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1.口唇淡白

121.口唇淡白

口唇淡白是指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发白,亦有称为“唇色无华”、“唇色苍白”。口唇淡白常与面色苍白同时存在,主要见于虚寒证与血虚证

,如<灵枢.五色)云:“白为寒”,<灵枢。决气)亦云:“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

常见证候    
脾气虚口唇淡白:口唇淡白无华,纳食减少,腹胀,少气懒言,肢体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血虚口唇淡白:口唇淡白无华,面色、指甲苍白,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阳虚口唇淡白:唇色淡白,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舌质淡,脉虚弱。

阴寒内盛口唇淡白:唇色淡白而发青,恶寒喜暖,肢冷蜷卧,腹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 、
脾气虚口唇淡白:(素问.五脏生成)指出:“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即脾主生化气血的功能关系到口唇色泽的变化。若饮食失调,劳累过

度,或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理,耗伤脾气,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口唇失养则淡白无华。同时伴见脾虚症状和气虚症状,脾虚则纳运失

常,症见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气虚则机能低下,症见少气懒言,肢体倦怠。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血虚口唇淡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言:“色白者,亡血也。”即言淡白之色为血虚之征象。凡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

失血过多,均可造成血虚失荣,出现唇色淡白,面色、舌色、指甲亦色淡而无华,伴见眩晕,心悸,脉细弱等血虚症状。治宜补血,方用四物

汤加味。

四君子汤 

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等以降逆止呕;
2.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等,以行气宽胸;
3.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等以温中散寒;
4.心悸失眠者,加再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四君子汤(白术汤)
    (《圣济总录》卷80)
    [异名]  白术散(《朱氏集验方》卷2)、四圣汤(《活幼口议》卷20)、人参散(《普济
  方》卷394)、温中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36)、四君汤(《文堂集验方》卷4)。
    [组成]  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6g)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人 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 虚弱。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是补气的基本方。临床运用时
应以面色痿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等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等
以行气宽胸;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等以温中散寒;心悸失眠者,加枣仁以宁心安神。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属脾胃
气虚证者;以及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
虚综合征、小儿低热、小儿鼻衄等辨证属脾胃气虚的多种疾患。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1)胃肠疾病  四君子汤在胃肠疾病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特别是对慢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肠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具有较好的疗效。这些疾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腹
痛”、“泄泻”等范围。有人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以脾胃虚寒为主证的胃脘痛38例,症
见神倦纳差,胃脘胀痛,饥饿时或夜间疼痛加重,常因饮食生冷而发病,疼痛时进食可
缓解,喜按喜热饮,经常泛吐清水,反酸,恶心或呃逆,或大便稀烂,胃脘部有压痛,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弱。其中,急性胃炎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7例,慢性胃炎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慢性胃炎6例,胃下垂1例。病程

最短半天,最长达30年。皆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当归,
偏寒者加干姜、高良姜或吴茱萸,湿重者加半夏,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气滞者
加陈皮、木香,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愈26例,有效12例,平
均住院58天。用此方加味治疗除热证之外的各型腹痛,每获良效。处方为党参、白
术、茯苓、甘草、木香、川楝子、小茴香、橘核等,加朱砂少许,研末温开水调服,所
治10余例,均药到病除L2j。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一般病程较长,
症状较重。吴氏采用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配合具有通降功能的丁香柿蒂散汤治疗53例
该病患者,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内镜见胆汁反流消失,病理有显著改善)49例,有
效(症状改善,食欲增加,内镜见胆汁反流明显减少,病理有改善)4例。与采用丙谷
胺和胃复安治疗的西药组对照,二者差异显著(P<o.05)c3)。许氏以本方加黄芪、三
棱、乌贼骨为基本方,治疗溃疡病126例,脾虚肝郁型加柴胡、白芍、栀子、大黄等,
肝胃不和型加四逆散。结果显效以上为78.5%,总有效率达97.6%c”。高氏经临床反
复实践,以四君子汤加山楂、白头翁治疗慢性痢疾,疗效满意。一般每曰1剂,按早、
午、晚饭前与睡前4次分服,以使药力持续,疗效提高。症状减轻后减少山楂和白头翁
用量,以四君子汤(或丸)巩固疗效。
    (2)肝脏疾病  陈氏以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乙型肝炎20例,方含党参、白术、
茯苓、山药、蝉蜕、僵蚕、乌梅。每日l剂,连服30剂,结果:近期治愈16例,占
80%;好转4例,占20%{6J。张氏以逍遥四君子汤(本方加当归、白芍、柴胡)为基
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肝炎100例,结果:痊愈6l例,好转3l例,无效8例c”。另
有人以本方加黄芪为基本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其中肝郁脾虚型15例,肝肾
阴虚型工2例,脾肾阳虚型6例,气阴两虚型7例,经4—5个月治疗,均获痊愈(自觉
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检查正常,健康状况好
转,一般体力劳动后无病情变化),观察2年以上稳定。其中H:13sAg转阴28例
(70%),HBsAg滴度下降6例。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平均值下降,植物血凝素(PLL\)
皮试直径接近或超过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结形成率都有显著升高,已超过
或接近正常值,补体3((:3)和总补体(CH50)均升高,并超过正常值。
    2.泌尿系统疾病  林氏曾用四君子汤合封髓丹加减治疗2例乳糜尿,取得较好效
果。王氏运用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治疗遗尿症,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遗
尿症多因肾气不足,下元不固或脾肺气虚、膀胱收摄无权所致,选用上方可培元补肾.健脾益气。
    二、妇科
    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附子为基本方,寒象明显或兼表证者
加麻黄、苏叶、桂枝、防风,气滞加香附、木香、枳壳,血瘀加当归、川芎、丹参、白
芍,痰多加陈皮、半夏,阳虚甚加淫羊藿、补骨脂,阴虚甚加熟地、首乌、白芍。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0例,结果近期治愈3l例,显效15例,好转2例,无效2例。
    2.子宫肌瘤  用本方加莪术、三棱、牛膝,治疗子宫肌瘤13例,结果临床治愈10
例(分别服药20~125剂,平均58.4剂),好转、复发、无效各1例,2年后随访痊愈
者9例未见复发。
    三、儿科
    1.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孟氏以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指小儿在急
性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相似的综合征)404例,其中多数以四君子汤化
裁,结果全部患者中,痊愈128例,显效76例,好转158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为
89.60%C13J。
    2。tbJL低热  应用党参15g、白术、茯苓各6g炙甘草3g、山药10g,治疗小儿低热30例,均获痊愈。
    3.鼻衄  叶氏用四君子汤加凉血止血之品治疗120例经西医耳鼻喉科检查无器质
性病变,化验血小板正常,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证属脾气虚弱.,血不归经的,bJI,鼻衄
患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服12剂为1疗程。经治病例中,显效96例,有效工5
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

阳虚口唇淡白与阴寒内盛口唇淡白:两者唇色淡白均可见寒象,如肢冷恶寒等。但前者为虚,阳气不足不能鼓舞血运所致。唇色淡白而无华,

同时伴见阳虚失于濡养的症状,如倦怠乏力、自汗,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可选用右归饮、肾气丸加减;

  右  归  丸
    (《景岳全书》卷51)
    [组成]  大怀熟地八两(240g)  山药炒四两(120g)  山茱萸微炒三两(90g)  枸杞微
炒四两(120g)  鹿角胶炒珠四两(120g)  菟丝子制四两(120g)  杜仲姜汤炒四两(120g)
当归三两(90g)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60—120g)  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60—180g)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
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
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临床以神疲乏力,畏寒肢
冷,腰膝酸软,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谓:“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
人虚实以为增减;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
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
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
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
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人之。”(《景岳全书》卷51),此外,便溏者,可去当归。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精少不育症,以及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等辨证属肾阳不足者。

肾气丸
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后者为实,乃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气血失荣所致。其唇色淡白而发青,并见里寒症状,如腹痛、恶寒、喜暖、肢冷、脉沉迟等。治宜温中散

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附子理中汤(丸)
炮附子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加减法:
1. 若脐上筑者,为肾虚水气上凌,去白术之壅滞,加桂枝以平冲降逆;
2. 吐多者,为气壅于上,去白术加治呕圣药生姜以降逆止呕;
3. 悸者为水饮凌心,加茯苓以 化饮宁心;
4. 渴欲得水者,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白术以培土制水,健脾运湿;
5. 虚寒 较盛,四肢逆冷者,加附子、肉桂以温补脾肾;
6. 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 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7. 寒湿发黄,加茵陈以利胆退黄;
8. 阳虚失血,加黄 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9. 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口唇淡白有虚实两端,但以虚者多。<望诊遵经)言:“唇淡白者,虚也。”尤以血虚、脾虚、阳虚多见。实则为寒,多为阴寒内盛所致。
 [文献别录]
<指迷论。验病): “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曰怯。肺主唇,唇白而光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病症的中医方
健脾补肾汤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药,专调各种脾胃不适
脾胃派10大名方,国医高手1.小柴胡汤(疏肝和胃)2.理中汤(脾肾阳虚)3.四君
专家视点:补气血关键——养脾胃
脾虚的人服用什么中成药比较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