ,心腹中冷。半夏一升 , 桂心四  两 ,生姜八两。水煎取二升 , 每服  七合 ,日服三次。 《千金翼方》卷  五方。治 妇人 气 滞 , 咽 中 如 有炙  脔 ,咽之 不下 , 吐 之不出 , 胸满 , 心  下坚。半夏 ( 洗 ) 一升 , 生姜五两 ,  茯苓、厚朴各四两。为末 , 水煎 , 分  三次服。《备急千金要 方》有苏叶  二两。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一 方。  治脾积冷气痞结 , 胸满痰逆 , 四肢  怠堕。半 夏 ( 陈 者 , 汤 洗 去 滑 , 焙  干) 、葶苈 ( 纸上炒 ) 各一两 , 麦门冬  (去心 , 焙干 ) 二两 , 芦根 ( 锉碎 ) 三  两。为末。每服三钱匕 , 加小麦半  合 ,生姜 ( 切 ) 半枣大 , 水煎温服, 空  腹日午夜卧各一次。如病人瘦弱 ,  加桂心、柏子仁各一两。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治  虚劳发烦不得眠。半夏 ( 洗去滑 ,  炒干) 二两 , 白茯苓 ( 去黑皮 ) 四两 ,  糯米 ( 炒黄 ) 一 合。为末。每服 五  钱匕 ,加生姜 ( 拍破 ) 半分 , 水煎温  服 ,日二次。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三 方。  治脚气冲心 , 烦闷气急 , 坐卧不安。  半夏 ( 汤洗 , 切焙 ) 二 两, 桂 ( 去 粗  皮) 一两半 , 槟榔 (锉 ) 三分。为末。  每服三钱匕 , 加生姜 ( 拍碎 ) 半分。  水煎 温服。以微 利为度。一方 无  肉桂。  《圣济总录》卷三十方。治  少阴咽痛。半夏 ( 洗切焙 ) 、桂 ( 去  粗皮) 、甘草 ( 炙锉 ) 各等分。为末。  煮水七沸 , 纳药两方寸匕 , 再煮三  沸 ,放冷 ,少少咽之。  半夏棋子粥 《太平圣惠方》  卷九十七方。治脾胃气弱 , 痰哕呕  吐 ,不下饮食。半夏 ( 洗 ) 二钱 , 干  姜( 炮裂 ) 一钱 , 白面三两 , 鸡子白  一枚。前二味为末, 与面及鸡子白  和匀 ,空腹食之。  半夏散 治呕哕。方见“伤  寒·半夏散 ”。 治小儿胃虚  呕吐。方见“伤寒·半夏散 ”。  加减参附汤 治寒痢 , 呕吐不  食。方见“痢疾·加减参附汤”。 呕吐呃逆 六画~七画 133 ]  芎术汤 治中湿眩晕呕逆等。  方见“眩晕·芎术汤 ”。  朴附丸 《全生指迷方》卷四  方。治朝食暮吐 , 暮食朝吐。厚朴  (去皮 , 锉 作小 块子 )、附子 ( 炮去  皮 ,锉作小块子 ) 各一两 , 生姜 ( 去  皮 ,取汁 ) 八两。同煎尽汁为度 , 焙  干为末 ,酒煮和丸如梧子大。米饮  下三粒 ,食前服。  百沸汤 治乘车舟, 上吐下泻  不止。方见“霍乱·百沸汤”。  夺命抽刀散 治脾胃积冷 , 呕  吐冷痰。方见“腹痛腹胀·夺命抽  刀散”。  竹茹汤 治 胃热呕 吐。方见  “伤寒·竹茹汤 ”。  竹茹饮 治天行五六日 , 食后  则呕。方见“温病·竹茹饮”。  冰黄散 治冒暑伏热 , 呕吐泻  痢。方见“温病·冰黄散 ”。  如神汤 治 痰证呕 吐。方见  “脚气·如神汤 ”。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  方。治诸呕逆膈气 , 反胃吐食。胡  椒、缩砂、丁香、红豆各 二十一粒。  为末 , 姜 汁丸 如 皂 子大。每 服一  丸 ,枣一个 去核 , 填药 , 面裹煨熟 ,  细嚼 ,空腹白汤下 ,日三次。  麦门冬饮子 《外台秘要》  卷三引《近效方》方。治 呕逆。麦  门冬 ( 去 心 )、芦根、人 参 各二 两。  水煎 ,分温五服 ,徐徐服。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  治吐血衄血 , 至一斗不止。生麦门  冬汁、生刺蓟汁、生地黄汁各五合。  相合 , 银锅或砂锅中暖过 , 每用一  小盏 ,调伏龙肝末一钱服之。  麦门冬散 治小儿伤寒吐  逆。方见“产后病·麦门冬散 ”。  治 小 儿 呕吐 , 心胸 烦 热。方 见  “产后病·麦门冬散 ”。  赤芍药汤 治瘀血蓄胃 , 食入  即呕 吐。方 见“消 渴 · 赤芍 药 汤  ”。  芫花散 治呕吐不 止。方 见  “诸虫·芫花散 ”。  芥子丸 《圣济总录》卷六 十  七方。治 上 气 呕 吐。芥 子 五 两。  为末 , 蜜 丸如 梧 桐子 大。每 服 七  丸 , 寅时水送下。亦可作散 , 空腹  酒服。  苍白甘草汤 治口苦作呕 , 吞  酸欲泻。方见“腹胀腹痛·苍白甘  草汤”。  芦根饮 治小儿时气 , 呕吐  不止。方见“温病 · 芦 根 饮 ”。  治伤寒热病干呕。方见“温病·  芦根饮 ”。  芦根 饮 子 治 伤 寒后 呕 哕。  方见“伤寒·芦根饮子”。  芦根粥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七方。治小儿呕吐 , 热渴。生芦  根 ( 锉 ) 二两 , 粟米 一合。水 煎 取  汁 , 投 米 煮 粥 , 入 生 姜、蜜 少 许  食之。  豆蔻子汤 《外台秘要》卷 六  引《广济方》方。治呕逆不能下食 ,  腹中气逆。豆蔻子 ( 碎 ) 七枚 , 生姜  五两 , 人 参一 两 , 甘 草 ( 炙 ) 一 两。  水煎 ,分温二服。忌海藻、菘菜。  豆蔻汤 治脾胃虚弱 , 呕吐满  闷。方见“腹痛腹胀·豆蔻汤 ”。  豆蔻散 治脾胃虚弱 , 吐逆满  闷 , 胸膈 不 利 , 不 思饮 食 , 心 腹 刺  痛。方见“泄泻·豆蔻散 ”。  两顺煮散 《圣济总录》卷 四 134 呕吐呃逆 七画 ]  十七方。治脾 胃俱虚 , 胀满 哕逆。  高良姜 ( 末 ) 一钱 , 木香 ( 末 ) 半钱。  水煎温呷, 不拘时。勿用铁器煎。  吴茱 萸 汤 《伤 寒 论》方。  治阳明胃寒 , 食谷欲呕 ; 少阴吐利 ,  手足厥冷, 烦燥欲死 ; 厥阴干呕 , 吐  涎沫 , 头痛。吴茱萸一升 , 人参三  两 ,生姜六合 , 大枣十三枚。水煎 ,  每温服七合 , 日三次。  《圣 济 总 录》卷 三 十八 方。  治霍乱心腹痛 , 呕吐不止。吴茱萸  (炒 )、干姜 ( 炮 ) 各一两 , 甘草 ( 炙 )  一两半。为末。每服二钱匕 , 水煎  温服 ,不拘时。  《圣 济总录》卷六 方。治中  风口噤 , 闷 乱 不知 人 , 汤 饮不 下。  吴茱萸 ( 炒 ) 一两 , 豉 ( 炒 ) 三两。为  末 ,每服二钱匕 , 水煎温服 , 早夜各  二服。  《圣 济 总 录》卷 五 十五 方。  治脾心痛 , 痛则胀痛如锥刺。吴茱  萸( 炒 ) 半两 , 葱花半升。拌 匀 , 每  服五钱匕, 水煎温服, 食顷再服。  《慎 柔五书》卷四 方。治肺  劳热 , 令人如呕 , 咳吐 不出。吴茱  萸一钱 , 火麻子八钱 , 陈皮一两五  钱。水 煎 服。服 后 或 下 血 , 或 下  黄汁。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方。  治风毒脚气。吴茱萸 ( 炒 ) 、桂 ( 去  粗皮 ) 各 半 两。为 末。每服 三 钱  匕 ,入生姜 半分 , 水煎 , 食前温服 ,  日晚二服。 《圣济 总录》卷八十  二方。治脚气冲心 , 烦闷腹 胀 , 气  急欲死。吴茱 萸 ( 炒 ) 五两 , 木瓜  (切片暴干 )、槟榔 ( 锉 ) 各二两。为  末。每服五钱匕 , 入竹叶一 握 , 水  煎温服 ,以快利为度。  《备 急 千金 要 方》卷 三 方。  治产后虚羸盗汗 , 恶寒。又治  产后 腹中疾痛。吴茱萸三两。用  清酒三升浸一宿 , 煎取二升 , 顿服  一升 ,日二次 ,间日再作服。  辛香散 《圣济总录》卷四 十  五方。治脾胃虚弱 , 呕哕寒痰 , 饮  食不下。细辛 ( 去苗叶 ) 半两 , 丁香  一分。为末。每服二钱匕 , 煎柿蒂  汤调下, 不拘时。  快气汤 治一切气疾 , 胃中痰  逆呕吐等。方见“诸气·快气汤”。  快汤 治 脾 胃虚 冷 , 酒 食 所  伤 , 胸膈 不 快 , 呕 逆恶 心 , 吞 酸 吐  水。方见“伤食厌食·快汤”。  灵液 丹 《三 因 极一 病 证 方  论》卷十一方。治胃中虚寒 , 呕吐 ,  聚积痰饮 , 食饮不化 , 噫醋停酸、大  便反坚 , 心胸胀满 , 恶闻食气。并  治妇 人 妊娠 恶阻 , 呕吐 , 不纳 食。  硫黄、附子各一两 , 绿豆 ( 水煮 , 焙  干) 四两。为末 , 姜汁煮面糊为 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 食前米  汤送下。  陈皮竹茹汤 治伤寒余热 未  解 ,时时发呃。方见“伤寒·陈 皮  竹茹汤”。  陈粟汤 治发背干 呕。方 见  “痈疽·陈粟汤”。  陈橘皮汤 治伤寒后胃气 虚  热 ,干呕不止。方见“伤寒·陈 橘  皮汤 ”。  附子煮散 《圣济总录》卷 四  十七方。治哕逆不止。附子一两 ,  诃黎勒三七枚。同用蛤粉炒 , 令附  子裂 , 去 皮 脐尖 , 诃黎 勒去 核 , 为  末。每服二钱匕 ,水煎和滓温服。  妙功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 呕吐呃逆 七画~八画 135 ]  七十六 方。治小 儿吐奶 不止。藜  芦 ( 洗焙 ) 。为 细 末 , 用 少 许 吹鼻  中 ,取嚏三二次。  妙圣 丸 治 小 儿 胃热 呕 逆。  方见“中风·妙圣丸 ”。  青金丸 治妇人血积气攻冲 ,  吐逆不下食。方见“腹痛腹胀·青  金丸 ”。  青金丹 治朝食暮吐 , 暮食朝  吐。方见“咳嗽·青金丹 ”。  枇杷 叶散 《太平 圣惠  方》卷 八 十二 方。治 小 儿吐 乳不  定。枇杷叶 ( 去毛 , 微炙黄 ) 一分 ,  母丁香一 分。为末 , 每用一 字 , 涂  母乳头上 , 令儿咂。《圣济总录》谓  小儿大 者 , 煎 枣汤 调下 , 不拘 时。  《圣济 总录》卷一 百七 十 六方。  治小儿胃气虚冷 , 哕逆不止。枇杷  叶 ( 炙 , 去毛 ) 、丁 香各 一钱 , 白茅  根、人参各一分。为末。每服半钱  或一钱匕 , 煎马齿苋汤调服 , 不拘  时。量儿 大 小 加 减。 《御 药 院  方》卷四方。治脾胃气虚 , 呕逆吐  食。枇杷叶 ( 去毛 ) 、陈皮 ( 去白 ) 各  等分。为 末。每 服 五 钱 , 加 生 姜  (切 ) 半 分, 水煎 温 服, 日三 次 , 不  拘时。  《不 居 集》上 集 卷 十五 方。  治劳嗽。枇杷叶、薏苡仁、麦门冬、  橘红各等分。为末调服。  《证 治 准 绳》幼 科 集八 方。  治鼻疳赤烂。枇杷叶 ( 去毛阴干 )  一两 ,山栀半两 , 百部、槟榔各二钱  半。为 末。每 服 三 钱 , 儿 小 者 二  钱 ,更小一钱 ,白汤调服。  奇效汤 治冷痰壅盛 , 呕吐痰  涎 , 胸 膈 不 利。 方 见“ 痰 饮 ·  奇效汤”。  罗太无红豆丸 《赤水玄珠》  卷四方。治诸 呕吐逆 , 膈气反胃 ,  亦治寒湿。丁香、胡椒、砂仁、红豆  各二十粒。为末 , 姜汁糊丸如皂子  大。每服一丸 , 以大红枣一枚 , 去  核填药 , 面裹烧面热 , 食前 去面细  嚼 ,白汤下 ,日三次。  制肝 散 《辨证 录》卷 五 方。  治因肝木克胃土 , 食入即吐。白芍  一两 ,吴茱萸五合 , 黄连一钱 , 茯苓  五钱。水煎服。  和安汤 《圣济总录》卷六 十  三方。治胃气逆 , 干呕不止。陈橘  皮( 去白 , 焙 ) 一斤 , 甘草 ( 炙锉 ) 二  两 ,干姜 ( 炮 ) 半两。为末。每服三  钱匕 ,水煎温服。  金花丸 治脾虚吐 食。方 见  “虚损·金花丸 ”。  乳香 丸 治 小 儿 吐逆 不 定。  方见“霍乱·乳香丸 ”。  泻心汤 治外感呃逆 , 胃热便  利。方见“咳血吐血·泻心汤 ”。  定气 散 治 伤 寒 呕哕 不 止。  方见“伤寒·定气散”。  定胃散 治翻胃吐 逆。方 见  “噎膈反胃·定胃散”。  建脾散 治脾胃不和 , 呕逆恶  心 ,心腹疼痛。方见“泄泻·建 脾  散 ”。  参香散 《圣济总录》卷 四  十五方。治脾胃气虚 , 呕吐 , 不下  食。人参、丁香等分。为末。每服  二钱 ,空腹热米饮调下。  《杨氏家藏方》卷七方。治  腹痛下痢 , 日夜频并。罂粟壳 ( 蜜  炙) 四两 , 木香二两 , 人参 ( 去芦头 )  一两 ,乳香 ( 别研 ) 半两。为末。每  服二钱, 食前米饮调下。 136 呕吐呃逆 八画~九画 ]  参粟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  三方。治干呕不下食。人参一两 ,  陈粟米一两半, 生姜 ( 切碎 ) 五两 ,  半夏 ( 洗 , 与生姜同杵暴干 ) 四两。  慢火同炒黄 , 为末。每服三 钱匕 ,  入生姜三片 , 大枣 ( 去核 ) 二枚 , 水  煎 ,空腹食前微热服。  参藿 散 《类 编朱 氏集 验医  方》卷四方。治脾胃积冷呕 逆 , 不  纳饮食 ,宿食不消 , 气不升降 , 呕吐  酸水 ,心腹膨胀 , 脚手虚浮。甘草、  白芷各一两 , 丁香树皮半两 , 厚朴  (制 ) 三两。为末。每服三钱 , 入姜  三片 ,紫苏 五叶 , 水煎服 , 不拘时。  如虚浮 ,入黑豆五十粒浓煎。忌生  冷、鱼腥动气等物。  荆黄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  命集》卷中方。治上焦气热上冲 ,  食已 暴 吐 , 脉 浮 而 洪。荆 芥 穗一  两 ,人参五钱 , 甘草二钱半 , 大黄三  钱。为末。水 煎 , 调槟 榔散 二钱 ,  空腹服。  《东 医宝鉴》卷一 方。治风  热脑晕。大黄 ( 酒炒 )、荆芥 穗、防  风各二钱。为末 ,水煎服。  荜澄茄散 《类编朱氏集验医  方》卷三 方。治 噫 气 咳 逆。荜 澄  茄、良 姜 各 二 两。为 末。每 服 二  钱 ,水煎沸 ,入醋半盏 ,时时呷之。  草豆蔻拨刀 治脾胃虚弱 , 呕  逆 ,不能饮食。方见“伤食厌食·  草豆蔻拨刀”。  草豆蔻散 治小儿哕 , 不纳  乳食。方见“霍 乱 · 草豆 蔻散  ”。 治 胃 寒气 逆 , 呕哕 不 止。  方见“霍乱·草豆蔻散 ”。  茱萸人参汤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十一方。治气呕胸 满 , 呕  吐涎沫 , 不纳饮食 , 头痛。吴茱萸  (汤洗净 ) 五两 , 人 参三两。为末。  每服四钱 , 加姜五片 , 枣三枚 , 水煎  服 ,不拘时。  茱萸汤 《金匮要略》卷 中  方。治呕而胸满者。吴茱萸一升 ,  人参三两 , 生姜六两 , 大枣十二枚。  为末。水煎温服 ,日三次。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四 方。  治飧泄水谷不化 , 及诸色痢。吴茱  萸( 汤浸焙干 , 炒 ) 、黄连 (去须 , 炒 )  各等分。为末。每服四钱匕 , 水煎  空腹温服 , 未止再服。  《备 急 千金 要 方》卷 七 方。  治脚气入腹 , 闭闷欲死 , 腹胀。吴  茱萸六升, 木瓜 ( 切 ) 两颗。水煎 ,  分三服 , 相 去如 人行 十里 久进 一  服。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 闷  则瘥。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九  方。治中射工毒。生茱萸茎叶 一  握。为末 , 水煎顿服。  茯苓厚朴汤 《活幼心书》卷  三方。治受风寒 , 挟痰呕逆 , 及吐  泻后脾胃气虚 , 喉涎牵响 , 饮食减  少。茯苓 ( 去皮 )、半夏 ( 汤煮透 ) 各  七钱半, 甘草 ( 炙 ) 三钱 , 厚 朴五钱  (每斤用生姜一斤拌匀 ,浸一宿, 慢  火炒干 ) 。为 末。每服二钱 , 加 生  姜三 片 , 大 枣一 枚 , 水 煎温 服 , 不  拘时。  柿钱散 《洁古家 珍》方。治  呃逆。柿钱 ( 即 柿蒂 如 钱 者 ) 、丁  香、人参。为末, 水煎服。  胡椒汤 《圣济总录》卷 六  十三方。治胃气逆 , 干呕烦闷。胡  椒三 七 粒 , 木 香二 钱 , 糯 米一 合。  同炒 , 米熟为度 , 为末 , 分作三服 , 呕吐呃逆 九画~十画 137 ]  水煎温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一方。治霍乱吐利。胡椒七粒 , 绿  豆三七粒。为末 ,煎木瓜汤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二  方。治产后霍 乱吐利 不止 , 腹痛。  胡椒一分 , 干姜 ( 炮 ) 半两 , 诃黎勒  皮 ( 炒 ) 一两 , 甘草 ( 炙 ) 三 分。为  末。每服三钱匕 , 水煎 , 空腹食前  温服。  厚朴丸 治痰逆恶心 , 时发  呕吐。方见“泄泻 · 厚 朴丸 ”。  治妇人脾胃虚冷 , 呕吐不下食。  方见“泄泻·厚朴丸 ”。  厚朴汤 治脾胃虚弱 , 吐逆  不下 食。方 见“霍 乱· 厚 朴汤  ”。 治 小 儿 呕 吐 不 止。方 见  “霍乱·厚朴汤 ”。  咳逆丸 《万病回春》卷三方。  治呃逆。花椒 ( 微炒出汗 , 去目 ) 。  为末。醋煮丸如 梧子大。每服十  五丸 ,醋汤送下。  钩藤膏 治小 儿胎寒胃冷呕  吐。方见“腹痛腹胀·钩藤膏”。  顺气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  三方。治胃中不和 , 气逆干 呕 , 饮  食不 下。白术 二 两 , 白 茯 苓 一两  半 , 人参 一两 , 甘草 ( 微 炙 ) 三 分。  为末。每服三钱匕 , 入姜枣 , 水煎  温服 ,不拘时。  香灵丸 《普济本事方》卷四  方。治呕吐不止。丁香、朱砂 ( 研  飞) 各六钱, 五灵脂 ( 淘去砂石 , 晒  干) 四钱。先研丁香、五灵脂为末 ,  再入朱砂研匀 , 狗胆或猪胆汁丸如  芡实大。每服一丸, 生姜橘皮汤磨  下。《济阴纲目》用治产后呕不止。  香枳 散 治 小 儿虚 哕 , 吐乳  食。方见“便秘·香枳散 ”。  香银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  下方。治吐。丁香、干 葛各 一两 ,  半夏 ( 汤浸 , 焙 ) 、水 银各半两。为  末研匀, 姜汁和丸如麻子大。每服  一二丸至五七丸 , 煎金银汤送下 ,  不拘时。  香橘饼 《摄生众妙方》卷 十  方。治小儿吐泻。丁香、橘红各等  分。 为 末 , 蜜 丸 如 豆 大。 作  饼噙化。  姜术散 治产后呕吐不能食。  方见“产后病·姜术散”。  姜桂大顺丸 治呕吐酸水 , 脉  弦迟。方见“吞酸嘈杂·姜桂大顺  丸”。  姜蜜饮 《圣济总录》卷四 十  七方。治胃中实热 , 吐逆心烦 , 不  下饮食。生姜半两 ( 取汁 ) , 白蜜一  合 ,糯米半合 ( 淘 净细研 )。和匀 ,  入水一盏调开 , 分二服 , 不拘时。  姜橘汤 治脾胃寒冷 , 呕吐不  止。方见“伤寒·姜橘汤”。  神香散 治胸胁胃脘疼痛 , 呕  哕胀满 , 痰饮噎膈。方见“胃痛 脘  痞·神香散”。  退痰丸 治风痰壅盛 , 呕吐不  止。方见“痰饮·退痰丸”。  莎草根 散 治小儿 吐乳。方  见“胸痹心痛·莎草根散 ”。  桂花汤 治一切冷气 , 胸膈痞  闷 ,呕吐恶心 , 饮食无味。方见“胃  痛脘痞·桂花汤”。  栝蒌实汤 治伤寒胸中烦 , 干  呕。方见“伤寒·栝蒌实汤”。  真珠散 治小儿吐奶 , 霍乱吐  下不止。方见“眼病·真珠散 ”。  破暑汤 治痰饮呕 逆。方 见 138 呕吐呃逆 十画~十二画 ]  “痰饮·破暑汤”。  铁刷汤 治风痰胃寒 , 呕吐痰  涎 ,胸满气逆。方见“痰饮·铁刷  汤 ”。  高良姜汤 治伤寒 呕哕。方  见“胃痛脘痞·高良姜汤 ”。  烧针丸 《古今医鉴》卷十  三方。治小 儿吐泻。铅 丹、朱砂、  枯矾各等分。为末, 枣肉为丸如黄  豆大。每服三 至四丸 , 戳针 尖上 ,  于灯焰上烧存性, 为细末 , 凉米泔  水调下。《寿世保元》谓泻者食前  服 ,吐者不 拘时服。并配合 外治 ,  以鸡子 清和 绿豆粉 作膏 , 吐涂脚  心 ,泻涂囟门。 《清太医院配方》  方。治小儿脾 胃不和 , 呕吐 泄泻 ,  发烧。朱砂一两 , 铅丹一两 , 枯矾  一两 ,雄黄一两。为末 , 水汽和丸。  每服三至五丸 , 用铁针扎药 , 放灯  上烧存性, 研烂 ,用凉。  烧脾散 治脾胃虚弱 , 呕吐恶  心。方见“胃痛脘痞·烧脾散”。  酒磨丸 《苏沈良方》卷七方。  治吐逆 , 粥药不 下。五灵脂 , 狗胆  汁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 , 煎热  生姜酒磨化 , 再汤蒸令极热。先煮  温粥半升 , 令病人乘药热顿服 , 便  以粥送下。  消乳进食丸 《圣济总录》卷  一百七十六方。治小儿哕逆腹胀。  陈橘皮( 汤浸去白 , 焙干 )、生姜 ( 去  皮 , 切 ) 各一两。二 味同炒黄。为  末 ,水浸炊饼心和丸如麻子大。一  二岁儿每服七丸 , 橘皮汤送下。量  儿大小加减。  消积丸 治小 儿食停胃口而  吐。方见“伤食厌食·消积丸 ”。  通正 散 治 伤 寒 哕逆 呕 吐。  方见“伤寒·通正散”。  理阴煎 治真阴虚弱 , 痰饮恶  血 , 胀 满 呕 哕。方 见“虚 损 · 理  阴煎”。  黄芽丸 治饮食不化 , 吞酸呕  吐。方见“腹痛腹胀·黄芽丸”。  菖蒲丸 治小儿吐 乳。方 见  “咽喉病·菖蒲丸 ”。  银液丸 治惊热呕 吐。方 见  “惊风惊痫·银液丸”。  甜消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七十六 方。治 小儿 风 热吐 不 止。  甜消一钱 , 滑石 (白腻者 ) 半两。为  末。每服半钱匕 , 用浆水半盏 , 入  生油一点打匀 , 调下。  猪苓散 《金匮要略》卷 中  方。治饮停膈 上呕吐 , 吐后思水。  猪苓、茯 苓、白 术 各 等 分。为 末。  每服 方 寸匕 , 开水 调下 , 日三 次。  《肘后备急方》又用治黄疸 病及狐  惑病。《备急千金要方》治呕而 膈  上寒。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五  方。治妊娠身体浮肿 , 腹胀 , 小便  不利 ,微渴引饮 , 气急。猪苓 ( 去黑  皮) 二两 , 紫苏茎叶一两 , 木通 ( 锉 )  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 食前温水  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 十  七方。治妊娠患子淋 , 小便涩 , 不  通利。猪苓 ( 去黑皮 ) 三两。为末。  每服二钱匕 , 热汤调服 , 不拘时。  旋复花汤 治脚气呕逆不 下  食等。方见“胁痛·旋复花汤 ”。  楮叶汤 治呕逆 , 不 进饮食。  方见“痢疾·楮叶汤”。  硫磺丸 治虚 劳, 呕 逆, 面 色  萎黄。方见“脚气·硫磺丸 ”。  紫粉丸 《苏沈良方》卷七方。 呕吐呃逆 十二画 139 ]  治吐。针 砂。醋 浸 一 宿 , 取 出 炒  红 ,无烟止 , 为细 末 , 复 入醋更妙 ,  更研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  丸 ,粥饮下 , 再食粥一碗。吐未止 ,  再服。小儿小丸服。  遂愈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十六方。治小儿哕逆不止 , 乳食  不进。滑石 ( 末 ) 一钱 , 丁香 ( 为末 )  二七粒 ,藿香 ( 末 ) 半钱。为末。每  服一字或半字匕 , 生油调下。量儿  大小加减。  温六丸 治 泄泻呕 吐。方见  “痢疾·温六丸”。  温脾散 治脾冷食乳不消 , 吃  奶频吐。方见“泄泻·温脾散”。  滑石散 治 小儿吐 逆。方见  “产后病·滑石散 ”。  犀角人参饮子 《备急千金要  方》卷十六方。治风热虚邪犯胃 ,  呕逆不下食。犀角、人参各 三两 ,  薤白五两 , 粟米一合。水煎令米熟  为度 ,分四服。  犀角汤 治胃实热, 呕逆不下  食。方见“伤寒·犀角汤 ”。  犀角饮 《圣济总录》卷四  十七 方。治胃 实 热 呕哕 , 呕 逆不  食 ,头痛烦渴。犀角 ( 镑 )、枇杷叶  (炙去 毛 ) 、葛 根 ( 锉 )、麦 门冬 ( 去  心 , 焙 ) 各一两。为 末。每服三钱  匕 ,水煎温服 ,不拘时。  《医方类聚》卷一百六十四  引《吴氏集验方》方。治诸毒 , 邪气  恶毒入腹。又治喉闭。雄黄一分 ,  麝香少许。煎犀角汁研服。  犀角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方。治胃实热呕逆 , 不下食。犀  角屑、葛根 ( 锉 ) 各三分 , 枇杷叶 ( 去  毛、炙黄 ) 、麦 门冬 ( 去心 ) 各一两。  为末。每服三钱 , 入生姜半分 , 水  煎温服, 不拘时。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  ① 治小儿热痢不瘥。犀角屑半两 ,  榉树皮( 锉 ) 一两 , 黄连 ( 去须微炒 )  半两。为 末。每 服 一 钱 , 水 煎 温  服 ,不拘时。② 治小儿血痢 , 身体  壮热。犀角屑 三分 , 地脉草一两。  为末。每服半钱 , 粥饮调下 , 日三  四服 ,量儿大小加减。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  又名鹿角散。治乳痈出脓 , 疼痛不  可忍。犀 ( 鹿 ) 角二两 , 甘草半两。  为末 ,以鸡子白和 ,调涂患处。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 七  方。治鼠瘘。犀角 ( 镑 ) 一两半 , 斑  蝥 ( 去 翅 糯 米 炒 ) 十 四 枚 , 雄 黄  (研 )、桂 ( 去粗皮 ) 各一两。为末。  每服 半 钱 匕 , 空 腹 温 酒 调 下 , 日  晚服。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方。  治妊娠中恶 , 腹痛心闷。犀角屑一  两 ,升麻、木香 各三 分。为 末。每  服三钱, 水煎温服 ,不拘时。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  治产 后 热 毒 痢。 犀 角 屑、苦 参  (锉 )、黄 连 ( 微 炒 ) 、黄 柏 ( 涂 蜜 微  炙 ,锉 )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  粥饮调下 , 日三四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九  方。治小儿多惊 , 身体壮热 , 吐乳  不止。犀角 ( 镑 ) 半两 , 牛黄 ( 研 ) 一  钱 ,青黛 ( 研 ) 、熊 胆 ( 研 ) 各一 分。  为末 和 匀。每 服 一 字匕 , 乳 汁 调  下 ,日二次 ,量儿大小加减。  《博济方》卷上方。治上 焦  壅热 , 咽膈肿痛不利。牛蒡子 ( 炒  香) 一两 , 甘草一分 , 荆芥半两。为 140 呕吐呃逆 十三画~十六画 ]  末。每服一钱 , 水煎温服。  蒟酱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  四方。治中焦寒凝 , 哕噫不止。蒟  酱二两 ,高良姜三分 , 荜澄茄半两。  为末。每服三钱匕 , 水煎 , 入醋数  滴热呷。以知为度。  槐花散 《苏沈良方》卷七  方。治热吐。皂角 ( 去皮烧烟绝 ) 、  白矾 ( 熬沸定 )、槐花 ( 炒黄黑色 ) 、  甘草 ( 炙 ) 各等 分。为末。每服二  钱 ,白汤调下。  《洁 古家珍》方。治血痢久  不止 ,无腹 痛及里 急后重。青皮、  槐花、荆芥穗名 等分。水煎 , 空腹  热服。  《普 济 本事 方》卷五 方。  治肠风脏毒下血。槐花 ( 炒 ) 、柏叶  (烂杵 ,焙 ) 、荆芥穗、枳壳 ( 去穰切 ,  麸炒 黄 ) 各 等 分。为 末。每 服 二  钱 ,空腹食前米饮 调下。《医方类  聚》引《经验良方》并治痔漏翻花泻  血。 《医方类聚》卷一百八十四  引《经验良方》方。治脏毒酒病便  血。槐花 (半生半炒 )、栀子 ( 去皮 ,  焙 ) 各一两。为末。每服二 钱 , 食  前水调下。  《鸡 峰 普 济方》卷 十七 方。  治五痔脓血。槐花、荆芥各 一分 ,  千针 草 半 两, 伏 火 硇砂 三 钱。为  末。每服三钱 , 入 麝香一钱 同研 ,  热酒调下, 日三服。  《证 治 准 绳》幼 科 集六 方。  治斑疮, 余热不退。槐花 ( 炒 ) 、赤  小豆 ( 炒 ) 各 三钱 , 麝香 少 许。为  末。每服半钱 , 蜜汤调下 , 不拘时。  新制橘皮竹茹汤 治阳明湿  温为哕者。方见“温病·新制橘皮  竹茹汤”。  碧霞丹 《肘后备急方》卷  四方。治吐逆。黄丹四两 , 用米醋  半升 煎 令干 , 用炭 火煅 红 , 放 冷。  为末 ,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七丸, 煎酵汤送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 一  方。治卒中风 , 眩晕僵仆 , 痰涎壅  塞 , 心神 迷 闷 , 牙 关紧 急 , 目 睛 上  视 , 及 痫 病涎 潮 搐 搦。石 绿 ( 研 ,  飞) 十两 , 附子尖、乌头 尖、蝎梢 各  七十 个。后三 味 为 末 , 入 石 绿 令  匀 , 面 糊 为丸 如 鸡头 大。每 服 一  丸 , 以薄荷汁半盏急化下 , 更入酒  半合暖服之 , 须臾吐出痰涎 , 然后  随证治之。  槟榔散 治食后暴 吐。方 见  “伤寒·槟榔散 ”。  雌黄丸 治翻胃呕吐不止 , 饮  食不 下。方 见“癫 狂 痫 · 雌 黄  丸 ”。  赭遂攻结汤 治饮食过度 , 恣  食生冷, 或因寒火凝结 , 呕吐既久 ,  气逆 不 降 , 大 便 多日 不 通。方 见  “便秘·赭遂攻结汤”。  增损 缩 脾 饮 治 暑毒 吐 痢。  方见“温病·增损缩脾饮”。  鲫鱼散 治翻胃呕吐及霍乱。  方见“齿病·鲫鱼散 ”。  薤白饮 治伤寒后脾胃虚冷 ,  呕逆不下食。方见“伤食厌食·薤  白饮 ”。  薤豉 粥 治 天 行 干呕 苦 哕。  方见“温病·薤豉粥”。  橘皮半夏汤 治中寒停饮 , 呕  哕不 止。方 见“痰 饮 · 橘皮 半 夏  汤”。  橘皮竹茹汤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十一方。治胃中 虚冷 , 咳 呕吐呃逆 十六画~十九画 141 ]  逆呕 哕 不 止。橘 皮 二两 , 人 参三  两 ,甘草 ( 炙 ) 半两。为末。每服四  钱 , 入 竹茹 一 小块 , 姜 五 片, 枣二  个 ,水煎服 ,不拘时。  橘皮汤 《金匮要略》卷  中方。治脾胃虚寒 , 干呕哕 , 手足  厥。橘皮四两 , 生姜半斤。水煎温  服。 《外 台秘 要》卷 六引《广济  方》方。治呕哕不止。橘皮一升 ,  生姜八两 , 甘草 ( 炙 ) 二两 , 枇杷叶  (去毛 蜜 炙 ) 四 两。水煎 , 分 温三  服。忌海藻、菘菜。 《圣济总录》  卷二 十 五 方。治 因 受寒 , 呕 哕不  止。陈皮 ( 炒 )、前胡 ( 去芦头 ) 、甘  草( 炙、锉 ) 各一两 , 白 术半两。为  末。每服三钱匕 , 入姜半分 , 水煎  温服 ,日二次。 《圣济总录》卷一  百七十五方。治小儿脾胃虚冷 , 气  逆 ,不能饮食。陈皮 ( 焙 )、桂 ( 去粗  皮 ) 各一两。为末 , 分三帖。每服  入葱白 ( 细切 ) 五茎 , 黍米一合 , 水  煮成稀粥, 熟去药 ,分二服。  《外 台秘 要》卷 三引《近效  方》方。治天行壮热, 呕逆不下食。  橘皮、茯苓各三 两 , 生 姜四两。水  煎 ,温分五六服 , 一日 服尽。忌大  酢蒜面。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  治霍乱吐后烦满呕逆。陈皮 ( 焙 ) 、  栀子仁 各二两。为末。每服三钱  匕 ,入豉半 合 , 水 煎温服 , 日三次。  《圣济总录》卷四十方。① 治霍  乱呕 哕 不止。陈 皮 ( 焙 )、枇 杷叶  (去毛 , 炙 ) 各二两 , 甘草 (炙 ) 一两。  为末。每服三 钱匕 , 入生姜 三片 ,  水煎 温 服 , 如 人 行 五 七 里 再 服。  ② 治 霍 乱 烦 躁 , 卧 不 安。陈 皮  (焙 )、人参各三两。为末。每服四  钱匕 , 入 生 姜三 片 , 水 煎温 服 , 日  三次。  《圣 济 总录》卷 六十 一 方。  治胸痹短气。陈皮 ( 焙 ) 三两 , 枳壳  (炙 )二两半。为末。每服五钱匕 ,  水煎温服 , 日二次。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九 方。  治风水遍身肿。陈皮 (焙 ) 一两 , 楮  白皮( 炙、锉 ) 一两半 , 桑根 白皮二  两半 ,紫苏子 ( 炒 ) 二两。为末。每  服三钱匕 , 入生姜一枣大拍破 , 水  煎温服, 日三次。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治  虚劳昼夜不得眠 , 短气 , 饮食不下 ,  或大病后虚热 痰冷。陈 皮 ( 焙 ) 一  两 ,川芎一分半 , 甘草 ( 炙 ) 一分, 半  夏( 洗 , 炒 ) 半两。为末。每服五钱  匕 ,入生姜半分拍碎 , 生竹茹少许 ,  水煎温服 , 夜卧再煎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五  方。治狐惑病 , 动气在下 , 心烦 , 骨  节疼痛 , 目 , 恶寒 , 食则反呕 , 谷  不得入。橘皮一两半 , 甘草 ( 炙 ) 半  两 , 人 参 一 分, 竹 茹 半 两。为 末。  每服 五钱 , 入姜 三片 , 枣一 个 , 水  煎 ,食前服。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治  肺气虚乏, 咽喉中干。陈皮 ( 炒 )、麻  黄(去根节 )各一两。为末。每服五  钱匕 ,入小麦半匙, 水煎至小麦熟,  温服 ,不拘时 ,日三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六  方。治饮酒过 度 , 酒 毒积在肠胃 ,  或呕吐不食 , 口渴多饮。陈皮 ( 去  白 , 炒 )、葛根、炙甘 草、石 膏 各 一  两。为末 , 每服三钱匕 , 水煎温服 ,  不拘时候。  藿连汤 治小儿因热呕吐不 142 噎膈反胃 二画 ]  止。方见“小儿热证·藿连汤”。  藿香玉液散 治诸呕逆吐泻。  方见“霍乱·藿香玉液散”。  藿香安胃散 《脾胃论》卷下  方。治脾胃虚弱 , 不欲食 , 食即呕  吐。藿香、丁香、人参各二钱五分 ,  橘红五钱。为末。每服二钱 , 加生  姜一片 ,水煎 ,食前冷服。  藿香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方。治脾胃虚有 热 , 面 赤 , 呕  吐痰 涎。麦 门 冬 ( 去 心 焙 ) 、半夏  曲、甘草 ( 炙 ) 各半两 , 藿香叶一两。  为末。每服五分至一 钱 , 水 煎 , 食  前温服。  《圣 济总录》卷十 七方。治  风头眩目晕 , 痰逆恶心 , 不思饮食。  藿香叶、零陵香、莎草根 ( 炒 , 去毛 )  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 , 食后  腊茶清调下 , 日三次。  《三因极一病证方》卷十六  方。治伤风 , 挟涎饮上厥 , 偏正、夹  脑、诸风头疼。藿香半两 , 川乌头  (汤浸 , 去皮尖 ) 一两 , 乳香三皂角  大 ,草乌头 ( 炮 , 去皮尖 ) 半两。为  末。每 服 一 字 , 食 后 薄 荷 茶 清  调下。  露宿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六方。治遇冷气 , 心下结 紧 , 呕  逆 ,寒食不消。并治伤寒 , 晨夜触  寒冷恶气。附子、乌头、桂心、矾石  各四两。为末 , 蜜丸如胡豆大。每  服三 丸 , 加 至十 丸 , 酒 送下 , 日三  次。药耐寒冷 , 忌热食近火 , 宜冷  食饮。  麝沉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 十 六 方。 治 小 儿 哕 逆。 麝 香  (研 )、沉香 ( 锉 ) 各一分。为末。每  服半钱或一钱匕 , 沸汤点服 , 量儿  大小加减。  麝香丸 治小儿吐 乳。方 见  “腹痛腹胀·麝香丸 ”。  麝香汤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七十 六方。治小 儿吐逆不止。麝  香( 研 ) 一钱 , 五灵脂 ( 为末 ) 一两。  和匀。每服一 钱匕 , 水酒各半盏 ,  煎至 半 盏。分 温 二 服 , 量 儿 大 小  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幼便览二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2)
世传秘方900方(下)
诊脉传心诀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四百三十八
谈谈半夏的作用、用法及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